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算物質的質子,中子,電子
第一步,找出物質分子由哪幾種原子組成。
第二步,在元素周期表裡找到各個原子的原子序數,"質子數=原子序數「,加和便可得到總的質子數。「原子的電子數=質子數=原子序數」同理可得電子數。
第三步,查看原子的質量數。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電子太輕不考慮,值得注意的是,中子數與元素所屬同位素有關,同種元素可能有不同的中子數),可知 「中子數=質量數-質子數」,加和可得中子總數。
還有一些和題目無關的額外小知識(例如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而電子帶負電。原子顯電中性),我就不話多了。
Ⅱ 怎樣計算質子、中子、電子的個數
在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中子數=原子序數-質子數
在離子中:注意加上或減去原子失去或得到的電子就行了。
Ⅲ 怎麼算電子個數
質子數即為
構成分子的元素的質子數即序數的和,比如說二氧化碳的質子數為22。一個碳原子有六個質子,一個氧原子有8個質子
求和可得。而電子數則是所有電子之和,等於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等於核內質子數。
Ⅳ 高中物理+電子數n怎麼求
I=nqsv,電流微觀表達式,除過去就行,v為電子在導體里的移動速度,一般可能加磁場,用blv=U帶掉
Ⅳ 電子的個數如何計算
額這是背得,一般一個原子有幾個質子就對應有幾個電子。離子另外考慮。
其實這里的甲烷分子(由於分子不顯電性)你可以姑且看作3個碳原子和8個氫原子的結合。
一般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個原子,而元素周期表不是按質子數由少到多排列的么,所以只要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原子所在的位數就知道該原子核外有幾個電子了。
此處C排6,H排1。
所以可知一個甲烷分子含有:6×3+1×8=26個電子
(附註:碳有六個電子,千萬別混淆最外層電子與總的原子電子數。碳有兩個電子層,最內層排2個電子,外層排4個電子)
Ⅵ 電子數是怎麼計算
對於原子來說:電子數和質子數就是看幾號元素。比如H是1號元素,就含有1個電子,1個質子。
中子數要知道質量數。如果還沒學到這里,質量數可以簡單的認為是相對原子質量,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減去質子數。比如O是8號元素,就有8個電子和8個質子。相對原子質量16,中子數=16-8=8
對於離子來說,質子和中子是同上面完全一樣,電子有變化,得到變多,失去變少。方法差不多。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
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目是2n^2(n為電子層序數)。最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目不超過32個。
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然後再由里向外,排滿了L層才排M層。以上四條規律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6)物理電子數怎麼算擴展閱讀:
中子以聚集態存在於中子星(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中。太陽系裡的中子主要存在於各種原子核中,元素的β衰變就是該元素中的中子釋放一個電子變成上一個元素序列元素的一種變化。
中子可根據其速度而被分類。高能(高速)中子具電離能力,能深入穿透物質。中子是唯一一種能使其他物質具有放射性之電離輻射的物質。此過程被稱為「中子激發」。「中子激發」被醫療界,學術界及工業廣泛應用於生產放射性物質。
高能中子可以在空氣中行進極長距離。中子輻射需要以富有氫核之物質掩蔽,例如混凝土和水。核反應堆是常見之中子放射源,以水作為有效之中子掩蔽物。
排布規律:
1、電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層上分層排布。
2、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
3、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不超過2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4、電子一般總是盡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即先排第一層,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後,再排第三層。
Ⅶ 分子的電子數怎麼計算
分子的電子數=各原子的電子數之和。
如:H2O分子中的電子數=1×2+8=10
陽離子中電子數中=各原子的電子數或者之和-電荷數
如:Fe3+ 的電子數=26-3=23
NH4+的電子數=7+1×4-1=10
陰離子中電子數中=各原子的電子數或者之和+電荷數
如:S2-的電子數=16+2=18
SO42-(硫酸根離子)的電子數=16+8×4+2=50
對於原子來說:電子數和質子數就是看幾號元素。比如H是1號元素,就含有1個電子,1個質子。
中子數要知道質量數。如果還沒學到這里,質量數可以簡單的認為是相對原子質量,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減去質子數。比如O是8號元素,就有8個電子和8個質子。相對原子質量16,中子數=16-8=8
對於離子來說,質子和中子是同上面完全一樣,電子有變化,得到變多,失去變少。方法差不多。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
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目是2n^2(n為電子層序數)。最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目不超過32個。
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然後再由里向外,排滿了L層才排M層。以上四條規律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Ⅷ 電子數怎麼算的
化合物的質子數=化合物各個組成元素的原子序數乘以原子個數的總和。
化合物的質子數=電子數=核外電子數
所以你主要記住元素周期表元素序號就可以了
Ⅸ 什麼是電子怎麼看電子數
電子是帶負電的亞原子粒子。
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序數就是原子的核電荷數,也就是電子數,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
Ⅹ 物理中怎麼算出得失電子數 已知電荷量
電荷量除以元電荷(約1.6*10的-19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