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科學怎麼變物理了

科學怎麼變物理了

發布時間:2022-07-10 08:39:04

㈠ 學好科學的物理部分

我的物理學的還行,高考時物理幾乎沒有丟分。在這里粗淺地談十點學習物理的方法,更具體地、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需要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別人的方法也要通過自己去檢驗才能變為自己的東西 .希望對你的物理學習有所幫助

其實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並不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你說是嗎?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
要了解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八個環節: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這里最重要的是: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這五個環節。在以上八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速度,它是表示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V=s/t。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也是V=s/t。它適用於任何情況,例如一個百米運動員他在通過一半路程時的速度是10m/s,到達終點時的速度是8m/s,跑完整個100米化的時間是12.5秒,問該運動員在百米賽跑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規律平均速度等於V=100/12.5=8m/s。再說一下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問題有時也要注意選取"對象",例如,在用歐姆定律解題時,就要明確歐姆定律用到整個電路即整體上,還是用到某個電阻即離單獨的某一個電阻上。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特別是在解關於電路方面的題目,不畫電路圖是較難弄清電阻是串聯還是並聯的。另外,不要死背公式,想想公式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用。(這一點至關重要,你身邊可能會有這樣的人:平時學物理花的時間不是很多,可是學習物理的效果卻很好。就是他們的物理思維很好。如果能對整個題目的物理過程了熟於胸,物理對你來說就不再是難點了。)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當然,你如果領悟了第三點,這一點可有可無)

(六)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復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九)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節。

(十)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高中時沒有感覺數學與物理的聯系有多緊密,可到了大學才發現,大學里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寸步難行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㈡ 科學中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怎麼區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如固態的冰受熱熔化成水,液態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態變化中只是外形和狀態變化了。並沒有新的物質產生出來,所以屬於物理變化。又如擴散、聚集、膨脹、壓縮、揮發、升華、摩擦生熱、鐵變磁鐵、通電升溫發光、活性炭吸附氯氣(8種?)等都是物理變化。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變成金剛石就不是物理變化,而是化學變化,因為它變成了另外一種單質。物理變化前後,物質的種類不變、組成不變、化學性質也不變。這類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聚集狀態(間隔距離、運動速率等)發生了改變,導致物質的外形或狀態隨之改變。物理變化表現該物質的物理性質。物理變化跟化學變化有著本質的區別。 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化學變化在生產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如鐵的生銹、節日的焰火、酸鹼中和等等。宏觀上可以看到各種化學變化都產生了新物質,這是化學變化的特徵。從微觀上可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個數沒有變化,僅僅是原子與原子之間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例如對於分子構成的物質來說,就是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物質的化學性質需要通過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來研究物質的化學性質,製取新的物質。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 同一物質氣固液的三態變化(鐵塊熔化成鐵水;水汽化為水蒸氣;氧氣液化為液態氧等等);切割玻璃、鋼鐵;石油的分餾 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了) 米飯熟了;把石油裂化;點燃火柴、紙片;把鋅粒投入稀硫酸;在空氣中加熱銅塊…^_^

㈢ 「科學終級理論」是什麼為何會讓物理學兩大支柱不可調和

現代物理現在正面臨著巨大分歧,因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相互矛盾的。研究巨大物體與天文學的廣義相對論和研究微小粒子的量子力學二者各自發展出了豐富的成果,每當我們需要在一個自然問題上檢驗其成果的時候就會發現,大自然一邊對廣義相對論說「你是對的」,一邊又對量子力學說「你是正確的」,但為什麼它倆研究的根基卻是相互矛盾的呢?

圈量子理論想像圖

但所有好事不可能被它一個給占盡了,要接受它也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那就是顛覆你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把時間給幹掉!是的,在圈量子理論的公式里根本沒有t這個單位,這個理論不承認時間的地位,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每個位置的時間不一樣,而圈量子理論認為每個空間量子的時間都是不同的,所以時間根本不能算一個基本變數,只能算是一個類似平面幾何中輔助線的參考變數,這可真是有夠瘋狂的!

㈣ 初中的物理課是不是變成了科學課

是的 科學課包括物理 化學 生物 哈 還是很簡單的

㈤ 科學 物理學

1.B 首先,消失肯定錯誤。蒸騰是植物的葉片散發水分,所以是蒸發。
2.C 首先,水蒸氣是人眼看不見的,空氣也是一樣。只有水蒸氣液化附著在灰塵上才能看見。
3.C 首先,A肯定錯誤;又不是每天晚上都下雨;那麼就是C,是凝華現象
4.A 首先,水分多少肯定錯誤,濕度就是空氣中水分多少,所以是A

㈥ 什麼是物理

什麼是物理
這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問題。翻開任何一本物理教科書,都不難找到這樣的定義: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但這只是對於物理這門科學在學術意義上的一種界定。而我們所面對的「物理」,它同時又是一門課程,於是就有必要從教育意義的層面上去進行一番再認識、再分析,以挖掘蘊含在其中的豐富內涵。
首先,物理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發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學,又是具有方法論性質、被人們公認為最重要的基礎科學。物理學取得的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力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正如國際純粹物理和應用物理聯合會第23屆代表大會的決議《物理學對社會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學是一項國際事業,它對人類未來的進步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驅動技術,改善生活以及培養人才。
上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為物理學的飛速發展插上了雙翅,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就,以致於人們將20世紀稱譽為「物理學的世紀」。什麼21世紀呢?有一種流行的說法: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其實,這句話更確切的表述應該是:21世紀是物理科學全面介入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只有與物理相結合,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發展。
展望物理學的未來,充滿著機遇與挑戰。李政道先生在《物理的挑戰》一文中,曾提出21世紀物理領域所面對的四大難題:為什麼一些物理現象在理論上對稱但實驗結果不對稱?為什麼一半的基本粒子不能單獨存在而且看不見?為什麼全宇宙90%以上的物質是暗物質?為什麼每個類星體的能量竟然是太陽能量的1015倍?這些問題極大地激勵著人們不懈探索的勇氣與熱情。可以預見,一旦撥去這幾朵籠罩在物理天空中的烏雲,物理學將會展現出更加燦爛的前景。
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能。
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裡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物理學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不僅僅在於它對客觀世界的規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系。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能的結晶,文明的瑰寶。
大量事實表明,物理思想與方法不僅對物理學本身有價值,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有人統計過,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物及醫學獎,甚至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能,轉而在非物理領域里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發現有非物理專業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難怪國外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沒有物理修養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當今,物理學的觸角已經伸向眾多領域,並取得了越來越大的成就,以至我們很難再用傳統的眼光去界分什麼是物理學了。1995年在我國廈門舉行了第十九屆國際統計物理學大會,會上交流論文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諸如植物的花序、DNA葯物系統、交通的流量、文字的存儲等等,光看這些篇目,似乎都不太象是物理。什麼,究竟什麼是物理呢?幾年前,美國《今日物理》雜志,曾就此問題向讀者廣泛徵求意見。最後,他們推崇的答案是:物理學家所做的就是物理學。這話乍聽似覺偏頗,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在今天看來,物理學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智能,「代表著一套獲取知識、組織和應用知識的有效步驟和方法,把這套方法用到什麼問題上,這問題就變成了物理學。」(趙凱華語)
再次,物理還是一種文化。
從廣義來說,文化指的是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樣地,物理學家在長期科學實踐中所創造的大量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也就構成了物理文化。物理文化是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家知道,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實踐,因而在客觀性上表現為「真」;物理學創造的成果最終是為了造福於人類,它在目的性上體現出「善」;另外,物理學還在人的情感、意識等多方面反映了「美」。正因為物理學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屬性,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物理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高層次、高品位的文化。
物理學是求真的。物理最講究實證,物理學家在科學研究活動中最基本的態度就是實事求是,堅守「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准」的原則。正如物理學家費曼所說:「不論你的想法有多美,不論你什麼聰明,更不論你名氣有多大,只要與實驗不符便是錯了,簡簡單單,這就是科學」。可以說,物理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修正錯誤、不斷逼近真理的「求真」史。
物理學是從善的。物理學致力於將人從自然中解放出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幫助人們不斷認識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趨於高尚。這是物理學的價值取向和終極目標,因而物理學的本質是從善的;另外,物理學家的行為也是從善的。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和以她為代表的傑出物理學家:「第一流人物對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更大」。他們那種嚴謹求實的態度、獻身科學的精神,熱愛人民的情懷等等,對於後人無疑是一份尤為珍貴的人文財富。
物理學是至美的。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說過:美是真理的光輝;羅馬哲學家普洛丁又說過:善是美的本原。由此,物理學因真而美、因善而美就是十分自然的了。物理的美屬於科學美,主要體現於簡單、對稱和統一;對稱則統一,統一則簡單,它們構成了物理學的基本美學准則。
翻開物理學的篇章,可以發現到處都跳動著美的音符,體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與創造。僅以統一性為例。當代物理學的發展,正朝著兩個相反的研究方向延伸:最宏大的宇宙與最微小的粒子。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它們兩者並非是分道揚鑣、越走越遠,反倒顯示出不少殊途同歸、相反相成的跡象。例如,粒子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常被天體物理學家所借鑒,用來探尋宇宙早期演化的圖象;(正由於此,粒子物理學在某種意義上也被稱為「宇宙考古學」。) 反過來,宇宙物理學的研究也為粒子物理學家提供了豐實的信息與印證。於是,物理學中兩個截然相反的分支,就這般奇妙地銜接在了一起——猶如一條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又如,英國物理學家狹拉克首先發現,在自然界的某些物理量之間存在著下列引人注目的關系:
宇宙半徑/電子半徑≈1040,宇宙年齡/強衰變粒子壽命≈1040,
氫核與電子的電力/氫核與電子的引力≈1040,……
在上述比數中,宇宙這個最大的系統,與基本粒子這個最小系統之間,竟然珠聯璧合達到了如此完美的統一,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美,一種動人心弦的壯麗的美。正是這許多美不勝收的事例,激發起人們對大自然由衷的贊嘆與敬畏,難怪愛因斯坦會說:「宇宙間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於物理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智能,更是一種文化。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能對自己所任教的物理作一番全方位的審視與剖析,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們看到,物理原來有著如此豐富的的內涵,從而會更自覺、有意識的去挖掘和開發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又使我們看到,物理原來有著如此美好的稟性,從而會更加鍾愛物理,更有激情地去從事物理教學。我以為,只有真正熱愛物理的物理教師,才能做到不僅教會學生理解物理、應用物理,而且還進一步引導他們去感悟物理、欣賞物理。

㈦ 科學物理問題

  1. 慣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是不變的沒影響。

  2. 對蒼蠅有影響,加速時火箭內空氣向底部集中,這樣蒼蠅也會向底部集中。

  3. 水球肯定會變形,是否破裂得看氣球的韌度和火箭的加速度大小。

㈧ 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的關系

物理學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關系物理學是一門探究一切物質的組成及其運動規律,揭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各種運動之間的關系的廣博而豐富的學問。

物理學的進展密切聯系著工業,農業等的發展,也同人類文明的進步息息相關。

從電話的發明到當代互聯網路實現的實時通信;從蒸汽機車的製造成功到磁懸浮列車的投入運行;從晶體管的發明到高速計算機技術的成熟等等。

這些無不體現著物理學對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的貢獻。

當今時代,物理學前沿領域的重大成就又將會引領著人類文明進入一片新天地。

物理學的發展與完善導致了歷史上三次工業革命現代工業及科學發展離不開物理學理論。

物理學實驗既為物理學發展創造條件同時也為現代工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究打下了物質基礎。

當前我國為了積極跟蹤世界新科學技術要努力在生物工程、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激光、超導、通訊等新技術領域取得新的科技發展。

這些科技發展都是與物理學的應用有著非常密切關系的物理學是科學技術的基礎。

物理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可以使人們很好地認識世界、了解自然。

同時它對人們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技術體現了生產力的進步與物理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們之間總是相互作用共同發展從而共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乃至整個世界。

閱讀全文

與科學怎麼變物理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