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三物理'機械能'是什麼意思
機械能是動能和部分勢能之和。部分勢能指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在物理學中有一條重要的物理定律。那就是機械能守恆定律。它的主要內容是說在沒有外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機械能守恆。意思就是說在沒有外力做功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是相互轉化的。動能減少多少,勢能就增加多少。當然此時需要確保是沒有外力做功的條件下。注意做功二字,如果物體受外力,但外力不做功,則機械能依然守恆。這里的外力指什麼摩擦力啦等等。重力不是外力,一定要分清楚。機械能守恆定律在以後的航空航天物理的學習中有很多的應用,因此一定要學好
『貳』 初三物理的重要性
有利亦有弊,要看自己的自覺性和領悟能力,在外面補課學會了,上課也要專心聽講,多做題,不要自以為是,沾沾自喜,只有養成理性思維,才能學好物理 首先是讀與聽。
初二學生多數無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習慣。要學好物理就要學會讀書,這是自主學習物理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要結合新教材的可讀性,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教會學生領會「粗、細、精」三階段讀書的要領。並據教材中插圖多,反映的物理規律及科學道理多,因此,教師還要引導他們會讀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有,學生聽課時往往抓不準重點,注意力分散,效率低,而聽課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故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興趣因素,結合教學實際創設情景,適時設置教學高潮及重點板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聽課效率。另外,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通過預習產生質疑,帶著疑問聽課,才能更好地抓住重點,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其次是說與思。
初二學生年齡較小,認知、思維還不太成熟,對物理語言理解能力較差,難以用物理語言表達他們的思維過程,尤其在物理審題及簡答中,產生了一定的語言障礙,影響了學生解題能力及自主學習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物理語言進行訓練,通過教師授課時通俗、形象、規范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要求學生熟記概念、公式、規律等物理術語,提高理解和使用物理語言的准確性,加強對文字、符號、簡圖的訓練,以及課上的提問、練習、討論等多種形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
『叄』 初三物理磁學 主要學什麼
初三物理磁學主要學磁體、磁極、磁場、電流的磁場: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1、磁體、磁極(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磁體。磁體的磁極總是成對出現的。
2、磁場: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一個對其它磁體發生作用的區域。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磁場方向: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磁體周圍磁場用磁感線來表示。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3、電流的磁場: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通電螺線管對外相當於一個條形磁鐵。通電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與螺線管兩端極性的關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則來判定。(這種判定方式就是著名的安培定則)
(3)武漢初三物理學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磁學和電學有著直接的聯系。經典磁學認為如同電荷一樣,自然界中存在著獨立的磁荷。相同的磁荷互相排斥,不同的磁荷互相吸引。而現代磁學則認為環形電流元是磁極產生的根本原因,相同的磁極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極互相吸引。
利用地磁場進行磁化的方法,包含有豐富的科學道理。近代科學表明,磁鐵的磁性是由磁疇的規則排列形成的,非磁鐵由於磁疇排列雜亂無章而不具磁性。魚形薄鐵片燒紅以後,內部磁疇活動加劇,沿南北方向放置,可以在強大的地磁場作用下,使磁疇順著地磁場的方向排列。
至於魚尾稍微向下傾斜,是由於地球磁場的磁傾角作用,可以增大磁化的程度,這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已經發現了地球的磁傾角。歐洲人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人工磁化,比中國晚了四百多年,磁偏角的發現是哥倫布在航海探險中於1492年發現的,而磁傾角的發現則還要更晚一些時候。
『肆』 初三物理怎麼學習
學習物理的方法、程序、技巧與能力
一、學好物理的方法
1. 怎樣學好物理概念
對於物理概念,要掌握它的定義、物理意義、大小與方向,單位和測量方法,以及與相似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2. 怎樣學好物理規律
對於物理規律,要掌握它的內容、公式、應用范圍、變形,以及與相近規律的區別與聯系。
3. 怎樣做好物理實驗
對於物理實驗,要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實驗步驟,會處理數據、得出結論,並能用學過的儀器、方法做研究性實驗。
二、學好物理的程序
1. 怎樣預習好
預習有三個層次,一是接受法,預先看一遍教材,初步了解要學的新內容;二是尋找法,通過預習,找出疑難所在,清除「攔路虎」,提高上課效率;三是解答法,通過預習,既了解新課的知識內容,還能探求部分問題的解答。三個層次一個比一個要求高。
2. 怎樣聽好課
聽課有五項基本要求:真正聽懂,抓住重點,克服難點,觸類旁通,構築框架,形成記憶。
要真正聽懂,不要假懂,不要似懂非懂,不要似是而非。要聽懂老師講的基本內容、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聽懂的同時,還要積極思考,達到理解,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抓住重點和本質的內容,克服難點。在抓住重點和克服難點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地思考和聯想,與學過的知識相結合,進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加工活動,使知識深入理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該課的知識結構框架,從整體上去認識,去把握,並開展積極的記憶活動,形成記憶,使外部的知識內化為自己頭腦中認知結構的有機成分。
3. 怎樣復習好
向同學們介紹復習的好方法——結構化學習策略。
結構化學習策略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是將本門課程的關鍵概念、要點和基本原理等抽取出來,形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骨架性的基本結構,依次作為學習或復習的導向系統。第二,對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結構化學習策略是列出某一方面知識內容的主要原理,基本概念、範例等重要知識線索,將課本轉變為知識要點,連成概念性的知識結構,然後再將具體知識與結構聯系起來,正象現代化的建築先立鋼筋骨架,再填補磚頭。
4. 怎樣做好作業
一是要先復習後做作業,二是要獨立、按時完成作業,三是要注意解題的規范化,四是重視運算結果正確、單位正確。
5. 怎樣讀書
向同學們介紹國際上流行的讀書方法—SQ3R讀書法。所謂SQ3R讀書法是由每個詞的首字母組成的五個步驟讀書法,分別為瀏覽(Servey)、提問(Question)、閱讀(Read)、背誦(Recite)、復習(Review)。
按照這五個程序去讀書,一般來說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學好物理的技巧
1. 解題的技巧
解題的兩個基本程序是分析與綜合:
解題中的分析程序是:要求 需求 已知;
解題中的綜合程序是:已知 可求 要求。
這兩個程序是互逆的。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解題時一定要先分析,有的同學不願分析、不加分析,看到題後就匆忙寫公式、算數字,則欲速不達。
2. 考試的技巧
1、 按照試題先後,先易後難答題;
2、 仔細審題,快速解答,書寫規范
3、 學會自我監控、自我調節
4、 反復審查,不搶交卷
『伍』 初三物理怎麼學
初中物理知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物理事實(物理現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初中物理主要學習有關力、熱、聲、光、電幾大部分。學習物理先是要「學會」,這是初級階段,然後是「會學」,這屬於高級階段。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方法是:首先通過觀察、實驗,認清物理現象,了解物理事實,建立物理圖景,再進一步通過概括、分析和歸納,形成概念找出規律。同時要學會把物理概念、規律和物理現象、物理情景聯系起來,理解它們的物理意義,並及時進行總結,形成知識網路。
這樣做既可加深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又有利於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要體現「物中有理」,「理中有物」。做到三重視,即重視知識的引出或建立過程,重視其物理意義,重視聯系實際及其應用。
(一)了解學科特點是學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學科的基本特點是:知識量大,涉及面寬。體現有四多:概念多,規律多,公式多,實驗多。初中兩冊物理書總計77個知識點,26個基本公式,23個重要實驗,97個知道,37個「理解」層次要求。面對如此多的知識含量,首先要確立一個原則,就是「先死後活,不死不活,死去活來」的原則。
就是說該記的規律、概念、公式和定義必須記住,記不住就談不上靈活運用,記不住就談不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逐步培養我們的實驗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我們講的「記」並非死記硬背,是指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
(二)勤奮是學好物理必要條件。
人之初,性本懶,懶是學習成功的大敵。
怕苦、怕累是阻礙學習成功的絆腳石。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要想取得良好成績,就必須付出代價。勤奮出天才,有耕耘才會有收獲。在學習中要靠頑強毅力不斷地與懶惰思想作斗爭,這樣才能學好物理。
(三)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物理的重要途徑。
1、讀好物理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物理書分三個階段:
(1)課前讀書,認真預習,摸清老師要講內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內容,做到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聽課。
(2)課上打開書,邊聽,邊看書,邊思考,對照老師講解與書本陳述異同點,深入理解,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3)課後看書,將課本中重要概念、規律、定義和公式進一步理解,讀書的過程就是對物理知識深入理解的過程,也是加強記憶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再做題,必將提高做題速度和正確率。
2、聽好課是學好物理的關鍵
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認真聽講是學好物理的關鍵,聽課應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①知識是怎樣引出的?
②知識內容是什麼?
③所學知識概念應怎樣理解?
④所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有什麼應用?
3、重視知識體系的建立
每章節學習完畢,都應進行小結,按知識條塊歸類,並建立相關的知識網路,將平時細碎的知識進行縫合,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楚,由點到面形成網路。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就是對知識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提高綜合歸納能力的過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識內涵和外延的過程。
4、重視做題訓練
人之初,性本忘,遺忘是人的共性。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的遺忘是有規律的,人的記憶經過24小時則將忘掉50%以上,假設所學內容課堂上記住100%,那麼經過24小時,所學知識將在腦海中僅存不足50%。因此,及時反饋,及時復習,加強做題,強化訓練就非常必要。做題訓練是考查知識是否掌握的重要環節。做題要有一定的量,沒有量也就沒有質。通過做題,明思路,找方法,尋規律,力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訓練查缺補漏,提高能力。
5、建立錯誤檔案
將平時考試和練習中的錯誤記錄在案,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查找相關的知識漏洞,及時補缺。必須做到犯過的錯誤不可重復再犯。
(四)注意初三物理與初二物理的區別。
初二物理教材注重物理現象教學,通過物理現象教學,引起學生興趣,引發思考,探究因果,提高素質。初二物理學習特點是記憶為主理解為輔。
初三物理教材隨知識難度的增加,由物理現象教學逐步進入理論教學。例如,機械能、內能、電學的8大概念看不見,摸不到,缺乏直觀性,具有抽象性。因此學習方法也應隨之改變,如果說初二物理學習是以記憶為主、理解為輔的話,那麼初三物理學習就應以理解為先,強化記憶,靈活運用,提高能力。
初三學生還面臨著升學考試任務,因此我們著眼點還要面對升學考試,因此在平時學習物理時必須以中考尺度要求自己,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應對中考。
『陸』 初中物理學什麼內容
初一: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凹透鏡和凸透鏡),物態變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電流和電路(串聯和並聯)。
初二:歐姆定律(電壓),電功率(電能,電和熱),電與磁(磁場,電生磁,磁生電,電動機,電磁繼電器),信息的傳遞(電話,電磁波)。
初三:物質(質量和密度),運動和力(力,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力和機械(彈力,重力,摩擦力,杠桿),壓強和浮力,功和機械能(機械效率,功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的轉換),熱和能(內能和熱能),能源(能源的介紹,太陽能和核能)。
(6)武漢初三物理學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物理量和單位
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
對於氣體燃料,一般用J/m3作為熱值的單位,表示標准狀況下單位體積的氣體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三億米或三十萬千米/秒
g= 9.8牛頓/千克 (9.8N/kg 這里取近似值)
15°C空氣中聲速 340米/秒
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於36伏
磁力
1.磁體、磁極
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磁體。磁體的磁極總是成對出現的。
2.磁場: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一個對其它磁體發生作用的區域。
力學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光學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
『柒』 初中三年級物理主要都學什麼
人教版初中物理三年級內容:
古老而現代的力學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質世界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二.質量
三.密度
四.測量物質的密度
五.密度與社會生活
第十二章 運動和力
一.運動的描述
二.運動的快慢
三.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四.力
五.牛頓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 力和機械
一.彈力 彈簧測力計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桿
五.其他簡單機械
第十四章 壓強和浮力
一.壓強
二.液體的壓強
三.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五.浮力
六.浮力的應用
無處不在的能量
第十五章 功和機械能
一.功
二.機械效率
三.功率
四.動能和勢能
五.機械能及其轉化
第十六章 熱和能
一.分子熱運動
二.內能
三.比熱容
四.熱機
五.能量的轉化和守恆
第十七章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一.能源家族
二.核能
三.太陽能
四.能源革命
五.能源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