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患者的哪些部位
物理降溫避開的部位
1、枕後、耳廓、陰囊處:用冷易引起凍傷。
2、心前區:用冷水刺激可導致反射性心率減慢、心房纖顫或心室纖顫及房室傳導阻滯。
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瀉。
4、足底:用冷可導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
② 物理降溫禁忌擦拭哪個部位
心臟部位,因為可能引起心臟不適甚至激發症狀,腹部容易受涼。 還有生殖器附近容易凍傷,眼部如果進入眼內容易刺激甚至損傷角膜。
③ 物理降溫禁止的部位
物理降溫禁止用在枕後、耳後、陰囊處、胸前區、腹部、足底等區域。
枕後、耳廓、陰囊處易被凍傷;心前區被冷刺激可導致心率減慢、心房纖顫、房室傳導阻滯;腹部受冷易引起腹瀉;足底受冷可能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
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包括冰袋和冰囊降溫法、冰帽降溫法、溫水擦浴、酒精擦浴、灌腸降溫法。
其中,溫水擦浴、冰袋和冰囊降溫、酒精擦浴三種方法最為常用。
(3)物理降溫避免哪些部位擴展閱讀
不適合物理降溫的人群有
1、血液循環障礙者禁用。
血液循環障礙者會有局部組織或器官血管內血液含量異常表現,充血、淤血或缺血;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異常,如血管內成分溢出血管外,表現為水腫和出血;血液性狀和血管內容物的異常,包括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受冷會加重血液循環障礙。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膿病灶者禁用。
比如,慢性關節炎、外傷挫裂傷造成的傷口化膿性感染慢性炎症或者深部化膿病灶。皮膚受冷可使局部血流減少,妨礙炎症吸收。
3、組織損傷、破裂、水腫者禁用。
此時受冷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增加組織損傷,影響傷口癒合,同時影響細胞間液的吸收。對於有出血傾向的皮疹患者,或皮下出血及伴有皮膚性損害的患者,禁用酒精擦浴,否則會使出血症狀加重。
4、對冷刺激過敏者禁用。
對冷敏感的患者受冷後會出現寒戰,使橫紋肌產熱增加而影響降溫效果。
5、昏迷、感覺異常、年老體弱者慎用。
冰袋溫度過低且使用時間過長時,會導致這幾類患者末梢循環不好,加重血液循環障礙,若要使用需專人陪護。
④ 物理降溫的禁忌部位是哪些..
1、枕後、耳廓、陰囊處:用冷易引起凍傷。2、心前區:用冷可導致反射性心率減慢、 心房纖顫 或心室纖顫及房室傳導阻滯。3、腹部:用冷易引起 腹瀉 。4、足底:用冷可導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
⑤ 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患者的那些部位
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心前區、腹部、後頸部、足心。
物理降溫由於其具有揮發性,可吸收並帶走大量的熱量,使體溫下降、症狀緩解。擦拭心前區可引起心率慢或心律失常,擦拭腹部可引起腹瀉,擦拭後頸部、足心部位可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全身擦浴時間不宜超過20min。
(5)物理降溫避免哪些部位擴展閱讀
擦拭時使用32-34℃、25%-30%酒精100-200ml以離心方向擦拭四肢及背部。擦浴用酒精濃度不可過高,否則大面積地使用高濃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膚,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擦拭順序為:上肢:頸外側→上肢外側→手背;側胸→腋窩→上肢內側→手掌;同法擦拭另一側上肢。背腰部:病人側卧,擦拭3min;下肢:髂骨→下肢外側→足背;腹股溝→下肢內側→內髁;股下→腘窩→足跟。同法擦拭另一側,每個肢體擦拭3min。同法擦拭另一側。
擦拭的同時將冰袋或冰水浸過的毛巾置於額頭部(以助降溫,預防擦浴時全身血管收縮,腦部充血引起頭痛),熱水袋放足底使病人舒適,用於高熱病人降溫等。
⑥ 物理降溫可用溫水擦拭哪些部位和禁止擦拭哪些部位
物理降溫可用溫水擦拭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四肢。禁擦拭的部位有耳後跟肚臍。
⑦ 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患者的_ _部位
發燒應考慮染驗血主物理降溫用冰冰貼貼部發燒建議檫身體傷口輸液口應避免水防止染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
⑧ 發燒應該物理降溫什麼部位不能擦
發燒應考慮感染,驗血為主,物理降溫可以用冰冰貼貼頭部,發燒不建議檫身體,傷口和輸液口應避免水,防止感染
⑨ 冰袋物理降溫應避開的部位
,應當避開患者的枕後、耳廓、心前區、腹部、陰囊及足底部位。
⑩ 物理降溫時應避開患者的哪些部位 老師說有七處地方應該避開!
物理降溫禁擦頸後.胸前區.腹部及足底.因為這些部位對冷的刺激較敏感,可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腹瀉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