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大氣圈按物理性質又分為哪些層

大氣圈按物理性質又分為哪些層

發布時間:2022-07-04 12:05:56

❶ 大氣圈分為哪五層

目前
根據整個大氣層(大氣圈)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以下幾層:
對流層
平流層
中間層
電離層(暖熱層)
外層(散逸層)

當然有的觀點 有別的分法,這里就不多說了

具體可以參考網路「大氣層」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地球的大氣層分為哪些

類地行星的大氣特徵是多種多樣的。地球大氣層有1000多公里厚,90%的大氣質量都集中在距地面15公里之內。根據大氣的物理性質,將地球大氣從下向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和電離層。地球大氣的成分受地表生物的影響很大,氮佔78%,氧佔21%,還有其他少量的氣體和水分。而水星所謂的大氣主要受太陽風的作用,包含氫和氦的成分。金星和火星的大氣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

一般認為,行星上有適宜的溫度、有合適的大氣成分和比較豐富的水,這個行星上就很可能有生物圈存在。地球上到處是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目前生存著大約150萬種動物,30多萬種植物,形成一個以人類為主宰的大生物圈。這是其他行星所望塵莫及的。

❸ 大氣圈的分層

所有組成大氣圈的物質,都要受到地球的重力、磁力的控制,太陽輻射,以及其他外來因素的影響。大氣圈中的物質向固體地球表面聚集,愈靠近海平面密度愈大;大氣中水蒸氣、碳酸氣和塵埃等較重的成分的含量,也是高度愈低就愈多。大氣的壓力則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在海平面上是1個大氣壓(=105Pa),到5000m的高度就減為一半左右。在不同高度上,大氣圈的溫度也在有規律地變化(圖4-2)。

根據大氣圈在不同高度的溫度變化及各種物理特徵,通常將它劃分為如下幾層:

對流層(troposphere) 貼近地面、最稠密的大氣層,整個大氣圈質量的75%集中在這里。對流層的平均厚度為11~13km,赤道上可達17~18km,在兩極上則只有8~9km,這是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的作用,使大氣圈在赤道部位凸出。在對流層中,愈向高處,溫度愈低。降低的數值在不同高度、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均有所不同,平均每升高1000m約降低6.5℃。靠近海面的氣溫,平均約15℃,而在對流層頂部,一般降到-50℃以下。上下溫度相差很大,可促使對流層中的大氣不斷運動,氣體可產生垂向對流。大氣圈中的水蒸氣幾乎全部都集中在對流層中,特別是在高度5km以下的空間內。因此風霜雨雪,寒潮熱浪,種種天氣現象都產生在對流層的下部。塵埃也主要散布在這一層中。

平流層(stratosphere) 為從對流層的頂面到海平面之上55km一帶,幾乎佔有大氣圈質量的25%。在平流層中,氣溫總體上是隨高度而升高,到平流層頂部,溫度從底部的-50℃以下,升到0℃左右。大氣的垂直對流幾乎沒有,而是沿水平方向運動。這里幾乎沒有水蒸氣和塵埃。飛機進入平流層時,盡管下面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這里總是晴空萬里,可平穩飛行。在平流層上部,氣溫增加最快,因為這一帶的大氣中含臭氧較多。臭氧能吸收太陽輻射來的紫外線,使這里得到更多的熱量。這些臭氧是在平流層邊緣及其以上的稀薄空氣中形成的。由於它比普通的氧氣重,下沉到平流層,使地球上90%的臭氧集中到平流層中。在25km高度一帶的大氣層中,臭氧含量最多,但按體積計算也只不過佔十萬分之一左右。如把這些臭氧置於海面上常溫(15℃)時的標准大氣壓力狀態下,其厚度不過3mm左右,但實際上從地面附近到幾十千米的高空,都有臭氧分布。人們將大氣圈中臭氧含量相對較多的部分,稱為臭氧層(ozone layer)(圖4-3),它沒有的明確邊界,一般把它劃定在高出海面20~35km的范圍內。

圖4-2 大氣圈溫度、壓力隨高度的分布與進一步的分層

中間層(mesosphere) 越過平流層,大氣圈的質量已所剩無幾,但彌漫在空間中的仍然是稀薄的空氣。溫度再次隨高度增加而下降,到中間層的頂部,即80~90km的高度,已降到-83℃左右。中間層里再次出現顯著的空氣垂直對流運動,但這里的空氣實在太稀薄,又缺少水蒸氣,所以沒有風和雨。

暖層(thermosphere) 在中間層之上,溫度轉為直線上升。這里的大氣更稀薄了,它的密度在底部已小到只有海面上空氣的百萬分之一;升到120km的高度上,更減到只有百億分之一了。而溫度則迅速升高,在300km高度,可達到1000℃以上。暖層除底部氮的分子較多,主要為原子狀態的氧所佔據,如前所述,氧能吸收紫外線,得到許多熱量,所以溫度增加得很快,同時有電子脫離出來成為自由電子在空間中流動,原子變成了離子,即處於電離狀態,所以這層也叫電離層(ionosphere)。無線電短波發射出去,遇到電離層就會反射回地面,如此多次反復,就能傳到地球上的各個地方。電離層對無線電波的傳播是至關重要的。暖層的上部邊界很不穩定,約在高500~800km一帶。

圖4-3 臭氧在大氣圈中的形成與分布(據張家誠等,1986;引自U.S.Standard《Atmosphere》,1976)

散逸層(exosphere) 也叫擴散層,在暖層之上,物質更為稀薄,繼續以原子、離子狀態出現,從低到高,分別以氧、氦和氫為主。這里氣溫高,帶電粒子運動的速度快,受地球的引力作用又很小,還時刻都要受到太陽風的沖擊和太陽電磁場的影響,上部邊界模糊而不穩定,不斷有粒子散失到太空中去。此層構成地球的外磁場,也可稱為磁層(magnetosphere)。在本書第十一章中將專門討論之。

❹ 大氣層一共分為幾層

大氣層分為六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

1、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層靠近地面的一層。它同時是地球大氣層里密度最高的一層,它蘊含了整個大氣層約75%的質量,以及幾乎所有的水蒸氣及氣溶膠。

2、平流層:是對流層頂部至平流層中下層區域,是平流層里溫度最低(中高緯度地區同溫層溫度在-45°左右)且溫度保持不變或變化很小的區域。

3、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里的高度處。

4、中間層:是指自平流層頂到85千米之間的大氣層。

5、熱層:位於中間層之上及散逸層之下,其頂部離地面約800km。

6、散逸層: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

(4)大氣圈按物理性質又分為哪些層擴展閱讀:

1、大氣層又稱大氣圈,是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

2、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

3、大氣層結是大氣中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垂直分布,不同的大氣層結對天氣、大氣物理情況有不同的影響。

4、當大氣處於絕對不穩定情形時,有利於對流的發展,產生積狀雲,出現不穩定性天氣,如陣雨、雷陣雨、陣性大風,甚至產生冰雹、龍卷風等。

❺ 大氣層分為哪幾層

大氣分層五層,自下而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

1、對流層

對流層是地球大氣中最低的一層。雲、霧、雨雪等主要大氣現象都出現在此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由於對流層主要是從地面得到熱量,因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層

在平流層內,隨著高度的增高,氣溫最初保持不變或微有上升。平流層這種氣溫分布特徵是和它受地面溫度影響很小,特別是存在著大量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有關。

3、中間層

自平流層頂到80km左右為中間層。該層的特點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並有相當強烈的垂直運動。

4、暖層

暖層它位於中間層頂以上。該層中,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這是由於波長小於0.175μm的太陽紫外輻射都被該層中的大氣物質所吸收的緣故。

5、散逸層

這是大氣的最高層,又稱外層。這一層中氣溫隨高度增加很少變化。由於溫度高,空氣粒子運動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較遠,地心引力較小,所以這一層的主要特點是大氣粒子經常散逸至星際空間,本層是大氣圈與星際空間的過渡地帶。

(5)大氣圈按物理性質又分為哪些層擴展閱讀

大氣形成的過程

1、原始大氣

大約在50億年前,大氣伴隨著地球的誕生就神秘地「出世」了。也就是拉普拉斯所說的星雲開始凝聚時,地球周圍就已經包圍了大量的氣體了。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氦、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當地球形成以後,由於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進而引起能量的轉換。

這種轉換對於地球大氣的維持和消亡都是有作用的,再加上太陽風的強烈作用和地球剛形成時的引力較小,使得原始大氣很快就消失掉了。

2、次生大氣

地球生成以後,由於溫度的下降,地球表面發生冷凝現象,而地球內部的高溫又促使火山頻繁活動,火山爆發時所形成的揮發氣體,就逐漸代替了原始大氣,而成為次生大氣。次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氫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較重的氣體。

這些氣體和地球的固體物質之間,互相吸引,互相依存。氣體沒有被地球偌大的離心力所拋棄,而成為大氣的第二次生命棗次生大氣。

3、今日大氣階

隨著太陽輻射向地球表面的縱深發展,光波比較短的紫外線強烈的光合作用,使地球上的次生大氣中生成了氧,而且氧的數量不斷地增加。有了氧,就為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溫床」。

經過幾十億年的分解、同化和演變,生命終於在地球這個襁褓中誕生了。今天的大氣雖然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氮,其次是氧,另外還有一些其它的氣體,如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但數量則極其微小的。

❻ 大氣分為哪幾個層

大氣分為五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大氣層又被稱作大氣圈,是因重力關系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
對流層是貼近地面的最低層,是大氣中最活躍、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層。我們常見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就發生在這一層。該層中溫度隨高度的升高逐漸降低。
平流層主要以平流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飛機一般在這一層中飛行;另外,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的有害輻射。該層中溫度隨高度迅速增高。
中間層又稱中層,是指自平流層頂到85千米之間的大氣層。該層內因臭氧含量低,同時,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陽短波輻射已經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所以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對流運動強盛。
從80km到約500km稱為熱層。這一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熱層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爾會出現銀白並微帶青色的夜光雲。
散逸層又被叫做外層、逃逸層,暖層以上的大氣層,也是地球大氣的最外層。這層空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發生電離;使質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過中性氫原子的含量。逃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稱為外大氣層。

❼ 大氣層分為幾層

按溫度變化科學家將大氣層分為5層。

1、對流層

(1)從地面到大約10~16千米處(極地大約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氣層的最底層。

(2)這一層集中了約整個大氣的四分之三的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量。

(3)大氣的對流在這一層十分發達,氣溫隨高度的下升而均勻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溫度下降到-55℃。

(4)這層的頂部叫對流層頂,這里氣溫不再隨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變,是一個很穩定的層次,對流層里的天氣影響不到這兒來。這里經常晴空萬里,能見度極高,空氣平穩,非常適宜噴氣客氣的飛行。

2、平流層

(1)從對流層頂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

(2)這一層是地球大氣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濃度最大,因而這一層又稱臭氧層。

(3)平流層雖然水汽極少,天氣現象比較少見,但隨著氣象火箭和衛星的發射,發現這一層的氣流等的變化與對流層中天氣變化有著密切聯系,相互影響。

3、中間層

(1)從平流層頂向上,也就是從55千米到80千米這個范圍被命名為中層大氣,簡稱中層。

(2)在這里,溫度隨高度而下降,大約在80千米左右達到最低點,約為-90℃。人們一般把飛行高度達到80—100千米的飛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氣飛行的航天器。

4、熱層

(1)從中層大氣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圍。之所以叫熱層,是因為這層中的空氣分子和離子直接吸收太陽紫外輻射能量,因而運動速度很快,和高溫氣體一樣。

(2)這里空氣極其稀薄,盡管熱層頂的氣溫可達1000℃(太陽比較寧靜時)~2000℃(太陽活動劇烈時),但實際上卻根本不會感到熱。

5、逃逸層

(1)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氣層,這一層頂也就是地球大氣層的頂。在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

(2)再加上空氣又特別稀薄,氣體分子互相碰撞的機會很小,因此空氣分子就像一顆顆微小的導彈一樣高速地飛來飛去,一旦向上飛去,就會進入碰撞機會極小的區域,最後它將告別地球進入星際空間,所以外大氣層被稱為逃逸層。

(3)這一層溫度極高,但近於等溫。這里的空氣也處於高度電離狀態。人類大部分的航天活動都是在逃逸層之內(或之外)進行的。

(7)大氣圈按物理性質又分為哪些層擴展閱讀

除了按溫度分層外,根據大氣的電磁特性,還可以將大氣劃分為中性層、電離層和磁層。

中性層是指地面到60千米高度,這里大氣各成分多處於中性,即非電離狀態;

在60千米~500千米的大氣層稱為電離層。

500千米以上的稱為磁層。

大氣層的作用:

1、這層大氣既為生命所必需,又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護。

2、如果沒有大氣,來自太空的隕石將像超級炮彈一樣,將地面的一切毀壞凈盡。因有大氣保護,絕大部分隕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

3、由此所產生的細微粉塵,既為雨滴提供適當的凝集核心,使降雨成為可能,並且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這一散射對人的視覺非常重要。

4、它不但使天空呈現明亮美麗的蔚藍色,而且使地面的光照變得柔和均勻,使人獲得均衡的視覺。否則,地面景物在強烈的直射陽光下,明暗對比將過分強烈,難以形成清晰的視像。

5、天上則除炫目的日光和刺眼的星斗之外,整個天空背景無論晝夜都將是一片漆黑,既無蒼穹碧落,也無良辰美景,舉目所見,唯有黑白分明。

閱讀全文

與大氣圈按物理性質又分為哪些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