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怎樣防治甜菜夜蛾
(1)農業防治。
①鏟除雜草。早春地埂、地頭、地溝、渠背及撂荒地雜草是甜菜夜蛾的蟲源地和多數苗期及生長期害蟲的前期寄主,鏟除上述雜草,是苗期防治的關鍵。②秋翻春耕。秋季深翻耕地,能有效地破壞害蟲的越冬場所。春季春耕、耙地,既可消滅田間雜草,又可斷絕害蟲在雜草上產卵的場所和早期取食的食物來源。
(2)人工物理防治。
①田間設置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誘殺成蟲。②及時摘除卵塊和未擴散的一至二齡幼蟲和捕捉高齡幼蟲,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化學防治。
利用害蟲三齡前群聚這一習性,在三齡前,晴天的傍晚進行葯劑防治。可選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10%蟲蟎腈懸浮劑3000倍液、20%除蟲脲懸浮劑4000倍液、30%噠蟎·滅脲乳油1500~2000倍液、16%唑磷·乙醯甲乳油1000~2000倍液、5%氟蟲脲乳油1000~2000倍液、氨基寡糖素1500~2000倍液、6%煙·百·素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B. 植物病蟲害物理防控技術的3種主要方式是
1、色板誘殺 (色誘)
色板誘殺是利用害蟲的趨色習性來誘殺害蟲。如用黃色粘膠板誘殺有翅蚜、白粉虱、斑潛蠅等害蟲的成蟲。
2、殺蟲燈誘殺(光誘)
殺蟲燈誘殺主要利用害蟲的趨光特性誘集害蟲。目前推廣的殺蟲燈主要是頻振式殺蟲燈和太陽能殺蟲燈,是通過高頻電子燈光誘集、高壓電網將害蟲擊暈後落入接蟲袋,然後用人工或化學葯劑等處理方法,將害蟲消滅,從而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
殺蟲燈誘殺可在糧食、蔬菜、果樹等作物上用來誘集鱗翅目(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甘藍夜蛾、小菜蛾、螟蟲、粘蟲、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龜子等)害蟲的成蟲。
3、性誘劑誘殺(性誘)
性誘劑(性信息素誘導劑)誘殺是利用昆蟲的性外激素,引誘異性昆蟲達到誘殺或迷向的作用,影響正常害蟲的交尾,從而減少其後代種群的數量,達到控制的效果。使用性誘劑誘殺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三化螟等害蟲的成蟲。
(2)如何物理誘殺甜菜夜蛾擴展閱讀:
1、抗病蟲品種的選用
選用抗病蟲品種,是防治病蟲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品種的合理布局,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例如,柑橘黃龍病發生區不適宜種植溫柑,可選擇橙類,南風蜜桔等;早稻要選擇抗稻瘟病,中稻要選擇抗稻瘟病、稻曲病,晚稻要選擇抗稻曲病,南方黑條矮縮病的優良品種。
2、水肥管理,清潔田園等健身栽培措施
測土配方施肥,平衡營養供應,增強長勢,增強病蟲害抵抗能力;注意田間排水,降低濕度,減輕病害發生;適時清除病殘體,減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蟲源;結合中耕除草,及時清除田間、埂邊雜草,減少病蟲越冬、越夏場所。
3、田園生態建設
包括基地生態工程,果園生草覆蓋,作物間套種,天敵誘集帶生物多樣性的調控,自然天敵保護利用等技術,改造病蟲害發生源頭及孳生環境。
C. 甜菜夜蛾的為害特點是什麼怎樣進行防治
(1)為害特點
初孵幼蟲群集葉背,吐絲結網,在其內取食葉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3齡後可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僅余葉脈和葉柄,致使幼苗死亡,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毀種。3齡以上的幼蟲還可鑽蛀青椒、番茄果實。
(2)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8~10毫米,翅展19~25毫米。灰褐色,頭、胸有黑點。前翅灰褐色,基線僅前段可見雙黑紋;內橫線雙線黑色,波浪形外斜;劍紋為一黑條;環紋粉黃色,黑邊;腎紋粉黃色,中央褐色,黑邊;中橫線黑色,波浪形;外橫線雙線黑色,鋸齒形,前、後端的線間白色;亞緣線白色,鋸齒形,兩側有黑點,外側在M1處有一個較大的黑點;緣線為一列黑點,各點內側均襯白色。後翅白色,翅脈及緣線黑褐色。卵圓球狀,白色,成塊產於葉面或葉背,8~100粒不等,排為1~3層,外面覆有雌娥脫落的白色絨毛,因此不能直接看到卵粒。老熟幼蟲體長約22毫米。體色變化很大,有綠色、暗綠色、黃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背線有或無,顏色亦各異。較明顯的特徵為:腹部氣門下線為明顯的黃白色縱帶,有時帶粉紅色,此帶的末端直達腹部末端,不彎到臀足上去(甘藍夜蛾老熟幼蟲此縱帶通到臀足上)。各節氣門後上方具一明顯的白點。此種幼蟲在田間常易與菜青蟲、甘藍夜蛾幼蟲混淆。蛹體長約10毫米,黃褐色。中胸氣門顯著外突。臀棘上有剛毛2根,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極短的剛毛。
(3)生活習性
華北地區一年發生4~5代,以蛹在土室內越冬,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全年可生長繁殖,無明顯越冬現象,終年繁殖為害。成蟲夜間活動,最適宜的溫度20~23℃、相對濕度50%~75%。有趨光性。成蟲產卵期3~5天,每雌蛾可產100~600粒。卵期2~6天。幼蟲共5齡(少數6齡)。3齡前群集為害,但食量小;4齡後,食量大增,晝伏夜出,有假死性。蟲口過大時,幼蟲可互相殘殺。幼蟲發育歷期11~39天。老熟幼蟲入土,吐絲築室化蛹,蛹發育歷期7~11天。越冬蛹發育起點溫度為10℃,有效發育積溫為220日·度。甜菜夜蛾是一種間歇性大發生的害蟲,不同年份發生量差異很大;一年之中,在華北地區則以7~8月為害較重。
(4)防治方法
①秋耕或冬耕,可消滅部分越冬蛹。②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③春季3~4月清除雜草,消滅雜草上的初齡幼蟲。④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蟲。⑤生物防治:可採用細菌殺蟲劑,如國產Bt乳劑或青蟲菌六號液劑,通常採用500~800倍稀釋濃度。⑥化學防治: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稀釋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5%功夫(氯氟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10%天王星(三氟氯甲菊酯、聯苯菊酯)乳油10000倍液,或21%滅殺斃(增效氰·馬乳油)4000倍液、20%氯·馬乳油3000倍液。50%夜蛾必殺乳油與菊酯伴侶配套使用,對甜菜夜蛾有特效;也可使用25%喹硫磷、40%丙溴磷和特異性殺蟲劑50%卡死克和5%抑太保,25%殺蟲雙水劑與Bt(1∶1)混用,防效較好。⑦生理防治:可採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又名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如國產滅幼脲一號或滅幼脲三號20%或25%膠懸劑500~1000倍液,但此類葯劑作用緩慢,通常在蟲齡變更時才使害蟲致死,應提早噴灑,為此,這類葯劑常採用膠懸劑的劑型,噴灑後耐雨水沖刷,葯效可維持半月以上。
D. 棉花的甜菜夜蛾怎麼用農葯防治
甜菜夜蛾以幼蟲為害。低齡幼蟲將葉肉吃掉,留下表皮成透明小斑,三齡幼蟲可將葉片吃成缺刻,四、五齡時可將全葉吃成網狀,嚴重時葉片大部或全部被吃盡,僅余葉脈和葉柄。甜菜、蘿卜、白菜的苗期受害,可造成嚴重缺苗,甚至毀種。幼蟲還可鑽蛀青椒和番茄的果實,造成果實腐爛、脫落。甜菜夜蛾分布很廣,是一種世界性間歇大發生的害蟲,此蟲在我國近年發生趨向嚴重。防治甜菜夜蛾的生物殺蟲劑主要有蘇雲金桿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由於生物殺蟲劑相對化學殺蟲劑葯效慢,所以最好提前防治或在其低齡期防治。
(1)蘇雲金桿菌(Bt)制劑使用15000國際單位/毫克蘇雲金桿菌水分散粒劑,使用劑量為每畝25~50毫升,對水噴霧。(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主要劑型為0.5%乳油和1%乳油。其中0.5%乳油登記使用劑量為每公頃有效成分1.5~2.25克,摺合成制劑為每畝20~30毫升;1%乳油登記使用計量為每公頃有效成分2.25~4.5克,使用劑量為每畝15~30毫升,對水噴霧。(3)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產品有20億病毒粒子/毫升懸浮劑和300億病毒粒子/克水分散粒劑。使用20億病毒粒子/毫升懸浮劑時,每畝用70~120毫升,對水噴霧。使用300億病毒粒子/克水分散粒劑時,每畝用5克,對水噴霧。使用時注意:①本品應於甜菜夜蛾產卵高峰期施葯;②注意噴霧均勻;③由於300億病毒粒子/克水分散粒劑用量較少,為保證使用效果,配葯時須2次稀釋,先用少量水將葯劑混合均勻,再加入足量水進行稀釋;④選擇傍晚或陰天施葯,盡量避免陽光直射;⑤作物新生部分、葉片背部等害蟲喜歡咬食的部位應重點噴灑。(4)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產品為10億病毒粒子/毫升懸浮劑,每畝用制劑100~150毫升,對水噴霧。注意事項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5)苜核·蘇雲菌產品為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1萬病毒粒子/微升·蘇雲金桿菌含量2000國際單位/微升懸浮劑,每畝用75~100毫升,對水噴霧。注意事項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
E. 蔥里的甜菜夜蛾用什麼葯
1、葯劑防治:使用頂百,20毫升一桶水,卵孵高峰期至低齡幼蟲期噴施,傍晚施葯為宜。
2、農業防治:甜菜葉蛾繁殖是成片產卵,剛孵化出幼蟲成團,根據這一特點,在田間打杈、整枝等農事操作過程中,及時發現,將蟲卵、幼蟲團摘除,帶出田間或棚外,集中消毀掉。
3、物理防治:可以在棚室通風口處設置防蟲網,阻止害蟲進棚,並且防蟲網要完好無洞,不給害蟲留有進棚機會。
(5)如何物理誘殺甜菜夜蛾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光照:蔥是不耐陰、也不喜強光作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為中度,正常春化後,光照強度、光照時間不論長短都可正常生長開花。在蔥各生長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可以促進植株長勢健壯,使蔥白粗壯,提高產量。
土壤:蔥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適宜pH值在6.9-7.6的土壤種植,但因其根系較短、根群小、不發達,故宜選擇在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光照適宜、排灌良好的地塊。土壤pH值過高過低,都會阻礙種子發芽,影響蔥正常生長。
肥料:蔥喜肥,尤其是對氮元素需求量較大,充足的氮肥可以有效提高蔥產量及品質。其次為鉀、磷、鈣、鎂、硼、錳等營養元素。生長盛期所吸收的氮、鉀量約為1:0.9;葉鞘期氮、鉀的吸收量約為1:1.2;苗期需磷量最多,此階段滿足磷肥的供應,可確保蔥苗健壯,長勢旺盛,實現增長增收。
F. 綠葉菜類蔬菜栽培如何通過物理防治措施來控制病蟲害
(1)設施防護 覆蓋塑料薄膜、遮陽網、防蟲網,進行避雨、遮陽、防蟲隔離栽培,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在夏秋季節,利用大棚閑置期,採取晴天高溫悶棚5~7天,使棚內最高氣溫達60~70℃,可有效殺滅棚內及土壤表層的病菌和害蟲。
(2)誘殺技術1)燈光誘殺:利用害蟲對光的趨性,用高壓汞燈、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進行誘殺。尤其在夏秋季害蟲發生高峰期對蔬菜主要害蟲有良好的誘殺效果。
2)性誘劑誘殺:在害蟲多發季節,每畝菜田放置水盆3~4個,盆內放水和少量洗衣粉或殺蟲劑,水面上方1~2厘米處懸掛昆蟲性誘劑誘芯,可誘殺大量前來尋偶交配的昆蟲。目前已商品化生產的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小地老虎等的性誘劑誘芯。
3)色板、色膜驅避、誘殺:即利用害蟲特殊的光譜反應原理和光色生態規律,用色板、色膜驅避、誘殺害蟲。在田間鋪設或懸掛銀灰色膜可驅避蚜蟲;用黃色捕蟲板可誘殺蚜蟲、白粉虱、斑潛蠅等;用藍色捕蟲板可誘殺棕櫚薊馬。
4)食物趨性誘殺:利用成蟲補充營養的習性和對食物的優選趨性,在田間安置人工食源進行誘殺,也可種植蜜源植物進行誘殺。
5)棲境誘殺:很多害蟲都有晝伏夜出習性,可以人為在田間模擬設置害蟲棲境進行誘殺。
(3)防蟲網隔離技術 覆蓋防蟲網後,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蟲、小菜蛾、甘藍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棉鈴蟲、豆野螟、瓜絹螟、黃曲條跳甲、猿葉蟲、二十八星瓢蟲、蚜蟲、美洲斑潛蠅等多種害蟲的危害,控制由於害蟲的傳播而導致的病毒病的發生,還可保護天敵。
G. 甜菜夜蛾要怎樣防治
甜菜夜蛾的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秋翻或冬耕,消滅越冬蟲蛹。春季3~4月份清除田間地邊雜草,消滅初齡幼蟲。
(2)黑光燈誘殺成蟲。
(3)葯劑防治:用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甜菜葉蛾又名貪葉蛾,屬鱗翅目,夜蛾科。
H. 花椰菜甜菜夜蛾的特徵特性、發生規律及如何防治
1、特徵特性:
(1)成蟲體長一般8~10mm,灰褐色,翅展19~25mm,前翅有黃褐色腎狀紋和環形紋,有黑色輪廓線,外緣由一列黑色三角形小斑組成,前翅色澤呈季節型變化,後翅白色略帶粉紅閃光,頭、胸有黑點。
(2)卵圓球形,白色,成塊產於葉面或葉背,8~15粒不等,排列1~3層,卵塊表面覆有白色茸毛,不能直接看到卵粒。
(3)幼蟲體色變化較大,有綠、暗綠、黃褐、黑褐色等,3齡前為綠色,氣門下線有一條黃白色縱帶,有時縱帶呈現粉紅色,末端直達腹部,不通到臀足上,氣門後上方各有一個明顯的圓形白斑。老熟幼蟲體長約25mm左右。
(4)蛹長約10mm,黃褐色,橢圓形。中胸氣門顯著外突,臀棘有剛毛2根,其腹面基部也有2根極短的剛毛。
甜菜夜蛾卵多產在花椰菜中上部葉片的葉背或葉面,成塊狀,卵粒少則幾粒,多則百粒以上。初產卵乳白色,後變淡黃色,近孵化時呈灰黑色,一般卵期2~5d,室溫32.2℃時,卵塊經36h左右孵化完畢,清晨7時前孵蟲最多,初孵幼蟲嚙食卵殼僅留茸毛,多數群集靜伏卵處,一旦受驚便潛逃或吐絲飄移至鄰株,多在花椰菜中上部葉片開始取食,幼蟲晝伏夜出,下午6時開始外出活動,凌晨3-5時活動蟲量最多,晴天清晨隨光照強弱提前或推遲潛入葉背的時間,低齡幼蟲食量小,隨蟲齡增加,食量大增,抗葯性增強,4、5齡幼蟲常將花椰菜葉片吃成缺刻,甚至吃光。幼蟲具多食性,畏強光,具有轉株取食、假死性和喜旱懼濕習性,老熟幼蟲在淺土層內化蛹,蛹期5~9d。成蟲具趨光性和趨化性,對黑光燈趨性強,趨化性較弱,白天潛伏草叢內,受驚可短距離頻繁遷飛,夜間20-23時活動最盛,進行交尾、產卵,黑光燈下成蟲雌雄性比為1:1.4,解剖燈誘雌蛾抱卵率為52%。
2、發生規律:
影響甜菜夜蛾數量消長的重要因素是蟲源、氣候、天敵和栽培管理。
(1)蟲源據報道,甜菜夜蛾在我國黃河流域均以蛹在土中越冬,亞洲北緯44度以北廣大地區不能越冬,靠遷飛而來。鄒城市近兩年對其進行的越冬場所調查,未見越冬蟲蛹,當地初始蟲源是否是外地遷入的,尚待進一步探討。黑光燈誘測表明:初發代蟲源基數大,發生早,當年主害代發生重。如2007年初發代始見期比2006年早9d,誘量多270頭,主害代3~4代就明顯重於2006年。上代成蟲基數也是害蟲發生輕重的基礎條件,上代蟲源基數大,下代田間發生量大。據田間蟲口密度與上代成蟲高峰期誘量相關分析,二者相關極顯著,其相關系數r=0.723(P0.01=0.708,N=12)。此結果為目前甜菜夜蛾發生程度預測提供了部分理論依據。
(2)氣候條件在一定蟲口基數下,適宜的氣溫和降雨量是左右害蟲發生程度的重要因素。成蟲夜間活動,最適宜的溫度為20~23℃,相對濕度為50%~75%,7-10月高溫少雨的年份有利害蟲暴發為害,如2006年秋季高溫少雨,引起甜菜夜蛾大發生與危害。
(3)天敵高溫乾旱少雨天氣,對天敵昆蟲和致病微生物繁殖不利,天敵數量少,加之濫用農葯,殺傷了大量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天敵種群急劇下降,其控害能力減弱,這有利於害蟲種群數量上升。氣溫偏低的秋末時期,蟲害輕,與天敵群落控害作用有關,8月下旬調查,末代幼蟲被白僵菌寄生率可達30%以上。
(4)栽培管理種植結構單一,盲目施葯防治,管理粗放,有利害蟲發生危害。連年成片種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為甜菜夜蛾提供了充足的營養食源,長期單一用葯,盲目增加用葯量,導致害蟲抗葯性增強,防治效果差,蟲害重。菜田雜草密度大,也為引誘害蟲產卵、繁殖等提供了橋梁。調查發現,甜菜夜蛾喜歡將卵產於菜地內的凹頭莧、馬唐等雜草上,凡田內或田周圍雜草叢生的地塊,發生蟲量大,為害重。
3、防治措施
實行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物理、生物和化學防治為重點的綜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為害。
農業防治措施:
採取清潔田園、中耕除草和作物合理布局等措施,減少甜菜夜蛾產卵場所及轉移寄主,消滅土壤中的蟲蛹,避免連片種植單一作物,增加農田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豐富度,創造不利害蟲滋生的環境,減輕蟲害。
物理機械防治:
(1)在花椰菜田集中地塊安裝20瓦黑光燈和糖醋液誘殺成蟲,這是實現害蟲無公害防治的一種節約高效的措施,不僅減少田間落卵量,還可為開展葯劑防治提供科學依據。2007年黑光燈誘實踐,全年誘蛾17896頭,最多一夜達583頭,燈誘區田間蟲量比對照區減少48.2%。成蟲產卵盛期至卵孵盛期,及時抹掉葉上卵塊和摘除初孵蟲葉、大齡幼蟲,結合田管進行人工捕殺。
(2)利用甜菜夜蛾成蟲的趨光性,在集中種植花椰菜的地塊,每300 m2安裝一盞頻振式殺蟲燈,2007年9月份平均誘殺成蟲260餘頭。
生物防治:
甜菜夜蛾常見的捕食性天敵(如蛙類、鳥類等)、寄生蜂(如赤眼蜂等)、寄生蠅、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病毒、寄生線蟲等)都是甜菜夜蛾重要的天敵,應加強宣傳、保護和利用。合理使用農葯,減少天敵的損傷,大力推廣運用蘇雲金芽孢桿菌、白僵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微生物制劑防治害蟲,對促進害蟲無公害治理、綠色食品的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化學防治
甜菜夜蛾世代重疊嚴重,抗葯性和隱蔽性強,其葯劑防治應堅持「防早治小」策略。注意加強蟲情監測,確定各代防治最佳適期,抓住卵孵盛期或初見蔥尖危害時,立即選用高效、低毒、無公害的化學農葯防治,注意不同葯間復配與輪換使用,清晨或傍晚施葯效果最佳,如果是預測發生重的世代,隔5d再補施1~2次,每667m2用5%卡死克EC30mL,同時加入52.25%農地樂EC30~45mL或10%除盡EC30mL,對水50kg均勻噴霧;2%阿維菌素EC1500~2000倍液同時加入0.2%甲維鹽EC2000倍液混合噴霧防效較好。據試驗,在低齡幼蟲高峰期(3齡以前),選用0.2%甲維鹽EC2000倍液施葯3次校正防效可達90%以上。
供參考,謝謝關注交流
㊗️你生活愉快!
已經關注了你,相互交流探討
謝謝
I. 小白菜甜菜夜蛾該怎麼防治
甜菜夜蛾是一種間歇性大發生的害蟲,不同年份發生量差異很大。各蟲態耐高溫能力強,抗寒能力不強。北方越冬死亡率高是春季成蟲發生數量少,分布范圍小的主要原因。南方如春季雨水少,梅雨明顯提前,夏季炎熱,則秋季發生嚴重。甜菜夜蛾卵、幼蟲、蛹的發育起點溫度分別為10.9℃和12.2℃,在溫度25℃時,卵期、幼蟲期、蛹期分別為3天、18天和8.5天。各地一般7~9月是為害盛期,在7~8月,降水量少,濕度小,有利大發生。甜菜夜蛾幼蟲易產生抗葯性,近年來南方地區該蟲對菊酯類和有機磷等殺蟲劑產生了很高的抗葯性,造成頻繁暴發,成為常發性重要害蟲。
目前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無公害農葯有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2.5%菜喜懸浮劑1000--1500倍液,52.25%農地樂乳油1000--1500倍液,10%除盡懸浮液1000--1500倍液,20%米滿懸浮劑1000--1500倍液,其中米滿、農地樂及除盡防治甜菜夜蛾有特效。但使用上述農葯時要交替使用,一般應從害蟲發生初期開始噴葯,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同時噴葯要均勻細致,做到上翻下扣,四面打透。由於該蟲抗葯性極強,要注意交替輪換使用殺蟲機理不同的殺蟲劑,如抑太保、卡死克、寶路等,但要嚴格限制這些新型農葯的使用次數和劑量,避免和延緩甜菜夜蛾對它們產生抗葯性。
4、 防治成蟲
性誘劑防治甜菜夜蛾,能大量誘殺雄蟲。據試驗,防治區比非防治區可減少甜菜夜蛾60%以上,成蟲受精精囊下降41.96%,幾乎看不到甜菜夜蛾幼蟲和卵。因為成蟲晝伏夜出,對燈光趨性強,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利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蟲,燈下放水盆,並加入少量洗衣粉,這樣成蟲落入水中後無法逃脫。成蟲對糖醋液和楊樹散發的氣味有較強的趨性,因此可用糖醋液和楊樹進行誘蛾後再集中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