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物理常見的電路分析方法 具體電路 讓分析各支路上電流電壓的變化 要具體點的
准確恰當地分析電路,從電路中獲得有利於得到正確結果的信息是
解決電學問題的前提.
在分析具體電路時要注意電路特徵:
1、串聯電路的基本特徵:幾只用電器共用一條電流通路.
2、並聯電路的基本特徵:幾只用電器分別構成電流通路.
在判斷電路的連接方式時,導線、電壓表、電流表常常會給正確分
析帶來一定的干擾.因此,對於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要認識清楚:
1、不考慮導線電阻,且導線可以任意變形、伸長或縮短.
右圖中三個電阻連接方式的分
析方法是:把點1和點3及點2和點4
之間連接的導線縮短(點1和點3是同一點;點2和點4也是同一點).便
可看出R1接在AB間(左A右B)、R2接在
AB間(左B右A)、R3同樣也接在AB間
(左A右B),三個電阻的聯接方式是並聯
(如右圖).
如果R1=R2=R3=R=9歐,則AB間的總電阻:
RAB=R/3=3歐
如果把R2換成一個電壓表且
A端接電源正級B端接電源負極,
則表的接法應該如右圖.
2、電壓表相當於斷路;電流表相當於導線.在分析電路時把表去掉,
用導線代替電流表.
把左圖中的電流表和
電壓表去掉,以IA、
UV分別表示它們的測
量點,可看出電路的
連接方式(右圖).
3、電源電壓一定時,電路中電阻的變化必然導致電流、電壓的變化.
如右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過程中,
分析各表的示數變化情況.
把圖中的各表去掉,它們的示數以
U和I表示.簡化後可以看出:R1與R2並
聯後與R串聯接在電源兩端(如下圖)
電壓表測量的電源電壓(電源電壓
保持不變,U1不變);當滑動變阻器滑
片向左移動過程中,整個電路的總電阻
變小,根據歐姆定律知:電路中總電流
將變大(I1變大);R1與R2並聯的電阻
(R12)保持不變,而通過它們的總電流變大,因此U2變大(U=I1R12);
對R2利用歐姆定律(I2=U12/R2),通過R2的電流將變大(I2變大).
通過以上分析應該體會到:電路中某一部分電阻的變化將引起整個
電路總電阻的變化;總電阻的變化會引起電路中電流、電壓的變化;總
電流的變化會引起部分電路電壓、電流的變化.
分析電路的順序是:整體部分整體部分…
整體:電路的連接形式(串、並聯);部分:變化情況(電阻或
電流、電壓);整體:部分變化對整體的影響(總電阻、總電流);
部分:整體變化引起部分的變化.
⑵ 初中物理如何分析電路圖
分析電路圖有很多種方法。我說一個我比較喜歡的就是分路分析法。就是從電源正極出發講這個電路的每一條支路分開來進行分析。沒一條直路單獨進行分析然後再結合幹路的電路特點然後對整個電路進行分析總結
⑶ 初中物理電路故障分析的簡單方法
如果電壓表有示數,說明電壓表的兩個接線柱與電源兩極間連接良好,並且電壓表沒被短路,如果電流表有示數,說明電流表所在電路是通路,電路故障很可能是某處短路。
一、開路的判斷
1、如果電路中用電器不工作(常是燈不亮),且電路中無電流,則電路開路。
2、具體到那一部分開路,有兩種判斷方式:
①把電壓表分別和各處並聯,則有示數且比較大(常表述為等於電源電壓)則電壓表兩接線柱之間的電路開路(電源除外);
②把電流表分別與各部分並聯,如其他部分能正常工作,電流表有電流,則當時與電流表並聯的部分斷開了(適用於多用電器串聯電路) 。
二、短路的判斷
1、串聯電路或者串聯部分中一部分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他部分用電器能正常工作,則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短路。
2、把電壓表分別和各部分並聯,導線部分的電壓為零表示導線正常,如某一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為零,則此用電器短路。
(3)物理電路如何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用電器不工作
(1)若題中電路是串聯電路,看其它用電器能否工作,如果所有用電器均不能工作,說明可能某處發生了斷路;如果其它用電器仍在工作,說明該用電器被短路了。
(2)若題中電路是並聯電路,如果所有用電器均不工作,說明幹路發生了斷路;如果其它用電器仍在工作,說明該用電器所在的支路斷路。
電壓表示數為零
(1)電壓表的兩接線柱到電源兩極之間的電路斷路;
(2)電壓表的兩接線柱間被短路。
電流表示數為零
(1)電流表所在的電路與電源兩極構成的迴路上有斷路。
(2)電流表所在電路電阻非常大,導致電流過小,電流表的指針幾乎不動(如有電壓表串聯電路中)。
(3)電流表被短路。
⑷ 高中物理電路圖分析方法
a電流增大你已經知道了,然後a的電壓也增大了,然後根據你知道的路端電壓是減少的,所以剩餘給bc並聯的電壓就更少了,所以c的電壓減少,然後c的電流也少了,然後總電流增多,而c這個支路電流還少,所以b的電流就多了,b的電壓就高了。
總的來說,到了外電路後,就要先分析不變的,再分析變化的。
然後你說的等電勢法分析電路,是指的什麼哦。是用來把復雜電路變形的?
⑸ 物理電學中的電路圖的分析方法有幾種
有兩種;一種是電流走向分析;一種是信號走向分析。在無線電路圖中,一般在分析電流走向時,可以將電容斷開,將電感短路;而在分析信號走向時,則將電容短路,電感斷開。
⑹ 初中物理電路故障怎麼分析
初中物理電路故障分析的簡單方法,判斷電路的連接方式常用的方法如下:
元件連接特點法,分析電路中元件的連接方式,逐個順次連接的是串聯,並列接在電路兩點的是並聯。電流法,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沿電流流動的觀察,如始終沿一條線路流動並回到電源的負極,則電路是串聯。
若電流流到某分支點,分成支路流經各點元件後又匯合一點,最後流回到電源負極,則電路為並聯。元件開路法,若把電路中的任一元件斷開,其它元件就沒有電流通過,則電路是串聯的,若把電路中的任一元件斷開,其它元件仍有電流流過,則電路是並聯。
特徵法,若電路中有一個元件燒斷,其它元件都不能工作,即電路中各元件工作互相影響,彼此制約,則該電路為串聯電路,若電路中有一個元件燒斷,其它元件仍能照常工作,即電路中各元件工作互不影響則該電路為並聯電路。
⑺ 高中物理如何分析電路圖
節點法,即只要兩個節點之間無電阻,那就把它們看為一個點,這樣把所有的節點編上號,如a,b......畫好節點圖後再在兩個不同字母間加上電阻即可簡化電路。電路簡化後,再根據歐姆定律分析即可。
⑻ 高中物理常見的電路分析方法
准確恰當地分析電路,從電路中獲得有利於得到正確結果的信息是
解決電學問題的前提。
在分析具體電路時要注意電路特徵:
1、串聯電路的基本特徵:幾只用電器共用一條電流通路。
2、並聯電路的基本特徵:幾只用電器分別構成電流通路。
在判斷電路的連接方式時,導線、電壓表、電流表常常會給正確分
析帶來一定的干擾。因此,對於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要認識清楚:
1、不考慮導線電阻,且導線可以任意變形、伸長或縮短。
右圖中三個電阻連接方式的分
析方法是:把點1和點3及點2和點4
之間連接的導線縮短(點1和點3是同一點;點2和點4也是同一點)。便
可看出R1接在AB間(左A右B)、R2接在
AB間(左B右A)、R3同樣也接在AB間
(左A右B),三個電阻的聯接方式是並聯
(如右圖)。
如果R1=R2=R3=R=9歐,則AB間的總電阻:
RAB=R/3=3歐
如果把R2換成一個電壓表且
A端接電源正級B端接電源負極,
則表的接法應該如右圖。
2、電壓表相當於斷路;電流表相當於導線。在分析電路時把表去掉,
用導線代替電流表。
把左圖中的電流表和
電壓表去掉,以IA、
UV分別表示它們的測
量點,可看出電路的
連接方式(右圖)。
3、電源電壓一定時,電路中電阻的變化必然導致電流、電壓的變化。
如右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過程中,
分析各表的示數變化情況。
把圖中的各表去掉,它們的示數以
U和I表示。簡化後可以看出:R1與R2並
聯後與R串聯接在電源兩端(如下圖)
電壓表測量的電源電壓(電源電壓
保持不變,U1不變);當滑動變阻器滑
片向左移動過程中,整個電路的總電阻
變小,根據歐姆定律知:電路中總電流
將變大(I1變大);R1與R2並聯的電阻
(R12)保持不變,而通過它們的總電流變大,因此U2變大(U=I1R12);
對R2利用歐姆定律(I2=U12/R2),通過R2的電流將變大(I2變大)。
通過以上分析應該體會到:電路中某一部分電阻的變化將引起整個
電路總電阻的變化;總電阻的變化會引起電路中電流、電壓的變化;總
電流的變化會引起部分電路電壓、電流的變化。
分析電路的順序是:整體部分整體部分…
整體:電路的連接形式(串、並聯);部分:變化情況(電阻或
電流、電壓);整體:部分變化對整體的影響(總電阻、總電流);
部分:整體變化引起部分的變化。
⑼ 初中物理電路圖分析方法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識別
串聯電路是指將所有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在電路的兩點間而組成的電路。並聯電路是指將所有用電器的一端連在一起,另一端也連在一起,再連入電路的兩點間而組成的電路。當電路中有n個用電器時,串聯電路中的電流只有一條路徑,而並聯電路中的電流卻有n條路徑。
識別電路是連接電路、進行電路分析和計算的基礎,它包括許多的方面。而識別串、並聯電路,在初中物理范圍內非常重要。
識別串.並聯電路,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電流分路法
此方法的要點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方向找,直到電源的負極為止。不管電路如何彎曲,只要是電流不分路,即電流從一個用電器流向另一個用電器,一直流下去,那麼用電器就是串聯接法,組成的就是串聯電路。如果電路在某點出現分路,表明這個電路中既有幹路,又有支路,那麼電流通過支路上的用電器後將在另一點匯合,在回到電源的負極。當幹路上沒有用電器,而每條支路上只要一個用電器時,這些用電器就組成並聯電路。
(2)節點法
對於具有串.並聯電路初步知識的同學來說,從規范的電路中看出用電器的接法是很容易的。但當面對的是一個不規范的電路,特別是電路中的導線在多處交叉相連時,初學者往往會感到困惑。
識別這種電路可採用「節點法」。所謂節點指的是電路中那些「導線交叉相連」的點,包括分流點和匯流點。
⑽ 高中物理怎麼分析電路圖
首先要將電路簡化,有如下幾種方法:
1.支路電流法:電流是分析電路的核心。從電源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走向,經各電阻外電路巡行一周至電源的負極,凡是電流無分叉地依次流過的電阻均為串聯,凡是電流有分叉地依次流過的電阻均為並聯。
2.等電勢法:將已知電路中各節點(電路中三條或三條以上支路的交叉點,稱為節點)編號,按電勢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用1、2、3……字元標出來(接於電源正極的節點電勢最高,接於電源負極的節點電勢最低,等電勢的節點用同一字元)。然後按電勢的高低將各節點重新排布,再將各元件跨接到相對應的兩節點之間,即可畫出等效電路。
將這些方法掌握好就可以將復雜電路轉化為簡單電路(一般等電勢法比較好用),只要再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就好了,如電壓表、電流表、歐姆元件、串並聯電路等的相關知識就可以對電路圖進行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