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數理方程和原子物理的課程描述翻譯 感謝~
Mathematical equations: This course will use wave equation, heat conction equation and field potential equation as examples for initial value problem, boundary value problem and mixed problem. Overview methods including method to solve the 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characteristic lines, the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method, the integral transform method, Green function method and variational method, as well as special functions frequently used in physics. Theory issues such as the inherent value problem of a self-adjoint operator, the generalized solution of the generalized function will be introc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partment』s requirement.
The teaching goal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basic thought and main methods to get the exact solutions of the 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capability to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raised by physics and other fields with mathematical tools, to lay a preliminary basis for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undergraate student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or practical work.
Atomic physics: This course introces the preliminary basic concepts of quantum mechanics, on the basis of introcing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the matter and interaction, including atomic molecular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physical phenomena, experimental facts and the concept of physics, and to learn to deal with simple atoms and simple homonuclear diatomic molecular energy levels and spectrum, nuclear properties and nuclear structure problems. Main lectures involve atomic model and single electron atom, introctory quantum mechanics, atomic magnetic moment and electron spin, helium atom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ulti-electron atoms and molecule, molecular spectros, the basic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nucleus, etc..
2. 分子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等的都是屬於粒子物理學范疇嗎
這個方向名稱叫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簡稱核物理。
分子物理應該算凝聚態物理,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應該都屬於原子核物理,一般講原子屬於粒子一種,但實際學科中粒子物理研究對象(r aβ n p)與原子核物理不同
3. 不知哪位哥有關於原子核物理的資料,小生跪求
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發現還得從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利用中子轟擊鈾核的實驗研究工作談起。當人工放射性核素發現以後,科學家們就紛汾利用α粒子、質子以及中子去轟擊周期表上各種元素,以求獲得更多的人工放射性核素。而費米就是利用α粒子轟擊鈹能發射中子的核反應過程,把鐳和鈹均勻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製成能發射大量中子的鐳-鈹中子源。然後,利用這些中子去轟擊各種元素,並用自製的高靈敏度蓋革—彌勒計數管進行測量。結果發現將近六十多種被中子照射過的元素中,約有四十多種能產生放射性核素。
後來,費米在長期的實驗工作中發現,如果把所用的鐳-鈹中子源加以適當改進,在中子源和銀圓筒之間加上一層石蠟或其它含氫物質,就能使銀的放射性強度大大增加,這可從蓋革—彌勒計數管上得到反映。
這是因為鐳-鈹中子源所發射的快中子能量很大,不易和銀發生反應。現在通過石蠟後快中子被減速成熱中子,其能量和分子熱運動能量相當,即能量為0.0253電子伏或速度為每秒2200米。由於熱中子運動速度很慢,它在核周圍的停留時問就會加長,因此和核作用的機會也就越多,所產生的放射性也就越強,計數就大大增加。
費米在獲得熱中子後,重新對鈾核進行轟擊試驗。看它能否被鈾核俘獲生成更多的原子序數大於92的93、94……一系列超鈾元素。然而,大量實驗結果證明,在鈾核俘獲中子後的生成物中,呈現出非常復雜的輻射成分。在測量中發現它們是由多種β射線所組成,先後共測得四種不同能量的β射線,根據它們輻射強度隨時間衰減的曲線分析,得到四種不同的半衰期,分別為10秒、40秒、12分和90分。而費米及其助手當時也無法從這些復雜的放射性物質中識別出事先想找到的93號新元素。這是因為他們中間缺少精通化學分析的科學家。即使在這些新產生的放射性物質中確已存在93號元素,他們也不能用化學方法由辨別它們。
由於費米及其同事在生產人工放射性核素中一直認為元素俘獲一個中子後,經過β衰變能生成原子序數增加1的新元素,所以費米等人總是專心致志地去尋找原子序數比鈾更大的超鈾元素。因而對在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那些復雜的β衰變現象未能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解釋,對鈾核反應過程中所形成的放射性核素,也未能作直接的化學測定,就誤認為93號元素已經找到。這樣也就錯過了發現「鈾核裂變」的良機。
正像約里奧·居里夫婦在1932年研究α粒子轟擊鈹時,未能及時發現中子一樣,費米他們雖然已到了發現鈾核裂變的門口,卻未能再往前路一步,沒有能及早揭開鈾核裂變的秘密。直至1939年,93號元素才被美國物理學家麥克米倫和艾貝爾森在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輻射實驗室,用熱中子轟擊鈾靶而生成。並用化學方法鑒別出第一個難以捉摸的超鈾元素—鎿。
與此同時,奧地利物理學家梅特涅和她的合作者—德國物理化學家哈恩一起在柏林威廉皇家研究院,從事中子轟擊鈾核的研究工作,並利用他們在化學分析工作方面的有利條件,對所生成的多種放射性同位素進行了詳細研究。
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實際情況要比費米最初預料的還要復雜得多。這是指各種放射性強度的衰減曲線在不同的觀測時間內變化很大,也就是稅,即使中子照射停止,有些放射性物質仍能不斷產生,其衰變過程還是相當復雜的。
另外,他們還測得了費米沒有測到的半衰期,其中包括某些長半衰期,一共有九種,—它們分別為10秒、40秒、2.2分、16分(費米測得為13分)、23分、59分(費米測得為90分)、5.7小時、45小時和66小時。然而,在分析與這些半衰期相對應的放射性同位素時,他們卻仍認為是生成了超鈾元素,即想像在鈾元素中形成了類鉑、類金、類錸、類鋨和類銥的93、94、95、96和97號新元素。但是,當用化學方法對它們進行鑒別時,很快發現這種想像是錯誤的。
梅特涅和哈恩他們所用的化學鑒別法是一種在放射化學中常用的分析微量放射性物質的方法。即為了能取得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往往預先加入幾毫克相同的穩定元素或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通常稱為載體),這種裁體能把微量放射性物質載帶入沉澱物中。如果不是同種元素,則可設法把微量放射性物質與裁體分離。哈恩他們曾經選擇了各種元素作為載體,並把它加入被中子轟擊過的鈾元素里。其中有一種鋇元素,當他們把鋇從中子轟擊過的鈾元素中分離出來進行測量時,果然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放射性物質被鋇載帶出來。
那末這些放射性物質到底是什麼核素呢?由於他們和費米一樣,也是一心想尋找超鈾元素,而不願往「鈾前」元索(原子序數遠小於鈾)方面考慮。為此他們認為那些化學性質和鋇相似的放射性核素很可能是「鐳」。它在周期表中是第83號元素,位於鋇元素的下面,和鋇是同族元素,所以在化學性質上,鐳和鋇確有很多相似之處。然而,兩者畢竟不是同一種元素,所以可用化學方法把載體鋇和放射性物質「鐳」分離開來。但事與願違,雖然作了很大努力,但始終未能把「鐳」從鋇載體中分離開來。事實上,這一實驗結果已經表明此種「鐳」放射性物質就是鋇,但他們就是不敢下此結論。
與此同時,法國的約里奧·居里夫婦也在自己的實驗室里進行過中子轟擊鈾的試驗。同樣他們也測得了一些被命名為「類錸」、「類鋨」和「類銥」的93、94和95號元素。他們的實驗結果也未能超越費米等人的結論。
然而,有些在思想上框框比較少的年輕科學家,他們根據在實驗中一方面未能直接分離得到超鈾元素;另一方面從鋇載體中確實測得了放射性物質的存在,且又不能把它同鋇分離出來的實驗結果,提出了富有創見的大膽設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年輕科學家諾達克夫婦,他們當時都在布列斯高的弗萊堡大學物理化學學院中工作。他們認為費米所做的中子轟擊鈾的實驗,在化學分析方面未能對超鈾元素的發現提出過令人信服的論據。
為此,他們在1934年曾經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鈾核在中子作用下發生了核裂變反應。而且這種反應和其它核反應有很大區別,似乎在中子轟擊鈾核時,鈾核被分裂成幾塊碎片是完全可能的。同時,這些碎片應是已知元素的同位素,但不是被轟擊元素鈾的相鄰元素。
這是一個後來在1939年被證實的極其有價值的假定。然而當時卻未能引起像費米那樣的物理學權威人士的重視,當然也就根本談不被被承認了。費米在獲悉這些不同意見後,仍堅持認為能量很低的熱中子決不能擊破如此堅固的原子核堡壘,使核發生裂變,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特別是當費米得知當時世界—致公認的放射化學權威哈恩也同意他已經獲得超鈾元素的看法時,他對自己的實驗結果就更加確信無疑了,這樣費米他們也就又一次失去了完成—項重大發現的機會,這也是費米在自己的科研生涯中所犯的一次最大的失誤。
二十年後,在安葬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時,曾經參加過這項實驗的費米的一位學生物理學家西格列說:「上帝按照他自己的不可思議的動機,使我們當時在核分裂現象上成為盲人」。當然實際上使他們迷失方向的決非是上帝的旨意,而是當時他們在化學知識方面的不足,以及主觀上犯了先驗論的錯誤所致。世上任何一位科學家在自己短暫的科學生活中,總是難免有不足之處的,但他們對推動科學事業發展的不朽功勛卻永遠值得大家稱頌。
不管怎樣,許多科學家在用中子轟擊鈾核的實驗中,不斷找到各種各樣鈾前元素的事實有力地沖擊著費米等人認為獲得了超鈾元素的錯誤結論。例如,在1938年,伊倫·居里和薩維基從被中子轟擊過的鈾中,測得了一種在哈恩等人實驗中所沒有測得的半衰期為3.5小時的新的放射性核素。它的化學性質和稀土元素鑭十分相似,起初假定它是錒的放射性同位素。但在進一步測量中發現,這種放射性同位素可用化學方法把它和錒分離,卻不能與鑭分開。
由此可見,這些半衰期為3.5小時的放射性物質與其說是錒的同位素,倒不如說是鑭的同位素更符合實際。這就是說他們實際上已經測得了鈾核的裂變產物鑭,發現了鈾核的裂變現象。但當他們發表找到鑭元素的論文時,卻仍認為鑭是由鈾俘獲中子後所形成的超鈾元素衰變而成,決沒有想到鑭是鈾核在中子直接作用下的裂變產物。仍舊未能沖破權威們關於生成超鈾元素的束縛。
正當原子核科學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時候,希特勒法西斯統治下的納粹德國所發動的侵略戰爭也正在逐步升級。1938年3月,中立的奧地利被德國所吞並。而這時正在德國從事鈾核裂變研究工作的梅特涅教授,由於她是猶太人,她的奧地利國籍使她成了敵對國的公民,這樣她就被迫離開拍林前往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避難。
她的合作者、德國籍的哈恩和施特拉斯曼仍舊留在柏林繼續對鈾核的裂變現象進行研究,且也向伊倫·居里等人一樣找到了鑭的同位素。同時他們得到啟發,把過去同鋇載體—齊沉澱下來的「鐳」同位素,重新進行化學分離。
當時他們採用了比較先進的「分步結晶法」的化學分離技術,結果仍然未能從鋇載體中分離出所想像的「鐳」,看來這種和鋇載體結合得如此緊密的放射性核素只能是鋇本身。正如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後來在自己著作中所描述的那樣:「作為化學家的我們,不得不肯定地聲明,鈾俘獲中子後所產生的新物質的性質並不和鐳相同,而恰恰是和鋇相同」。
至此應該說他們已經發現了鈾核在中子作用下發生了裂變的奇跡,可是奇跡的創造者卻還是不敢承認。這是因為雖從化學角度上看,這些精通各種化學分析方法的著名化學家,他們對自己的實驗結果是深信不疑的,但從核物理觀點上看,這似乎又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即當用能量很低的熱中子去轟擊周期表上最重的鈾核時,結果怎麼會得到原子序數為56的中等質量數的鋇元素呢?它只比鈾元素的—半大一點。
如果鈾核不是分裂成大小差不多的兩半片。那末鋇是得不到的。像鈾核這種密度很高的堅硬堡壘,很難想像它能被能量很低的熱中子炸成兩半。難怪哈恩他們即使早已發現了鈾核的裂變現象,但卻遲遲不敢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然而哈恩他們也深深懂得科學研究本身是不能有任何虛假的。在被中子轟擊過的鈾元素中,鋇核鑭等中等質量元素的出現是誰也抹煞不了的實驗事實,為了尊重事實,他們覺得完全有必要趕快把這個新發現的實驗結果公布與世。
在1938年8月22日,他們終於正式發表了這—重要的實驗事實,同時還寫信給在瑞典避難的梅特納教授。她曾和他們共事過三十年,由於希特勒的戰爭政策和迫害猶太人的罪惡行徑,使她未能參加最後階段的實驗工作。但現在她終於知道了在被中子轟擊過的鈾元素中,確實存在著鋇同位素。喜悅的心情使她久久不能平靜,她反復思考鈾核俘獲中子後怎麼會生成鋇的奇怪現象。
她想鈾核中有92個質子146個中子;而鋇只有56個質子和82個中子。兩者的質量數和原子序數相差這樣大,這在以往的任何核反應過程中都是從未有過的。不論是α粒子或質子和中子,當它們轟擊靶核時,只能生成某種和原來靶核質量數相近的新元素,同時伴隨著放射出某些質量數較小的粒子,如α粒子、質子、中子、電子或正電子等。而在中子與鈾核的反應過程中,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鋇元素,這到底是什麼緣故?她想很可能在鈾核俘獲中子的過程中發生了某種特殊的核反應。
為此她大膽地假定是否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即當穩定性較差的鈾核吞噬中子後,使鈾核得到了多餘的能量,並處於激發態,顯得更加不穩定,最後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碎片,而鈾核的電荷數和質量數也將分成大約相等的兩部分。這樣就能滿意地解釋哈恩他們所發現的鋇和鑭的實驗結果,因為它們的質量數幾乎是鈾的一半。
接著,梅特涅又立刻把上述想法告訴了她的侄子弗里施,當時他流亡丹麥,在哥本哈根玻爾所主持的研究所工作。他們兩人經過仔細而又深入的討論後,完成了關於解釋鈾核裂變現象的論文,並想在1939年1月發表。於此同時,弗里施把論文送給了與梅特涅教授有著很密切聯系的玻爾教授。因為在他們的論文中,引用了玻爾的核理論對鈾核的裂變現象進行了說明。當時有位美國生物學家阿諾德剛好也在哥本哈根工作,他建議把鈾核分裂成兩片的現象仿照活細胞的一分為二現象稱作為「裂變」,從此這個名稱就一直被沿用至今。
梅特涅和弗里施在關於鈾原子核俘獲中子產生裂變的論文中,主要引用了玻爾關於原子核結構的液滴模型理論,對鈾核所以能產生裂變得到鋇和瀾等元素的結果,進行了十分生動而又令人信服的描述。弗里施在描述當時的情況中說:「我們逐漸清楚了,鈾原子核被破裂成兩個幾乎相等的部分……可以說是完全按照—定形式發生的。情形是這樣的……原始的鈾核逐漸變形,中部變窄,最終分裂成兩半。這種情況與生物學上細胞繁殖的分裂過程非常相似,這使我們有理由把這種現象在自己的第一篇報告中稱作為『核分裂』」。
他們在分析鈾核為什麼能產生裂變的出發點是把鈾核看為帶電的液滴,這就是玻爾的核液滴模型的根據。由於鈾核中有92個質子和146個中子,這同質子數和中子數相等的穩定核相比較,可看出鈾核中存在著過量的中子,所以鈾核本身就是一種很不穩定的原子核。
它像普通的水滴是由水分子間的表面張力維持形狀一樣,組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統稱為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也稱核力)促使原子核也能保持一定的形狀。而帶正電子的質子又同普通電子一樣,也有趨向於表面的特性,它們各自在核表面上占據著一定的位置。另外質子間的靜電斥力使得質子有逃逸出核的可能,而核力又要把質子拉回到核里。
鈾原子核內各核子間雖然受到十分復雜的作用,而處於很不穩定的狀態。但是如果沒有外來的干擾,大多數情況下,鈾核還能維持比較完整的形狀。
然而,一旦鈾核俘獲了一個中子以後,形成鈾的復合核,並受到中子帶來的額外能量的擾動,結果使得鈾核內的核子更加劇烈地顫動起來,鈾核變成了橢圓形。隨後就愈變愈烈成為不能復原的啞鈴狀形。直到核內的電磁斥力把幾乎相等的兩部分從啞鈴的頸部完全斷裂開來,形成兩個新的中等質量數的原子核,同時放射出2~3個中子。
此外,由於鈾核的分裂並不是每次都在同一個啞鈴頸上斷開,所以許多鈾核分裂的結果就能得到—系列不同質量數的裂變碎片,這就是鈾核裂變產物十分復雜的主要原因。不過通常仍然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分裂形式,即分裂成鋇和鑭。它們的原子序數分別為56和36,加起來剛好等於鈾的原子序數92。這和很多科學家在研究鈾核俘獲中子的實驗中,多次測得鋇元素的結果相—致。
當玻爾看到自己的液滴模型核理論能如此精確無誤地解釋鈾核俘獲中子的裂變現象時,其興奮激動的心情是難以表達的。正像他在自己短短的1500字的自傳中曾經描述過的那樣:「有助於揭開那遮蔽真理帳幕的—角,並且從而可以走到較為接近真理的路上,也許是一個科學家所能獲得的最大快樂」。
當時玻爾為此差一點沒有趕上去美國的火車。就在他赴美開會之際,梅特納和弗里施為了驗證他們對鈾核裂變現象的解釋,再一次對鈾核俘獲中子後的裂變產物進行了測量。他們從中不僅找到了鋇和鑭等其它元素,而且當他們將裂變後的兩部分裂變碎片的質量相加時,發現它們比裂變前的鈾核和中子的質量之和要小。這就是說,在鈾核的裂變反應過程中發生了質量虧損。
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即能量E等於質量和光速平方的乘積。這些失去的質量必定在鈾核發生裂變反應的過程中,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弗里施在實驗中觀測到了這個異常巨大的能量,它能把測量儀表的指針逼到刻度以外,其數值約為200兆電子伏。
接著他們又把這個偉大發現通過海底電報告訴了已抵達美國的玻爾。當玻爾得知這一足以震驚世界的消息已被證實後,立即在一次物理學家會議上宣布了關於發現鈾核裂變的消息。與會者無不為之激動萬分,並立刻投入到鈾核裂變研究中去。數周之後,各國科學家也都先後證實了鈾核被中子裂變,和能釋放出巨大能最的事實。從此以後,核科學研究工作也就進入了利用原子核能,為人類造福的新時代。
4. 物理講的是什麼
物理學是一種自然科學,注重於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physics):物理現象、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規律。
物理學研究的范圍 ——物質世界的層次和數量級
(4)原子核物理講什麼擴展閱讀:
一、分類簡介
1、牛頓力學(Newton mechanics)與分析力學(analytical mechanics)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及關於時空相對性的規律
2、電磁學(electromagnetism)與電動力學(electrodynamics)研究電磁現象,物質的電磁運動規律及電磁輻射等規律
3、熱力學(thermodynamics)與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質熱運動的統計規律及其宏觀表現
4、狹義相對論(special relativity)研究物體的高速運動效應以及相關的動力學規律。
5、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研究在大質量物體附近,物體在強引力場下的動力學行為。
6、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現象以及基本運動規律
此外,還有:
粒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激光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生物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等等。
二、物理學史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人類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奠定了人類現代物理科學的發展基礎。
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學。
1926年 建立了費米狄拉克統計。
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論。
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帶的猜想。
1929年 派爾斯提出禁帶、空穴的概念,同年貝特提出了費米面的概念。
1947年貝爾實驗室的巴丁、布拉頓和肖克萊發明了晶體管,標志著信息時代的開始。
1957年 皮帕得測量了第一個費米面超晶格材料納米材料光子。
1958年傑克.基爾比發明了集成電路。
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大規模集成電路。
5. 原子核物理楊福家視頻講課
原子核(atomic nucleus)簡稱「核」。位於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而質子又是由兩個上誇克和一個下誇克組成,中子又是由兩個下誇克和一個上誇克組成。
原子核極小,它的直徑在10-15m~10-14m之間,體積只佔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在這極小的原子核里卻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質量。
6. 核物理專業就業前景
核物理是一門小眾專業,但其就業前景卻相當大眾。
提起核物理,絕大多數的人都感覺核物理既神秘而又高深,距離我們又很遙遠。其實不然,核物理已走出了實驗室和研究室,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核電站、核醫學、放射測年法等等。
核物理又稱原子核物理學,作為20世紀新建立的一個重要的物理學分支,起源於1896年時貝克勒爾發現天然放射性現象。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核物理學已經成為了一門理論意義深刻,實踐意義重大的科學分支。它主要的研究范圍為原子核的結構與變化規律,射線束的產生、探測和分析技術以及同核能、核技術應用有關的物理問題。
學習核物理專業需要深厚的數學、物理基礎。重點掌握的學習內容是核物理專業的基本科學知識和體系,包括原子核物理學、核電子學、核物理實驗方法、核技術應用等專業基礎知識,能夠適應核物理學科個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
物理專業的學生學什麼
物理,在大學和中學的學習中,有著明顯的差別。大學物理特別注重理論知識的推導和積累,特別是在大一階段的學習,對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計算機演算法一定要掌握得十分深入和熟練。由於物理專業,在大二以後有不同的細化分支,後續進階的學習都需要良好的數理計算機基礎。
以北大物理學院為例,學院設有四個方向:物理類、核物理、天文學、大氣科學。北大大一就已經將天文學專業單獨設置,大二下分流出大氣科學和物理類。在不同專業的細分下還會有研究方向的分類,比如物理類的細分研究方向有:理論物理、凝聚態與材料物理、光學、量子物理等。
由於大二下學期才是真正的專業分流,在此之前,所有專業的學生都需學習嚴密的物理和數學基礎理論,形成扎實的物理和數學功底。而在專業分流之後,不同專業對於學生的要求、目標不同,課程設置也就出現了差異。
所有物理專業的學生,要學習的主幹課程為: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實驗、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或微機原理或計算方法、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數學物理方法、四大力學等。
專業分流後,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要學習不同專業的課程,做不同方面的准備。
總結來說,無論選擇什麼方向,物理專業的學生最終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都應該包括三塊:打下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基礎,應用數理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物理方面的問題。
培養要求
通過對原子核物理學、核電子學、核物理實驗方法、核技術應用等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核物理專業的基本科學知識和體系,並受到相關專業實驗的訓練,從而具有良好的數理基礎和核物理學科的理論基礎,具有較深入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能夠適應核物理學科各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
職業發展
一般來說,基礎理科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每年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選擇直接工作。作為理論導向強的物理專業,尤其如此,例如2017屆北大物理學院畢業生中,只有5%做出了這個選擇。
基本而言,本科畢業後選擇直接工作的物理專業畢業生,極少有從事本專業對口工作的人。
理由在於,物理專業相關的工作,絕大多數都是研發、研究和分析崗位,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以及扎實的研究能力,本科生專業知識較淺,即使曾經有過科研經歷,也並非十分系統、正規,因此經歷的學術訓練少,在知識、技能方面,都不如研究生,因此無法勝任對口工作。
另外,需要物理專業的工作崗位,硬性要求一般也是「至少碩士學歷」,物理本科生在簡歷篩選第一關,就失去了競爭的資格。因此,物理專業本科生畢業後,大多選擇轉行工作。
就業方向
通常來說,本科後直接就業的學生,分為兩種:無法保研而被迫就業的人,和可以保研卻主動就業的人。
前者,由於成績不夠、研究經歷不足,而無法在本校保研。又由於考研花費的時間周期長、不確定性強,因此選擇進入就業市場。
後者,雖然成績足夠保研,但由於個人興趣所致,以及有能力憑借本科學歷,找到高薪、滿意的工作,而選擇了本科後直接就業。
有的人選擇進入教育行業,比如不要求研究生學歷的公立學校,學科培訓機構,做物理老師。
進入教育行業,如果是公立學校,對求職者的物理基礎功底要求依然較高,還需要有一定師范教育方面的經歷,和教師類硬性資格。從這一點來說,非師范類物理專業的人,要比師范背景物理專業的人,適應性相對更弱,後期要補充的知識、經驗和能力,也要更多。
而如果進入教育培訓機構,則更重要是化學知識基礎、研發能力,和講課能力、溝通能力。
還有一些人,本科畢業後,選擇了與物理關聯不大的行業,如咨詢、快消、廣告、金融、證券,做量化分析、數據分析等工作,而這些工作則需要較強的數理基礎,物理專業的學生相對較有優勢。
要想畢業後進入金融、計算機行業,就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做好職業規劃,並及早進行相關職業准備。比如修經濟、金融雙學位,或在大一時期就准備轉專業,或自行補充相關知識,並參加該領域的社團、活動,暑期尋找相關實習,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
當然,要進入金融、咨詢等行業,同樣需要較好的成績排名、足夠的職業准備、豐富的實習經驗,以及高水平的英語能力。因此,這部分人也依然需要在大學期間,平衡好學習與活動、實習,獲得好的排名同時,做好職業准備,壓力並不比選擇深造的學生小。
7. 學核物理要看哪幾本書最好有電子版的,麻煩推薦幾本!急啊!!!
如果你需要原子核物理讀物,推薦你從《原子物理學》開始讀書,這是一本由淺入深較有啟蒙和引導性質的的先期讀物。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深入了解原子核物理,可以閱讀核《核與粒子物理導論》,此書同時需你具備一定的量子力學基礎。同時作為以核物理為專業學科的,可以定期詳看《原子核物理評論》,這是核科學領域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是中國核物理學會會刊,有豐富信息量和高質量的文章。
8. 高二物理學的什麼內容
高二物理學主要學習機械振動、機械波、分子熱運動能量守恆、氣體、電場、恆定電流、磁場、電磁感應、交變電流、電磁場和電磁波。
1、機械振動是指物體或質點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有規律的往復運動。振動的強弱用振動量來衡量,振動量可以是振動體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2、電磁感應現象是指放在變化磁通量中的導體,會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稱為感應電動勢或感生電動勢,若將此導體閉合成一迴路,則該電動勢會驅使電子流動,形成感應電流(感生電流)。
3、電場的基本性質: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叫電場力;電場強度:放入電場中某點的電荷所受電場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該點的電場強度;
4、電勢: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等於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到零電勢點時電場力作的功;具有相對性,和零勢面的選擇有關;電勢是標量,單位是伏特V。
5、電場強度和電勢差間的關系:在勻強電場中,沿場強方向的兩點間的電勢差等於場強與這兩點的距離的乘積。數學表達式:U=Ed;該公式僅適用於勻強電場。
9. 如何學好原子物理
你要先了解原子核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核的基本特性,核力,還有核模型,核的放射現象,核反應,原子能等。先了解這些方面的概念。
因為你們目前知識水平的限制,這些剛開始看都會很難懂,所以要多看,在思想上有這些概念,在以後的進一步學習中,可以慢慢運用到這些思想。積累,這是學習的第一步。
10. 粒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0基礎,求好書,
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但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體育活動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好的保證,旺盛的精力是學習高效率的保證,教材完全解讀這本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