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二物理問題。1、溫度是表示 什麼的物理量,
1、溫度是表示 衡量溫度高低 ,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熱脹冷縮的性質來測量溫度的。測量溫度時,通常採用的是攝氏度溫標,該溫標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作為零度,以標准大氣壓<即一個大氣壓>下水沸騰作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 1攝氏度。 在國際單位制中,溫度的量度使用華氏度=的溫標,它與前面所說的溫標之間的關系式是華氏度=32+攝氏度×1.8
Ⅱ 溫度是表示什麼的物理量
溫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F)、攝氏溫標(°C)、熱力學溫標(K)和國際實用溫標。從分子運動論觀點看,溫度是物體分子平均平動動能的標志。溫度是大量分子熱運動的集體表現,含有統計意義。對於個別分子來說,溫度是沒有意義的。
望採納
Ⅲ 物理學中通常用溫度來表示物體的什麼
物理學中,把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其常用單位為攝氏度,符號為℃。如今天的溫度為22℃。因而在物理學中通常用溫度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Ⅳ 物理中什麼叫溫度值
這是講的溫度計的最小分度值,也就是有效數字可以精確到0.1℃ 或1℃ 。不是計算出來的,是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確定的。
Ⅳ (物理)熱量、溫度、內能三者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熱量
指的是由於溫差的存在而導致的能量轉化過程中所轉化的能量。而該轉化過程稱為熱交換或熱傳遞。熱量的公制為焦耳。
內能
廣義地說,內能是由系統內部狀況決定的能量。熱力學系統由大量分子、原子組成,儲存在系統內部的能量是全部微觀粒子各種能量的總和,即微觀粒子的動能、勢能、化學能、電離能、核能等等的總和
溫度
一般說來,溫度是指用溫度計對一個物體的熱的程度或冷的程度的度量。
總之,一個物體溫度升高了肯定是吸收了熱量或者是外界對其做功,這個物體內能增加。
不能說一個物體溫度高就熱量多或者內能大!
Ⅵ 溫度的物理定義是什麼
溫度(Temperature):物體內分子熱運動的宏觀表現,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溫度沒有高極點,只有理論低極點「絕對零度」。「絕對零度」是無法通過有限步驟達到的。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F)、攝氏溫標(°C)、熱力學溫標(K)和國際實用溫標。溫度是物體內分子間平均動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分子運動愈快,物體愈熱,即溫度愈高;分子運動愈慢,物體愈冷,即溫度愈低。
Ⅶ 物理學中,把物體的什麼叫做溫度
物理學中,把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溫度是描述物體冷暖程度的物理量。
宏觀物體是由大量的微粒──分子或原子組成的。一切物質(氣體、液體和固體)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就每個分子來說,它的具體運動過程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從總體上看,大量分子的運動卻遵循統計平均規律。
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對氣體分子來說,根據分子熱運動規律,採取統計平均的方法,可以導出熱力學溫度T與氣體分子運動的平均平動動能的關系為:
式中為分子的平均平動動能,k=1.380662×10-23JK-1,為玻爾茲曼常數。上式說明氣體分子的平均平動動能只與溫度有關,並與熱力學溫度成正比。它揭示了宏觀量T與微觀量之間的關系。從宏觀上看,溫度表示物質的冷熱程度,從微觀上看,溫度是表徵大量氣體分子的平均平動動能的平均值的物理量。這表明溫度標志著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越高,就說明物體內部分子熱運動越劇烈。
Ⅷ 大學物理中溫度T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1、大學物理中的溫度,一般不採用degree celsius(攝氏溫度),而是採用
absolute temperature scale(絕對溫標),這個溫標又稱為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scale(熱力學溫標),是國際單位制SI Unit的七大基本單位之一。
絕對溫標、K氏溫標、開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國際溫標,都是同義詞。
2、攝氏溫標的表示法是°C,熱力學溫標的表示法是K,不再使用 ° 表示「度」,
兩種溫標的換算關系是: K氏溫標 = 攝氏溫標 + 273.15。
3、另外一種常用的溫標,是「華氏溫標」,這里「華」跟華人的「華」沒有
任何關系。雖然在美國,極其喜歡使用華氏溫標,但是華氏溫標的「華」,
跟華盛頓華府的「華」,也沒有絲毫關系。只是 the degree Fahrenheit 中
的 「Fahrenheit 」 的發音誤差造成的。在南方,尤其是閩南一帶,漢語發音
系統中,缺乏漢語拼音中 f 的音,常常將 f 的發音發成 h 的音。例如閩南人,
包括東南亞的絕大多數閩南人的後裔,他們所說的某人「阿華」、「阿花」,
其實是「阿發」,是 Ah Fa,結果,都發成了 Ah Hua。而「發財」是hua
cai。如同現在的幽默小品中的「灰常、灰常感謝」是一樣的,非常中「非」
的 f 發成了「灰」中的 h。吃飯,聽起來是「吃換」,用得更多的是「駕崩」;
「湖」的發音,聽起來是「浮」。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至於當初的翻譯
出自何人,本人沒有考證,不敢妄語。
4、開氏溫標的溫度常用 T 表示,攝氏溫標的溫度常用 t,華氏中常用 F 表示。
從表面上講,K 氏溫標,只是把溫度的起點,降低了273.15,而攝氏溫標與
絕對溫標的division,也就是溫度刻度的差值,是一樣的。即,攝氏溫標增加
一度,絕對溫標也同樣增加一度,只是起點不同。
5、由於Triple Point (三相點) 不是0.00°C,而是0.01°C,所以三相點是273.16°C,
所以,有不少教科書上會說,絕對溫標是定義成 1/273.16,這種說法其實是
數學概念不清,物理概念混亂,是嚴重的誤導。因為兩者溫標的上升的「度」的
刻度,或者說是「幅度」是一樣的,只是起點不同。1/273.16 是無稽之談,沒有
實在的物理意義,幅度既不按1/273.16上升,起點也不在攝氏溫標的1/273.16上。
只是可惜,很多著書立說者,居然鸚鵡學舌,不加思索,既沒有解釋,也沒有質
疑,只是糊里糊塗地復制一句莫名其妙的「無厘頭語言」。
6、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中,似乎找到了絕對溫標的意義,因為PV的結果是正比於
絕對溫標 T,而不是攝氏溫標的 t 。也恰恰從這里發現,PV不可能為負,也就是
說絕對溫標沒有負值,進一步研究的結果發現,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宇宙原來溫
度是有起點的,這在任何其他溫標體系中,是不可思議,無法解釋的。
7、於是,在我們熱力學系統中,找到一個低溫的盡頭,任何情況下,溫度都高於
絕對0度,一旦達到了絕對零度,宇宙中萬事萬物都停止運動,用英文來說,就是:
all thermal motion ceases ,這就又找到了一個宇宙可能的死亡形式之一:熱寂說。
(熱寂說 = heat death)。
那麼高溫有沒有盡頭?現在的理論,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有待後人研究。
8、如果提高到認識論、方法論的層次,似乎給「唯物主義」者一個很不利的信息,
我們的辯證唯物主義是不能接受的。宇宙無限、物質無限可分、溫度無限升高、
無限降低,都不應該有盡頭,可是它給了我們敲了一個警鍾:我們的唯物主義是
想像中的唯物主義。主觀想像的唯物主義,就是主觀唯物主義,就是客觀的唯心
主義。這一點,是我們的那些社會科學系(我們的社會科學系,其實只是哲學系的
極其誇張的渲染,就是幾個哲學老師的窮奢極侈的誇張)的學者、老師們,極其
頭疼的,也是他們平時在講課時,竭盡所能地要去誤導的內容。
、、、、、、、、其他不再贅述,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既涉及物理學的方法論,
又涉及物理學發展史,更涉及到物理學,尤其是熱力學、物理化學本身,還涉及
到哲學、形而上學的研究(國內對metaphysics形而上學,有著系統的誤解、曲解,
也就是說國內的學者幾乎清一色地用他們自己時時刻刻所批判的那種「形而上學」
的思想對待形而上學,進入了悖論世界,已經走火入魔,無法自拔)。
Ⅸ 物理學中把什麼叫做溫度啊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F)、攝氏溫標(°C)、熱力學溫標(K)和國際實用溫標。
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從分子運動論觀點看,溫度是物體分子平均平動動能的標志。溫度是大量分子熱運動的集體表現,含有統計意義。對於個別分子來說,溫度是沒有意義的。
經典熱力學中的溫度沒有最高溫度的概念,只有理論最低溫度「絕對零度」。熱力學第三定律指出,「絕對零度」是無法通過有限次步驟達到的。在統計熱力學中,溫度被賦予了新的物理概念——描述體系內能隨體系混亂度(即熵)變化率的強度性質熱力學量。由此開創了「熱力學負溫度區」的全新理論領域。通常我們生存的環境和研究的體系都是擁有無限量子態的體系,在這類體系中,內能總是隨混亂度的增加而增加,因而是不存在負熱力學溫度的。而少數擁有有限量子態的體系,如激光發生晶體,當持續提高體系內能,直到體系混亂度已經不隨內能變化而變化的時候,就達到了無窮大溫度,此時再進一步提高體系內能,即達到所謂「粒子布居反轉」的狀態下,內能是隨混亂度的減少而增加的,因而此時的熱力學溫度為負值!但是這里的負溫度和正溫度之間不存在經典的代數關系,負溫度反而是比正溫度更高的一個溫度!經過量子統計力學擴充的溫標概念為:無限量子態體系:正絕對零度<正溫度<正無窮大溫度,有限量子態體系:正絕對零度<正溫度<正無窮大溫度=負無窮大溫度<負溫度<負絕對零度。正、負絕對零度分別是有限量子態體系熱力學溫度的下限和上限,均不可通過有限次步驟達到。
溫度是物體內分子間平均動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分子運動愈快,物體愈熱,即溫度愈高;分子運動愈慢,物體愈冷,即溫度愈低。這種現象被描述為一個物體的熱勢,或能量效應。當以數值表示溫度時,即稱之為溫度度數。值得注意的是,少數幾個分子甚至是一個分子構成的系統,由於缺乏統計的數量要求,是沒有溫度的意義的。
大氣層中氣體的溫度是氣溫,是氣象學常用名詞。它直接受日射所影響:日射越多,氣溫越高。
溫度 2.(wen)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溫度沒有高極點,只有理論低極點「絕對零度」。「絕對零度」是無法通過有限步驟達到的。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F)、攝氏溫標(°C)、熱力學溫標(K)和國際實用溫標。溫度是物體內分子間平均動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分子運動愈快,物體愈熱,即溫度愈高;分子運動愈慢,物體愈冷,即溫度愈低。
Ⅹ 物理學中溫度的概念是怎樣的
溫度是指冷熱的程度,我國古文獻描述它的詞彙很豐富,從低溫到高溫依次用冰、寒、涼、溫、熱、灼等表示。這裡面顯然有區別溫度的含意。古代對於低溫的獲得,想了許多方法,主要是用冰。人們想了不少隔熱保溫的方法,把冬天的自然冰保存到次年夏天。從周代開始就有「夏造冰」的說法,但當時怎麼造法,還有待研究。高溫的獲得復雜得多。遠在先秦,在冶煉、制陶等工藝中,能得到攝氏1000度以上的高溫。這裡面有許多熱學上的知識值得進一步研究。至於對溫度的觀察、測定更有多種方法,例如在冶煉、制陶、煉丹、烹調等工作中,各自摸索出一套觀測溫度的方法。
古代醫學的研究已經認識到人體的溫度應當是恆定的,所以可作為測溫的標准,也就是「以身試溫」。這當然是最粗略的土方法。《考工記》中記載冶煉青銅合金的工藝中,以蒸氣的顏色作為判斷溫度的標准,據近人研究是合乎科學原理的。又如在對水加熱過程中,則根據水泡形成狀況,甚至水中熱循環發出的聲響來判斷溫度。在對某些固體加熱過程中,則視其顏色的變化來判斷溫度,這些都是有科學道理的。但又是主要憑借人們的經驗,所謂的掌握「火候」,缺乏易於掌握的客觀標准。在西漢,有人曾試圖製作一個測溫裝置。《淮南子•說山訓》說:「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瓶中的水結了冰,這說明氣溫低。同書《兵略訓》說:「見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在瓶中盛了水,當它結冰,可以說明氣溫低,如其熔解為水,又可以說明氣溫之升高。這觀測范圍比前者大,功能比前者好,或許可以認為是一種關於測溫器的設想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