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變化有快有慢,變化快的就是化學變化() 是對的還是錯的,求解
這句話是錯誤的。化學變化也有極慢的速度,比如我們人體自身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就是在極慢的情況下進行的。快的化學變化比如說燃燒,速度就非常快。
物理變化有快有慢,但是快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比方說你把水迅速加熱到100度,那水會立刻變成氣態。
Ⅱ 生活中的物理變化有哪些
1、NaOH潮解:NaOH等無機鹽放置在空氣中,過幾天再摸,會感覺有水,因為該物質會潮解;
2、汽油揮發:把沒有密封的容器放在桌面上,加入汽油,不密封,過幾天會變少;
3、礦石粉碎:礦石在山體上是一整塊大的岩石,礦石被機器粉碎成很小的小礦石;
4、膽礬粉末:把膽礬放在研磨器上面,用磨具磨,膽礬被磨成細小的粉末;
5、衣服晾乾:衣服放在陽台上,過幾天,用手去摸,衣服邊幹了,沒有水分了,因為水分被太陽曬出來了;
物質的基本三態變化,並沒有新的物質產生出來,屬於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
概念: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只是物質在外形和狀態方面發生了變化)
實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本身不變,只是粒子之間的間隔運動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很多同學會把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混淆,其實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就在於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如銅生成銅綠的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宏觀:沒有新物質生成
微觀:構成分子的原子之間的距離不變(化學鍵鍵長不變),物質形狀大小變化,分子本身不變,原子的結合方式不變。
Ⅲ 為什麼近100年的物理沒有重大突破難道物理的發展越來越慢
如今一直流行著一種說法,物理學在近100年幾乎沒有重大突破。這里的近一百年大概指的就是從相對論、量子力學之後的物理學。那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科學理論的誕生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清楚科學理論是咋來的?
首先,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理論是先於現象出現的,還是晚於現象出現的?
其實這個問題很復雜,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現在被認為是科學和哲學之父的泰勒斯,曾經就提出,萬物的本源是水。這句話引發了很多人對於終極問題的思考,也被認為是哲學和科學的開端。
但到此為止,科學想要再往下發展,就需要建設更高性能的設備來觀測更極端尺度下的現象。而目前能夠研究的前沿領域實在太多,而且不僅僅只有基礎理論,像計算機、生物、醫學的相關研究也十分重要。
因此,各國都是有選擇地投入到這些前沿領域當中,而我們要想得到突破性的理論,這需要等到這些設備建成,並且拿舊理論進行試錯,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這就當中基礎理論的發展會越來越緩慢。
所以,理論發展緩慢,實際上並不是人類智力不行,而是要觀測技術受限。
Ⅳ 物理中的物態變化有哪些
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為物態變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質的固態和液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物質從固態轉換為液態時,這種現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熱,比如冰吸熱熔化成水,反之,物質從液態轉換為固態時,這種現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熱,比如水放熱凝固成冰。在這些從固態轉換為液態的固體又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有熔點,就是溫度達到熔點時就會熔化,熔化時溫度不會高於熔點,完全融化後溫度才會上升。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所以熔化過程中的溫度不定。
然後是物質氣態與液態的變化關系,物質從液態轉換為氣態,這種現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蒸發發生在液體表面,可以在任何溫度進行,是緩慢的。沸騰發生在液體表面及內部,必須達到沸點,是劇烈的。汽化要吸熱,液體有沸點,當溫度達到沸點時,溫度就不會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熱;物質從氣態轉換為液態時,這個現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例如水蒸氣液化為水,水蒸發為水蒸氣。
最後是我們不常見的物質固態和氣態的關系,物質從固態直接轉換為氣態,這種現象叫做升華,然後是物質直接從氣態轉換為固態,這叫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在發生物態變化之時,物體需要吸熱或放熱。當物體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轉化時,就是吸熱;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轉化時,則是放熱。而吸熱或放熱的條件是熱傳遞,所以物體不與周圍環境存在溫度差,就不會產生物態變化。例如0攝氏度的冰放在0度的空氣中不會熔化。
這就是物態變化三者之間的關系,他們轉換的依據主要是溫度。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從液態變為氣態以及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而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從液態變為固態以及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中,向外界放出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