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寫物理實驗報告(以平面鏡成像為實例)
實驗報告一般分這樣幾個部分
1.實驗目的
2.實驗步驟
3.實驗結果
4.實驗練習題
你可以套用這樣的格式來寫,高中物理實驗報告一般有練習冊的,請以練習冊為准:)
『貳』 寫一篇高中物理實驗總結
地面太滑或者車的速度太大
『叄』 物理實驗中對比法和類比法的區別.求物理
物理實驗中對比法和類比法的區別.求物理
對比是已經有一個明確的實驗,然後設計一個參照物來通過對比表現其特徵或者是性質之類的,類比法是像牛頓第一定律一樣是無法在真實生活中實驗的,就設計一個差不多的實驗來表現.
『肆』 高中物理競賽實驗報告
有本書是北大出的
那裡有關於這34個實驗的
考試的時候只要求寫出實驗原理,步驟(簡約,基本不算分),數據(必須是測量出來的),數據處理(這部分分值很重)。
考試的時候一般會給你一張專門的實驗報告紙,你只需要天空就是了。
具體的樣例只有文字說明 單擺
實驗器材(略)
實驗原理 (最好是用圖文結合)怎麼推導的,這里有分數
實驗步驟 這個基本上是記錄數據 設計表格
(如果還要探究擺腳)
再設計表格
數據處理 計算出要求的數據和誤差(這里分數最重)
Ps:
本來寫了很多報告的,全扔了。強烈建議去買那本書,封面是藍色的。北大出的
『伍』 如何寫物理實驗報告 高一的打點計時器的
實驗報告
一、原理
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其工作電壓是4~6V,電源的頻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
電火花計時器是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小孔而顯示出點跡的計時儀器,使用220V交流電壓,當頻率為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電火花計時器工作時,指導運動所受到的阻力比較小,它比電磁打點計時器實驗誤差小。
如果運動物體帶動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的點就記錄了物體運動的時間,紙帶上的點也相應的表示出了運動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研究紙帶上的各點間的間隔,就可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況。
二、實驗過程
1.把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
2.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木板沒有滑輪的一側,並聯好電路
3.把一條細繩栓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邊吊著合適的鉤碼。
4.把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固定在小車後面
5.使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放開小車,讓小車運動
6.斷開電源,取出紙帶
7.換上新的紙帶,再重做兩次
三、實驗數據及計算公式
打點計時器測加速度中的公式v=〔s(n)+s(n+1)〕/2t
s(n)指第N-1個計時點到第N個計時點的位移,s(n+1)指第N個計時點到第N+1個計時點的位移?〔s(n)+s(n+1)〕指第N-1個計時點到第N+1個計時點的位移.(即把要求的點包括在了他們中間即N處)
t指發生兩個相擰計數點(N-1到N,N到N+1)之間的時間間隔.2T就是時間間隔總和
他們求得的就是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以近似看做N(要求的點)點的瞬時速度
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為S1,S2,S3.......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根據△S=aT*T有
S4-S3=(S4-S3)+(S3-S2)+(S2-S1)=3aT*T
同理S5-S2=S6-S3=3aT*T
求出a1=(S4-S1)/3T*T a2=(S5-S2)/3T*T a3=(S6-S3)/3T*T
再求平均值
四、實驗總結
1.打點計時器使用的電源是交流電源,電磁打點計時器電壓是4~6V;電火花打點計時器電壓是220V。
2.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小橫線,應調整振針距復寫紙片的高度,使之大一點。
3.復寫紙不要裝反,每打完一條紙帶,應調整一下復寫紙的位置,若還不夠清晰,考慮更換復寫紙。
4.使用打點計時器,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後再放開紙帶。
5.使用電火花計時器時,還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之間;使用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
6.處理紙帶數據時,密集點的位移差值測量起來誤差大,應捨去;一般以五個點為一個計數點。
7.描點作圖時,應把盡量多的點連在一條直線(或曲線)上不能連在線上的點應分居在線的兩側。
8.打點器不能長時間連續工作。
『陸』 物理的實驗分析和結論怎麼寫
物理的實驗分析和結論怎麼寫
實驗數據處理
實驗結表示首先取決於實驗物理模式通測量間相互關系考慮實驗結表示見實驗結表示圖解程表示處理數據根據需要便選擇任何種表示實驗結
(1)實驗結圖形表示實驗結用函數圖形表示實驗工作普遍實用價值明顯直觀性能清楚反映實驗程變數間變化進程連續變化趨勢精確描制圖線具體數關系式未知情況進行圖解並藉助圖形選擇經驗公式數模型用圖形表示實驗結每必須掌握
圖解主要問題擬合面線般五步進行
①整理數據即取合理效數字表示測值剔除疑數據給相應測量誤差
②選擇坐標紙坐標紙選擇應便於作圖或更能使反映變數間相互關系原則根據需要便選擇同坐標紙原曲線關系兩變數經坐標變換利用數坐標要能變直線關系用直角坐標紙、單數坐標紙雙數坐標紙
③坐標度坐標紙選定要合理確定圖紙每格距離所代表數值起碼應注意麵兩原則:
a.格值應與測量值所表達精確度相適應
b.便於制圖利用圖形查找數據每格值代表效數字盡量採用1、2、4、5避免使用3、6、7、9等數字
④作散點圖根據確定坐標度值數據作點坐標坐標紙標考慮數據類及測量數據組先順序等應採用同符號標點坐標用符號:×○●△■等規定標記數據坐標
⑤擬合曲線擬合曲線用圖形表示實驗結主要目培養作圖技巧關鍵環擬合曲線應注意幾點: a.轉折點盡量要少更能現折曲
b.曲線走向應盡量靠近各坐標點通所點
c.除曲線通點外處於曲線兩側點數應相近
⑥註解說明規范作圖表示實驗結要圖形作必要說明其內容包括圖形所代表物理定義、查閱使用圖形制圖間、點、條件制圖數據源等
(2)實驗結程表示程式應用較種數形式利用程式表示實驗結僅形式緊湊並且便於作數進步處理實驗結程表示般四步進行
①確立數模型於研究兩變數相互關系實驗其數模型藉助於圖解確定首先根據實驗數據直角坐標系作相應圖線看其圖線否直線反比關系曲線冪函數曲線指數曲線等確定經驗程數模型別:
Y=a+bxY=a+b/xY=a\bY=aexp(bx)
②改直便求曲線關系程未定系數精度要求高情況確定數模型基礎通數模型求數變直線程並根據實驗數據用單數(或雙數)坐標系作應直線圖
③求直線程未定系數根據改直直線圖形通已經掌握解析幾何原理根據坐標系內直線找其斜率截距確定直線程兩未定系數
④求經驗程確定兩未定系數代入數模型即比較習慣直角坐標系經驗程
.作圖:根據實驗數據通描圖求斜率效減少誤差(用於所求未知量表示比值)
2.列表:主要原理用控制變數求未知量(用於2未知量或求表達式)
3.公式:通已知公式直接代入實驗數據求(簡單種用於檢驗定理/公式確性)
物理實驗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實驗定量析依據探索、驗證物理規律第手資料系統誤差定情況實驗數據處理恰與否直接影響偶誤差所實驗數據處理實驗復習重要內容本文結合些實例簡單介紹實驗數據處理
1. 平均值 取算術平均值減偶誤差用種數據處理通同測量條件於某物理量進行測量結完全用測量算術平均值作測量結真實值近似
2. 列表 實驗數據列表格簡明表示關物理量間關系便於檢查測量結運算否合理助於發現析問題且列表圖象基礎
列表應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反映關物理量間關系般自變數寫前邊變數緊接著寫面便於析②表格要清楚反映測量數測物理量名稱及單位計算物理量名稱及單位物理量單位寫標題欄內般數值欄內重復現③表所列數據要確反映測量值效數字
3. 作圖 選取適自變數通作圖找或反映物理量間變化關系並便於找其規律確定應量函數關系作圖用實驗數據處理
描繪圖象要求:①根據測量要求選定坐標軸般橫軸自變數縱軸變數坐標軸要標明所代表物理量名稱及單位②坐標軸標度選擇應合適使測量數據能坐標軸准確反映避免圖紙現片空白坐標原點零零坐標軸度估讀數應與測量值估讀數(即效數字末位)相應
『柒』 急!!求高中物理實驗課題研究報告範文。跪求!!
單擊此處輸入中文題名(不超過20個漢字)
作者(學號)
(1.單位名1,城市名1 郵政編碼1 )
摘 要: 在此處輸入中文摘要(字數一般不超過200字)。摘要必須反映全文中心內容,內容應包括目的、過程及方法、結論。要求論述簡明、邏輯性強、盡量用短句。採用第三人稱的寫法,並請用過去時態敘述作者工作,用現在時態敘述作者結論。
關鍵詞: 詞1;詞2;詞3(不多於5個,選詞應規范,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取)
Title in English
Author
(1.Affiliation 1, City 1 Post Code 1)
Abstract: 單擊此處輸入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用第三人稱寫法,必要時可適當加長),並請用過去時態敘述作者工作,用現在時態敘述作者結論。
key words: word1; word2; word3(中英文關鍵詞須一一對應)
引言的內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方法、范圍和背景等。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不要與摘要雷同或成為摘要的注釋,避免公式推導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紹。引言的序號可以不編,不編序號時「引言」二字可以省略。
·單擊此處輸入標題1
可接下一級標題或正文。
論文要求主題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
在腳注位置註明課題或基金項目類別及其批准號.在首頁末註明作者的個人學術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學歷或學位,職稱,博(碩)士生導師(聯系人)或課題負責人,兩院院士,Email 地址等.
精煉,遵守我國著作權法,注意保守國家機密。每篇論文(含圖、表)不超過10個page。其內容包括中英文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不多於5個)、參考文獻。另請在稿件首頁地腳處給出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最後學位或在讀學歷)及基金項目名稱與批准號等信息。
1.1 單擊此處輸入標題1.1
題名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要便於編制題錄、索引和選定關鍵詞。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元、代號等,也不能將原形詞和縮略詞同時列出;一般不用副題名,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1.1.1 單擊此處輸入標題1.1.1
下接正文。頁碼採用A4紙型縱向排列,頁邊距上、下均為3cm,左右均為2.5cm。文字大小規定如下:摘要、作者簡介、圖名、表名及內容、參考文獻均為小五號字,正文中除標題外均為五號字,標題見樣例。中文均採用宋體,西文採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正文(含圖、表)中的物理量和計量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
文中各級標題採用阿拉伯數字分三級編序,且一律左頂格排版。一級標題形如1,2,3,…排序;二級標題形如1.1,1.2,…排序;三級標題形如1.1.1,1.1.2,…排序。
文中圖、表應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圖以10幅為限。圖中文字、符號或坐標圖中的標目、標值須寫清。標目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物理量和單位符號。表格一般採用「三線表」,表的內容切忌與插圖和文字內容重復。
圖、表應有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的圖、表序和簡明的表題。表序和表題間空1個字距,居中排於表的上方。
若所有欄的單位相同,應將該單位標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寫「單位」二字。表中內容相同的相鄰欄或上下欄,應重復示出或以通欄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樣代替。
圖、表中的術語、符號、單位等應與插圖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表1 中文表題居中(表隨文出現,且出現在同一頁面內)
基本要求 表中文字中文採用小5號宋體,西文採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物理量和計算單位 表中的物理量和計量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
註: 表注採用小5號宋體
公式主體居中,編號右對齊,如下所示。
(1)
(2)
圖1 中文圖題(圖隨文出現,且出現在同一頁面內)
圖中說明文字採用小五宋體,物理量和計量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
參考文獻只列出已經公開出版且在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文獻,近5年的文獻量應佔50%以上。參考文獻表採用順序編碼制,即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
各類主要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
①期刊: [序號] 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②專著: [序號] 作者.書名.版本(第1版不著錄)[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③論文集: [序號] 作者.題名[A].見:(In:)編著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④學位論文:[序號] 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⑤專利文獻:[序號] 專利申請者.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⑥部級以上技術標准:[序號] 起草負責者.標准代號 標准順序號—發布年 標准名稱[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⑦技術報告: [序號] 主要責任者.技術報告題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⑧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O/OL].電子文獻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則列前3名,後加「,等」或「, 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後,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參考文獻:
[1]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論文題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2] 作者. 書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頁碼.
[3] 李曉川,孔軼群,冷凱良,等.水產品中氯黴素殘留測定方法的分析研究[J].2002,23(4):76-81.
[4] Russel H Taylor, Dan Stoianovici. Medical robot in computer-integrated surgery[J].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3, 19(5): 765-781.
『捌』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怎麼寫動能與重力勢能的轉化和守恆
物體在空中時,因為它具有質量,地球對他有引力,所以需要力量來托住它,才能保持在空中,而它落下來後對地面有壓力,所以空中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物體從高處落下,若使它停下,就需要力對它做功,所以它具有動能.
物體落下,高度變、越來越小,所以重力勢能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從2m高處落下的2kg鐵球砸到地面上比從1m高出落下的鐵球砸到地面上的力大吧,所以質量相同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而速度越來越大,所以動能越來越大,(因為速度越大,撞擊到地面的力越大,所以動能越大!)這樣重力勢能就轉化為了動能.
『玖』 高中物理解釋一下CD為什麼不需要,或對比需要的實驗說說
若小車的質量遠大於鉤碼的質量,小車的慣性越大,鉤碼產生的拉力使得小車產生的加速度將變得很小(f=ma)這樣,起碼的結果將導致加速度測量不易,誤差增加,故C為錯誤。而對D來說,在小車運動過程中,小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恆定,鉤碼通過滑輪對小車產生的拉力與小車運動受到的摩擦力的差,就是使小車產生勻加速運動的恆定拉力,不必要額外的「平衡」,何況由於小車運動時受到的滾動摩擦力本身就很小,所以不必「平衡摩擦力」。
對A選項來說,如果拉線與木板不平行,則小車在運動過程中鉤碼產生的拉力與小車運動方向產生一個不斷改變的夾角,小車沿運動方向受到一個因此而不斷改變的力的作用,這就不再是勻變速運動的實驗了。而B選項應該是為了能得到完整的「打點痕跡」,即得到從初速為零時的記錄。若小車先運動,後開始「打點」,得到的就不是初速為零的記錄,分析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