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知名人士都有誰
臧克家(1905—2004),詩人,1930年,考入國立山東大學
季羨林(1911—2009),東方語言學家,1923年曾在山東大學附中學習
王小雲,1966年生,山東人,1983年至1993年就讀於山東大學數學系,獲得本碩博學
位,導師潘承洞。破解了MD5和SHA-1兩大密碼演算法,震驚世界。
庄孝僡,(1913-1995),山東人。1935年畢業於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曾任北京大學教
授、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名
譽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江桂斌(1957—),祖籍山東萊陽。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7年、1991年
先後獲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研究員。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⑵ 請問一下山東大學物理院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物理院的那個方向比較好,那個教授比較好,材料方向重點說一下
你好!物理學院現在擁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含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無線電物理、原子分子物理、聲學、光學、等離子體物理8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凝聚態物理和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是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物理界處於領先地位。王克明院士、陳峰教授都是在國內有重大影響的物理學人物!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楊振寧和楊振聲是什麼關系
師生關系,楊振聲曾是西南聯大的校長,楊振寧是曾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楊振聲(1890-1956),字今甫,亦作金甫,筆名希聲,山東蓬萊(今蓬萊市)水城村人。現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教授,曾任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校長。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漢族,安徽省肥西縣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57年由於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漢族人;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則於70年代發展成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並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
首次來山東的楊振寧先生對山大有一分特殊的感情:「山東大學老校長楊振聲先生我是很認識的。因為他曾經做過西南聯大的校長,我那時候是西南聯大的學生。」楊振寧教授說,山東有著肥沃的土地,久遠的歷史,豐富的資源,「這么大的土地,這么多的人民,有這么多聰明的、很努力的人,我想山東的前途、山東大學的前途,大家應該可以期待,山東大學在二三十年之內一定可以培養出非常傑出的人才。」
⑷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有誰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12、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望採納—3—謝謝
⑸ 陳麗的介紹
女,1963年11月出生,理學博士,臨沂大學一級教授,山東大學物理系兼職碩士生導師。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與微電子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現為物理系副主任。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第五批中青年學術骨幹,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分子,臨沂市「跨世紀青年科技人才」,臨沂市首屆青年科技獎,五次獲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獎,臨沂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五項。主講《熱學》、《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科技英語》、《固體物理》等多門本科課程,《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這門課用雙語教學,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
⑹ 山東大學到底有幾個全職院士啊(381030多個)如題 謝謝了
七位全職院士。
分別為:
1、錢逸泰,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與化工學院。
2、王文興,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研究院。
3、佟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與化工學院。
4、張明高,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5、張運,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院。
6、方家熊,中國工程院院士,光學高等研究中心。
7、彭實戈,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學院。
學校簡介
據山大官網信息顯示,山大擁有專任教師4530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含雙聘)19人,青年項目入選者1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3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7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6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山東大學
⑺ 張家良的人物生平
讀研期間被教育部選拔為中日政府間交換國費留學生,1988年到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物理系學習。1991年、1994年分別獲東京工業大學碩士、理學博士學位。1994年以後長期在三菱化學(株)等企業的研發部門擔任研究職務,承擔過多項先進功能電子器件新材料產品研發方面的項目。2003年受聘為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回國,先後承擔了物理基地班的《電磁學(雙語)》課程、本科生骨幹專業課程《壓電物理學》和研究生專業課程《功能電介質研究進展》、《鐵電薄膜》、《鐵電物理理論》的教學任務。2006年被評為凝聚態物理學科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現兼任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應用物理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 材料物理與材料化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2003年參加國家973規劃課題「鈣鈦礦結構中的相變行為和相關性能的研究」研究。2006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類鈣鈦礦氧化物陶瓷的組合、相結構與高介電性研究」和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一類鈣鈦礦體系氧化物陶瓷的組分、相結構與巨介電性研究」。2007年作為主要學術骨幹承擔國家973規劃課題「熱電材料電熱輸運的物理機制」。在材料的探索、結構和物性研究領域發表了SCI、EI收錄論文40餘篇、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1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