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大的物理系怎麼樣
OK北大物理系是目前國內相同領域里實力最雄厚的單位,這可以從一個很常見的例子里得到佐證:在全國所有高校的物理系中,幾乎所有課程都有北大物理教師的著作。從歷屆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及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可以清楚看出物理系的水平和實力。我系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現有本科生324名,碩士生110名,博士生40名。開設本科生課程30門,研究生課程20門。
物理系目前有三個研究方向,分別是: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各個方向對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考生必須結合自己將考的方向進行有目的的復習准備,才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㈡ 合肥新一代教育憑什麼出這么多成績我們45中有好多粉絲
新一代韓鵬是一個蠻有情懷的老師,培養了不少優秀學生:
周清揚合肥六中2018年南開大學,化學競賽安徽省一等獎,英才計劃優秀
張挽犁合肥八中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物理競賽安徽省一等獎
王兆卓合肥八中2018年694分考入清華,物理競賽安徽省一等獎
胡楓藝168中學2018年693考入北大
王奕合肥六中2018年693分考入清華
寧天楓,朱炎,沈迪科大附中09年考入科大
楊越合肥八中,2013年15歲高二考入科大科創班,2017年考入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專業碩博連讀
鄭天哲2014年考入中科大,本科郭沫若獎學金(科大最高獎學金),18年加州理工應用物理學碩博,物理競賽安徽省一等獎
桂林合肥八中2014年考入科大,18年芝加哥大學碩博統計方向
章旭淼合肥八中14年考入科大,密歇根大學碩博
章旭淼合肥八中14年考入科大,密歇根大學碩博
饒興豪2019安徽省物理競賽一等獎,全國銀牌。
北京大學2019年物理科學營一等獎
,
清華大學2019年物理學科學習體驗活動一等獎
何天浚2019安徽省數學競賽一等獎,全國金牌
……
我想這與韓鵬老師篤定的信念、樂觀的心境與執著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收獲成功的碩果。
㈢ 北大物理怎樣
在國內:
首屈1指~ 排名第2的是南大 第3是中科大~~
在我看來,北大物院的真正優勢是有更多會講課的教授,而且有些教授甚至主要以授課為主-----對於理論而言,甚至整個本科階段需要的都是扎實和廣博的數理基礎。
在國外:就物理系來說,應該在世界前50 具體排名我不知道~像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要建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這需要全世界物理方面的有實力的科研機構聯合建設,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負責的項目,北大也是國內高校唯一能參與到這一大科學合作的高校。
㈣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跟北京大學是什麼關系
北京大學1913年設立物理學門,我國物理學本科教育從此開始。1919年更名為物理系。抗戰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物理系合並於西南聯合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物理系集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物理精英成為我國高校實力最強的物理重鎮,並先後創辦或參與創建全國高校第一個核科學專業、半導體物理專業、地球物理專業、微電子專業等。2001年,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在原物理系以及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技術物理系核物理專業、地球物理系大氣物理與氣象專業、天文系的基礎上組建成立。
㈤ 有了解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冬令營的嗎
鑒於上一個答主不那麼靠譜我就說一點我知道的
北大的生命科學營一般不是叫冬令營,是金秋營。報名的條件是兩個省一等獎(不同學科)或一個省隊級別獎項。
考的東西不限於生物,聽說某年考了全科。數學和物理也考,會比較難。
學生物競賽的學生想在這個營里取得優惠,有兩個優勢點,一是生物考試,一是面試。面試的時候假如對生命科學表現出的興趣不濃厚,考得很好也容易被pass。
然而前景十分不明朗,畢竟啊,聽說去年北大的生科營簡直成了數學物理化學競賽失敗者的收容所。
㈥ 北京大學的物理學專業怎麼樣師資力量如何
北京大學的物理學專業挺不錯的,師資力量也挺好的。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北京大學圖書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截至2017年底,北大圖書館總、分館紙質藏書近800餘萬冊,館藏中以150萬冊中文古籍為特色,其中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20萬件,此外還有北京大學及燕京大學學位論文、名人捐贈等特色收藏。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理論經濟學。
㈦ 如何成功申請北京大學中學生學科夏令營
當然是優秀中學生體驗營好,這是全面的。學科營只是某一學科的,比如物理營,主要以後有優惠的話,那你的專業就必須是給你優惠的這個學科。而前者就不限了。
㈧ 上北大物理系前途怎樣
還是很有前途的,祝你成功!
北大物理學科在國際上有著廣泛的影響。1913年,北京大學設物理門(後改名物理系),這是我國最早的物理學本科。抗戰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物理系培養了李政道、楊振寧、朱光亞、鄧稼先等一大批傑出科學家。1952年院系調整,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物理精英合並成新的北京大學物理系,聚集了饒毓泰、胡寧、黃昆、虞富春、周培源、葉企蓀、王竹溪、楊立銘、褚聖麟等一大批中國物理學界的領軍人物,使北大物理系成為中國高校中首屈一指的物理重地。20世紀50年代後期,從北大物理系分出了地球物理系和無線電系。1955年,從全國各地調入教師建立了我國高校第一個核科學專業——物理教研室(後該名為技術物理系)。解放後的50年,北大物理學科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90多名兩院院士。北大物理的教學和系列教材享譽國內外,王竹溪、黃昆、趙凱華、郭敦仁、曾謹言等名師名課在國內外影響深遠。北大物理的科研工作碩果累累,胡寧、楊立銘、甘子釗、楊應昌、胡濟民、陳佳洱、趙柏林、陳建生等,帶領北大物理學活躍在科研前沿,有很大的國際影響。
北大物院相對於清華物理,組織規模上要大的多; 2004年以前清華物理招生規模每屆60人,基礎科學班60人,當然基礎科學班的六十個人最終大約只有20-30人沉澱在物理方向上。2005年以及以後,招生方式變為基礎科學班統一招收數學系,物理系和一部分電子信息的生源,共計8個班250人左右,數學與物理不再單獨招生;從試行的情況來看,最終沉澱在物理方向上的不超過3個班約90人,所以相比之下北大物院學生規模龐大了很多。
教授的數量亦如此,關於全國性的學科評比和排名,很多時候規模會產生大的影響---所以即便處於高速上升期,清華物理系最好大概只排到過第三。
但是這些對於個人在本科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未來的發展究竟會有怎樣的實際意義-----實際意義是沒有意義。
在我看來,北大物院的真正優勢是有更多會講課的教授,而且有些教授甚至主要以授課為主-----對於理論而言,甚至整個本科階段需要的都是扎實和廣博的數理基礎。 相比之下清華物理系教授少,科研普遍較重,所以就無法對教學做太高的要求,有教學天賦和沒有的,往往都有需要負責的課程。理論物理方向的清華物理學生有時會到北大去旁聽課程。
但是規模小同時意味著本科階段,你就有更多機會可以接觸資源,並和教授進行更多的一對一的交流,我覺得這是清華物理的優勢。教授人都很nice,對一個班授課可能會受交流能力的影響,但對一個人就不同了。每個學生只要願意,都可以獲得來自多方面的,針對個人的幫助和指導。
這種小規模的優勢在基礎科學版擴大規模後稍有弱化,但大三定下方向後還是會凸顯出來。
基礎科學班開始與數學系合辦以後,由於兩系辦學理念需要融合的時間,導致清華物理近幾年的本科生具備了全國物理系最好的數學基礎水平-----因為每一個人在開始的時候也同時是數學系的潛在學生。
說完教學說科研,小規模的清華物理更多的採用集中方向進行突破的方式:表面物理,低溫強磁場凝聚態,量子計算在最近的幾年裡引進了國際一流的人才。 其他方向只要你用心調查應該也會發現有一些元老級和大師級的人物在。 北大物理相對而言方向更全,教授更多,也有其中的利弊。既然你想做理論物理,應該對理論物理有所了解,那麼想想那個方向是你希望從事的,再有針對性的看看在清華和北大是誰在主持這個方向的研究,我想是更現實的事情。
說完科研說出路。 不是每個想學理論物理的人都end up as a theoretical physician。 理想與現實總有距離。 基礎科學班的組織特色就是寬口徑,清華物理也有培養各方各面學生的傳統---電子,生物物理,材料,金融等等-----沒有一條路是封死的-------但你也會面臨更多的迷惘和選擇。
如果最終在理論物理的路上走下去,那麼多半本科畢業是要出國。在這方面上,統一招生以前,獨立存在的基礎科學班有很大的平台優勢,絲毫不遜於北大物理。而擴大招生以後的2005級目前還沒到接受考驗的時候。 但客觀上說,在基礎科學班獨立存在的時候,相對的,物理系兩個班在出國上則比北大物理的學生面對的困難大很多,這是個reputation的問題。
既然選擇了,那就堅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