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列舉身邊的幾種環境污染現象
1 水污染 廢舊電池的胡亂丟棄 污染生活用水(因為廢舊電池中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學元素,胡亂丟棄會導致這些元素進入水中,污染水)
2 工廠的廢水未經處理或處理的不達標直接排入河流 會污染水源
3 過量使用化肥農葯 殘余的化肥農葯會流入水中會污染水
4 空氣污染 工廠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拍出 污染空氣
5 垃圾露天燃燒處理 有害氣體會污染空氣
6 海洋污染 石油的開采運輸過程中泄漏事件 污染海洋
(1)調查你的周圍有哪些物理性污染擴展閱讀: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1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2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3 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
4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環境污染是各種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環境污染還受社會評價的影響而具有社會性。它的特點可歸納為:
1)公害性,環境污染不受地區,種族,經濟條件的影響,一律受害。
2)潛伏性,許多污染不易及時發現,一旦爆發後果嚴重。
3)長久性,許多污染長期連續不斷的影響,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並不易消除。
環境是一個復雜體系,必須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效應。從傳統毒理學觀點來看,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對人或生物體的影響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單獨作用,即當機體中某些器官只是由於混合物中某一組分發生危害,沒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稱為污染物的單獨作用。
②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當這種作用等於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總和時,稱為污染的相加作用。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氣溶膠之間、氯和氯化氫之間,當它們在低濃度時,其聯合毒害作用即為相加作用,而在高濃度時則不具備相加作用。
③相乘作用,當混合污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毒害作用超過個別毒害作用的總和時,稱為相乘作用。如二氧化硫和顆粒物之間、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之間,就存在相乘作用。
④拮抗作用,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污染物對機體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時,稱為拮抗作用。如動物試驗表明,當食物中含有30ppm甲基汞,同時又存在12.5ppm硒時,就可能抑制甲基汞的毒性。
② 列舉幾項困擾你的物理性污染,指出它們分別屬於聲、光、熱、輻射或其它的哪一
比如裝修的雜訊污染,路燈的光污染。在鍋爐房的熱氣等等。
③ 你的身邊有哪些環境污染問題
1、化學污染物。主要來自包括建築、裝飾裝修和傢具、化妝用品、廚房燃燒和室內化學用品釋放或排放出來的包括氨、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無機污染物及甲醛、苯、二甲苯等在內的有機污染物。目前我國城鄉公共場所和家庭中的主要污染是化學性污染,常見的有化學性有害氣體包括甲醛、苯、氮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
2、放射性污染。主要來自從建築和裝飾材料釋放出來的氡氣和衰變子體,還有由石材製成的成品,如大理石、潔具、地板等釋放的γ射線。放射性物質氡污染目前是我國建築污染的主要問題,一些家庭裝飾裝修也可以產生,已經被列入國家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指標。
3、物理污染。主要包括雜訊污染、室內燈光照明不足或過亮、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等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另外,一些室內環境中的物理指標,不應該稱之為污染,但是,也是與人們健康息息相關。比如室內溫度、濕度、新風量等。
4、生物污染。室內空氣生物污染是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細菌、真菌、花粉、病毒、生物體有機成分等。室內生物污染對人類的健康有著很大危害,能引起各種疾病,如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哮喘、建築物綜合症等。室內環境監測中心調查,由於室內空氣中蟎蟲引起的過敏性皮炎患者平均竟佔50%左右。
5、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④ 列舉幾項困擾你的物理性污染,指出它們分別屬於聲,光,熱,輻射或其他的哪一類
雜訊污染:交通雜訊
光污染:夜間車頭燈
熱污染:工業冷卻水
輻射污染:通訊基站
⑤ 有哪些物理性污染,有什麼特點,如何防治
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環境污染,如:放射性輻射、電磁輻射、雜訊、光污染等。
雜訊污染防護
雜訊控制: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頒布了雜訊控制標准,對飛機和機場的雜訊、城市交通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工廠機器雜訊和社會生活雜訊都制定了嚴格的雜訊控制標准。例如,工廠、工地的雜訊應不超過85分貝~90分貝。居民居住區,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0分貝。
雜訊是一種聲波,雜訊污染是由雜訊源產生,再通過傳播介質對人產生影響的。雜訊控制包括降低雜訊源的雜訊,控制雜訊的傳播途徑和個人防護幾個方面:
(1)聲源控制運轉的機器設備和各種交通運輸工具是主要的雜訊源,控制它們的雜訊有兩條途徑:
一是改進結構,提高各個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質量,採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降低聲源的雜訊發射功率。
二是利用聲波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採用吸聲、隔聲、減振、隔振等技術,以及安裝消聲器等,控制雜訊的輻射。因此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開發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推廣使用低雜訊設備,是控制雜訊污染的長遠戰略。
(2)控制雜訊的傳播途徑主要措施有:
①在城市建設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區規劃,使居住區與雜訊源盡量遠離。
②在車流量大並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幹道兩側,建立隔聲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聲材料和隔聲結構來阻擋雜訊的傳播。
③應用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將傳播中的雜訊聲能轉變為物體的內能等。
(3)個人防護減少在雜訊環境中的暴露時間,在工廠或工地工作的人可以佩帶護耳器(耳塞、耳罩等),以減小雜訊的影響。
放射性污染防護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主要是控制放射性物質的來源。放射性物質的來源主要是核試驗與核工業(如核電站以及放射性礦物的開采、提煉、儲存、運輸)。
防止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①核電站(包括其他核企業)一般應選址在周圍人口密度較低,氣象和水文條件有利於廢水和廢氣擴散稀釋,以及地震強度較低的地區,以保證在正常運行和出現事故時,居民所受的輻射劑量最低。
②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選型要考慮廢物產生量和運行安全。
③廢氣和廢水需作凈化處理,並嚴格控制放射性元素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含有α射線的廢物和放射強度大的廢物要進行最終處置和永久貯存。
④在核企業周圍和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地區建立監測機構。
光污染防護
物理性污染 ---光污染
光污染的防護:光污染的防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加強對玻璃幕牆和其他反光系數大的裝飾材料的管理,減少其對城市環境的負面影響。改善工廠的照明條件,減少光污染來源。
②對有紅外線和紫外線污染的場所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③個人防護。主要是戴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
電磁波污染防護
一、保持距離。與電視機的距離應為視屏尺寸乘以6,與微波爐的距離應為2.5~3米,離高壓輸電線0.5萬伏/米以外一般視為安全區。
二、減少接觸。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每工作一小時應休息一刻鍾,而且每周工作最多不超過32小時。
三、改善環境。注意空氣流通,溫度、濕度應適中,家用電器最好不要擺放在卧室里。
四、個體防護。孕婦、兒童、體弱多病者、對電磁波輻射過敏者、長期處於電磁波污染超標環境者,應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防護用品。
五、少用手機。要盡量減少使用手機、對講機和無繩電話,必須使用時應長話短說;不要經常把手機掛在身上。
六、少用電熱毯。電熱毯的電磁波污染較嚴重,長時間通電使用對人體有害,天氣寒冷必須使用時,建議通電烘暖被窩後立即切斷電源,以減少電磁波污染。
七、採用屏蔽物減少電磁波污染。對產生電磁污染的設施,可採用屏蔽、反射或吸收電磁波的屏蔽物,如銅、鋁、鋼板、高分子膜等。
⑥ 我們周圍的環境受到哪些污染
1是空氣污染,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二是水污染,主要是coD,BOD,氨氮,重金屬等。三是大地污染,主要是化肥農葯,塑料,重金屬,工業廢渣等。十、發現污染,打電話給環保局。 十一、拒絕過度包裝。如能用一個裝下,絕不使用兩個塑料袋 我們能為保護家鄉的環境做點供獻. 比如:一.拒絕購買 1.廢氣污染 主要表現在全球變暖、酸雨和臭氧層破壞三方面:
1)全球變暖(溫室效應):由於世界人口激增和經濟迅速增長,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導致大氣層溫度升高,氣候變暖,形成溫室效應,使海平面上升。如果二氧化碳氣體按目前速度增長,到203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海平面將升高20~140cm,隨之而來的氣候異常與自然災害的增加,將造成世界沿海地區的大災難。
2)酸雨: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進入大氣後,經擴散、遷移、化學反應後形成的酸性降水稱為酸雨,也叫酸沉降。近一個多世紀以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趨勢,酸雨范圍日益擴大,危害逐漸加深。
3)臭氧層破壞:臭氧層在地面以上2~3萬m的大氣圈的同溫層底部,其厚度(含有臭氧的大氣層厚度)約為0.8萬m。臭氧層被破壞,大量紫外光輻射到地面,危害人體健康。臭氧層濃度減少1%,紫外線輻射就增加2%,皮膚癌發病率會增加2%~5%,將會有10萬人因白內障而致盲,而且還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紫外光輻射增大,對農作物、動物也會產生影響,危機生態平衡。臭氧層破壞還會導致氣候異常,洪澇災害頻繁。
(2)廢水污染 全世界每年約有4300億噸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55000億立方米的淡水,約佔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據聯合國調查統計,全世界河流穩定流量的40%左右受到污染。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世界上近80%疾病產生的根源,是缺乏清潔水和基本衛生設備。
(3)固體廢物污染 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廢物約200億噸,其中20~30億噸為工業固體廢物,約4~6億噸為危險廢物,還有近100萬立方米的高濃度放射性廢料和100億噸垃圾。危險廢物大部分來自化學工業,大量的化學品進入人們的家庭和生活,甚至進入人體,對人類健康及環境、生態,社會、經濟造成極大地危害。
(4)雜訊污染 雜訊污染對人體健康(包括器官損害、心理狀態、精神狀態)會造成重大而持續的危害,也會使生活質量顯著降低。我國城市受雜訊污染的面積和危害的人口數量較大,公眾向政府部門投訴或上告法庭的事件也逐年增多,使社會關系緊張,甚至引發沖突。
(5)其他物理性污染 如熱污染、電磁污染、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等。
(以上內容摘自王光輝、丁忠浩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環境工程導論》)
⑦ 周圍的環境受到哪些污染
1丶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2丶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3丶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
4丶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5丶噪音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6丶放射線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7)調查你的周圍有哪些物理性污染擴展閱讀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由於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環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現象。
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⑧ 有哪些物理性污染,各有什麼特點,如何進
一、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污染食品。屬於微生物食品污染的細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見的。雞蛋變臭,蔬菜爛掉,主要是細菌、真菌在起作用。細菌有許多種類,有些細菌如變形桿菌、黃色桿菌、腸桿菌可以直接污染動物性食品,也能通過工具、容器、洗滌水等途徑污染動物性食品,使食品腐敗變質。真菌的種類很多,有5萬多種。最早為人類服務的黴菌,就是真菌的一種。現在,人們吃的腐乳、醬製品都離不開黴菌。但其中百餘種菌株會產生毒素,毒性最強的是黃麴黴毒素。食品被這種毒素污染以後,會引起動物原發性肝癌。據調查,食物中黃麴黴素較高的地區,肝癌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幾十倍。英國科學家認為,乳腺癌可能與黃麴黴毒素有關。我國華東、中南地區氣候溫濕,黃麴黴毒素的污染比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絛蟲、旋毛蟲等,這些寄生蟲一般都是通過病人、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後再使魚類、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後會引起寄生蟲病。
二、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化學性污染:
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種農葯是造成食品化學性污染的一大來源,還有含鉛、鎘、鉻、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廢氣及廢渣;食用色素、防腐劑、發色劑、甜味劑、固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作食品包裝用的塑料、紙張、金屬容器等。如用廢報紙、舊雜志包裝食品,這些紙張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就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病症。多氯聯苯是200多種氯代芳香烴的總稱,當今世界生產和使用這種東西的數量相當大。有資料證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極的企鵝、北冰洋的鯨體內,都發現了多氯聯苯的蹤跡。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鮮艷色澤。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