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冰袋物理降溫應避開的部位
,應當避開患者的枕後、耳廓、心前區、腹部、陰囊及足底部位。
⑵ 物理降溫可用溫水擦拭哪些部位和禁止擦拭哪些部位
物理降溫可用溫水擦拭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四肢。禁擦拭的部位有耳後跟肚臍。
⑶ 酒精降溫,哪些部位不能擦,哪些不能同時擦
酒精降溫可以用干凈的酒精棉球擦拭腋窩、腘窩、手足心、胸部,頸部兩側、肘窩、手腕內側、大腿根。前胸、腹部等部位對冷刺激敏感,不宜擦拭。
用來擦拭的酒精濃度一般是25-30%,若是用75%醫用酒精,加不到2倍的水就可以用了。
首先在病人的頭部放置涼毛巾降溫,可防止酒精擦浴時,表皮血管的收縮,使得血液集中到頭部而引起腦組織充血。
擦浴時,首先將蘸有酒精的棉球或紗布擰至半干,自病人一側頸部開始,沿上臂外側至手背,再從腋窩沿上臂內側至手掌,擦完後,用干毛巾拭乾皮膚上的酒精。
同法擦浴另一側後,讓病人側卧,擦浴背部。背部擦完後開始沿大腿外側擦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大腿內側擦至足心。
酒精降溫的注意事項:
1、酒精濃度
醫用酒精的乙醇濃度為75%,高燒時用它擦拭身體降溫,需要稀釋到25%—50%,大致等於一份醫用酒精加相同量的水。酒精濃度太高不但刺激皮膚,還會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2、兌水溫度
兌水時水溫宜稍高於體溫,以用手腕內側試水覺得不燙為原則。一般選32-34℃。這樣調和後的酒精,溫度接近體溫,不會因太涼引起不適,也避免了水溫太高導致酒精揮發過快。
3、宜用紗布
擦拭時選用一小塊全棉紗布或手絹,吸水性好,摩擦力適中,用酒精蘸濕後擰至半干後擦拭身體。如果沒有紗布,也可以用小毛巾,為避免浪費,最好不要浸透,只需把毛巾的一角蘸濕即可。
4、擦拭部位
用酒精物理降溫時,宜取自上而下擦拭血管豐富的部位。而要避開胸前區、腹部、後頸等處,這些部位對冷的刺激較敏感,可刺激性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腹瀉等不良反應。
5、擦拭力度
皮膚擦至發紅為宜,擦洗時動作要輕柔,不要將皮膚擦破。力量要均勻,一手擦拭,另一手要輕輕按摩以促進血管擴張。擦至腋窩、肘窩、大腿根部等血管豐富部位,不妨停留時間稍長,以提高散熱效果。
6、宜忌人群
用酒精擦拭只適用於高熱無寒戰又無汗的患者。出汗通暢時,表明體溫已經開始下降,不適合用這種方法。
⑷ 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患者的哪些部位
物理降溫避開的部位
1、枕後、耳廓、陰囊處:用冷易引起凍傷。
2、心前區:用冷水刺激可導致反射性心率減慢、心房纖顫或心室纖顫及房室傳導阻滯。
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瀉。
4、足底:用冷可導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
⑸ 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患者的_ _部位
發燒應考慮染驗血主物理降溫用冰冰貼貼部發燒建議檫身體傷口輸液口應避免水防止染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
⑹ 物理降溫時應避開患者的哪些部位 老師說有七處地方應該避開!
物理降溫禁擦頸後.胸前區.腹部及足底.因為這些部位對冷的刺激較敏感,可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腹瀉等不良反應.
⑺ 物理降溫的注意事項
物理降溫是高熱病人首選的降溫方法,包括有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冰塊、冰鹽水、冰帽、醫用化學袋降溫、灌腸、冰液體靜脈輸入等方法。 在採用物理降溫措施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溫,因各種冷刺激都會使病人出現寒顫,橫紋肌產熱增加而影響降溫效果。可選用溫水擦浴等降溫措施。 2、不論採用何種降溫方法,都應同時在足心置熱水袋,可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增加舒適,尤其是冰敷頭部更應重視,降低頭部溫度可增加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減少耗氧量,降低機體代謝率。一般認為,體溫下降10OC腦細胞代謝可降低6.5%,顱內壓可降低5.5%。因此,頭部降溫對顱腦損傷的病人更為重要。 3、對有出血傾向皮疹、皮下出血點及伴有皮膚性損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別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會導致出血症狀加重。擦浴時禁擦後背、胸前區、腹部和足底等處,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4、採用物理降溫措施30分鍾後測量體溫,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及神志的變化。 5、使用冰塊降溫要經常更換部位,防止凍傷。腋下冰袋降溫後,腋溫的測量不宜在50分鍾內進行。應用醫用冰毯降溫的病人,探頭應放在腋中線與腋後線中間為宜。
⑻ 物理降溫禁止的部位
物理降溫禁止用在枕後、耳後、陰囊處、胸前區、腹部、足底等區域。
枕後、耳廓、陰囊處易被凍傷;心前區被冷刺激可導致心率減慢、心房纖顫、房室傳導阻滯;腹部受冷易引起腹瀉;足底受冷可能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
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包括冰袋和冰囊降溫法、冰帽降溫法、溫水擦浴、酒精擦浴、灌腸降溫法。
其中,溫水擦浴、冰袋和冰囊降溫、酒精擦浴三種方法最為常用。
(8)物理降溫時應避開患者的哪些部位擴展閱讀
不適合物理降溫的人群有
1、血液循環障礙者禁用。
血液循環障礙者會有局部組織或器官血管內血液含量異常表現,充血、淤血或缺血;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異常,如血管內成分溢出血管外,表現為水腫和出血;血液性狀和血管內容物的異常,包括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受冷會加重血液循環障礙。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膿病灶者禁用。
比如,慢性關節炎、外傷挫裂傷造成的傷口化膿性感染慢性炎症或者深部化膿病灶。皮膚受冷可使局部血流減少,妨礙炎症吸收。
3、組織損傷、破裂、水腫者禁用。
此時受冷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增加組織損傷,影響傷口癒合,同時影響細胞間液的吸收。對於有出血傾向的皮疹患者,或皮下出血及伴有皮膚性損害的患者,禁用酒精擦浴,否則會使出血症狀加重。
4、對冷刺激過敏者禁用。
對冷敏感的患者受冷後會出現寒戰,使橫紋肌產熱增加而影響降溫效果。
5、昏迷、感覺異常、年老體弱者慎用。
冰袋溫度過低且使用時間過長時,會導致這幾類患者末梢循環不好,加重血液循環障礙,若要使用需專人陪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