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高考物理哪些是必考題

高考物理哪些是必考題

發布時間:2022-07-08 18:59:42

① 2017年廣東高考物理試卷結構 各題型分值是多少分

(一)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00分鍾,試卷滿分為120分。
(二)試題類型
試卷包括選擇題、簡答題、計算題。選擇題中,包含四選一的選擇題和四選多的選擇題,並明確區分;簡答題用於考查實驗和選考內容(選考內容只出現在簡答題中)。
(三)內容比例
必考模塊
約80%
選考模塊
約20%
實驗(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內容中)
約15%
(四)試卷難易比例
試卷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以中等難度題為主,三個選考模塊內容不出現難題,難易程度力求相當

② 高考物理考哪些大題

大題一般是牛頓力學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結合,然後就是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選填一般就是選修部分,不過各個學校選修的除了3—1以外都不一樣。

③ 全國一卷高考物理的光學是選做題嗎

您好。光學和聲學都是選考題,還有選修三杠三的熱學,也是選考題,自己選擇一個就可以,但是選修三杠五的波粒二象性也屬於光學就是必考題了,會放在前面的選擇題裡面出,只要在前面的題都是必考題

④ 全國一卷高考物理必考書是哪幾本,必修的知道,就是哪幾本選修書是必考的,哪幾本是選考的

必考內容有:物理必修一,必修二,選修3-1,選修3-2,選修3-5。

選考內容為:選修3-3,選修3-4。選考內容是在兩個題內選取自己要做的題進行作答。選考題分值為15分,難度較低。

(4)高考物理哪些是必考題擴展閱讀

高考理綜物理易錯情況:

1、審題不準確。考生不能理解物理情景、不能抓住物理特徵和過程、把握不住物理含義,如去年理綜卷23題,不少考生將「豎直高度」和「加速距離」混淆。還有的沒有理解題目要求,如計算結果要求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考生沒有做到。

2、表達不規范。一是符號混亂,如前後設置的符號矛盾或與題目所給符號矛盾,書寫隨意,將電子電量e寫成q等。答案正確倒還好,一旦結果有誤,可能牽連前面所列方程式也失分。

還有考生喜歡寫連等式,但從閱卷要求上看,如果連等式有一點錯誤,方程就不能得分,所以建議考生不要用連等式,方程一個個地寫,即使出錯,也只扣一處的分。

3、答題不完整。如果計算出現錯誤,閱卷者會考慮前面所列方程是否也有錯,所以計算過程一定要完整(最好寫原始方程)。

考場上,首先要認真閱讀理解考題,找出關鍵詞;其次一定要規范表達,前後協調,計算結果准確。

⑤ 高考物理必考知識點

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一、力 物體的平衡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離地面高h處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3.彈力 (1)產生原因:由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 (2)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面;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於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
②輕桿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桿.
(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
★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數成正比,即F=kx.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
4.摩擦力
(1)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③接觸面不光滑;③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並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後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規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進行計算,其中FN 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②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f max 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
5.物體的受力分析
(1)確定所研究的物體,分析周圍物體對它產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該物體施於其他物體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為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2)按「性質力」的順序分析.即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順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混淆重復分析.
(3)如果有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先假設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體會發生怎樣的運動,然後審查這個力應在什麼方向,對象才能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 6.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2)力合成與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
(3)力的合成: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點的兩個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圍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為逆運算).
在實際問題中,通常將已知力按力產生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為方便某些問題的研究,在很多問題中都採用正交分解法.
7.共點力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作用線相交於一點的幾個力.
(2)平衡狀態: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叫平衡狀態,是加速度等於零的狀態.
(3)★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即∑F=0,若採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為:∑Fx =0,∑Fy =0.
(4)解決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隔離法、整體法、圖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二、直線運動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質量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點的依據。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運動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於路程,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於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②平均速率:質點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於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變化率.
(2)定義: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Δv跟發生這個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與速度變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與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與速度無關.只要速度在變化,無論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變化(勻速),無論速度多大,加速度總是零;只要速度變化快,無論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體加速度就大.
6.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特點:a=0,v=恆量. (3)位移公式:S=vt.
7.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勻變速直線運動.
(2)特點:a=恆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為矢量式,應用時應規定正方向,然後把矢量化為代數量求解,通常選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結論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差值是恆量,即ΔS=Sn+l –Sn=aT2 =恆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體運動

(1)條件:初速度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質:是一種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a=g.
(3)公式:
10.運動圖像
(1)位移圖像(s-t圖像):①圖像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圖像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像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圖像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圖像(v-t圖像):①在速度圖像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等於物體的速度圖像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圖像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三、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3)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現象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邏輯推理而發現的.它告訴了人們研究物理問題的另一種新方法:通過觀察大量的實驗現象,利用人的邏輯思維,從大量現象中尋找事物的規律.
(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能簡單地認為它是牛頓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系.
2.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即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與物體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無關.因此說,人們只能「利用」慣性而不能「克服」慣性.(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3.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 合 =ma
(1)牛頓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出物體的運動規律;反過來,知道了運動,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況,為設計運動,控制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
(2)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別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頓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間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關系,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為零,注意力的瞬間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頓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與F 合 的方向總是一致的.F 合 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ma也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
4. ★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1)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指出了兩物體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它們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種性質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疊加.
5.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宏觀低速的物體和在慣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體有向上的加速度稱物體處於超重.處於超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F N (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物體的重力mg,即F N =mg+ma.(2)失重: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稱物體處於失重.處於失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FN(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的重力mg.即FN=mg-ma.當a=g時F N =0,物體處於完全失重.(3)對超重和失重的理解應當注意的問題
①不管物體處於失重狀態還是超重狀態,物體本身的重力並沒有改變,只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不等於物體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現象與物體的速度無關,只決定於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狀態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生壓強等. 6、處理連接題問題----通常是用整體法求加速度,用隔離法求力。
四、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曲線運動
(1)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質點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 (2)曲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方向,就是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質點的速度方向時刻在改變,所以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3)曲線運動的軌跡: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軌跡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彎曲,若已知物體的運動軌跡,可判斷出物體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拋運動的軌跡向下彎曲,圓周運動的軌跡總向圓心彎曲等.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①等時性;②獨立性;③等效性.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3)分解原則:根據運動的實際效果分解,物體的實際運動為合運動.
3. ★★★平拋運動
(1)特點: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變速曲線運動.
(2)運動規律: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①建立直角坐標系(一般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O,以初速度vo方向為x軸正方向,豎直向下為y軸正方向);
②由兩個分運動規律來處理(如右圖). 4.圓周運動
(1)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
①線速度:描述質點做圓周運動的快慢,大小v=s/t(s是t時間內通過弧長),方向為質點在圓弧某點的線速度方向沿圓弧該點的切線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質點繞圓心轉動的快慢,大小ω=φ/t(單位rad/s),φ是連接質點和圓心的半徑在t時間內轉過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學階段不研究.
③周期T,頻率f ---------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做周期.
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內沿圓周繞圓心轉過的圈數叫做頻率.

⑥向心力:總是指向圓心,產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大小 [注意]向心力是根據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圓周運動的質點受力情況時,千萬不可在物體受力之外再添加一個向心力.
(2)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的大小恆定,角速度、周期和頻率都是恆定不變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恆定不變的,是速度大小不變而速度方向時刻在變的變速曲線運動.
(3)變速圓周運動:速度大小方向都發生變化,不僅存在著向心加速度(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且還存在著切向加速度(方向沿著軌道的切線方向,用來改變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圓心,合力不一定等於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圓心方向的分力充當向心力,產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線方向的分力產生切向加速度. ①如右上圖情景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條件是v≥v臨 v臨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臨 ②如右下圖情景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條件是v≥0。5★.萬有引力定律
(1)萬有引力定律: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的大小,跟它們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分析天體的運動
①基本方法:把天體的運動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即 F引=F向得:

應用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公式進行分析或計算.②天體質量M、密度ρ的估算:
(3)三種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它是衛星的最小發射速度,也是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脫離速度):v 2 =11.2km/s,使物體掙脫地球引力束縛的最小發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 =16.7km/s,使物體掙脫太陽引力束縛的最小發射速度.
(4)地球同步衛星
所謂地球同步衛星,是相對於地面靜止的,這種衛星位於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穩定軌道上,且繞地球運動的周期等於地球的自轉周期,即T=24h=86400s,離地面高度 同步衛星的軌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內,並且只有一條.所有同步衛星都在這條軌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運行著.
(5)衛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衛星進入軌道的加速上升過程和回收時的減速下降過程,此情景與「升降機」中物體超重相同.「失重」是衛星進入軌道後正常運轉時,衛星上的物體完全「失重」(因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時,在衛星上的儀器,凡是製造原理與重力有關的均不能正常使用.
五、動量
1.動量和沖量
(1)動量:運動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叫做動量,即p=mv.是矢量,方向與v的方向相同.兩個動量相同必須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沖量:力和力的作用時間的乘積叫做該力的沖量,即I=Ft.沖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決定.
2. ★★動量定理: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於它的動量的變化.表達式:Ft=p′-p 或 Ft=mv′-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運用它分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沖量、動量及動量變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動量定理的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物體系統.對物體系統,只需分析系統受的外力,不必考慮系統內力.系統內力的作用不改變整個系統的總動量.
(4)動量定理不僅適用於恆定的力,也適用於隨時間變化的力.對於變力,動量定理中的力F應當理解為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
★★★ 3.動量守恆定律: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表達式:m 1 v 1 +m 2 v 2 =m 1 v 1 ′+m 2 v 2 ′
(1)動量守恆定律成立的條件
①系統不受外力或系統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②系統所受的外力的合力雖不為零,但系統外力比內力小得多,如碰撞問題中的摩擦力,爆炸過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內力來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計.
③系統所受外力的合力雖不為零,但在某個方向上的分量為零,則在該方向上系統的總動量的分量保持不變.
(2)動量守恆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時性;③相對性;④普適性.
4.爆炸與碰撞
(1)爆炸、碰撞類問題的共同特點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突然發生,作用時間很短,作用力很大,且遠大於系統受的外力,故可用動量守恆定律來處理.
(2)在爆炸過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動能,系統的動能爆炸後會增加,在碰撞過程中,系統的總動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減少而轉化為內能.
(3)由於爆炸、碰撞類問題作用時間很短,作用過程中物體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計,可以把作用過程作為一個理想化過程簡化處理.即作用後還從作用前瞬間的位置以新的動量開始運動.
5.反沖現象:反沖現象是指在系統內力作用下,系統內一部分物體向某方向發生動量變化時,系統內其餘部分物體向相反的方向發生動量變化的現象.噴氣式飛機、火箭等都是利用反沖運動的實例.顯然,在反沖現象里,系統的動量是守恆的.
六、機械能
1.功
(1)功的定義: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位移的乘積.是描述力對空間積累效應的物理量,是過程量.
定義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點位移(對地),θ是力與位移間的夾角.
(2)功的大小的計算方法:
①恆力的功可根據W=F·S·cosθ進行計算,本公式只適用於恆力做功.②根據W=P·t,計算一段時間內平均做功. ③利用動能定理計算力的功,特別是變力所做的功.④根據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反過來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氣阻力做功的計算:功的大小等於力和路程的乘積.
發生相對運動的兩物體的這一對相互摩擦力做的總功:W=fd(d是兩物體間的相對路程),且W=Q(摩擦生熱)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標量.求功率時一定要分清是求哪個力的功率,還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還是瞬時功率.
(2)功率的計算 ①平均功率:P=W/t(定義式) 表示時間t內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恆力做功,還是變力做功,都適用. ②瞬時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別表示t時刻的功率和速度,α為兩者間的夾角.
(3)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額定功率:發動機正常工作時的最大功率. 實際功率:發動機實際輸出的功率,它可以小於額定功率,但不能長時間超過額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啟動問題通常說的機車的功率或發動機的功率實際是指其牽引力的功率.
①以恆定功率P啟動:機車的運動過程是先作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後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勻速直線運動, .
②以恆定牽引力F啟動:機車先作勻加速運動,當功率增大到額定功率時速度為v1=P/F,而後開始作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最後以最大速度vm=P/f作勻速直線運動。 3.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表達式:Ek=mv2/2 (1)動能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2)動能和動量的區別和聯系
①動能是標量,動量是矢量,動量改變,動能不一定改變;動能改變,動量一定改變.
②兩者的物理意義不同:動能和功相聯系,動能的變化用功來量度;動量和沖量相聯系,動量的變化用沖量來量度.③兩者之間的大小關系為EK=P2/2m
4. ★★★★動能定理: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表達式 (1)動能定理的表達式是在物體受恆力作用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得出的.但它也適用於變力及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情況. (2)功和動能都是標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則分解,故動能定理無分量式.
(3)應用動能定理只考慮初、末狀態,沒有守恆條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質和物理過程的變化的影響.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時間的動力學問題,都可以用動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頓運動定律和機械能守恆定律簡捷.
(4)當物體的運動是由幾個物理過程所組成,又不需要研究過程的中間狀態時,可以把這幾個物理過程看作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從而避開每個運動過程的具體細節,具有過程簡明、方法巧妙、運算量小等優點.
5.重力勢能
(1)定義:地球上的物體具有跟它的高度有關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
①重力勢能是地球和物體組成的系統共有的,而不是物體單獨具有的.②重力勢能的大小和零勢能面的選取有關.③重力勢能是標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點:重力做功只決定於初、末位置間的高度差,與物體的運動路徑無關.WG =mgh.
(3)做功跟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重力做功等於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即WG = - .
6.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⑥ 高考物理題型有哪些

高考物理題型分為單選、多選、必考題和選考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

生物:1~6,單選

化學:7~13,單選

二、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6分,共48分。14~17單選,18~21多選。全部選對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物理:14~17,單選

物理:18~21,多選

第II卷(非選擇題,共174分)

三、非選擇題: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22~32題為必考題,33~40題為選考題。

(一)必考題(共129分)

物理

22題,5分

23題,10分

24題,14分

25題,18分

化學

26題,14分

27題,15分

28題,14分

生物

29題,10分

30題,8分

31題,9分

32題,12分

(二)選考題:共45分。從3道物理題、3道化學題、2道生物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

物理

33、[物理—選修3-3](15分)

34、[物理—選修3-4](15分)

35、[物理—選修3-5](15分)

化學

36、[化學—選修2:化學與技術](15分)

37、[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15分)

38、[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15分)

生物

39、[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40、[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15分)

理綜卷做題技巧

1、拿到試卷:在拿到試卷後有一段時間是給我們看題目的,這個時候不要急著做第一題的題目。先把所有的題目看一遍,大致了解每個題目所考的內容,讓自己有一個心理准備。在做題時就不用因為糾結「下一題會不會很難」而分心了。

2、開始做題:個人建議先做自己覺得簡單的部分的題目,如果看完題目還不會做那就果斷放棄,把能拿到的分數先拿到。(遇到自己覺得會做但又力不從心的題目也最好先放著,做好標記,等到一遍做完後再細心的做那些題目。)

3、做完一遍之後:如果沒有在不會做的題目上浪費時間我想這個時候至少還有40到60分鍾,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大致估算一下能得幾分,然後信心滿滿的對自己說只要再拿下幾題就能得到一個更好的分數。然後利用剩餘的時間通過種種方法盡可能的得取分數。

⑦ 高中物理必考題型有哪些

1 選一本好的參考書,適合自己能力的,一本就夠不要多買,否則絕對做不完
2 上課跟著老師走,物理弱的話要更注重基礎,而老師講的基本上都是基礎的東西
3 認真看書,最好能把書都再給它過幾遍,要有印象,尤其是實驗部分和公式,對所有實驗有個印象,重點實驗用VCM模擬實驗多做幾次(成績不錯的,建議從實驗領域拿高分,因為現在高考很注重考察實驗能力的題);而公式在解答題時,就算你都不會只要列出對的式子最少一個有3分
4 基礎很重要,可以拿歷年高考卷做,那裡面的題目比較經典,尤其是選擇題和實驗題,不要隨便挑戰難題
5 經常復習,回顧,力求知識點都記牢,一般來講高中物理比較簡單的是力學的相互作用,加速度,平拋運動,交變電流,萬有引力,變壓器,這幾個點一定要很熟,較難的部分你也要有個理解,動量和帶電粒子在復合場的運動一般都是難點,就算學不好也沒關系,當然你自己要認真學
6 高考基礎題佔60% 以上,中等題有20% 左右,全部對了你就有240分以上,這就是基礎的重要!要有信心!

⑧ 高考物理題型全歸納有哪些

高考物理題型全歸納有如下: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恆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於元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⑨ 高考試卷中必考題與選考題的區別是什麼都記分嗎

高考試卷中必考題與選考題的區別是:

1.哪些內容是高考必考的?

選考還是必考,以國家教委規定為基礎,最終取決於各省教育考試院的具體要求。(不同的省,高考要考的試卷是不同的)

各省對高考考試內容的要求,必須大於等於國家教委對考試內容的要求。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國家教委要求:考點1,考點2是必考,而考點3和考點4是選考。

某省的高考可能的要求是:考點1,考點2,考點3是必考,只有考點4是選考。

比如,對北京考生而言,物理教材必修1、必修2和選修3-1至3-5都是必考的(七本書)。

您沒看錯,北京高考大綱對北京理科生要學和要考內容的要求是最狠的!

2.選考內容在高考試卷中怎麼考?怎麼命題?

一般來說,選考部分多以考生自主選題的形式進行命題。

我們以2016年高考全國卷新課標1卷為案例進行說明。

特別聲明:這里僅僅是以2016年新課標1卷為案例進行說明,要考的試卷未必是新課標1卷;考哪個請咨詢所在學校的物理老師。

2016年高考全國卷新課標1卷試卷物理部分選考題介紹:

試卷題號:33題(含兩小問),其分值為15分,是對教材選修3-3的考察。

試卷題號:34題(含兩小問),其分值為15分,是對教材選修3-4的考察。

試卷題號:35題(含兩小問),其分值為15分,是對教材選修3-5的考察。

這三道題分值是相同的,都是15分,考生只需要根據自己擅長挑選做一道,即可拿到相應的分值。

註:3道題都做了也不多給分,閱卷時會根據第一道題作答情況給分。

從應對高考物理來看,這三本書的學習,只需要精心研讀其中的一本,就足夠了。

不過,從2017年開始選修3-5由原來的選考改為了必考。

⑩ 高考物理主要考什麼必修幾的

一、高考物理考什麼1.
考知識:
(1)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突出主幹知識和核心知識的考查
(3)注重考查學生知識面在考綱規定的131個考點中,
有以下核心考點是:
考點6: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公式Vt=V0+at,S=V0t+at2/2,Vt2-V02=2aS。V-t圖。
考點11: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與分解。
考點12:萬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考點17:牛頓第二定律。質量。圓周運動中的向心力。
考點18:牛頓第三定律。
考點31:機械能守恆定律。
考點32:動量知識和機械能知識的應用(包括碰撞、反沖、火箭)。
考點56:電場。電場強度。電場線。點電荷的場強。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的疊加。
考點69: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路端電壓。
考點70:電流、電壓和電阻的測量:電流表、電壓表和多用表的使用。伏安法測電阻。考點72:磁感應強度。磁感線。地磁場。
考點76: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洛侖茲力。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考點78:電磁感應現象。磁通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2.考能力物理考試大綱,多處強調了要考核學生的「能力」。
考核哪些能力:
(1)理解能力
(2)推理能力
(3)分析綜合能力
(4)運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5)實驗與探究能力.
考方法:
(1)描述物理現象、概念和規律的方法①語言描述法②數學解析式描述法③圖象描述法(2)求解物理問題常用的通性通法①運動和力的觀點②功和能的觀點③動量及其守恆的觀點
(3)求解物理問題常用的特殊方法①等效替代的方法②整體法與隔離法③理想化方法等(4)物理實驗的方法:①涉及實驗原理的方法:A.控制變數法。B.近似替代法。C.等效替代法。D.模擬法。②控制實驗誤差的方法A.多次測量法。B.積累法。③數據處理的方法A.逐差法。B.圖象法。④記錄運動的方法:A.用頻閃照相機記錄運動。B.用打點計時器記錄運動。C.用感測器記錄運動。

閱讀全文

與高考物理哪些是必考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