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聲可以干什麼在物理中
一) 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5.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8.聲音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9.雜訊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OK?
㈡ 聲音物理原理是什麼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
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裡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
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
(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三、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
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藉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後聽
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
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㈢ 物理聲音的特徵
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用f表示,單位為赫茲(Hz)。一般情況下,人的耳朵最大聽覺范圍是20Hz-----20000Hz的聲音(聽力好的人能達到這個范圍、一般人達不到)我們把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海豚、蝙蝠)。 人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間的聲音.人能夠發出64 Hz—1300Hz的聲。它們都超出了人耳的聽覺范圍。
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聲源頻率的快慢通常都與其結構有關。 從物理的角度來講,雜訊是指物體無規則地振動時發出的雜亂無章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雜訊是指妨礙人們的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一級人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當代社會的五大污染:水、音、光、氣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雜訊污染便是五大污染的其中一種。
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的強弱,符號為dB。
為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雜訊不超過70dB;為保持休息和睡眠,應控制雜訊不超過50dB。
控制和減弱雜訊的方法:聲源處(改變、減少或停止聲源的振動)、傳播過程中(隔音、吸音或消音)、人耳處(耳塞)等。
㈣ 聲音是什麼(物理)
物理中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這個介質可以是空氣,水,固體.當然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剛才提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聲的物體在一秒鍾之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
單位是赫茲,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聽到20Hz-----20000Hz的聲音.
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間的聲音.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為340米/秒.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是固體>液體>氣體,聲的速度與介質和溫度有關.
物理中,音調指樂音的高低,響度指聲音的大小,音色指聲音的特色,要區分開.
有時,我們站在山上高呼,會聽到我們的回聲,是因為聲音在傳播色過程中,遇到山這樣的障礙,會反彈回來,再次被我們聽到.當兩種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朵里時,時差小於0.1秒時,我們就區分不開了.當聲源停止振動後,聲音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叫做混響.
自然界中,有光能,水能,生活中有機械能,電能,其實聲也有能量.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物體,敲擊其中一個物體,另一個物體也會振動發聲,這種現象叫做共鳴.聲音傳播是帶動了另一個物體的振動,說明聲音也有能量。
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的強弱,符號為dB。另外,阻止噪音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㈤ 《聲音的特性》在整個物理學體系中的地位作用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1
㈥ 物理 聲音
聲音又三要素 響度 音色 音高
你所說的頻率影響的是音高
而影響響度的有三點:
1 振幅,振幅越大,聲音越響 ;
2 離聲源的距離,離聲源越近,聲音越大;
3 介質,介質會影響聲波的能量傳播,亦即改變振幅。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三要素
1.響度
響度,又稱聲強或音量,它表示的是聲音能量的強弱程度,主要取決於聲波振幅的大小。聲音的響度一般用聲壓(達因/平方厘米)或聲強(瓦特/平方厘米)來計量,聲壓的單位為帕(Pa),它與基準聲壓比值的對數值稱為聲壓級,單位是分貝(dB)。對於響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單位宋(Sone)來度量,並定義lkHz、40dB的純音的響度為1宋。響度的相對量稱為響度級,它表示的是某響度與基準響度比值的對數值,單位為口方(phon),即當人耳感到某聲音與1kHz單一頻率的純音同樣響時,該聲音聲壓級的分貝數即為其響度級。可見,無論在客觀和主觀上,這兩個單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純音外,聲壓級的值一般不等於響度級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響度是聽覺的基礎。正常人聽覺的強度范圍為0dB—140dB(也有人認為是-5dB—130dB)。固然,超出人耳的可聽頻率范圍(即頻域)的聲音,即使響度再大,人耳也聽不出來(即響度為零)。但在人耳的可聽頻域內,若聲音弱到或強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樣是聽不到的。當聲音減弱到人耳剛剛可以聽見時,此時的聲音強度稱為「聽閾」。一般以1kHz純音為准進行測量,人耳剛能聽到的聲壓為0dB(通常大於0.3dB即有感受)、聲強為10-16Wcm2 時的響度級定為0口方。而當聲音增強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時,這個閾值稱為「痛閾」。仍以1kHz純音為准來進行測量,使人耳感到疼痛時的聲壓級約達到140dB左右。
實驗表明,聞閾和痛閾是隨聲壓、頻率變化的。聞閾和痛閾隨頻率變化的等響度曲線(弗萊徹—芒森曲線)之間的區域就是人耳的聽覺范圍。通常認為,對於1kHz純音,0dB—20dB為寧靜聲,30dB--40dB為微弱聲,50dB—70dB為正常聲,80dB—100dB為響音聲,110dB—130dB為極響聲。而對於1kHz以外的可聽聲,在同一級等響度曲線上有無數個等效的聲壓—頻率值,例如,200Hz的30dB的聲音和1kHz的10dB的聲音在人耳聽起來具有相同的響度,這就是所謂的「等響」。小於0dB聞閾和大於140dB痛閾時為不可聽聲,即使是人耳最敏感頻率范圍的聲音,人耳也覺察不到。人耳對不同頻率的聲音聞閾和痛閾不一樣,靈敏度也不一樣。人耳的痛閾受頻率的影響不大,而聞閾隨頻率變化相當劇烈。人耳對3kHz—5kHz聲音最敏感,幅度很小的聲音信號都能被人耳聽到,而在低頻區(如小於800Hz)和高頻區(如大於5kHz)人耳對聲音的靈敏度要低得多。響度級較小時,高、低頻聲音靈敏度降低較明顯,而低頻段比高頻段靈敏度降低更加劇烈,一般應特別重視加強低頻音量。通常200Hz--3kHz語音聲壓級以60dB—70dB為宜,頻率范圍較寬的音樂聲壓以80dB—90dB最佳。
2.音高
音高也稱音調,表示人耳對聲音調子高低的主觀感受。客觀上音高大小主要取決於聲波基頻的高低,頻率高則音調高,反之則低,單位用赫茲(Hz)表示。主觀感覺的音高單位是「美」,通常定義響度為40方的1kHz純音的音高為1000美。赫茲與「美」同樣是表示音高的兩個不同概念而又有聯系的單位。
人耳對響度的感覺有一個從聞閾到痛閾的范圍。人耳對頻率的感覺同樣有一個從最低可聽頻率20Hz到最高可聽頻率別20kHz的范圍。響度的測量是以1kHz純音為基準,同樣,音高的測量是以40dB聲強的純音為基準。實驗證明,音高與頻率之間的變化並非線性關系,除了頻率之外,音高還與聲音的響度及波形有關。音高的變化與兩個頻率相對變化的對數成正比。不管原來頻率多少,只要兩個40dB的純音頻率都增加1個倍頻程(即1倍),人耳感受到的音高變化則相同。在音樂聲學中,音高的連續變化稱為滑音,1個倍頻程相當於樂音提高了一個八度音階。根據人耳對音高的實際感受,人的語音頻率范圍可放寬到80Hz--12kHz,樂音較寬,效果音則更寬。
3.音色
音色又稱音品,由聲音波形的諧波頻譜和包絡決定。聲音波形的基頻所產生的聽得最清楚的音稱為基音,各次諧波的微小振動所產生的聲音稱泛音。單一頻率的音稱為純音,具有諧波的音稱為復音。每個基音都有固有的
㈦ 物理聲光熱力電中的聲是什麼意思
聲學【聲現象】
具體內容是:聲音的產生、傳播、接收;聲音的三要素;噪音的防治等。基礎課程中的聲學內容都比較基礎,多是理解記憶,少量計算【回聲】 ,還有就是觀察生活中的聲現象,能結合理論知識理解 解釋之。
㈧ 物理上什麼是聲音
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
聲音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分貝:
分貝是用來表示聲音強度的單位,記為dB。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聲音,若以聲壓值表示,由於變化范圍非常大,可以達六個數量級以上,同時由於人體聽覺對聲信號強弱刺激反應不是線形的,而是成對數比例關系。
所以採用分貝來表達聲學量值。所謂分貝是指兩個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為底的對數並乘以10(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