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濃蔭說明了什麼

物理濃蔭說明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5 08:49:02

Ⅰ 一道初中物理競賽

1.4正確
對於1 植物蒸騰作用從樹冠蒸發出來的水吸收了樹蔭下的熱量 所以樹蔭下溫度比周邊的低 而且人們從有日照到沒日照就是熱源的有無 這個過程自然讓人的體表溫度下降從而感到涼快了很多
對於2 植物呼吸作用是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 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 實際是一個放熱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但放出的熱量很少 不造成什麼影響
對於3 不管在陽光下還是樹蔭下 我們都在排汗 這是我們散熱的最主要方式 但是與題設扯不上關系 提設的主要意思是:陽光下熱到樹蔭下則涼的原因 而不是 :人如何排熱
對於4 太陽通過輻射增加人體表面內能 從而溫度上升 人則感到熱 這就是「盛夏季節在炎炎烈日下,人們悶熱難耐」的原因
這道題的答案很迷惑人 很容易選到3 答題時要看答案是否與問題掛上鉤 盡管說法正確 但可能是答非說問 答題時小心謹慎啊

Ⅱ 請教初中物理問題,求教高手,期望有分析過程

根據《與朱元思書》寫富春江的導游詞

(1)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富春江瀏覽區,下面我將引領您瀏覽富春江沿岸的山山水水,讓您飽覽天下聞名的富春江美麗風光。
請看富春江的山,山勢峻峭,彷彿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迭嶂。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鳥和鳴,知了叫個不停,猿猴啼個不住,這些歡快的聲音,匯成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山外雖然晴光萬里,山中卻別有景象,谷中枝密林茂,濃蔭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時見日"的幽暗的景象。這就是富春江的天下奇山。
再看富春江的水,這水彷彿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見底,連那倏來忽去的游魚,水底累累的細石,都可以一覽無余。這水有時又迅猛奔騰,一瀉千里,使人感到驚心動魄。這就是富春江天下獨絕的奇水。
遊客朋友們,置身於這樣的山水之間,你有什麼感覺呢?距今1600年前的大文學家吳均也曾來到富春江「從流飄盪,任意東西」,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充溢了他的心胸,於是他感嘆道:「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遊客朋友們,你也有同感嗎?歡迎您長留富春江三百年。
遊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愉快旅途結束了。祝各位一路順風!再見!

(2)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這一段風景區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而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
風景區東線以富春江七里瀧風光帶和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為主體,有「嚴陵問古」、「雙塔凌雲」、「子胥野渡」、「七里揚帆」、「葫蘆飛瀑」等景點,有「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之妙趣,是富春江回歸自然旅遊線;
南線以「地下藝術宮殿」--靈棲洞天、「江南懸空寺」--大慈岩為主,其中「東海龍宮」、「中國第一天然立佛」等景觀世之罕見,是科普考察和佛教文化觀瞻旅遊線;
西線以「華東明珠」--新安江水電站、千島湖、好運島等景點為旅遊點,其中千島湖集太湖之浩瀚、西湖之娟秀於一身,堪稱天下奇觀,是千島湖山水風光旅遊線;而新安江城又以「風涼、水清、霧奇」三絕聞名,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城鎮避暑勝地。
錦綉新安江被譽為中國的「多瑙河」。新安江龍舟漂流、新安江九姓漁民水上婚禮、月亮島等旅遊項目、景點與新安江水電站、千島湖、好運島等景點組合成新安江城郊水上旅遊線路。

Ⅲ 物理問題

1.選D 在暗室朝陽的豎直牆上開一矩形窗口,當太陽光射入窗口,相對的牆面上就出現一個矩形的亮區,形似窗口,這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情景。如若使窗口尺寸逐漸減小,牆上的亮區會隨之邊界模糊、失去稜角。當窗口極小而成其為方孔時,牆面上將出現一個圓形的亮塊——與太陽成相似形,這便是小孔成像,與陽光透過濃蔭在地面上撒下亮圓斑同出一轍。同一個太陽為什麼引起形狀迥異的圖形呢?試設想太陽表面上一光點,從該點射到窗口的光進入暗室後,成一稜柱形光束,故在牆面上成一矩形光斑。從太陽表面各點發出的光經窗口進入暗室後,將各形成一稜柱形光束,並在牆上形成一矩形光斑。由於牆到窗口的距離與窗口尺寸的大小相比並不大,且太陽光幾近平行光,這無數矩形光斑便非常靠攏地交疊重合,其結果是一個與窗口形狀相似的亮斑。然而,當陽光經過小孔時,上述太陽上各點發出的光經小孔進入暗室後所成的稜柱形光束極其細小,在牆上引起極小的矩形斑點,這些小亮斑雖互有重疊,但已有足夠的區分度,它們各各對應於太陽上的每一點,總體效果是勾勒出太陽的形狀。可見小孔成「像」者,實質上是物體各點發出的光經小孔篩濾為極細光束後投在屏上所成小光斑的集合,其形狀取決於發光的物體。藉助於暗背景,我們看到了清晰的與物體形似的「光圖」、其位置可以是小孔後相當一段距離范圍。

2.白色 三基色:紅,黃,藍

Ⅳ 給物理老師的祝福語

1、您是我們的動力,讓我用超快的速度和超大的加速度,向成功沖擊,祝您的事業用超快的速度發達,新年快樂!

2、有m的定義是因為您,您那無私的愛m卻無法計算; 有p的定義是因為您,您那煥彩的笑p卻無可比擬; 有q的定義是因為您,您那熾熱的心q卻沒有邊際; 有c的定義更是因為您,您的熱情如此燦爛,放出的愛如此清晰,在這物理時代,您為我們詮釋生命的珍貴。

3、你就象不消失的彈力,把我們送上真理的殿堂,祝你工作愉快!

4、如果我是運動的物體,那你就是推動物體運動的力。

5、如果我是那個運動的物體,那麼您就是那使物體運動的力; 如果我是那正在吸收熱量的一方,那麼您就是那不斷放出熱量的一方;如果我是那璀璨的煙火,那麼您就是那維持燈火不滅的電源,如果我是那需要成像的蠟燭,那麼您就是讓蠟燭能夠成像的透鏡。

6、a代表老師,我們是m,讓我們師生同心,共創屬於我們的f吧,送出最真誠的祝福,新年快樂!

7、以16年為參考系,15正在向前飛,前方一片輝煌……新年快樂。

8、我對你的祝福:新年快樂,會做勻速直線運動一直伴隨著你。

9、阻尼振動就是振幅越來越小的振動。 願你的一切煩惱被二極體截止,快樂被三極體放大,生活里的磕磕絆絆被穩壓管整流,一切幸福被愛的晶元集成,被生活的電容存儲,無阻尼振動伴你一生!祝新年快樂!

Ⅳ 初中物理問題

河,古稱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僅次於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黃河典故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與黃河有關的掌故是很多的,都與黃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關。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這一成語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就像立在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樣。砥柱山其實是一巨石,位於黃河三門峽段的急流中,是一個石島,人稱"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黃河水到峽谷中被兩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沖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渦,分成兩股流開,離開三門峽谷,場景驚心動魄。過去黃河水運發達,曾為航船要道。但在三門峽段,常有觸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稱。後船每行至此,船夫們便下船用纖繩拉過。傳說中的砥柱石,是用來鎮定河水波瀾的,在船夫們的眼中,砥柱石卻是一座航標。石上原刻有"照我來"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駛來。船隻要朝它駛來,眼看要撞上時,砥柱前面的波濤回過水來,正好將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說到黃河的航運,在歷史上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因此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秦粟輸晉,泛舟之役"的記載。西漢及唐朝均建都長安,利用黃河及渭水水道,溝通運河、江淮,使長安運輸便利,成為國際大都市。但黃河上中遊河段險灘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於航行。自清末以來,公路、鐵路興起,航道久不整冶,黃河水運遂告衰敗。
歷史上曾有"黃河清,聖人出"的說法。但黃河的水能變清嗎?黃河水在青海境的河段是很清的,但流經黃土高原後,各支流帶入大量泥沙。這主要是因為人類活動對環境破壞的結果,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現在每年入黃的泥沙已非人力所能控制,雖經長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減少泥沙50%,但至下游仍有8億噸,黃河仍然清不了。出聖人是很難的嘍。出了聖人,首先把黃河治好,這句話就改做了"聖人出,黃河清"了。
鯉魚跳龍門
"鯉魚跳龍門"。龍門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北距壺口瀑布65公里。龍門之南就是開闊的關中平原了。黃河水從狹窄的龍門口進入寬闊的河床中,河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龍門之形成,因其東龍門山和其西梁山各申出山脊,相互靠攏,成為一個只100多米寬的狹窄口門,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水位升高,而出了狹谷後河谷變寬,水位驟降,落差很大,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就是指跳躍此處。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爭跳這個成龍的門關。能跳過者,立時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傳說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博,奮斗不息。古人認為此龍門峽為大禹所開,故又稱之為"禹門口"。
黃河的彎多,素有"九曲黃河"的說法。黃河在黃土高原轉了許多的大彎之後,呼嘯奔騰遠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遊民歌還在我們耳旁回盪:"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說明黃河的彎曲多。黃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彎曲,幹流的主要大彎有6個,小彎更多了,大多在黃土高原。大彎中,180度的大彎有3個,90度的大彎有2個,45度大彎有1個。而黃河總的走勢就構成一個"幾"字型的大彎,總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東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線距離僅為2068公里,但實際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線距離的2.64倍。
黃河有一個馬蹄形的大彎叫"河套"。俗語雲:"黃河百害,惟富一套"。這里說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區。本來自西而東的黃河由甘肅到了寧夏的中衛,沿賀蘭山轉而向北,至內蒙古的臨河受陰山阻擋又折而向東,到托克托縣突然掉頭,沿呂梁山南下,繞了一個大彎,這個特有的大彎曲,好比套在寧蒙平原上的一個大布套,所以人們稱這里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賀蘭山、大青山,東到呼和浩特、和林格爾,南達鄂爾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縱貫寧夏、內蒙。寧夏部分稱西套,也叫寧夏平原或銀川平原;內蒙部分稱東套,並又分為前套和後套,統稱為河套平原。黃河流經這里,地處平原,河面開闊,水流平緩,人們興修了許多引黃水利工程,形成黃河灌區,使得糧棉富足,"塞上江南"。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句子的本意是說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進黃河這樣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實,不論是誰,跳進黃河就別想洗清。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黃河的泥沙。黃河以泥沙多而聞名於世。我國古人常以"黃水一石,含泥六斗"、"黃河斗水,泥居其七"等來描述黃河的多沙狀況。黃河的平均含沙量為35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黃河的泥沙顆粒很細,有時河水甚至成泥漿狀態,沾在身體上確實不易洗凈,真的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說的是黃河從西方遙遠的天邊奔騰而來,又滾滾東逝入海。今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卻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黃河下游的"懸河"現象。"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流,又稱"地上河"。懸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開闊、比降不大、水流平緩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防止水害,兩岸大堤亦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至下游後,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於下遊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黃河下游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現在黃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了。"由於河道高出地面,一般來說鄭州以下的黃河下遊河道成了淮河、海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黃河兩岸已不屬於黃河流域了。
三門峽
"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名稱的由來。三門峽是黃河進入大平原以前最後一段峽谷是最險要的一座山峽。這里地勢險峻,水流湍急,兩岸石壁陡峭,河中兩座石島把急流分為三股。人們把這三股水路分別叫做"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名稱由此而來,鬼門、神門中水勢險惡,彷彿只有鬼神才能通過;而人門則水勢稍緩,但也是水深流急,舟船難行。如今"三門天險"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橫亘峽谷的大壩,像一條銀色的緞帶把山西、河南兩省連接起來,這就是1957年動工興建的黃河幹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毛澤東。歷史上,黃河多次決泛,縱橫亂流,河道大幅度擺動,導致黃淮之間大面積地區經常蒙受慘痛災難,歷代統治者都把治河做為大事。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十分重視冶黃工作。1952年毛澤東第一次出京視察,就選擇了黃河,並把公元1855年蘭考東壩頭銅瓦廂決口處作為視察的重點。他從濟南礫口到徐州黃河故道,蘭考到開封北郊柳園口,從邙山腳下到黃河北岸的人民勝利渠,在這次視察中,毛澤東提出"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
渭水
"涇渭分明" 渭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經陝西而入黃河;涇水又是渭河的支流,發源於寧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縣船張村相匯。"涇渭分明"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即源出涇渭兩河交匯處。說的是是在涇水、渭水相會合處,清濁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認為是涇水濁而渭水清的。這據考證,唐代詩人杜甫的《秋雨嘆》中:"濁涇清渭何當分",大概是這則成語的雛形了。那麼,現在還能不能在兩河交匯處見到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觀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當我們來到二河匯合的地方,看到的卻是渭水濁於涇水。許多專家親赴實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涇清渭濁的現象。《現代漢語詞典》因此將這一成語解釋為"涇河水清,渭河水混,涇河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有人還就此撰文,認為是古人搞錯了,應該是涇清而渭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真的是古人錯了嗎?實際上,從流經的地域來看,渭水自甘肅烏鼠山流經陝西入黃,流涇的是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涇水全程流經的是黃土高原,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就河水含沙量而言,應該是涇水大於渭水的。據統計,目前涇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輸送3.04億噸泥沙,平均含沙量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納入涇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輸送泥沙1.78億噸,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從數字上看,還是涇濁渭清,尤其在枯水季節。但到了現代,由於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區人類活動的原因,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也同樣為一個重要問題。由於渭河流經地區土壤所含礦物成份的原因,當渭河含泥沙量達到每立方米10公斤時,水色便呈赤黃色了。從表面上看,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於涇水了。並不是古人搞錯了,這是後人人為對環境發生的影響,不能不引起重視。因為這一成語的緣故,每年來涇渭會合處看"涇渭分明"的人不少。現在,當地人已經准備開發這一旅遊資源,利用遊艇,載送遊人到"涇渭分明"去看。
--------------典故與名篇-------------
紫氣東來 周昭王二十年,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東方紫氣繚繞,雲蒸霞蔚,登上關前土崗眺望,見一位老者(老子)騎青牛自東而來。便力挽老子在此寫下了舉世聞名的《道德經》。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盛事,將尹喜登高遠矚的土崗起名為"望氣台",並在土崗上修建有三丈多高的"瞻紫樓",取"紫氣東來"之意。
假虞滅虢、唇亡齒寒 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欲借虞國之道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向虞公諫道,虞虢之間的關系就好象嘴唇和牙齒一樣,互為表裡,嘴唇剝去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滅亡了,虞國將跟著滅亡。虞公不聽宮之奇之言,答應晉國借道。結果,晉滅虢後回師,又滅了虞國。
雞鳴狗盜 戰國齊公子孟嘗君,以養士稱,廣致人才,威望日增。秦昭王知道後,拜為相。後引起秦王手下一些人的嫉恨。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求助於昭王幸姬。幸姬想要狐白裘。孟嘗君座客有能為狗盜者,夜入秦宮,學為狗偷,得狐白裘獻幸姬。於是幸姬為言昭王,孟嘗君得釋。孟嘗君飛車東逃,欲出函谷關。昭王悔,著人馳傳以追。當時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夜半至關下,恐人追至。座客中有能為雞鳴者,遂學雞鳴,孟嘗君遂出關。
周召分陝 周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用武王弟周公旦、召公爽輔政。當時,天下很不穩定,周、召二人決定分陝而治(分陝的具體位置,《水經注》說以陝城或陝陌為界,《括地誌》則說以陝原為界)。這樣,周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於防備殷商遺民的反叛,穩定東方新發展的地方;召公的責任則是進一步開發黃河中游地區的農業生產,建立鞏固的後方,為周王朝進一步開拓疆土解除後顧之憂。古籍所稱"陝西",均指今陝縣以西。元明之後,陝西省之得名,亦源於此。
召公遺愛 周公、召公分陝而治,陝縣以西由召公治理。相傳他下鄉視察時,就在田間地頭處理民間事務。地方官吏要群眾騰出房屋讓他休息,燒茶備飯招待他,他馬上制止了,說:"不勞一身而勞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召公還在棠梨樹下受理民事,聽訟決獄,他秉公而斷,使民無冤抑,把他分管的這一塊地面治理得有條有理,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因此,召公死後,人們思念他的政績,懷念棠梨樹,寫成甘棠的詩篇。濃蔭郁蔥的甘棠樹下,留下了召公一顆體恤民情,廣施仁政的博愛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遺愛"的千古美談。
杜甫夜宿石壕村子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於受房官一案的牽連,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由洛陽行至華州。此時,正值安史之亂,途中夜宿石壕村(今陝縣觀音堂鎮甘壕村)時,發現這里徵兵之殘苦較之新安所見更甚,不是白天來抓兵,而是夜間來捕捉。他親眼目睹一老翁翻牆外逃,老婦苦苦哀求並說全家的不幸:"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死------,唯有乳下孫------。"這使人聞之落淚的話語,更加激發杜甫憂念時世,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於是揮筆寫就千古名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澠池會盟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謙頗為趙將伐齊有功拜為上卿。時藺相如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詐以十五城換和氏璧。趙王從繆賢薦,遣藺相如出使秦國。相如不辱使命,既挫敗了秦王陰謀,又完璧歸趙。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趙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勿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秦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秦盆缶,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悅,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Ⅵ 水升溫慢降溫也慢為什麼比熱容大

水的比熱很大。根據公式Q=CM△T,吸收相同的熱Q,M質量一定時,C越大,△T就越小。

比熱容,是指沒有相變化和化學變化時,1kg均相物質溫度升高1K所需的熱量。

利用比熱容的概念可以類推出表示1mol物質升高1K所需的熱量的摩爾熱容。而在等壓條件下的摩爾熱容Cp稱為定壓摩爾熱容。在等容條件下的摩爾熱容Cv稱為定容摩爾熱容。通常將定壓摩爾熱容與溫度的關系,關聯成多項式。

在國際單位制中,能量、功、熱量的主單位統一為焦耳,溫度的主單位是開爾文,因此比熱容的國際單位為J·kg-1·K-1,讀作「焦[耳]每千克開[爾文]」。國際單位或為J/(kg·℃),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常用單位:J/(kg·℃)、J/(g·℃)、kJ/(kg·℃)、cal/(kg·℃)、kcal/(kg·℃)等。注意攝氏度和開爾文僅在溫標表示上有所區別,在表示溫差的量值意義上等價,因此這些單位中的℃和K可以任意互相替換。例如「焦每千克攝氏度」和「焦每千克開」是等價的。

晴朗無風的夏日,海島上的地面氣溫,高於周圍海上氣溫,並因此形成海風環流以及海島上空的積雲對流,這是海洋熱島效應的表現。水的比熱容是沙石的4倍多。質量相同的水和沙石,要使它們上升同樣的溫度,水會吸收更多的熱量。

如果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水的溫度變化比沙石小得多。夏天,陽光照在海上,盡管海水吸收了許多熱量,但是由於它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海水的溫度變化並不大,海邊的氣溫變化也不會很大。

而在沙漠,由於沙石的比熱容較小,吸收同樣的熱量,溫度會上升很多,所以沙漠的晝夜溫差很大。海岸晝夜溫差變化比沙漠中小,適於居住。

2010~2013年以來,由於城市人口集中,工業發達,交通擁塞,大氣污染嚴重,且城市中的建築大多為石頭和混凝土建成,在溫度的空間分布上, 城市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從而形成城市熱島效應。

在緩解熱島效應方面,專家測算,一個中型城市環城綠化帶樹苗長成濃蔭後,綠化帶常年涵養水源相當於一座容積為1.14×10m3的中型水庫,由於水的比熱容大,能使城區夏季高溫下降1℃以上,有效緩解日益嚴重的「熱島效應」。

Ⅶ 15道初二物理題

整個網路上還找不到15道初二物理題嗎?
2007年中考物理新題型--力學部分2
1、斜面是一種簡單機械,生活中經常用到它. 工人師傅小波和小新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將同樣的物體搬上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1)小李同學在測斜面機械效率的實驗中,使用圖a所示的裝置,他將木塊從斜面底部用彈簧測力計沿斜面方向勻速拉到頂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b所示,請將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有關數據。

木塊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有/J 總功
W總/J 機械效率
η
2 0.2 0.5
(2) 小李同學認為摩擦是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重要因素,為提高斜面的機械效率,他用小車代替木塊重做上面的實驗,並採取其它措施減小摩擦力的影響,分別將小車沿不同長度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記錄的數據如下表:
小車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有/J 總功
W總/J 機械效率
η
6 0.2 2.5 0.5 1.2 1.25 96%
6 0.2 1.3 1 1.2 1.3 92%
6 0.2 0.9 1.5 1.2 1.35 89%
通過對上面數據的分析可得出:
使用斜面時越省力就越要 移動距離。若忽略摩擦,小車重G、斜面高h、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斜面長s這幾個量的關系是: 。
答案:C
(1)
木塊重
G/N 斜面高
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有/J 總功
W總/J 機械效率
η
2 0.2 1 0.5 0.4 0.5 80%
(2) 多 Fs=Gh

2、課題:研究與力有關的現象
⑴.為了研究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情況,小組回顧了真空是否傳聲的探究:
把正在響鈴的鬧鍾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使玻璃罩內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發現鬧鍾的聲音越來越小。進一步推斷,當罩內完全沒有空氣時,聲音將完全_______。
⑵ .小組類比聲音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小李讓成5N 的小車沿斜面從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讓它以相同的初速度v0 在不同的平面上向前運動,得到如下實驗記錄,其中有1處未完成,請你在表格中補充完整:
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摩擦力 最大 較大 最小
小車運動距離 最近 較遠 最遠
小車運動時間/s 4 6 8
小車速度變化 速度從v0均變為0
①由此推斷,當摩擦力為零時,小車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力為 ,將做 運動。
②小張還由此反向推斷: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越大,速度變化越大。她的說法不正確,請你幫她將錯誤之處圈出來,並在其下方改正。

⑶. 小馬用如圖滑輪組抬高重5N 的小車.若不考慮摩擦和繩重,請你計算下列問題:
①若不計動滑輪重量,繩子自由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多大?
②若考慮動滑輪重量,此時彈簧側力計的示數是2.5N ,則該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大?
③當動滑輪總重超過多少時,使用該滑輪組提該小車不再省力?

⑷.某彈簧測力計量程為5N ,若想用它來稱量重約為15N的重物,應怎樣來稱量?手邊現有鉛筆一支、鐵釘一個、鐵絲一段,請你說明稱量方法及其物理原理。(不計器材自重和摩擦)

答案:(1)消失 (2)①零;勻速直線運動 ②大;快(或相同時間內速度大)
(3)1.25;50%;15N (4)略

3、小明學過機械效率後,提出了一個問題:「斜面的傾斜程度與斜面的機械效率有沒有關系?」.針對這個問題他做了在斜面上勻速拉動物塊的探究實驗,如圖,並記錄實驗數據如下:
實驗
次數 斜面的
傾斜程
度 物體重
G/N 物體上
升高度
h/m 沿斜面
拉力
F/N 物體移
動距離
S/m 有用功
W有/J 總功
W總/J 機械效

1 較緩 5.0 0.1 1.6 0.5 0.5 0.8 63%
2 較陡 5.0 0.15 2.2 0.5 0.75 1.1 68%
3 最陡 5.0 0.25 3.1 0.5
(1) 第3次實驗添入表格中的數據:有用功為 J,
(2) 通過對上述實驗數據的分析,你認為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陡,越 ;
(3) 通過對上述實驗數據的分析,你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問題可獲得的初步結論是:

(4) 如果小明還想要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系,實驗時應控制哪些條件不變?
.

答案:(1) 1.25 1.55, 81%或80.6%
(2) 費力 或不省力
(3)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
(4)斜面的傾斜程度、斜面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某橋梁施工隊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打撈沉在水底的工件。已知工件的體積是0.16m3,密度是3.5×103kg/m3,滑輪組向上勻速拉動浸沒在水中的工件時,人在繩子的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1700N。(不考慮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工件的質量是多少?工件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滑輪組向上勻速拉動浸沒在水中的工件時,機械效率是多大?
(3)工件從水裡升到水面上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如何變化,並分析原因。

答案:(1)m=ρV=3.5×103kg/m3×0.16m3=560kg
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0.16m3=1600N
(2)F=G-F浮=mg-F浮=560kg×10N/kg-1600N=5600N-1600N=4000N
η=(W有用/W總)×100%=(F′×h)/(F×s)×100%=(F′×h)/(F×3h)×100%=(4000N/1700N×3)×100%=78.43%
(3) η將變大
η=W有用/(W有用+W額) ×100%,W有用增大,而W額不變,所以η變大

5、超高壓水切割又稱「水刀」,它是將普通水經過多級增壓後,通過一個極細的噴嘴噴出一道高速」水箭」,對切割表面產生108~109Pa的壓強。工業上常用來切割大理石、鋼板等堅硬物體。下表是某高壓水切割機技術參數:
型號 壓強
(MPa) 噴嘴橫截面積(m)2 排量
(L/min) 油泵電機功率
(kw) 換向方式 電源
(V)
2230 300 5×10-8 2.7 22.5 電子 380
表中「排量2.7L/min」表示每分鍾從噴嘴中噴出水2.7升。1MPa=106Pa, 1L=1×10-3m3.求:
(1)「水刀」有純水切割和加磨料切割(磨料為密度大於水的石英砂、金剛砂)兩種。高速水流能切割堅硬物體是因為高速水流具有較大的 ,加入磨料後切割能力大大提高了是因為 ,

(2)若不考慮水從噴嘴噴出後橫截面積的變化,高壓水流對切割面的壓力為多大?

(3)高壓水切割機的切割效率?
答案(1) 動能; 速度一定時流體的質量增加從而動能增大
(2)噴出水流橫截面積S=5×10-8m2
由p= 得:F=pS=300×106×5×10-8N=15N
(3) 解法一: 排量Q=
水噴射速度 υ=
水刀有效功率P/ =Fυ=15×9×102W=1.35×104W=13.5 KW
切割效率
解法二:
水刀有效功率 ……①
而排量 ……②
又 F=pS …③
由①②③得:

切割效率

6、閱讀下面的短文,然後解答後面的問題:
植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一種植物都具有蒸騰作用.植物的蒸騰作用是一個水分的運輸和散失的過程.蒸騰過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導管→莖內導管→葉內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蒸騰作用對植物體具有重要的意義:①降低植物的溫度,②促進根吸收水分,③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植物一天中蒸騰作用的變化規律是:日出後,蒸騰作用隨之增強,到午後三時左右達到最高峰,三時以後,植物體內的水分減少,氣孔逐漸關閉,蒸騰作用隨之下降,日落後蒸騰作用降到最低點.
(1)你認為蒸騰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圍環境的溫度的物理原理是

(2)根據短文,影響植物蒸騰作用強弱的因素有: ;
(3)設一棵樹的樹葉平均高度為5m,它一生中共蒸騰了200t水,請計算這棵樹對這些水所做的功(g=10N/Kg).

答案:(1)液體蒸發吸熱具有致冷作用;(2)光線強弱、溫度高低等;
(3)W =Gh=mgh=200×103kg×10N/kg×5m=107J.

7、我們玩溜溜球時發現,如果不用力將球向下擲出,球就不能自動回到手中.同樣在做如圖所示的實驗時,也會發現擺球每次上升的高度都比前一次要低些,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學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並進行了以下三步實驗操作:
步驟一:讓鐵球甲從斜面F點滾下打到一個小木塊上,推動木塊使木塊從位置A移動到位置B。
步驟二:讓鐵球甲從斜面E點滾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塊上,推動木塊使木塊從位置A移動到位置C。
步驟三:換一鐵球乙(m乙>m甲)從斜面上F點滾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塊上,推動木塊從位置A移動到位置D
分析步驟一、二,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步驟一、三,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析步驟一、二,得出的結論是:質量一定的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或質量一定的物體,動能和速度有關)
分析步驟一、三,得出的結論是: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動能越大(或速度相同的物體,動能和質量有關)

8、為紀念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100年前完成的三項重大科學發現,聯合國把2005年定為「國際物理年」.在紀念活動中,小利同學將他近期發明的令人稱奇的「關門裝置」(如下圖)展示給大家。

(1)根據圖中場景,請你從A.B.C.D.E、F、G中任選三個環節,指出各自涉及的物理知識。

(2)要保證「關門裝置」能順利工作,各環節的設計應符合一定的要求。請你針對其中的兩個環節,談談設計時要注意的問題。

答案:本圖中共有七個環節,在此以A為例做答案
(1)在圖中的A環節,小孩剪斷線後,由於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氣球將上升而碰撞轉板一端,使其發生傾斜。
各環節涉及的物理知識有:A.浮力 B.杠桿 C.減小摩擦 D.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E.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F.杠桿 G.機械能轉移
(2)在環節A中,氫氣球對轉板的作用力應足夠大,才能使轉板轉動。

9、驅車沿武漢繞城公路(簡稱外環)行進,會看到全長188km的現代化高速公路兩側,各有100m寬號稱「中華第一環」的武漢環城森林生態綠帶。
(1)專家測算,環城綠化帶樹苗長成濃蔭後,綠化帶常年涵養水源泉相當於一座容積為1.14×107m3的中型水庫,由於水的比熱容大,能使武漢城區夏季高溫下降1℃以上,有效緩解日益嚴重的「熱島效應」。若這個「水庫」水溫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完全被質量相等的干泥土吸收,可使干泥土溫度上升 ℃。〔C泥土=0.84×103J/(㎏•℃),C水=4.2×103J/(㎏•℃)〕
(2)雜訊是當代社會的公害之一,它是由發聲體的 產生的,有資料顯示,雜訊每經過一條100m寬的林帶可降低20-25分貝,從減弱雜訊的途徑看,這是在
中降低雜訊的。
(3)「外環」全線貫通後,小剛全家利用星期日乘車沿「外環」觀光,假如車中「速度計」的示數如下圖所示,他們沿「外環」遊玩一周所用的時間為 h。途中小剛用「傻瓜相機」在同一地點對同一景物拍下了兩幅照片,如圖所示,拍攝 照片時,鏡頭景物遠一些。

答案:(1)5;(2)振動;傳播過程;(3)3.76;乙。

10、某單缸四沖程汽油機的氣缸活塞面積為30cm2,一個沖程活塞在氣缸中移動的距離是50mm,滿負荷工作時做功沖程燃氣的平均壓強為9.0×lO5Pa,飛輪lmin轉動1800周,當汽油機滿負荷工作時(不計摩擦),求:
(1)做功沖程中燃氣對活塞的平均壓力;
(2)一個做功沖程中燃氣對活塞做的功;
(3)汽油機的功率.
答案:(1)燃氣對活塞的平均壓力:
F=Ps=9.O×105Pa×30×10-4m2=2.7×103N
(2)燃氣對活塞做的功:W=FS=2.7×103N×50×10-3 m=135J
(3)1分鍾內燃氣對活塞做功的次數:n=1800/2=900
汽油機的功率:P=W 總/t=135×900 J/60 s=2025W

地區的平均風速是6m/s,已知空氣的密度是1.2kg/m3.此地有一風車,它的車葉轉動時可以形成面積約為1200m2的圓面,求:
(1)平均1s時間內有多少質量的氣流沖擊風車車葉形成的圓面?
(2)已知lkg空氣以這樣的速度運動時具有的動能為18J,假如這個風車能將流過此圓面
內氣流動能E動的10%轉變為電能.則該風車平均每秒鍾發出的電能E電是多少?

答案(1)V =Sl = Svt = 1200m2×6m/s× 1s = 7200m3
m = ρV = 1.2 kg/m3× 7200m3 = 8640 kg
(2)E動=8640× 18J = 155520J)
E電=ηE動= lO%×155520J = 15552J

11、楊洋同學家原來是用液化石油氣燒水的(每天至少用65℃的熱水100kg),參加「探究性學習」活動後,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下,製作了一台簡易的太陽能熱水器.這台熱水器6月份平均每天可將100kg水從15℃升高到65℃.
(1)若液化石油氣的熱值為8.0×107J/kg,改用太陽能熱水器後,6月份平均每天可節約液化石油氣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氣燃燒放熱的70%被水吸收、C水=4.2×103J/(kg•℃)]
(2)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比使用燃料燒水,除了節約能源外,還有哪些優點?(至少寫出兩點)

答案:(1)Q吸=Cm(t-t0) =4.2×103J/(kg•℃)×100kg×(65℃-15℃)=2.1×107J,由題意得

=0.375kg
(2)答:優點有:①無污染 ②安全 ③光能取之不盡
12、閱讀圖文,回答問題。
與 偉 大 同 行
這是一個著名物理學家發現一個偉大定律的實驗裝置!仔細觀察後回答:

(1)裝置中的兩個配重的重量不等,釋放後大配重下降,小配重上升;通過反復對調左右兩個配重,會使動葉輪不停地轉動,從而導致熱量計中水的溫度________(填變化情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實現的能量轉化是: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科學家某次測得了的數據如下:
小配重重力G小=100N,
大配重重量G大=520N
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動的距離h=1m,
熱量計中水的質量m=500g,
升降次數與水溫變化的關系:
升降次數 1 2 3 4 5 6
溫度變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通過分析數據,科學家得出了結論:在上述現象中能量是守恆的!請你幫他補出計算、判斷過程(只需分析一次實驗):
(3)本實驗中的誤差主要來源於_______________。
(4)知道嗎?那個著名物理學家叫焦耳!那個偉大的定律叫能量守恆!剛才你所經歷的正是這個偉大工作的一個縮影。對此談談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溫升高;對水做功,水的內能增加;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2)W=G•h=420N×1 m=420J;
Q=C•m•(t0— t)
= 4.2×103 J/ kg•℃×0.5×0.01=420J
W=Q
(3)克服摩擦做功消耗一部分能量; (4)略

13、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WWW)
(1)有人根據古埃及文明發展史推測,描繪了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時的一個場景(圖a). 在這個場景中,運用到的物理知識有:① ;
② .
(2)如圖b展示了一個極具想像力的設想,其大意是:
上面水池中的水流下來,沖擊葉輪轉動;葉輪帶動打磨輪和水泵的軸轉動;人利用打磨輪打磨工件,同時,運轉的水泵又把流到下面水池中的水抽到上面的水池中……,只要一開始在上面水池中注滿水,就能通過水的上下循環,使機器不停地工作.
①你認為,上面水池中流下來的水,能否被水泵全部抽送到上面水池中?並說明理由:

.
②這個設想曾得到不少人的贊許,並把這個裝置譽為「永動機」.請運用你掌握的知識,說明這個裝置是否真能「永動」:

(3)如圖c是舞台幕簾. 幕簾有兩片,其左右兩邊側(c、d)兩端固定,「簾門」滑環上的兩根線(圖中a和b)與上方水平牽線連結. 當控制電動機作順時針旋轉時,「簾門」向兩側分開,反之就向中間合攏. 請按上述要求,分別將a和b兩個線頭連接到上方水平牽線上.

答案:(1)①杠桿原理(或「杠桿」、「省力杠桿」)
②用滾動代替滑動,減小摩擦(或「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滾動摩擦小」)
(2)①不能 因為,高處水池中水的重力勢能,只有部分轉化為葉輪的動能;而葉輪的動能部分用來打磨物體及轉動部分摩擦做功,不會全部提供給水泵用來提升水。或簡答為「用於水泵提升水的能量只是從上面流下的水的動能的一部分」。
②不能 由於從上面流到下面水池中的水不能全部被抽送到上面的水池中(或「對外做功消耗能量」、「用來打磨物體消耗能量」、「克服裝置的摩擦要消耗能量」),上面水池中的
(判斷正確得1分;說理正確,得1分)
(3)圖略,a接下面的牽線,b接上面的牽線。

Ⅷ 請問實驗是如何證明「以太」不存在的

不會
給你一個相關的吧.
科學的以太觀
--------------------------------------------------------------------------------

科學的以太觀

對新一代的物理學家來說,以太可以說是一個久違的概念了.因為在二十世紀初的那場物理學革命中,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為了統一實體和場,不得已否定了以太觀,從此沒有以太的概念也進入了物理學界。以太是什麼?它是否真的存在?自從1965年人類探測到宇宙背景的微波輔射以來,以太又成了人們新一輪的爭論話題,特別是在近幾年來,理論和觀察證明,真空本身就是物質的一種運動狀態,它充滿著我們難以觀察的混沌物質,而且這種物質彌漫於整個宇宙空間,無所不在。雖然人們尚不清楚這種物質的真實面目,但完全否定以太觀無疑是錯誤的,新的以太觀勢在必行。
以太觀是古希臘的先哲們用於描述世界本源的觀念。不過,最早這里的以太被泰勒斯稱之為水,被阿那克西米尼稱之為氣,被赫拉克利特稱之為火,最後才被亞里士多德稱之為以太。以太觀是一種和中國傳統文化中"氣一元論"相類似的觀念。它認為:自然界是連續的,統一的物質--以太充滿著整個宇宙空間,盡管自然界的物質是豐富多樣的,但這些物質都是由連續性的以太組成的,它們的差異只是由於形態、秩序、位置上的不同造成的。
"氣一元論"在古中國是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而且貫穿於整個傳統文化的始終。而以太觀在古希臘文化中則只是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與此對立的還有原子論。出現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古希臘的以太觀與古中國的"氣一元論"是有所不同的,這突出地表現在古中國的"氣"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東西,用現代物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物質和能量的統一體。而古希臘的以太則是一種死寂的東西,它只相當於現代物理學中的關於物質的概念,盡管象赫拉克利特等這些先哲們也提出了類似於"氣"的那些光輝的創見,但總的來說,以太並沒有擺脫它機械的性質,這使它在描述物質的多樣性方面出現了障礙,以致於它最後被淹沒在西方科學發展的洪流之中。
在近代物理學的發展之中,以太觀是由笛卡爾重新提出來而進入物理學的。之後萊布尼茲發展了這個學說。因為在他們看來,"宇宙中並不能有天然不可分的原子或物質部分存在","要是世界充滿了堅硬的微粒,它們既不能屈縮讓位又不能分割,就像人們所描述的原子那樣,那麼運動就是不可能的。"為此,笛卡爾還提出了"以太旋渦說",不過,"笛卡爾以太"模型中的以太是靜止不動的,而且與周圍實體沒有任何關系,它只起著傳遞實體間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而萊布尼茨覺察到了"笛卡爾以太"模型中的困境,為了使"以太"能夠運動起來,萊布尼茨便從東方的"元氣"學說中"移植"過來元氣有聚散、屈伸等觀念。他認為,以太"實際上並沒有根本的堅硬性,相反地,流動性倒是根本的"。關於以太為什麼可以"流動",在萊布尼茲看來,是因為以太本身具有"活力"。即運動是來自物質的運動,亦即中國"氣一元論"的"動非自外"的觀點。
以太學說進入物理學之後,首先就被惠更斯用於光本性的描述,即光的波動學說。按照這種學說,光和水波、聲波一樣,是由連續的媒介來傳遞的一種機械波,這種媒介就是連續在宇宙空間的以太。不過,當時惠更斯只是認為光是一種與聲波類似的縱向振動,而實踐卻證實光是一種橫波,為此曾出現了一次關於光波動學說的危機,但很快菲涅耳就設想了一種新的以太模型解決了這個問題,從此,光的波動學說就占據了物理學上主導地位,之後,光的電磁波理論的成功更是讓人們確信了光的波動學說的科學性,而以太這個波動學說的基礎也相當然地被認定是客觀存在的東西。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當時幾乎所有物理學家都把以太的真實存在看作是肯定的事實,而且根據無數經驗,特別是通過光學與電磁學的實驗,對這種不可思議的物質的許多作用已經有所了解。如法拉弟的"磁力線"和"電緊張狀態"的描述,麥克斯韋的渦旋電場假設和一環套一環的電磁互感等等。但以太究竟是什麼,它和以太空間中的物質有什麼關系,它又是如何傳遞作用力的等等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以致於關於以太學說的危機一出現,便馬上遭到了否定。
今天不少人把光速不變實驗看作是對以太學說最有力的否定。其實不然,光速不變實驗只是證明了地球與它的空間並沒有絕對的移動,但這並不否認以太是在運動中存在的,而且斐茲傑惹和洛倫茲分別用收縮假說較為科學地解釋了光速不變。更為重要的是,愛因斯坦也並不是要完全否定以太學說,它只是自以為提出了一個更為合理的學說即光的量子假說,這個假說可以將自然的連續性和間斷性統一起來。因為他發現,在光這種獨特的物理現象中,同時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性質--波動性和粒子性,顯然,這些性質是在同一物體中表現出來的,因此必然存在一種統一的東西可以解決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所以,他在提出光的量子假說的同時就指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動性仍是對自然連續性的認可,而粒子性則是對自然間斷性的說明,兩者表面看起來是矛盾的,但在實質上卻可以統一起來,為此他還多次說明,他的學說只是一種"權宜之計",仍需要進一步發展。
應該說,絕大多數物理學家對愛因斯坦的誤解是很深的,他們自認為愛因斯坦否定了以太觀就是否定了宇宙空間中連續的物質,光的量子假說在實驗上得到證明就是肯定了粒子是世界的唯一本質,剩下的只有虛空而已。事實上,正是這種誤解,導致了物理學上那場著名的量子論戰。不過,量子論戰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它不僅明顯地與幾千來的哲學思想相違背,而且將科學的標准也弄模糊了。在二十世紀以前,科學家們還一直相信"自然規律神聖不可侵犯",而在二十世紀那場物理學革命以後,自然規律的內在的必然性被否定了,取而代之的是隨機的幾率。這樣一來,一直在無形中制約人類的自然規律便在人們觀念中消失了,人類一躍成為"上帝的翻版"。
至今還有不少人對那場物理學革命津津樂道,因為它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但更多有哲學頭腦的科學家卻清醒地發現,自從那場物理學革命以後,人類思想也隨之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混亂時期,也正是這種混亂造成了人們對自然肆無忌憚的破壞,人類又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困境。顯然,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並不在科學本身,而是以人類為自然中心的時髦哲學造成的,正是這種哲學觀念的支配讓物理學家們走上了否定自然內在必然性的道路,同時物理學也跌進了神秘主義的陷阱。
科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相信一個不依賴於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自然規律決定了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在經典的物理學中,許多物理學家認為這種規律只是少數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但事實上則不然。自然界的物質是統一的,這種統一就體現在豐富多樣的物質都是由同一種東西組成的,不管我們給這種東西起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如"以太"、"氣"等等,但它們的性質都是一樣的,緊張、反抗、充滿生命力是它們的共性。因此,自然規律根本不是什麼物質性的東西,它只是一種內在於物質本性的"理"。顯然,這種"理"不是我們任何精密的儀器所能觀測得到的,它只能由理性的思辯才能夠獲得。
自然界的本質是簡單的,這是有史以來幾乎所有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的看法,因為他們都從內在的體驗中和對外在世界不同事物的相互轉化的觀察中領悟出物質世界的統一性,也正是這種統一性觸發了他們對終極自然規律的堅定信仰和無窮盡的追尋。不過,西方科學一直是沿著還原論的思路來探索終極的規律的,而且由於這種方法的成功,不少科學家開始迷信於這種科學的觀察和實驗,認為它完全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自然的終極設計,以致於幾千年來的哲學成就被它拋在一邊。今天的科學正是處在這樣一個茫然的時刻,雖然局部的研究逐漸深入到更微觀的層次,但我們對宇宙整體的全貌仍然一無所知。最明顯的是就是在對宇宙空間的認識上,至今科學家們還相當然地否定連續在宇宙空間的統一物質,否定空間中物質本性上的充滿生命力的運動,這樣一來,不僅本不存在的生命問題成了最大的難題,而且連萬有引力、電磁力等這些物理上研究最清楚的力學現象也僅僅停留在表象的認識之上。
以太做為真實的物質存在,目前已成為肯定的事實。不過直到今天,大多數物理學家還滿足於棲息在愛因斯坦、玻爾等偉人們的濃蔭之下,不願或不敢走出巨人的影子,去重新開拓一片綠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都受著時髦哲學的支配,否定或懷疑自然的客觀實在性,按照他們的觀點,只有一種真實的本質存在著,那就是他們寶貴的自身,或者更確切地說,他們唯恐有一種自然規則統治著他們,剝奪了他們天賦的自由。承認以太觀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特別是它將徹底打擊那些自封為宇宙最重要部分的自大狂。很明顯,如果這種徹底的一元論成立,那麼人就和普通的萬物一樣,都是由同一種料子組成,由同一個規則所支配,這看起來似乎嚴重貶損了人的存在價值。不過對一個堅持一元論的科學家來說,這是必然的,人類也沒有必要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一些理論來滿足人類的虛榮心,實實在在地生存是最重要的。
自然界是統一的,連續的以太就充溢於無限的宇宙空間,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是由以太組成的。這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如果我們吸納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氣一元論"的長處,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通常在大多數西方人的心目中,以太本身是死寂的、靜止的宇宙填充物,而在東方人的心目中,"氣"則是充滿緊張與生命力的,而且本身是在永恆的運動中存在的。正是這種觀念上的差別,造成了西方科學家習慣於把物質和能量機械地分開,這樣無形中就在生命問題上陷入了困境。與此相比,東方人對"氣"的理解無疑是更為科學性的,它既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物質,也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能量,而是物質和能量的統一體,統一的物質就是在能量的離散中運動的,"氣聚則生,氣散則亡"就是對這種充滿生命力的物質形象的描述,簡單地說就是,物質都是在緊張的相互壓迫與反抗中存在的,局部的反抗使一些物質組織起來,形成有序的實體,同時,壓迫也不斷使有序的實體離散開來,重新回到它原來混混沌沌的狀態,而這一切都是由能量在連續的統一物質中的轉移所決定的。
以太是有生命的,按照現代話來說,以太就是充滿能量的統一物質,它不僅充滿著宇宙空間,而且是在不斷的緊張運動中存在的。自然界有著豐富多樣的物質形式,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秩序存在的物質實體和在周期的有序與無序中存在的能量場。物質實體是可見的,而能量場則是難以觀察的,不過,我們通過儀器還是能夠觀察到它短暫的有序形式,電磁波的粒子性就是我們只觀察到了它短暫的有序形式所產生的結果。物質實體和能量場的區別不是定性的,能量場中包含著物質實體,物質實體的周期生滅也就是廣義的能量場。物質實體和能量同時又是不可分的,每一個事物不僅通過外部的能量場和外在世界普遍聯系起來,而且在它的內部也是通過一種能量場的形式普遍聯系起來的。今天這些能量場形式已經不斷地被揭示出來了。
明白了以太的本質,我們對宇宙空間就有了一個更為本質的認識。空間並不是空無一物的,相反它充滿著連續的以太,這些以太都是緊張地相互壓迫中存在的,不斷有一些以太在反抗周圍以太的壓迫中組織起來,成為一些有秩序的實體,同時又有一些實體在周圍以太的壓迫下淪於混沌。正是以太這種周期性的組織與離散,使空間中出現了一種動量勢上的平衡,光速不變正是由於這種對稱造成的。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對稱並不代表物質在分布上的對稱,也不代表物質的運動沒有方向,因為每一個實體本身都是不對稱的,這集中表現在實體中心的密度一般都是比較大的,而隨著遠離實體的中心,物質的密度是不斷變小的,顯然,這樣的空間不會是在靜止中存在的,它一定存在著不對稱運動,也正是這種運動使空間出現了一種動態的平衡,即動量勢上的平衡。

&;版權所有 2001-2002 知識大全網站
Copyright (C) 2001-2002 sd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Ⅸ 物理 樹蔭下的光斑除了圓形為什麼還有不規則的

由於光的直線傳播的特性,當光線通過小孔時,來自物體上部的光線和下部的光線就會在小孔里交叉起來,然後顛倒著繼續向前傳播,所以小孔後面所成的物像總是倒置的.並且,離小孔越遠,所成的像就越大,無論小孔是什麼形狀,效果都是一樣,這就是小孔成像的道理.
那麼在大樹濃蔭下,你所看到的橢圓形光斑並不是太陽光通過樹隙平行著投下的光點,而是太陽的很多倒置著的像.由於樹隙與地面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地上的光斑總是比樹隙大得多.太陽是圓形的,為什麼在這里它的像成了橢圓的呢?這是因為太陽光常常是傾斜著射向地面,如果陽光垂直地投向地面,那你看到的光斑就是正圓形的了

Ⅹ 詩句綠樹濃萌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從物理學的角度詩句的濃萌的形成說明了什麼

①「濃陰」是樹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
②「樓台倒影」是樓台通過水面所成的虛像,屬平面鏡成像現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故答案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反射;虛.

閱讀全文

與物理濃蔭說明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