㈠ 光是概率波還是橫波,為什麼物理書3-4,3-5說的不一樣
選修3-4知識點82.簡諧運動 簡諧運動的表達式和圖象Ⅱ1、機械振動: 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兩側來回做往復運動,叫做機械振動。機械振動產生的條件是:(1)回復力不為零。(2)阻力很小。使振動物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復力,回復力屬於效果力,在具體問題中要注意分析什麼力提供了回復力。2、簡諧振動: 在機械振動中最簡單的一種理想化的振動。對簡諧振動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定義或理解: (1)物體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並且總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復力作用下的振動,叫做簡諧振動。 (2)物體的振動參量,隨時間按正弦或餘弦規律變化的振動,叫做簡諧振動,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彈簧振子和單擺這兩個特例來認識和掌握簡諧振動規律的。 3、描述振動的物理量,研究振動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動能、勢能等物理量以外,為適應振動特點還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1)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動質點所在位置的有向線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於振幅。 (2)振幅A:做機械振動的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 最大距離叫做振幅,振幅是標量,表示振動的強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動的機械能越大,做簡揩振動物體的振幅大小不影響簡揩振動的周期和頻率。 (3)周期T:振動物體完成一次余振動所經歷的時間叫做周期。所謂全振動是指物體從某一位置開始計時,物體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動。 (4)頻率f:振動物體單位時間內完成全振動的次數。 (5)角頻率:角頻率也叫角速度,即圓周運動物體單位時間轉過的弧度數。引入這個參量來描述振動的原因是人們在研究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射影的運動規律時,發現質點射影做的是簡諧振動。因此處理復雜的簡諧振動問題時,可以將其轉化為勻速圓周運動的射影進行處理,這種方法高考大綱不要求掌握。 周期、頻率、角頻率的關系是:。 (6)相位:表示振動步調的物理量。現行中學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兩種情況。4、研究簡諧振動規律的幾個思路: (1)用動力學方法研究,受力特徵:回復力F =- Kx;加速度,簡諧振動是一種變加速運動。在平衡位置時速度最大,加速度為零;在最大位移處,速度為零,加速度最大。 (2)用運動學方法研究:簡諧振動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隨時間作正弦或餘弦規律的變化,這種用正弦或餘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 (3)用圖象法研究:熟練掌握用位移時間圖象來研究簡諧振動有關特徵是本章學習的重點之一。 (4)從能量角度進行研究:簡諧振動過程,系統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總機械能守恆,振動能量和振幅有關。5、簡諧運動的表達式 振幅A,周期T,相位,初相6、簡諧運動圖象描述振動的物理量1.直接描述量:①振幅A;②周期T;③任意時刻的位移t。2.間接描述量:③x-t圖線上一點的切線的斜率等於V。3.從振動圖象中的x分析有關物理量(v,a,F)簡諧運動的特點是周期性。在回復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在空間上有往復性,即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復的變加速(或變減速)運動;在時間上有周期性,即每經過一定時間,運動就要重復一次。我們能否利用振動圖象來判斷質點x,F,v,a的變化,它們變化的周期雖相等,但變化步調不同,只有真正理解振動圖象的物理意義,才能進一步判斷質點的運動情況。小結: 1.簡諧運動的圖象是正弦或餘弦曲線,與運動軌跡不同。 2.簡諧運動圖象反應了物體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 3.根據簡諧運動圖象可以知道物體的振幅、周期、任一時刻的位移。83.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關系(實驗、探究)Ⅰ 單擺周期公式 上述公式是高考要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對周期公式的理解和應用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簡諧振動物體的周期和頻率是由振動系統本身的條件決定的。②單擺周期公式中的L是指擺動圓弧的圓心到擺球重心的距離,一般也叫等效擺長。 例如圖1中 ,三根等長的繩L1、L2、L3共同系住一個密度均勻的小球m,球直徑為d,L2、L3與天花板的夾角 < 30。若擺球在紙面內作小角度的左右擺動,則擺的圓弧的圓心在O1外,故等效擺長為 ,周期T1=2;若擺球做垂直紙面的小角度擺動,叫擺動圓弧的圓心在O處,故等效擺長為,周期T2=. 單擺周期公式中的g,由單擺所在的空間位置決定,還由單擺系統的運動狀態決定。所以g也叫等效重力加速度。由可知,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不同高度,不同星球表面g值都不相同,因此應求出單擺所在地的等效g值代入公式,即g不一定等於9.8m/s2。單擺系統運動狀態不同g值也不相同。例如單擺在向上加速發射的太空梭內,設加速度為a,此時擺球處於超重狀態,沿圓弧切線的回復力變大,擺球質量不變,則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 = g + a。再比如在軌道上運行的太空梭內的單擺、擺球完全失重,回復力為零,則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 = 0,周期無窮大,即單擺不擺動了。g還由單擺所處的物理環境決定。如帶小電球做成的單擺在豎直方向的勻強電場中,回復力應是重力和豎直的電場合力在圓弧切向方向的分力,所以也有-g的問題。一般情況下g值等於擺球靜止在平衡位置時,擺線張力與擺球質量的比值。84.受迫振動和共振Ⅰ 物體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動叫受迫振動。受迫振動的規律是:物體做受迫振動的頻率等於策動力的頻率,而跟物體固有頻率無關。當策動力的頻率跟物體固有頻率相等時,受迫振動的振幅最大,這種現象叫共振。共振是受迫振動的一種特殊情況。85.機械波 橫波和縱波 橫波的圖象Ⅰ 機械波: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過程叫機械波,機械波產生的條件有兩個: 一是要有做機械振動的物體作為波源,二是要有能夠傳播機械振動的介質。 橫波和縱波: 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叫橫波。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的叫縱波。氣體、液體、固體都能傳播縱波,但氣體和液體不能傳播橫波,聲波在空氣中是縱波,聲波的頻率從20到2萬赫茲。 機械波的特點: (1)每一質點都以它的平衡位置為中心做簡振振動;後一質點的振動總是落後於帶動它的前一質點的振動。 (2)波只是傳播運動形式(振動)和振動能量,介質並不隨波遷移。 橫波的圖象 用橫坐標x表示在波的傳播方向上各質點的平衡位置,縱坐標y表示某一時刻各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 簡諧波的圖象是正弦曲線,也叫正弦波 簡諧波的波形曲線與質點的振動圖象都是正弦曲線,但他們的意義是不同的。波形曲線表示介質中的「各個質點」在「某一時刻」的位移,振動圖象則表示介質中「某個質點」在「各個時刻」的位移。86.波長、波速和頻率(周期)的關系Ⅰ 描述機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長:兩個相鄰的、在振動過程中對平衡位置的位移總是相等的質點間的距離叫波長。振動在一個周期內在介質中傳播的距離等於波長。 (2)頻率f:波的頻率由波源決定,在任何介質中頻率保持不變。 (3)波速v:單位時間內振動向外傳播的距離。波速的大小由介質決定。 波速與波長和頻率的關系:, 87.波的反射和折射 波的干涉和衍射Ⅰ1.惠更斯原理:介質中任一波面上的各點,都可以看作發射子波的波源,而後任意時刻,這些子波在波前進方向的包絡面便是新的波面。2.根據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時刻的波陣面,就可以確定下一時刻的波陣面。波的反射 1.波遇到障礙物會返回來繼續傳播,這種現象叫做波的反射. 2.反射規律反射定律:入射線、法線、反射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線與反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入射角(i)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線與平面法線的夾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線與平面法線的夾角i』 叫做反射角.反射波的波長、頻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波遇到兩種介質界面時,總存在反射波的折射 1.波的折射: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波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的現象叫做波的折射.2.折射規律: (1).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線與兩介質界面法線的夾角r叫做折射角.(2).折射定律:入射線、法線、折射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線與折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於波在第一種介質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種介質中的速度之比:當入射速度大於折射速度時,折射角折向法線.當入射速度小於折射速度時,折射角折離法線.當垂直界面入射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屬折射中的特例.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頻率不改變,波速和波長都發生改變. 波發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不同.波的干涉和衍射 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小孔繼續傳播的現象。產生顯著衍射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與波長相差不多。 干涉: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使某些區域振動減弱,並且振動加強和振動減弱區域相互間隔的現象。產生穩定干涉現象的條件是:兩列波的頻率相同,相差恆定。 穩定的干涉現象中,振動加強區和減弱區的空間位置是不變的,加強區的振幅等於兩列波振幅之和,減弱區振幅等於兩列波振幅之差。判斷加強與減弱區域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畫峰谷波形圖,峰峰或穀穀相遇增強,峰谷相遇減弱。二是相干波源振動相同時,某點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長整數倍時振動增強,是半波長奇數倍時振動減弱。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現象。88.多普勒效應Ⅰ1.多普勒效應:由於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變化的現象叫做多普勒效應。他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在1842年發現的。2.多普勒效應的成因:聲源完成一次全振動,向外發出一個波長的波,頻率表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全振動的次數,因此波源的頻率等於單位時間內波源發出的完全波的個數,而觀察者聽到的聲音的音調,是由觀察者接受到的頻率,即單位時間接收到的完全波的個數決定的。3.多普勒效應是波動過程共有的特徵,不僅機械波,電磁波和光波也會發生多普勒效應。4.多普勒效應的應用: ①現代醫學上使用的胎心檢測器、血流測定儀等有許多都是根據這種原理製成。②根據汽笛聲判斷火車的運動方向和快慢,以炮彈飛行的尖叫聲判斷炮彈的飛行方向等。③紅移現象:在20世紀初,科學家們發現許多星系的譜線有「紅衣現象」,所謂「紅衣現象」,就是整個光譜結構向光譜紅色的一端偏移,這種現象可以用多普勒效應加以解釋:由於星系遠離我們運動,接收到的星光的頻率變小,譜線就向頻率變小(即波長變大)的紅端移動。科學家從紅移的大小還可以算出這種遠離運動的速度。這種現象,是證明宇宙在膨脹的一個有力證據。89.電磁波 電磁波的傳播Ⅰ一、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1、電磁場理論的核心之一: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 在變化的磁場中所產生的電場的電場線是閉合的 (渦旋電場) ◎理解: (1) 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穩定電場 (2) 非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變化電場2、電磁場理論的核心之二: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麥克斯韋假設:變化的電場就像導線中的電流一樣,會在空間產生磁場,即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理解: (1) 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穩定磁場 (2) 非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變化磁場 〖規律總結〗 1、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理解:恆定的電場不產生磁場恆定的磁場不產生電場均勻變化的電場在周圍空間產生恆定的磁場均勻變化的磁場在周圍空間產生恆定的電場振盪電場產生同頻率的振盪磁場振盪磁場產生同頻率的振盪電場 2、電場和磁場的變化關系二、電磁波1、電磁場:如果在空間某區域中有周期性變化的電場,那麼這個變化的電場就在它周圍空間產生周期性變化的磁場;這個變化的磁場又在它周圍空間產生新的周期性變化的電場,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是相互聯系著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這就是電磁場這個過程可以用下圖表達。2、電磁波: 電磁場由發生區域向遠處的傳播就是電磁波.3、電磁波的特點:(1) 電磁波是橫波,電場強度E 和磁感應強度 B按正弦規律變化,二者相互垂直,均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2)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速度和光速相同. v=λf(3) 電磁波具有波的特性三、赫茲的電火花 赫茲觀察到了電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現象.,他還測量出電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這樣赫茲證實了麥克斯韋關於光的電磁理論,赫茲在人類歷史上首先捕捉到了電磁波。90.電磁振盪 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Ⅰ LC迴路振盪電流的產生 先給電容器充電,把能以電場能的形式儲存在電容器中。 (1)閉合電路,電容器C通過電感線圈L開始放電。由於線圈中產生的自感電動勢的阻礙作用。放電開始瞬時電路中電流為零,磁場能為零,極板上電荷量最大。隨後,電路中電流加大,磁場能加大,電場能減少,直到電容器C兩端電壓為零。放電結束,電流達到最大、磁場能最多。 (2)由於電感線圈L中自感電動勢的阻礙作用電流不會立即消失,保持原來電流方向,對電容器反方向充電,磁場能減少,電場能增多。充電流由大到小,充電結束時,電流為零。 接著電容器又開始放電,重復(1)、(2)過程,但電流方向與(1)時的電流方向相反。 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 有效的向外發射電磁波的條件: (1)要有足夠高的振盪頻率,因為頻率越高,發射電磁波的本領越大。 (2)振盪電路的電場和磁場必須分散到盡可能大的空間,才有可能有效的將電磁場的能量傳播出去。 採用什麼手段可以有效的向外界發射電磁波? 改造 振盪電路——由閉合電路成開放電路 電磁波的接收條件 ①電諧振:當接收電路的固有頻率跟接收到的電磁波的頻率相同時,接收電路中產生的振盪電流最強,這種現象叫做電諧振。 ②調諧:使接收電路產生電諧振的過程。通過改變電容器電容來改變調諧電路的頻率。 ③檢波:從接收到的高頻振盪中「檢」出所攜帶的信號。91.電磁波譜及其應用Ⅰ 光的電磁說(1)麥克斯韋計算出電磁波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說明光具有電磁本質(2)電磁波譜電磁波譜 無線電波 紅外線 可見光 紫外線 X射線 射線產生機理 在振盪電路中,自由電子作周期性運動產生 原子的外層電子受到激發產生的 原子的內層電子受到激發後產生的 原子核受到激發後產生的(3)光譜 ①觀察光譜的儀器,分光鏡 ②光譜的分類,產生和特徵 發射光譜 連續光譜 產生 特徵 由熾熱的固體、液體和高壓氣體發光產生的 由連續分布的,一切波長的光組成 明線光譜 由稀薄氣體發光產生的 由不連續的一些亮線組成吸收光譜 高溫物體發出的白光,通過物質後某些波長的光被吸收而產生的 在連續光譜的背景上,由一些不連續的暗線組成的光譜 ③ 光譜分析: 一種元素,在高溫下發出一些特點波長的光,在低溫下,也吸收這些波長的光,所以把明線光波中的亮線和吸收光譜中的暗線都稱為該種元素的特徵譜線,用來進行光譜分析。 電磁波的應用: 1、電視簡單地說:電視信號是電視台先把影像信號轉變為可以發射的電信號 ,發射出去後被接收的電信號通過還原,被還原為光的圖象重現熒光屏。電子束把一幅圖象按照各點的明暗情況,逐點變為強弱不同的信號電流,通過天線把帶有圖象信號的電磁波發射出去。 2、雷達工作原理利用發射與接收之間的時間差,計算出物體的距離。 3、手機在待機狀態下,手機不斷的發射電磁波,與周圍環境交換信息。手機在建立連接的過程中發射的電磁波特別強。電磁波與機械波的比較:共同點:都能產生干涉和衍射現象;它們波動的頻率都取決於波源的頻率;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頻率都不變. 不同點: 機械波的傳播一定需要介質,其波速與介質的性質有關,與波的頻率無關.而電磁波本身就是一種物質,它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也可以在介質中傳播.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均為3.0×108m/s,在介質中傳播時,波速和波長不僅與介質性質有關,還與頻率有關.不同電磁波產生的機理 無線電波是振盪電路中自由電子作周期性的運動產生的. 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是原子外層電子受激發產生的. 倫琴射線是原子內層電子受激發產生的. γ射線是原子核受激發產生的.頻率(波長)不同的電磁波表現出作用不同. 紅外線主要作用是熱作用,可以利用紅外線來加熱物體和進行紅外線遙感; 紫外線主要作用是化學作用,可用來殺菌和消毒; 倫琴射線有較強的穿透本領,利用其穿透本領與物質的密度有關,進行對人體的透視和檢查部件的缺陷; γ射線的穿透本領更大,在工業和醫學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如探傷,測厚或用γ刀進行手術.92.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Ⅱ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來表示這個比例常數,就有折射率: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雖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為一常數n,但是對不同的介質來說,這個常數n是不同的.這個常數n跟介質有關系,是一個反映介質的光學性質的物理量,我們把它叫做介質的折射率.i是光線在真空中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r是光線在介質中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光從真空射入某種介質時的折射率,叫做該種介質的絕對折射率,也簡稱為某種介質的折射率
㈡ 物理中用什麼描述振動的劇烈程度
用振幅描述振動的劇烈程度。在機械振動中,振幅是物體振動時離開平衡位置最大位移的絕對值,振幅在數值上等於最大位移的大小。振幅是標量,單位用米或厘米表示。振幅描述了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和振動的強弱。
㈢ 光波振幅的單位
單位用米或厘米。
振幅與光源能量有關,能量越大,振幅越大。振幅是指振動的物理量可能達到的最大值,通常以A表示。它是表示振動的范圍和強度的物理量。
簡諧振動的振幅是不變的,它是由諧振動的初始條件決定的常數。諧振動的能量與振幅平方成正比。因此,振幅的平方可作為諧振動強度的標志。強迫振動的穩定階段振幅也是一個常數,阻尼振動的振幅是逐漸減小的。
㈣ 光的性質
光是什麼?它在空間是怎樣傳播的?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有多大?這些問題對晶體光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關於光曾經有兩種學說:一種是牛頓的微粒說,認為光是沿直線高速傳播的粒子流;另一種是惠更斯的波動說,認為光是某種振動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
直到19世紀後期隨電磁學的發展,麥克斯韋和赫茲分別從理論和實驗上證明了光的電磁性,確定了光實際上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是電磁振動(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光波和無線電波一樣,都是電磁波,它們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均為c=3×108 m/s,即每秒30萬千米。
到了20世紀初,許多有關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現象,如光電效應,不能用波動說來解釋,這促使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子假說,光子假說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把光當作一種電磁波,又把光看作由光子組成,由此認識到光既有波動性,又具粒子性,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光的粒子性可以用光子能量(E)和動量(P)來表徵,光的波動性則用電磁波的頻率(f)和波長(λ)來描述。
光作為電磁波,可以用兩個相互垂直振動的電矢量與磁矢量來表示,電磁波的傳播方向為E和H的垂線方向C(圖1-1),光學中一般只考慮電矢量的振動(因為人眼對電矢量敏感),稱光振動。
電磁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互相垂直,即電磁波是橫波,故光波亦是橫波(圖1-2)。光波是橫波,在晶體光學中不少現象(單偏光、正交偏光、干涉)都與此相關。
圖1-1 電磁波的電矢量和磁矢量與傳播方向的關系(據Wahlstrom,1979)
圖1-2 自然光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相互垂直
電磁波譜具有一個廣闊的區段,根據其波長大小可依次劃分為: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宇宙射線(圖1-3)。
圖1-3 電磁波譜與可見光譜波長比較
從電磁波譜中可看出,可見光譜在電磁波譜中是一個很窄的區段,其波長范圍大致為390~770 nm,波長由短至長相應的顏色次序為:紫、靛、藍、綠、黃、橙、紅七色。通常所見的「白光」沒有一定的波長,它是七色光按比例組成的混合光。每一種單色光都有其特定波長,如580 nm的光是一種黃光(圖1-3)。
從一個顏色到另一個顏色,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逐漸過渡的,因此這些波段分法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如果光譜中各個波長的強度大致相等,那麼我們看見的就是白光,如太陽光。
描述光波的基本物理量有光速、波長、周期、頻率和振幅。
光速(Velocity):真空中光速用c表示,是一個常數:c=3×108 m/s。
在介質中光速(V)與介質折射率N有關:。
波長(Wavelength):波在一個振動周期內傳播的距離。也就是沿光的傳播方向,兩個相鄰的同位相點(如波峰或波谷)間的距離,以λ表示。波長等於光速和周期的乘積,即:λ=c×T。波長單位通常用納米(nm)或埃(Å)表示。它們與其他長度單位的換算關系為:1 nm=10-3μm=10-6mm=10-7cm=10 Å。
周期(Periods):波源完成一次振動所需的時間稱為周期,以T表示。
頻率(Frequency):波源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以f表示(f=c/λ)。例如紫外線波長λ=3000 Å,其頻率f=3×1018/(3×103)Hz=1×1015 Hz。
振幅(Amplitude):質點在振動方向上距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距離,稱為振幅,以A表示。
位相(Phase):是描述物體振動狀態的物理量,它與物體離開波源的距離及時間有關:
晶體光學與造岩礦物
φo———初相位(與波源有關);x———距離;
t———時間。
位相差(Phase difference):是指兩束波長、振幅、傳播方向相同的相干波到達空間某點時,兩光波的位相之差。
圖1 4 光譜以三種數字方式標志顏色(據拿騷,1991)
另外,光譜顏色除用波長表示外,還可用頻率及能量表示,例如黑色火鉗放在火中,隨溫度升高,它的顏色便會發生變化,從黑色經歷紅與黃到藍白色,這個序列必然相應於光能的增加。物質越熱,物體中的原子振動能就越大,能量也就越高,有相應的光的頻率與之對應。這種對應關系表示在圖1-4中。圖1-4說明了光譜以許多方式中的三種方式來標志顏色:頻率,單位為赫茲(Hz);波長,單位為納米(nm);能量,單位為電子伏(eV)。波長和能量成反比,即能量越大,波長越短。
㈤ 光的度量常用物理量是
光強度 cd 坎德拉 (Candela) I = F/Ω 光源在指定方向的單位立體角內發出的光通量。
光亮度 cd/m² 表示發光面明亮程度的,指發光表面在指定方向的發光強度與垂直且指定方向的發光面的面積之比。
光通量 lm 流明 (Lumen) F 單位時間里通過某一面積的光能,稱為通過這一面積的輻射能通量。
絕對黑體在鉑的凝固溫度下,從5.305*10³cm²面積上輻射出來的光通量為1lm。
為表明光強和光通量的關系,發光強度為1cd的點光源在單位立體角(1球面度)內發出的光通量為1lm。
光照度 lx 勒克斯 (Lux) 被光均勻照射的物體,距離該光源1米處,在1m²面積上得到的光通量是1lm時,它的照度是1lux。 習稱「燭光米」。
㈥ 光波的振幅與什麼有關
振幅與光源能量有關,能量越大,振幅越大。
振幅是指振動的物理量可能達到的最大值,通常以A表示。它是表示振動的范圍和強度的物理量。
在機械振動中,振幅是物體振動時離開平衡位置最大位移的絕對值,振幅在數值上等於最大位移的大小。振幅是標量,單位用米或厘米表示。振幅描述了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和振動的強弱。
在交流電路中,電流振幅或電壓振幅是指電流或電壓變化的最大值,也叫電壓或電流的峰值。
在聲振動中,振幅是聲壓與靜止壓強之差的最大值。聲波的振幅以分貝為單位。聲波振幅的大小能夠決定音強。
簡諧振動的振幅是不變的,它是由諧振動的初始條件(初位移和初速度)決定的常數。諧振動的能量與振幅平方成正比。因此,振幅的平方可作為諧振動強度的標志。強迫振動的穩定階段振幅也是一個常數,阻尼振動的振幅是逐漸減小的。
㈦ 光的偏振現象說明了什麼一般用那個矢量表示光的振動方向
說明光的振動方向並不局限於一個方向。
一般用電場矢量表示光振動的方向。
㈧ 光的物理量有哪些
光是由電磁波,包括了人眼可見和不可見的部份。頻率決定了某種光的能量。這是光電效應已經驗證了的事實。
在真空中各種色光的速度相同的C,在同一媒質中各種色光的速度不相同v,C與v的比值稱為該媒質對此色光的折射率n。
一個光源所發出的光能包含了人眼可見和不可見的兩部分。光能的總量稱為該光源的輻射功。
我們以可見光部分研究,因而引入光通量Φ來表徵可見光的光能效率,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向空間發射出使人能產生視覺的能量。單位流明(lm)。它的量綱是功率(P)。多數光源含有多種波長的單色光其光通量為所含各單色光的光通量之和。
對於光源它是向各個方向發射光子的。而對於某特定的燈具,由於燈罩的影響因而使得光子反彈並在某一方向上光通量增加,這稱之為發光強度(Iθ)。特定方向用球面角來度量:球面的受光面積與該球的半徑平方之比Sr=A/r。Iθ=Φ/Sr單位坎得拉(cd)。
輻射功,光通量,發光強度都是對光源而言。而照度,亮度都是對被照物體而言的。
照度(E)是單位面積上接受到的光通量,單位勒克斯(lux),lm/m2。不同物體在相同照度下,因材料顏色不同,對人眼所產生的亮度感覺不同。相同物體因所處的空間位置不同,與周圍環境的明暗對比不同,因而亮度也不同。
由於人眼的直觀反映的需要引入亮度(L)的概念。它是單位面積上反射出的發光強度與該面積的比值,L=I/Scosθ,單位尼特(nt)cd/m2。可見亮度和物體材料,顏色密切有關。有些國家也用亮度作為設計標准。通常都用照度作為設計標准。
㈨ 表示振動快慢的物理量是___或___,振動的強弱用___表示.
周期是完成一個全振動需要的時間,頻率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全振動的次數,二者都是描述振動快慢的物理量;
振幅是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表示振動的強弱.
故答案為:周期,頻率,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