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電鍍中膜厚是什麼意思 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 謝謝
膜厚是指產品電鍍層的厚度。就是產品外面電鍍的那層金屬的厚度。單位一般使用的微米um或者微英寸u"。
1毫米mm=1000微米um
1微米um=40微英寸u"
❷ 膜厚比的定義是什麼
應用彈性流體動力潤滑理論及其公式 ,計算鋼球行星無級變速器的最小油膜厚度和膜厚比 ,並通過實例分析影響潤滑狀況的因素和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薄膜的所有性能指標中,薄膜的厚度是衡量其質量的主要指標。薄膜厚度是否達到標准對薄膜表面特性、光學特性、阻隔性以及拉伸強度等都有很大影響,將薄膜厚度偏差控制在生產要求范圍以內是保證薄膜其它特性的重要前提條件。
隨著薄膜的廣泛應用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業對薄膜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高薄膜產品質量,必須嚴格控制薄膜的厚度,然而大范圍的薄膜厚度規格和高精度的產品質量需求對薄膜測量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有的薄膜厚度測量技術中,光學厚度測量技術測量精度高,但難以實現大厚度薄膜測量;非光學厚度測量技術可實現大厚度薄膜測量,但是測量誤差大。
❸ 薄膜厚度用ML表示是什麼意思
1、薄膜的薄是很薄的意思,薄膜是一種薄而軟的透明薄片。
2、薄膜是用塑料、膠粘劑、橡膠或其他材料製成。聚酯薄膜科學上的解釋為:由原子,分子或離子沉積在基片表面形成的2維材料。例:光學薄膜、復合薄膜、超導薄膜、聚酯薄膜、尼龍薄膜、塑料薄膜等等。薄膜被廣泛用於電子電器,機械,印刷等行業。
薄膜材料是指厚度介於單原子到幾毫米間的薄金屬或有機物層。電子半導體功能器件和光學鍍膜是薄膜技術的主要應用。
3、薄膜的品種分類沒有統一的規定。通常人們習慣的分類方式有以下三種:
⑴按薄膜成型所用原料分類:有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和聚酯薄膜等。
⑵按薄膜用途分類:有農用薄膜(這里根據農膜的具體用途,又可分為地膜和大棚膜);包裝薄膜(包裝膜按其具體用途,又可分為食品包裝膜和各種工業製品用包裝膜等)及用於特殊環境、具有特殊用途的透氣薄膜,水溶薄膜及具有壓電性能的薄膜等。
⑶按薄膜的成型方法分類:有擠出塑化、然後吹塑成型的薄膜,稱為吹塑薄膜;經擠出塑化,然後熔融料從模具口流延成型的薄膜,稱為流延薄膜;在壓延機上由幾根輥筒輾壓塑化原料製成的薄膜,稱為壓延薄膜。
❹ 物理:(光學)膜的厚度應該是多少
厚度 *折射率差=半波長的奇數倍
最小厚度=300nm/0.006=50000nm=50微米=0.05毫米
❺ 膜厚比越大是不是摩擦系數越低
摘要 在一定條件下,表面粗糙度越大,摩擦系數越小。
❻ 能給個推理說明,薄膜的電阻率=方塊電阻*薄膜膜厚,單位是什麼能由ρ=RS/L 和方塊電阻的原理一起推理出嗎
方塊電阻的理解:一塊正方形的薄膜,從一邊到對邊的電阻。這個電阻與正方形的邊長大小無關。比如:一塊邊長為9cm的大正方形薄膜,可以認為是由9個邊長為3cm的小正方形組合而成的。
如果有一塊正方形的薄膜,薄膜的厚度為 t ,正方形的鄰邊長為 a 和 b (其中a=b),
按公式 ρ=RS/L 可知這塊薄膜的電阻率 ρ=R a*t / b (其中R為這個方型薄膜的電阻---即方塊電阻)
由於 a=b 所以 ρ=R *t 。(ρ 的單位:Ω.cm;t 的單位:cm;R 的單位:Ω/□)
----這是你需要的?
❼ 初二物理題
綜合復習及考前模擬試卷(二)
重點、難點:
1. 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2. 認識光反射的規律。
3. 理解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原因。
4. 虛像的概念。
5. 認識晶體的熔化和凝固。
6. 了解物態變化及其吸放熱情況的判斷。
7. 質量的概念及測量。
8. 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密度的測定。
9. 密度公式的靈活應用
知識點分析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
1. 光的直線傳播
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
2. 光的反射定律
一點、二角、三線。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鏡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叫鏡面反射。
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叫漫反射。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 平面鏡成像的規律
特點:①像與物大小相等;
②像與物的對應點連線跟鏡面垂直;
③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④像與物左右相反;
⑤像是虛像。
虛像:並不是由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因此沒有光從虛像射出來。
凸面鏡:使平行光束發散。
凹面鏡:使平行光束會聚。
4. 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2)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不變。
(3)折射現象中光的傳播路線是可逆的。發生折射現象的同時也發生反射現象。
折射使池水「變淺」:看見的並非實際物體,而是物體經折射後產生的虛像。
5. 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像總是倒立的,像與物分居透鏡兩側;而虛像恰恰相反。2f是成縮小和放大實像的分界點,f 處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當物向凸透鏡移動時,像也移動,物與像移動的方向總是相同的。
6. 近視眼是像成在視網膜之前,需用凹透鏡來矯正,將像後移;
遠視眼是像成在視網膜之後,需用凸透鏡來矯正,將像前移。
7. 光的色散
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不同的單色光經過透鏡時偏折程度不一樣,實驗中紅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色單色光偏折程度從小到大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
第五章 物態的變化
1. 水的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形式有六種:
(1)汽化:物質從液態變到氣態的過程。
(2)液化:物質從氣態變到液態的過程,是汽化的相反過程。
(3)熔化:物質從固態變到液態的過程。
(4)凝固:物質從液態變到固態的過程,是熔化的相反過程。
(5)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到氣態的過程。
(6)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到固態的過程。
2. 熔化和凝固,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
晶體:有一定的熔點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
晶體熔化或凝固條件:達到熔點或凝固點,並繼續吸熱或放熱。
3.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的方式。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是吸熱過程,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是放熱過程,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1. 質量的概念和單位
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2. 質量的測量
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的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2)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天平平衡;(3)把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中從大至小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4)這時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砝碼總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3. 密度的定義、公式及單位
;單位是千克/米3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在確定的狀態和溫度下都有確定的密度,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根據密度公式和熱脹冷縮現象,一般物質的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4. 利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求質量、求體積。
【典型例題】
例1. 雨後的夜晚路上有些積水。甲乙兩位同學在較暗的月光下相向而行。迎著月光走的甲同學看到水面比路面亮,那麼乙同學應當看到的現象是什麼?請你對乙同學所見的現象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釋。
分析:兩個同學相向而行,甲同學迎著月光走,乙同學是背著月光走的。對於甲同學而言,月光照射到路面的漫反射光和水面的鏡面反射光都能夠看到。但是鏡面反射的光強,漫反射光弱,所以看到水面比路面亮。對於乙同學來說,水面的鏡面反射光不能進入到眼中,所以乙同學看不到水面的鏡面反射光,只能看到路面的漫反射光。
正確答案:乙同學看到的是路面比較亮,水面比較暗。因為路面發生的是漫反射,水面發生的是鏡面反射,月亮在乙同學的身後,鏡面反射光不能進入到乙的眼中。所以乙同學看到的是路面比較亮,水面比較暗。
考點分析:本題考查漫反射與鏡面反射的特點。
例2. 說出下列物體各具有何種形式的能:
(1)拉開的弓把箭射出去:___________;
(2)滾滾東流的江水:___________;
(3)正在工作的打樁機能將樁打入地下:___________;
解答:把箭射出時由於弓有彈性,拉彎後要恢復原來的狀態而造成的,(1)彈性勢能;(2)動能;(3)是利用了打樁機的重力將樁子打入土內,重力勢能。
考點分析:本題對常見能量的了解。
例3. 小紅同學家住在偏遠的山區,她每天早晨起來,都到村邊的河裡挑兩桶水給軍屬張大媽家送去,若小紅家、張大媽家與河岸的距離如下圖所示。則小紅怎樣走路徑最短?最短路徑長多少米?
分析:把河岸看成平面鏡,由平面鏡中像和物對稱關系,可求出B的像 ,連接 交河岸於E點,BE=B』E, 這樣,最短路徑為AEB,小紅沿AE到河邊打水,再沿EB挑水到張大媽家,因 是一條直線,且 ,所以 長等於最短路徑,作輔助線 平行於河岸,作AF垂直於河岸得直角三角形 ,再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 即 ,最短路徑為100m
解答: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60分鍾)
一、填空題(30分)
1. 質量是___________的物理屬性,而密度是___________的物理屬性,若將打氣筒的出氣孔堵住,且保證活塞氣密性良好,在將活塞向下壓的過程中,被封在氣筒內的空氣質量將___________,密度將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 在分別盛有冷水和溫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溫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快。這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越劇烈。
3. 夜晚,某同學在放學回家的途中,當他從一盞路燈的正下方逐漸走開的過程中,他看到自己影子將變______(選填「短」或「長」),這種現象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來解釋。
4. 1993年3月9日,在我國的漠河地區出現了一次「日全食」,如圖所示是日全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圖,則圖中___________是地球,_____________是月球。
5. 人類對物理現象的探索,發現了許多物理規律,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在對光現象的研究中,研製了許多神奇的「眼睛」,拓展了人眼的功能。
(1)潛水艇在海面下航行時,人們可以用潛望鏡觀察海面上的情況,潛望鏡是由兩塊平面鏡製成的。平面鏡所成的像跟物體的大小是 的,這個像是由於光_________形成的。
(2)使用放大鏡可以把眼睛不易辨清的物體「放大」。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鏡到物體的距離應 焦距(選填「大於」、「小於」、「等於」)。小明在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的活動規律時,要使看到的螞蟻的像更大些,應將放大鏡離螞蟻 些。(選填「近」、「遠」)
(3)能記錄精彩瞬間的照相機所成的像是縮小 立的實像,拍攝時,物體到鏡頭的距離應大於 倍焦距。
6. 「每天測量體溫」是抗擊「非典」期間的重要措施之一,四位同學在測量自己的體溫時,分別沿A、B、C、D方向(如圖甲)觀察讀數,其中沿_____________方向觀察易於讀數,圖乙是小紅同學測量體溫時體溫計的示數,她的體溫是__________________。
7. 如圖所示,F、F'為凸透鏡的焦點,P、P'為凸透鏡的兩倍焦距處,這時燭焰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實像;當把燭焰移至P、F之間,調整光屏位置後,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將會__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當把燭焰移至F、O之間時,在光屏上看不到燭焰的實像,這時要觀察燭焰的虛像,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 選擇(20分)
1. 下列現象中質量發生變化的是( )
A. 將一根鐵絲折成長方形
B. 作業本從教室交到老師辦公室
C. 鐵水凝固成鐵塊
D. 一燒杯正在沸騰的水
2. 在「使用托盤天平稱物體質量」的實驗中,下列哪一項是不必要的( )
A. 使用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 調節橫梁平衡時,應先將游碼移至橫梁標尺左端的「0」點上
C. 稱量時,左盤應放置被稱量物體,右盤放置砝碼
D. 判斷天平橫梁是否平衡時,一定要等指針完全靜止下來
3. 想測一張郵票的質量,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直接測量一張郵票
B. 測一張郵票與一本書的總質量,再減去這本書的質量
C. 測10張相同郵票的質量,再除以10
D. 測100張相同郵票的質量,再除以100
4. 電視機的遙控器能發射出一種人眼睛看不到的光——紅外線。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的紅外線接收窗,分別按不同的鍵,就能控制電視機進行選台、調節音量、改變色彩的濃淡等等。但有時把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窗對著電視機對面、側面的牆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電視機,這是利用了光的( )
A. 直線傳播現象 B. 反射現象
C. 折射現象 D. 色散現象
5. 為探究聲的產生條件是什麼,有人建議以下幾個實驗方案:(1)放在鍾罩內的鬧鍾正在響鈴,把鍾罩內的空氣抽出一些後,鈴聲明顯減小;(2)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濺起水花;(3)吹響小號後,按不同的鍵使其發出不同的聲音;(4)在吊著的大鍾上固定一隻細小的鉛筆,把鍾敲響後,用紙在筆尖上快速拖過,紙上可以看到一條來回彎曲的細線。你認為能說明問題的實驗是( )
A. (1)(2) B. (2)(3)
C. (2)(4) D. (3)(4)
6. 下面四幅圖中分別表示近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情況,做法正確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7. 小明用正確方法調節好的天平稱某物體質量時,左盤放了砝碼,右盤放了物體,當砝碼個數和游碼示數如圖所示時,天平達到平衡,那麼該物體的質量是( )
A. 26.2g B. 26.4g
C. 23.8g D. 23.6g
8. 小華想測出一根自動鉛筆筆芯的質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把一根筆芯放在左盤上,直接移動游碼來測量
B. 把一根筆芯和一個鐵塊在一起測量,再減去鐵塊的質量
C. 先測100根同樣的筆芯的質量,再除以100
D. 以上做法都可以
9. 將質量和體積都相同的空心鐵球和銅球分別注滿水,然後再比較它們的質量,則( )
A. 鐵球的質量比較大 B. 銅球的質量比較大
C. 鐵球和銅球的質量一樣大 D. 不能比較
10. 現有容積為100ml的小瓶,能否用它裝下85g酒精或115g硫酸?( )
( , )
A. 都能裝下
B. 都裝不下
C. 能裝下85g酒精,裝不下115g硫酸
D. 能裝下115g硫酸,裝不下85g酒精
三. 作圖(20分)
1. 如圖所示,一條入射光線從空氣斜射向魚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線進入魚眼,(已畫出)。請畫出入射光線的大致方向,並標明入射角α。
圖1
2. 在圖2中作出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虛像。
圖2
3. 完成圖3所示的光路圖。
圖3
4. 在圖4中填入適當的透鏡。
四. 實驗題(共20分)
1. 在聲音傳播的實驗探究中,小紅和小芳做了下面兩步實驗:
(1)將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輕地敲桌面,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聽傳過來的聲音大小。
(2)將兩張緊挨的課桌離開一個小縫,然後重復步驟(1),比較聲音的大小。
請你幫她們分析,將實驗現象和分析結果填入下表中:
聲音大小 聲音靠什麼傳播
兩張課桌緊挨時
兩張課桌之間有一個小縫時
分析與論證:聲音靠( )傳播到遠處。(6分)
2. 小紅同學用蠟燭、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實驗.取得如下的數據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 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10cm 10cm
15cm 15cm
25cm 25cm
從這些數據,你可得到的結論是( )。(3分)
3. (4分)下面是用托盤天平稱量鹽水質量的幾個步驟:
A. 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B. 將燒杯放左盤,稱得燒杯的質量m1
C. 燒杯內倒入鹽水後,稱得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
D. 將天平置於水平的工作台上
E. 將游碼置於左端零位置
F. 將天平等器材整理好
①合理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順序字母:2分)
②鹽水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我國約有4億多人需配帶眼鏡,組成眼鏡主要材料的部分技術指標如下表:
(1)求一塊體積為4×10-6m3的玻璃鏡片的質量。(3分)
(2)合金鏡架的質量為2×10-2kg,若以鈦合金代替銅合金,求這副鏡架的質量(4分)。
五. 應用題(10分)
1. 物質的物理屬性有很多種,請將主要的物理屬性列舉出來(至少說出5種)。現有下列幾種物質:玻璃、銅、水銀、花生油、石墨,請根據物質的物理屬性,將它們分成兩類,並說出你分類的依據。
2. 油路面維修時,要鋪設路面面積為625米2,鋪上一層2.0厘米厚的新瀝青,求需用瀝青質量多少噸?ρ瀝青=2.7×103千克/米3
【試題答案】
一. 填空
1. 物體;物質;不變;變大
2. 無規則運動
3. 長,直線傳播
4. 乙,甲
5. (1)
初二物理期中試卷
(總分:100分;完卷時間:90分鍾)成績
一、填空題(32分)
1、一切物體 的時候,總保持 和 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2、如圖重為100牛的小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該小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是 。並請在圖中畫出小車受到的力的圖示。
3、拳重運動員用2000牛的力將1600牛的杠鈴舉過頭頂,這時杠鈴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合力的方向 。
4、質量為10噸的汽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它受到的阻力是車重的0.02倍,則汽車的牽引力是 牛,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 牛。
5、百米賽跑,運動員到達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這是由於 ,運動員要保持 狀態,繼續向前運動。
6、在同樣的室內地面上,推動重的傢具比推動輕的傢具 ,這是因為重的傢具對地的壓力比輕的傢具 ,推動重的傢具時它和地面的摩擦力大。
7、質量為50㎏的人站立時對地壓強為3×104帕,則他走路時對地壓強為 帕。
8、登山運動員在不同的高度A、B兩處分別測得大氣壓值為8.5×104帕和7.8×104帕,則A處的高度比B處的高度 ,A處水的沸點比B處 。(以上填「高」或「低」)
9、某潛水艇在水下受到水的壓強為1.96×105帕,則它所處的深度是 帕,若它下潛10米,則受到水的壓強是 帕,若它又水平前進10米,則它受到水的壓強是 帕。
10、1標准大氣壓相當於 厘米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於 帕。
11、在水平面上,一塊磚豎放時對地壓力為F1,對地壓強為P1,側放時對地壓力為F2,對地壓強為P2,則F1 F2 P1 P2(填上「>」「<」或「=」)
12、重50牛的物體懸掛在氣球的下方勻速上升,物體受到的合力為 牛,當懸繩突然斷掉後的一瞬間,物體將向 運動,若物體所受的空氣阻力的計,此時物體所受力的大小為 牛,方向 。
13、如圖,甲、乙兩容器形狀,容積完全相同,裝滿同種液體,互為倒置於水平地面上,則兩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F甲 F乙,兩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P甲 P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 P′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F′甲 F′乙(填上「>」「<」或「=」)
二、選擇題(20分)
1、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課本,受到的平衡力是( )
A、課本的重力和它對桌面的壓力 B、課本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課本的支持力
C、課本的重力和桌面對它的支持力D、以上都是
2、一個物體受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麼此二力( )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無法確定
3、如果用600牛的力能將一個物體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升,那麼要將這個物體沿堅直方向勻速放下(不計空氣阻力)所需要的作用力是( )
A、小於600牛,向上施力 B、等於600牛,向下施力
C、小於600牛,向下施力 D、等於600牛,向上施力
4、一個物體因受平衡力作用而做勻速直線運動,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同時消失,則此物體( )
A、處於靜止狀態 B、處於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以上幾種都有可能
5、關於壓力、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力在數值上總等於物體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B、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C、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支承面所受的壓強越大
D、物體對支承面的壓力越小,壓強越小
6、下列現象中屬於應用大氣壓強的是( )
A、用力捏小皮球,球變癟了 B、籃球撞擊在籃板上被彈回
C、茶壺蓋上留有小孔 D、把葯液射進肌肉里
7、如圖水平桌面上放著兩個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裝著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已知P甲<P乙,則兩個容器底受到的壓力和壓強( )
A、F甲=F乙 P甲<P乙 B、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F乙 P甲=P乙
8、下列例子中,增大壓強的是( )
A、在鐵路的鋼軌下鋪設枕木 B、在坦克的輪子上的安裝履帶
C、大樓的基礎做得寬些 D、刀斧的刃磨得鋒利些
9、一同學在結冰的湖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腳下的冰即將破裂,他應採取的措施是( )
A、趕緊向岸邊跑去 B、站住不動
C、就地爬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邊挪動 D、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10、三個容器的底面積之比3:2:1,容器內盛有同一種液體,如容器底所受液體的壓力相等,那麼容器內液體的深度之比是( )
A、1:2:3 B、3:2:1 C、1:3:6 D、2:3:6
三、簡答題(8分)
1、 跑步的人當腳碰到障礙物,人會怎樣?為什麼?
2、請你找出日常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為我們服務的4個例子。
四、實驗題(23分)
1、在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時:
(1)用彈簧秤拉木塊在 放置的長木板上 運動。
(2)根據 條件可知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
(3)實驗表明,摩擦力的大小和 和 有關。
2、在「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壓強時:
(1)除了用大燒杯、水、鹽水外,還要選用 測量液體的 ,選用 測量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
(2)測量時,若保持金屬盒在水面下5㎝處,改變橡皮膜的朝向,可看到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 ,說明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 ,而且深度相同, 相等。
3、在「托里拆利實驗」中
(1)往玻璃管里灌滿水銀是為了排出管里的 ,這樣當管倒插入水銀槽里時,管內水銀面上方才可能形成 。
(2)在標准大氣壓下,將玻璃管上提1厘米,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為 厘米;若將玻璃管稍微傾斜,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為 厘米,若此時在管頂開了一小孔,管內水銀將 ,若先用直徑為1㎝的玻璃管,後用直徑是2㎝的玻璃管,則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為 厘米。
4、用酒精燈給燒瓶中的水加熱,當水沸騰後,移去酒精燈,則燒瓶內的水停止 ,待水溫稍低一些後,將抽氣筒接到燒瓶口上,向外抽氣,使燒瓶內氣壓 此時觀察到燒瓶內的水又 這說明,氣壓 時,水的沸點 。
五、計算題(17分,以下 g=10牛/千克)
1、一個物體受到同一直線上兩個力F1、F2的作用,其中F1=30牛,F2=40牛,求這兩個力的合力?方向怎樣?(4分)
2、邊長為8厘米的正方體鐵塊放在一個面積為100厘米2的水平桌面上,求:桌面受到的壓強?(5分)(ρ鐵=7.9×103千克/米3)
3、如圖,水平桌面上有一容器重10牛,倒入14千克的水後剛好裝滿容器,容器的底面積為500厘米2,圖 中h1 =20厘米、h2=5厘米,求:(1)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力和壓強(2)容器對地面的壓力和壓強?(8分)
❽ 大學物理 增反膜與增透膜 書上的增透膜和題目上的增反膜最小厚度是一樣的為什麼哪裡有問題到底應
增透膜用的是減弱的那個公式,增反膜用的是加強的那個公式,因為增反膜反射光2相位躍變,所以增反膜的光程差就要加1/2的波長,最終結果就是一樣的。
❾ 膜厚比公式
應用彈性流體動力潤滑理論及其公式 ,計算鋼球行星無級變速器的最小油膜厚度和膜厚比 ,並通過實例分析影響潤滑狀況的因素和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❿ 各位物理高手,在下有份初二物理知識點整合,可惜無答案。現求答案。。拜託了。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上)
第一章: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
1.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物質的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
2.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3.物理學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自然科學先驅哥白尼(日心說)沖擊了托勒密體系(地心說),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先驅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天空,其觀察所得數據進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論。第二個階段,牛頓在前人的基礎上構建了經典力學體系。第三階段是現代物理的產生與發展,該階段的主要突破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玻爾等人的量子論。
4.研究物理問題的最根本方法是:觀察和實驗
第二章:運動的世界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
2.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具有任意性(不能選擇研究對象為參照物,因為這樣任何物體相對於本身都是靜止的),在沒有特別說明時,通常選地面或地面上靜止的物體做參照物。如選擇其他物體作參照時,一定要事先作說明。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當兩個物體運動方向相同,快慢也相同,以其中任何一個物體為參照物,另一個物體都是靜止的,則我們說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練一練:
*判斷下列現象屬於為機械運動的是():A地球繞太陽運動B運動員在奔跑C春風拂面D火爐中的鐵棒溫度升高E小明今天情緒不好F禾苗的生長G思想斗爭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參照物是選作標準的物體B、參照物是絕對不運動的物體C、只有靜止的物體才能選作參照物D、參照物是可以任意選擇的但我們選定參照物後就必須把看成是運動的E、研究物體運動時我們有時可以不選擇參照物F、運動是絕對的,而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G、公路旁的樹木總是靜止的H、公路旁的樹木相對於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是運動的I、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時,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論總是相同的J、運動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我們通常說烏雲遮住了太陽是以()為參照物的如果說太陽躲進了烏雲是以()為參照物的,一輛汽車在水平河岸上行駛,以汽車為參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的,以河岸為參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的。
*一位跳傘運動員在下落過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飛機在向上運動,那麼直升飛機相對於地面的運動情況是()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先後選擇的參照物是()太陽東升西落是以()為參照物的。
*「地恆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牗而坐,舟行而不覺也」請說明為句話的意思
4.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它們關系是:
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是停表。
時間的單位還有時(h)、分(min)、毫秒(ms)、微秒(us)
它們關系是:
5.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會選,會放,會看,會讀,會記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刻度尺要放正,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較厚的尺應把刻度貼近被測物體)
(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4) 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測量結果由數值(准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6.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誤差總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誤差≠錯誤,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通常可以通過校準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度高的測量工具、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方法減小測量誤差。
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練一練:
*某同學在對物體長度進行測量時,先後記錄了下列數據:1.41cm1.42cm1.43cm1.38cm1.44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其中錯誤的一次記錄是(),這個物體的真實長度是()
7.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2)平移法:(3)替代法:(4)估測法:
練一練:
*1.完成下列各式:
1200m=( )Km=( )nm
25min=( ) s=( )ms
*2.下列換算正確的是()
A、1.2km=1.2km×1000m=1200m
B、1.2km=1.2×1km=1.2×1000m=1200m
C、120cm=120cm÷100m=1.2m
D、120cm=120×1cm=120×10-2m=1.2m
*3、請填上合適的單位:
A人正常行走兩步距離為1() B人的手掌掌心長度大約是1()
C人的食指寬度大約是1()D鉛筆筆心直徑大約是1()
E中學生身高大約是165() F課桌高度8()
G壹角硬幣厚度大約是2() H同學中指長度70()
*4、有三把刻度尺,第一把分度值為1dm.第二把分度值為1cm,第三把分度值為1mm,則最好的刻度尺是()
A第一把B第二把C第三把D無法確定
*5、有一種1m長的刻度尺也叫「米尺」一位同學用「米尺」測得課桌高為0.540米,後來他把這把米尺跟標准刻度尺比較,發現這把米尺實際長度為1.004米,則課桌的實際高度為()
8.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A一是比較運動相同路程所用時間的長短B二是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路程的長短。物理學中常用第二種方法即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的多少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速度的物理意義: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公式:
單位是:國際單位制中速度單位是m/s,常用單位是km/h,
關系為1m/s=3.6km/h. 1km/h.= 1/3.6 m/s ( 注意單位換算)
9.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
探究速度變化的基本方法是將物體運動經歷的時間或路程分為若干小段,分別測出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從而進行比較,在設計實驗時,盡是讓測量的時間和路程較長,以減少誤差。
10.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
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練一練:
*甲乙兩物體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4,所用時間之比為2:3,則它們的速度之比為()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10秒內通過120m的路程,則他在第5秒內的平均速度是()
*某人以v1的速度從甲地勻速運動到乙地,接著以v2的速度從乙地返回甲地,求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某物體通過一段路程,先以v1的速度通過全程的1/3,接著以v2的速度通過餘下部分路程,求平均速度。
*某物體通過一段路程,在前1/3的時間內平均速度為v1,在餘下的2/3的時間內平均速度為v2,求平均速度
*一列300m長的火車以72km/h的速度穿過一隧道,所用時間是1min20s,求隧道長
*一人在相距1020m的山谷中某處喊了一聲先後兩次聽到回聲的時間間隔為2s,求人離近端多遠
*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發射升空,設飛船在離地面390km的高空繞地心做圓周運動,經過21h運行14圈,已知地球半徑為6.4×103km,則飛船繞地球運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關於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速度大的物體通過路程一定長B速度大的物體運動時間一定短C物體運動的速度是由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決定的D物體運動的速度與通過的路程無關。
*在探究速度變化的實驗中所用器材除斜面、小車、金屬片外還必須有()、()實驗中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有()和()計算所用公式為()
*一艘輪船在一條小河的上下游甲乙兩個碼頭之間往返航行,水流速度為v1,船在靜水中速度為 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第三章:聲的世界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發生振動的物體稱為發聲體或聲源)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一切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但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音速度: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跟壓強和溫度有關)。v固>v液>v氣
4.聲音能反射。分辨原聲和回聲的時間間隔為0.1s以上,利用回聲可以測距離和速度及加強原聲。
5.樂音的三個特徵: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
(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3)音色:又名音品,反應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練一練:
*低聲細語是指( ) *引亢高歌是指( )
*這首歌太高了是指( ) *震耳欲聾是指( )
*尖叫刺耳是指( ) *買碗時敲碗辨別優劣是應用了( )
6.減弱雜訊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7.正常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頻率高於20000Hz的是超聲,低於20Hz的是次聲。超聲具有頻率高穿透能力強的特點,應用A蝙蝠利用超聲導航B超聲診斷儀(如B超)可以檢查治療人體疾病C超聲金屬探傷儀D超聲對物體的很強的「破碎能力」 能將一般情況下不能混合的液體用在化學工業上E能破壞細菌結構用來對醫療器械和食物進行消毒。F用超聲處理過的種子可以縮短發芽時間提高發芽率。
第四章:多彩的光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在物理學中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並將這條帶箭頭的直線稱為光線,許多光線在一起稱為光束。
2.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應用實例: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立竿見影等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m/s,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註:光路是可逆的)(三線共面,分居兩側,兩角相等)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6.平面鏡成像特點:(1) 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同(3)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相對平面鏡對稱。(正立,等大,對稱,虛象)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應用實例:鏡花水月、猴子撈月、潛望鏡等
8.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發生折射的原因:光在不同物質中的速度不同。
9.光的折射規律: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隨入射角的改變而改變;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三線共面,分居兩側,直射不變,空中角大,二角倍變)
應用實例:潭清疑水淺、海市蜃樓等
10.光的色散:白光經過三棱鏡後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
光的三基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透明體的顏色是由透過的色光來決定的,有色的不透明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黑色物體吸收各種色光,白色物體反射各種色光。
1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1)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後過焦點
(2)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3)過焦點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後平行於主光軸射出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它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所以也叫發散透鏡
(1)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後反向延長線過焦點
(2)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3)延長線過焦點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後平行於主光軸射出
12.凸透鏡成像規律: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f<v<2f),如照相機;
(2)物體在二倍焦距處,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
(3)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如幻燈機。
(4)物體在一倍焦距處不成像
(5)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如放大鏡。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虛象同正大,物近像變小
13.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藉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
14.眼睛的晶狀體和角膜的作用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光屏。
利用凹透鏡能使光線發散來矯正近視眼;
利用凸透鏡能使光線會聚來矯正遠視眼。
眼鏡的度數:焦距的倒數*100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只要有力的存在,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施加力有兩種方式:直接作用,間接作用
物體間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沒有先後之分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簡稱形變),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N)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
力的三要素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
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就叫力的圖示。
作圖注意事項:A作用點一定要畫在受力物體上B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應畫得越長C如果不知道力的大小就標出力的符號。
力的圖示的畫法:可採用「一畫點,二定標度,三畫箭頭標大小」的方法。
(1)「一畫點」是表示先要畫力的作用點,這個點一般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2)「二定標度再畫線」是指要根據力的大小定出適當長度的線段來表示力的大小。
(3)「三畫箭頭標大小」是說在所畫線段的末端添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再在箭頭附近標上「多少牛頓」。
(圖示有標度,且同一圖中只能有一個標度,線段必須整格3—10)
7.彈力:因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
物體之間要產生彈力一定要接觸,因此發生形變不一定有彈力
8.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彈簧秤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9.彈簧秤的用法:
(1)了解量程: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待測力的大小應在量程之內
(2)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測力前要檢查指針與零刻度線是否對齊,若沒有對齊,要調節至對齊
(4)測力時,要使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
10.重力: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力。
施力物體:地球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由於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體的同時,物體也吸引地球
1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g=9.8N/kg,表示1kg 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2)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製成
(3)作用點:重心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點;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幾何中心;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13.提高穩度的方法:增大支面,降低重心
14.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所受的阻礙物體間相對運動的力.
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1)相互接觸;(2)有相對運動;(3)接觸面粗糙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15.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
減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
(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
第六章:力與運動
1.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伽利略認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牛頓經過總結,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3.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4.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5.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3)合力不一定大於分力
(4)F1-F2≤F≤F1+F2
6.平衡狀態:物體在受到兩個力(或多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物體處於平衡狀態。
平衡力:使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的兩個力(多個力)
7.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條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8.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