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理療師與按摩師有什麼不同
首先要明白理療和按摩的區別;
理療即物理療法,其優點是作用廣泛,無損傷性,又沒有痛苦,比較安全,對許多病傷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是利用微弱的外在物理因素(如光、電、磁、聲、溫熱、寒冷等)引起人體的生理反應,通過這些反應影響人體的功能,剋制病因,促進傷病的康復.相應的療法有電療、光療、磁療、熱療、冷療、水療,以及超聲波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最常用的理療方法是電療法磁 療和光療法。熱療儀器是短波和超短波、微波和紅外線理療儀。周林頻譜治療儀、安康治療儀、利德治療儀等是大家很熟悉的紅外線理療設備。在外科的傷口癒合和燒傷治療等方面應用廣泛。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按摩師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
理療師則是西方國家的文化產物.
② 物理治療與中醫按摩的區別
以物理治療中的手法治療為例,因為都是徒手在身體上進行,姿勢上看著也差不多,所以很多人會以為這就等同於傳統的推拿手法。但其實是不一樣的。
傳統的推拿手法以中醫經絡為依據,在脊柱周圍穴位進行點按揉,達到疏通經絡、松解肌肉的效果。
而物理治療中的手法是以人體解剖學為依據,比如我們經常使用的脊柱關節松動術,則是在脊柱上的棘突或橫突等地方進行松動,增加關節的活動度等。
③ 鍛煉身體和按摩的效果有什麼區別
按摩;就是物理治療的最佳首先:專業的按摩能給每個細胞、毛細血管、每一寸勁道肌肉經絡都得到放鬆、疏通、激活、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等等!按摩也就是被動運動,不會損傷各個關節與各大臟腑器官等等。主動運動;就是所謂的運動,是要靠大幅度動作及耗力來促使成的,每次耗力都得提高血壓才能達成,每次的高度消耗都要給各大器官增加附和,肌肉筋道都會僵硬沒韌性,長期下去各個器官功能會下降,血壓會升高!不用說各個關節筋道肌肉都會損傷,運動應該適當,可以擴展肺活量,提升人體三氣的呼吸之氣來推動迴流心臟的血液,
人之健康:是要在全身經絡暢通、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的前提下。
所以被動運動必須做,主動運動適當做,這樣結合才是最健康的養生養身之道
長期按摩以燃燒脂肪緊致鬆弛肌膚可達到健康減肥功效,
④ 按摩和推拿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在綜合醫院或中醫院里,沒有按摩科,只有推拿科。
推拿與按摩真的不一樣嗎?兩者間有什麼不同?
1)從歷史沿革變化看:按摩是古稱,在我國明代就把按摩的名稱改為推拿了,當時的《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小兒推拿秘訣》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稱為推拿,這不單是名稱的改變,而是表示這一療法的發展和人們對手法認識的提高。早期的按摩療法僅用於少數疾病的治療,手法種類也很少,常用的是按和摩兩種手法,按法是單純的向下用力,即所謂「按而留之」,摩法則是在體表作環行摩擦,屬平動的范圍。以後隨著治療范圍的擴大,手法也相應有了發展,除了按法、摩法等常用手法外,又出現了推法。推法雖也屬平動類手法,但卻是一種有方向性選擇的直線摩擦手法,因此對疾病的治療更有針對性。在實踐中,人們發現手法用力方向的不同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從而產生了各種用力方向不同的手法。除向下的壓力外,還有向上的提力以及相對用力的擠壓等。手法的分類也逐漸合理,適應症也逐漸擴大,按摩這一名稱逐漸被推拿這個更為明確的概念所取代。可以說由按摩改稱推拿,標志著推拿發展史上的一個很大的飛躍。
2)從手法變化看:按摩只有四五種手法,原始時就只有按和摩,推拿的手法三十餘種,在清代對推拿手法治療傷科疾病作了較系統的總結,如《醫宗金鑒》一書,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為傷科八法。按摩從業人員手法始終還停留在基本手法上。
3)從小兒按摩看:明代不僅設有按摩科,而且按摩在治療小兒疾病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小兒推拿獨特體系,如小兒推拿的穴位有點,也有線(如前臂的「三關」、「六腑」)和面(如手指指面部的「脾」、「肝」、「心」、「肺」、「腎」等)。在小兒推拿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又有不少小兒推拿專著問世,如《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小兒推拿秘訣》等,其中《小兒按摩經》可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推拿書籍。推拿正是從這時小兒推拿的名稱沿革而開始的。《香案牘》中記載「有疾者,手摸之輒愈,人呼為摸先生」。此處摸先生就是指治病療效很好的民間推拿醫生。
4)從治療范圍看:按摩只是保健和消除疲勞,而推拿是治療疾病。當代推拿科治療的疾病有:腰背痛、腱鞘炎、滑囊炎、感冒、便秘、泄瀉、胃下垂、痛經、閉經、半身不遂、高血壓、哮喘等等。
5)從從業人員看:由於兩者目的作用不同。其服務場所名稱和構成人員也不同,保健按摩是以盲人按摩師為主體,或經過短時間訓練的按摩師,推拿或叫治療按摩以醫療機構、診所為主體。
(1)盲人保健按摩的審批權在工商局和殘聯,其按摩師只需經專業培訓,並獲得勞動局頒發的上崗證即可,一般均為非醫務人員;開診所的審批權是衛生局,推拿醫師需要專科學歷,他們大都是醫專、醫學院、中醫學院畢業的學士,還有碩士、博士、博士後,他們當中有主治醫師、主任醫師、教授。還要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取得行醫資格。
(2)按摩師有保健的能力,但難診斷和治療疾病,既使能在按摩時發現客人身體上存在的疾病,也不提供治療,而應告知病人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按摩師及其機構只能被視為一種保健服務場所,不是醫療機構。
(3)目的和方法也完全不同。保健按摩是用按摩手法達到養身保健目,是中醫保健方法之一,以健身防病為主,診治病傷為輔。推拿(治療按摩)包括傷科推拿,是中醫外治療法之一,是應用推拿手法達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療法,人類最古老的一種是治療疾病的方法,以診治疾病為主,健身防病為輔。
(4)其手法有明顯區別:
A、推拿就是用手推或者拿捏推拿屬於中醫外治法的,它主要通過手法功力,配合經絡系統發揮的調整作用,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推拿作為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外治療法。其治療范圍廣,涉及到內、外、婦、兒各科,如落枕、扭傷、肩周炎、腰腿痛、感冒、慢性腹瀉、失眠等。手法包括滾、揉、刮、摩、擦等,方法很多,不是簡單的用手推或者按捏。
推拿手法的要求是柔和、均勻、有力、持久,針對穴位達到深透。針對不同的疾病,身體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推拿手法和技巧。推拿具有舒經通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潤滑關節、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對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常見疾病的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對一些慢性病也可以作為輔助治療,如消化不良、便秘、胃病等。要求推拿醫師都應具備完整的醫學常識如解剖、生理、放射醫學等和專業知識,不是人人皆可為之的。
B、按摩院或街頭按摩攤點的推拿是預防或保健或消除疲勞,方法是用手或肌體的其他部分接觸人體,進行技巧性的機械動作。手法簡單,主要是按、摩、揉、彈、叩、敲。家庭成員學會也可以相互按摩,達到保健的效果。
⑤ 推拿和按摩一樣嗎兩者有什麼區別
中醫里的推拿和按摩有什麼區別?推拿的手法有什麼不同?推拿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推拿的手法有強有弱,「輕推、順推皆為補」,即緩和、輕微的連續刺激能活躍臟腑的生理功能,為補法;急速、較重且時間較短的刺激,會抑制臟器的生理功能,為瀉法。針對具體的患者,手法輕重應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論,產生較強烈的酸麻脹痛感時為瀉,感覺輕微時為補。手法的頻率也與補瀉有關,「緩摩為補,急摩為瀉」,即頻率低的為補法,頻率快的為瀉法。
⑥ 理療和足療有區別
理療
physical therapy
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於人體,使之產生有利的反應,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康復治療的重要內容。物理因素通過對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經、體液的間接作用引起人體反應,調整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代謝,提高免疫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促進組織修復,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過程,達到治病目的。常用人工物理因素有電、光、聲、磁、溫度和機械力等。電療分直流電、低頻電、中頻電、高頻電和靜電等療法;光療分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和激光等療法;聲療又分超聲波和超低聲療法;利用溫度的治療有熱療、冷療和冷凍療法;利用機械力的療法有按摩、推拿、手法治療、牽引和運動等。運動療法是理療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利用患者的力和外加的機械力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的自然界物理因素有日光、大氣、海水、礦泉、高山和森林等,人處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接受環境中的不同自然物理因素的綜合影響,防治疾病。人工物理因素也可用於物理診斷,理療科常用低頻脈沖電測定周圍神經功能狀態,用壓力感測器測定人體重心的變化,以判斷平衡功能,用紫外線紅斑反應測定人體對日光是否敏感,測定穴位電興奮性以估計經絡的功能狀態等。理療在臨床應用廣泛,如急、慢性炎症,急、慢性損傷,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疼痛癥候群,內臟器官功能失調等。
補充:
應用各種物理因素作用於人體,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物理療法,簡稱理療。除此之外,還被廣泛用於疾病的診斷。理療可分2大類:
(一)人工物理因素療法
1.電療法 包括靜電療法、直流電療法、低頻電療法、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超高頻電療法、特高頻電療法、離子導入療法、電離空氣療法、電水浴療法、射頻療法等。
2.磁療法 包括靜磁場療法、脈沖磁場療法、低頻磁場療法、中頻電磁療法、高頻電磁場療法等。
3.光療法 包括紅外線療法、可見光療法、紫外線療法、激光療法等。
此外,還有超聲波療法、水療法、傳導熱療法、冷凍療法、運動療法、拔罐療法、電子生物反饋療法等。
(二)自然物量因素的療法
包括礦泉、氣候、空氣、日光、海水療法等。 足療 足療是近些年隨著人們健康與保健意識的增強而出現的「新詞」。
眼下,在大多數人認為:
足療就是運用中醫原理,集檢查、治療和保健為一體的無創傷自然療法。足療包括兩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是人體的陰晴表,能夠很准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足療法分為以下三大類:1. 熱水足浴法 2. 足部按摩法 3. 中葯足療法
但實際上,我們知道,中醫歷來就非常重視足部的保健與治療。
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連接人體臟腑的12 條經脈,其中有6條起於足部,腳是足三陰之始,足三陽之終,雙腳分布有60多個穴位與內外環境相通。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能刺激這些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內臟功能、舒通全身經絡,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的目的。現代醫學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有無數的神經末稍與大腦緊密相連,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經常用熱水洗腳,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從理療學的觀點看,熱水洗腳是一種浸浴療法。洗腳時,水溫以40至50℃為宜,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雙腳浸泡5至10分鍾。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松的按摩雙腳,先腳背後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稍神經興奮,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對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葯物,還能防治感冒、腳疾、凍瘡和關節痛等症。
其中小兒中葯足療法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中葯足療法
小兒中葯足浴法的來源及發展:小兒中葯足浴法同其它葯浴療法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其有邪者,漬行以汗」可見當時已提倡用沐浴療法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葯方》載有「嬰兒病癇方,取雷尾三果治,以豬煎膏和之。小嬰兒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撓以浴之。隋唐時期《肘後備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傷寒》治療小兒各種疾病的浴兒、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兒科醫家錢已對本療法用於兒科證治。清代吳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經驗,一生採用外治法治療疾病,成為真正的小兒中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國內繼承最系統的小兒中葯足療法為鄭氏小兒中葯足療法,從晚清到現在,經過鄭氏紅葯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使小兒中葯足療法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足療,即熱水洗腳,加之一些科學的腳部按摩。實踐證明,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國民間素有「睡前一盆湯」的習慣做法,和「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除濕祛暑;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的說法。
⑦ 推拿、按摩、足療都有什麼區別
足療、按摩也稱醫療保健。健康養生推拿:採用中醫學的調養生息理論,結合反射學原理,運用中醫針灸、按摩、導引等方法,對現代亞健康群體開展推拿、針灸、拔罐、刮痧、中葯熏蒸、古方泡浴、健康指導等健康保健項目,以達到保養身體,健康百歲的目的。足療;主要通過各種浸足療法以及其他輔助治療來調理,調治各種亞健康狀態。足療、按摩都是用來調治亞健康,可以舒筋活絡、悅心健體、解除疲勞……不同的按摩手法及調理方案調治主題及效果是不一樣的。按摩:用手在人體的一定部位上推、按、捏、揉等,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皮膚抵抗力,調整神經系統。 按摩又可以理解為「推拿」,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⑧ 理療和按摩有什麼區別
理療就是一些物理治療,就是利用一些簡單的器械對某種疾病進行治療,前提是你得了某種病,需要理療,例如:醋療,烤電等等,而按摩在當今年代可以說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當然他也屬於理療范圍內的事,例如:脊椎骨推拿等等,所以理療包括按摩,按摩屬於理療,明白了嗎?朋友
⑨ 中醫推拿和中醫理療的區別
推拿通常以純手法為主,理療以器械為主輔以手法。所以相對應的范圍就不同,推拿以治療疾病為主(因為針對每個不同的病患可採取不同的手法),理療以預防為主(對任何不適採用相對統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