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初中物理如何設計宣傳內容

初中物理如何設計宣傳內容

發布時間:2022-07-10 07:18:02

⑴ 初中物理教學片段如何設計

設計時應注重以學生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

⑵ 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注重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規律、公式,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課實驗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在物理實驗課上我是從以下幾方向來做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現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復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排除干擾。 2、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 3、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例如「導體和絕緣體」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著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著那堆絕緣體問:這裡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 上就有學生說: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體的特點,發光二極體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體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例如:在演示實驗時,升高實驗台,實物投影儀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實驗現象進行放大都是提高實驗現象可見度的好辦法。 三、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導入學習新知識。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准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再者多採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復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四、教師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教會學生學習和總結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驗教學之初,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兩者彷彿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盡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展開「課題」研究,在一線不斷的教學嘗試中,集體攻關,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學方法上「循環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為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為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後聚,不斷聚散交替的循環探究過程。同時將探究教學的相關內容延伸至課外。比如: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先預習新課,「簡閱課文」「查詢資料」「自製自帶實驗器具」等,將課堂上沒有探究完的內容帶至課外,課後布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扎實完成,也有利於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發展自我。其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應該要干什麼事,明確自己的目的,教師也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這些提示應區別於我們傳統實驗課中的「實驗步驟」。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學生隨意玩耍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的發生。教學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物理學科概念的嚴整性有時反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障礙」,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而產生為難情緒。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中「淡化概念的嚴整性」,降低探究學習的難度。最後教學結束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地溝通師生間的需求,使進一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思維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並沒有專門的章節介紹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但又可以說整本教科書都在講述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教材在講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時,就是按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步驟在進行。即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通過實驗研究、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等步驟進行的。在教學中通過對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體會學習物理的方法,體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發展過程,體會前人的思維成果,在學習繼承前人思維成果的同時,鍛煉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加強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復習中,要時刻注意「信息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復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准,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復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六、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 初中物理雖然需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但同時也要重視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絕對不是不要記,不要背,而是更加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規律,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要求:每節課要認真聽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課後留出幾分鍾的時間進行記憶。上午的課,中午要重溫一遍,下午的課傍晚要重溫一遍,作業前要重溫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對本周的知識進行一次回顧,再以後是一個月,三個月。這樣學到的知識基本上在大腦里紮下了根,想忘記都很難。記憶時要注意找規律、找特點,要准確記住各種定義,定律的文字表達和各種物理量的單位,這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文字,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計算公式與數學計算公式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式的每一項都有物理意義和單位,在記憶物理表達式時,一定要記住各項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

⑶ 如何認識新課程初中物理教學的教學設計要素

物理課堂教學設計要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1.理論指導性與實踐操作性相統一
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不能以感性經驗為依據,而要以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為指導,這樣才能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來規范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以減少實踐的盲目性,增加自覺性。正是為了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教學設計又必須把理論轉化為教學行為,給出教學流程,明確可操作的方法。
2.整體設計與要素分析相結合
沒有要素分析的綜合是膚淺的,難以揭示事物的本質,而只有要素分析,沒有綜合,必然是孤立的,並且缺乏整體功能。因此教學設計既需要以整體為背景進行要素分析,又需要以要素分析為根據進行綜合優化,使教學系統各要素處於相互匹配和最佳結合狀態。
3.規范性與創造性兼顧
規范,反映教學過程的發展是有客觀規律的。只有規范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但新思想、新理論的運用又必須創造,創造是對規范的完善與發展,二者是可以兼顧而統一的。
4.靜態設計與動態設計並重
教學過程由教學初始狀態、目標狀態及二者的中間聯系過程三者構成,因此教學設計既要重視靜態設計(初始狀態與目標狀態)又要重視動態設計(教學過程的發展),使二者在相互促進,相互轉化中向前推進。
5.施教者與學習者交互協調
教學過程既是施教過程,也是學習過程。教學設計的關鍵是要促進兩者的交互與協調。但交互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應該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

⑷ 如何設計初中物理學生實驗活動宣

由於評價體系的滯後,在教學中漠視實驗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有的教師不參與實驗教學,而是由實驗員包辦了事,導致由於實驗員不了解學生的基礎情況,分組不到位,實驗教學與物理教學課完全變成「兩層皮」,相互脫節;有的是實驗課缺乏必要的目標引領,學生只是為了操作實驗而做了實驗,對於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完全是由老師包辦或者拼湊數據了事;有的是因為老師缺少必要的指導,實驗課變成了「放羊課」,學生忙亂而無頭緒,各個實驗環節無法統籌安排,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也不能及時討論分析實驗故障,導致無法按時完成課時等拖課現象,這些問題對於物理課堂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響.筆者通過近幾年的物理實驗教學,探索整理了物理實驗「活動單」,並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比較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⑸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去設計呢

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習慣,知識結構去設計;
從教材的承上啟下,去設計所講的知識點;
從所教的內容去設計所採取的方法;
這不是幾句話就能交代的,還需平時的實踐、體會。
------------------祝你成功!!!

⑹ 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從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習慣,知識結構去設計; 從教材的承上啟下,去設計所講的知識點; 從所教的內容去設計所採取的方法; 這不是幾句話就能交代的,還需平時的實踐、體會。

⑺ 自媒體時代我怎樣設計初中物理教學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⑻ 中學物理課程規劃怎麼寫

作為一名理科教師,在我三十多年的物理教學生涯中,我往往比較注重學生對客觀知識的學習、吸收和掌握,而有時忽視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自從學習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初中物理》之後,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並對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進行積極地調整,從知識灌輸性向教學策略型轉變,努力做到以知識作為載體,重視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一、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的具體步驟 1、進行任務分析 每節課設計前,不僅是分析課程標准和教材,更要注重學情分析,包括對學生知識、經驗、思考、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要通過與學生對話等,確定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經具備學習新知識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而不是只憑主觀揣度,認為講了學生就掌握了來安排學習的順序和創設教學環境。我們要為學習者設計教學。要注重分析學生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 2、制定教學目標 就是用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術語精確表達學生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形成怎樣的態度和認識等學習目標.並在教學活動前必須把教學目標明確告知學生,使師生雙方都明確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以使教學活動有的放矢. 3、確定教學內容 由於新課標中物理教材在內容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所以確定物理教學內容時物理教師要依據物理課程標准和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地加工處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課本中的例題、文字說明和結論等書面的東西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信息。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應注意以下方面:①教材內容應從略哪些學生已學過或者已經認識的內容?②哪些物理知識的素材不夠充分,需要補充?補充什麼素材內容才能使其更完善?③在校內校外以及網站上可利用哪些與教材內容密切聯系的課程資源?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如何定位比較恰當?如何把握本節課的重點?通過什麼途徑和方法突破難點?⑤活動與探究課題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⑥結合哪些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哪些內容可進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⑦在練習中如何處理好基本與提高的關系,為水平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這樣,教師以新教材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縛,必然會使新課程理念具體地落實到教材的處理中。4、設計教學策略 (1)物理教學活動的安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安排時應思考以下幾個問題:a、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在教學設計時,把握知識點,挖掘所講知識與生活、生產的實際聯系,了解該知識的發展過程及科學家相關的軼聞趣事,選取相關資料做「活化劑」,在上課發生或發展的過程中適時引入。b、哪些物理知識的教學可以聯繫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c、哪些物理知識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加以點撥引導?d、哪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需要創設哪些現實情境和實驗場景讓學生加深理解? e、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採取何種教學策略使他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f、涉及的實驗內容如何實施得更有效、組織得更合理? 等。這些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在新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樂於探究課堂教學和課後學習過程中勤於動腦思考和動手實驗,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物理教學方法的選用 一般情況下物理知識的教學常用講授法,物理規律的教學適用於探究法及發現法,物理現象的教學適用於演示法和實驗法. 需要強調的是學生實驗、課堂實驗做與不做,學生的收獲是不同的。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切忌「強行」地讓學生接受結論,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實驗學生可做的應該讓學生動手做,教師不要自己演示實驗;可用實物或模型的用實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畫圖代替的用模型代替,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比較直觀地把握教學內容,得出結論。在實驗中,教師還應該盡可能地增加實驗的可信度和可見度,合理把握實驗的時間。 (3)物理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例如: 實驗探究式: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鼓勵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盡量讓學生自主收集實驗的數據,逐步做到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數據表格,准確地讀取和記錄實驗數據。另外實驗教學過程中提倡用身邊的生活器具來做物理實驗。(例如: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當然課堂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決不應該局限於某一種教學形式,而是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最適當的教學方式。(4)物理教學時間的安排a.把握好整體時間分配 物理教師要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規定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對一個學期的教學時間在整體上做出合理規劃,做到心中有數.b.科學地規劃單元課時 我們對每堂課的時間分配的具體規劃,比如導入新課用多長時間,講授新課內容用多長時間,提問討論用多長時間,練慣用多長時間,總結用多長時間等,都需要事先一一分配好.最好設計到每一句話,不說廢話,盡量避免教學的隨意性。 c.防止教學時間的遺失 所謂教學時間的遺失主要有三種情況,分別是: ①課堂偶發事件引起的教學中斷; ②過渡時間過長; ③不適當的練習作業造成時間浪費.我們要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有一定的心理准備和預期.將教學時間的遺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 (5)教學媒體的設計多媒體技術能在課堂上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物理情景,加深中學生對物理現象和原理的理解. 尤其是由於條件所限不可能在課堂上演示的實驗,同時對教學媒體的使用也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再好的設備離開教師精心的准備也將失去它的作用5、進行教學評價教學結束後要及時對教學設計方案的教學效果,教學策略的設計,教學媒體的選擇等進行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即「教後反思」的跟進。我們剛剛投身新課改,無論實踐還是理論方面都急待加強和提高,有必要通過「教後反思」的跟進對自身教學的能力水平進行充實提高。教學反思主要檢討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在教學中的新發現、新見解、新問題、新規律,然後從理論高度進行分析和反思,這樣做,有利於今後教學活動中的自我矯正和自我完善,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藝術不斷地得到發展和提高.二、切實加強集體教研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學習與工作,教師之間需要更加緊密地合作。所以,在新課標下我們要設計好教學更要開展並加強教研。1.集體備課內容。(1)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共同學習《課程標准》,通覽教材,研究教材,在弄清《課程標准》的前提下弄清教材內容中的每一個欄目中的每一個具體問題,每一幅圖、每一個實驗等編排的指導思想及意義。在備課中我們圍繞以下問題研究:①確定知識與技能目標是什麼?過程與方法目標是什麼?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什麼?②確定重點和難點;③建議採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④探究實驗用的器材等。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教學目標及策略上達成共識。(2)對每節課實行分頭備課,再集中討論,確定大的框架。每一節課的備課都確定中心發言人。任課教師作自由發言,經過討論,進一步吃透物理課程標准,明確要求。反復研究教材,分析要讓學生經歷什麼過程、體驗什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因素,然後分析學生的智能水平,心理活動,換位思考、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交流。(3)如何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使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探究學習過程,學習探究的一般方法和科學知識。為了在探究式教學中能指導學生到位,教師在教研活動時,對每一課題進行模擬探究,像學生一樣提出問題、進行猜想、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統計分析、得出結論、推廣應用等。老師們各抒己見,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就是說「我們要指導學生探究問題,首先自己要學會探究,學會合作」。2.開展以說課、備課、上課、評課為主的研究活動,即集體備好課以後,先讓一個老師試講,其他老師聽課後再評改,研究增減、保留、改進的方法和內容。最後大家再相互交流教後感:在教學中,哪些探究學習可以擴展?探究擴展到什麼程度?哪些方面或內容需要改進,是否需要增加實驗或習題?增加哪些等等。3.教研活動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以分散為主,集中為輔的方式,及時解決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定時和不定時的教研活動,達到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才能設計出更符合新課標,更適應本班學生的教學設計,這樣既能減少重復勞動又利於個性的發揮,更有助於每一位教師的成長​

閱讀全文

與初中物理如何設計宣傳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