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地球為什麼自轉24h物理角度

地球為什麼自轉24h物理角度

發布時間:2022-07-14 15:52:48

①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這是一個世界之謎,科學家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物理學家牛頓後半生一直致力於地球為什麼會發生自轉的研究,可始終沒有破解,竟然認為地球自轉是因為上帝給了地球一腳。地球為什麼會自轉,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說理論認為:因為任何公轉物體外側點的公轉線速度都大於內側點的公轉線速度,地球處於懸浮狀態,圍繞太陽公轉,所以地球外側的公轉線速度大於內側的公轉線速度,因此地球產生了自轉。為了證明我提出的這一理論,我於2017年4月12日發明了「地球自轉成因演示儀」進行了實驗證明。我用一個圓形的水盆,裡面放半盆水,中間放一個圓形磁鐵球(模擬太陽),圓形磁鐵球和電動機軸連接,當電動機轉動時圓形磁鐵球轉動,這時在圓形磁鐵球外面的水裡放一個地球儀(模擬地球),我們會看到懸浮在水裡的地球儀在圍繞圓形磁鐵球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我發明的「地球自轉成因演示儀」已被授予專利證書,專利號:zl201720788637.0。
我認為,太陽系是一個旋轉體,因為一個公轉物體外側的公轉線速度大於內側的公轉線速度,所以地球背對太陽一側的公轉線速度大於地球面對太陽一側的公轉線速度。因為地球背對太陽一側的線速度大於地球面對太陽一側的線速度、地球外側的公轉半經大於地球內側的公轉半經、地球比較均勻、內外側質量相等,所以根據角動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地球外側的角動量大於地球內側的角動量。因為太陽系不是鋼體,地球處於懸浮狀態,所以地球剛開始公轉時,就在地球外側的角動量大於地球內側的角動量的作用下,地球外側的角速度大於了地球內側的角速度,產生了自西向東自轉。這就像兩個輪子的馬車,如果一個輪子走得快,另一個輪子走得慢或不動,馬車就會自轉一樣。
月球為什麼不自轉呢?這個問題最近有了答案。繞月飛行的人造衛星測出月球靠地球這一面密度較大,因此月球永遠以同一面朝著地球。地球膨裂說認為,盡管月球外側的公轉半經大於內側的公轉半經、月球背對地球一側的線速度大於月球面對地球一側的線速度、但因為月球剛開始公轉時靠地球這一面的密度較大,也就是質量大,所以根據角動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月球內側的角動量等於月球外側的角動量,不自轉。冥王星的衛星查龍也不自轉。
金星為什麼自東向西自轉(逆轉)呢?地球膨裂說認為,盡管金星外側的公轉半經大於內側的公轉半經、金星背對太陽一側的速度大於金星面對太陽一側的速度、但因為金星剛開始公轉時靠地球這一面內側的密度比外側的密度大得多,所以根據角動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金星內側的角動量大於金星外側的角動量,金星就自東向西自轉(逆轉)。
為了驗證我的理論,我還用另一種方法做了模擬實驗。在一個大洗衣盆里放滿水,用手掌沿盆沿逆時針攪水。當水轉起來後,把空心鐵球(模擬地球)放在靠盆沿的水上。這時發現空心鐵球在隨水逆時針轉動(公轉)的同時,自身也在逆時針旋轉(自轉)。這就是無可辯駁的地球公轉產生自轉的實驗。因為地球公轉是自西向東的,所以地球自轉是自西向東的(逆時針)
再做一個月球公轉不產生自轉的模擬實驗。在一個大洗衣盆里放滿水,用手掌沿盆沿逆時針攪水。當水轉起來後,把空心鐵球(模擬月球)的一側吸一塊小磁鐵放在靠盆沿的水上。這時發現空心鐵球在隨水逆時針轉動(公轉)的同時,自身並不旋轉(自轉)。這就是無可辯駁的月球公轉不產生自轉的實驗。
再做一個金星公轉產生逆向自轉的模擬實驗。在一個大洗衣盆里放滿水,用手掌沿盆沿到盆心的一半處逆時針攪水。當水轉起來後,把空心鐵球(模擬金星)放在靠盆沿的水上。這時發現空心鐵球在隨水逆時針轉動(公轉)的同時,自身在順時針旋轉(逆向自轉)。這就是無可辯駁的金星公轉產生逆向自轉的實驗。
作者:賴柏林

② 地球為什麼自轉公轉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地球同太陽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樣,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圍繞著一根假想的自轉軸在不停地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
幾百年前,人們就提出了很多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擺」使我們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轉,但是,地球為什麼會繞軸自轉?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呢?這是一個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粗略看來,旋轉是宇宙間諸天體一種基本的運動形式,但要真正回答這個問題,還必須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產生與太陽系的形成密切相關。
現代天文學理論認為,太陽系是由所謂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氣體雲,50億年前受某種擾動影響,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縮。經過漫長時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質的密度越來越大,溫度也越來越高,終於達到可以引發熱核反應的程度,而演變成了太陽。在太陽周圍的殘余氣體則逐漸形成一個旋轉的盤狀氣體層,經過收縮、碰撞、捕獲、積聚等過程,在氣體層中逐步聚集成固體顆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後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陽系天體。
我們知道,要測量一個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快慢,可以用速度來表示,那麼物體的旋轉狀況又用什麼來衡量呢?一種辦法就是用「角動量」。對於一個繞定點轉動的物體而言,它的角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該物體與定點的距離。物理學上有一條很重要的角動量守恆定律,它是說,一個轉動物體。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動量就不會因物體形狀的變化而變化。例如一個芭蕾舞演員,當他在旋轉過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來的時候(質心與定點的距離變小),他的旋轉速度就會加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角動量不變。這一定律在地球自轉速度的產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原來就帶有角動量,在形成太陽和行星系統之後,它的角動量不會損失,但必然發生重新分布,各個星體在漫長的積聚物質的過程中分別從原始星雲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動量。由於角動量守恆,各行星在收縮過程中轉速也將越來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獲得的角動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地月系統的相互繞轉和地球的自轉中,這就是地球自轉的由來,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轉運動和自轉運動還需要科學家們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這就是說,在地球的形成過程中,運動——尤其指旋轉,自始至終伴隨著地球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後再在某種原因下開始自轉或公轉的。
我們知道,太陽系的幾乎所有天體包括小行星都自轉,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自轉,所有或者說絕大多數天體的公轉也都是右手定則。為什麼呢?太陽系的前身是一團密雲,受某種力量驅使,使它彼此相吸,這個吸積過程,使密度稀的逐漸變大,這就加速吸積過程。原始太陽星雲中的質點最初處在混飩狀,橫沖直闖,逐漸把無序狀態變成有序狀態,一方面,向心吸積聚變為太陽,另外,就使得這團氣體逐漸向扁平狀發展,發展的過程中,勢能變成動能,最終整個轉起來了。開始轉時,有這么轉的,有那麼轉的,在某一個方向占上風之後,都變成了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現在發現的右手定則,也許有其他太陽系是左手定則,但在我們這個太陽系是右手定則。地球自轉的能量來源就是由物質勢能最後變成動能所致,最終是地球一方面公轉,一方面自轉。

地球為什麼公轉?
地球公轉就是地球對太陽的繞轉。太陽系的其它行星都有這樣的繞轉,太陽是它們共同的中心天體。所以,地球繞太陽的運動被稱為「公」轉。

地球公轉是一種環繞運動,它的運動方向只能是一種繞轉方向。它同地球自轉的方向一致,即在北極看起來,地球公轉呈逆時針方向。這樣的旋轉方向被叫做向東。所以,人們習慣上就說地球向東公轉。

嚴格地說,地球公轉所環繞的不是太陽中心,而是太陽和地球的共同質量中心。換句話說,地球公轉並不是地球單方面的運動,而是地球和太陽同時環繞它們的共同質心運動。如果不計其它行星的存在和作用,那麼,地球和太陽始終處於它們共同質心的相反兩側:當地球在共同質心的這一側轉過一定的角度,太陽便在另一側轉過同樣的角度;地球環繞共同質心一周,太陽也環繞它轉動一周。二者方向相同,周期相等。當然,由於其它行星(特別是木星)的存在和作用,太陽所環繞的不是日地的共同質心,而是太陽系的共同質心。

我們知道,太陽和地球的質量非常懸殊,因此,它們的共同質心,十分接近太陽中心。具體地說,太陽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3 400倍,日地共同質心與太陽中心之間的距離,僅值日地距離的l/333 400,即約450km。這對於具有70萬 km半徑的太陽來說,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把地球公轉當作地球單純地繞太陽運動,還是十分接近事實的。

地球公轉有多方面的物理證據。它們是:恆星周年視差、光行差和多普勒效應。恆星的周年視差,是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移對於恆星視位置的影響;恆星的光行差,是地球的軌道速度對於光行方向的影響;多普勒效應則是地球的軌道速度對於星光頻率的影響。它們從不同側面證明了地球的公轉。

③ 為什麼 地球自轉為24小時

地球在自轉時同時公轉,自轉一周需用23小時56分4秒,公轉時轉了59秒(角度單位),需用3分56秒,時間,自轉加上公轉用的時間共24小時

原子鍾走的最准
原子鍾的原理是:利用原子中電子能級躍遷所發射光的頻率,經多次分頻後得到時鍾的頻率(如秒)。因為原子能級穩定精確,受溫度等干擾極小,所原子種所標示的時間最准確。目前我國標准授台在西安。
目前最准確的原子鍾是以銫原子的固有振動頻率來調節的銫原子鍾,它可以精確到計算1500萬年時間誤差僅為1秒,而光原子鍾的准確度可能是目前銫原子鍾的100至1000倍。科學家認為,新型光原子鍾能使人們更精細地理解物質世界的時間,對基本物理常數作更精確地計量。由於准確計時對於高速數據傳輸、同步電視發送、銀行轉賬結算、發送電子郵件、衛星軌道的精確控制、深太空導航以及航天器的對接等極為重要,新型光原子鍾的應用將對上述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在人類開發鍾表技術的歷程中,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原子鍾使計時達到「天文數字般」的准確。原子鍾是根據原子固有振動而製成的,也就是精確測量出特定原子釋放的微波頻率。1967年,科學家採用銫原子鍾技術以微波頻率給「秒」作定義,即1秒鍾等於「銫133原子兩個基態能級的轉換所經過的9, 192,631,770個輻射周期」所需要的時間。

據該科研小組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介紹,他們發明的光原子鍾是以一個冷卻的汞離子(去掉一個電子的汞原子)的光頻為基礎設計的,汞離子的光頻傳到一個激光振盪器上,這個振盪器的作用像傳統時鍾的鍾擺產生「滴答」動作一樣。所不同的是,新的光原子鍾每秒產生的「滴答」次數是1.064×1024,次數如此之多,研究人員不得不用藉助於高速激光與光纜,以便「數」出這些「滴答」次數以達到計時目的。

④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地球同太陽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樣,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圍繞著一根假想的自轉軸在不停地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
幾百年前,人們就提出了很多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擺」使我們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轉,但是,地球為什麼會繞軸自轉?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呢?這是一個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粗略看來,旋轉是宇宙間諸天體一種基本的運動形式,但要真正回答這個問題,還必須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產生與太陽系的形成密切相關。
現代天文學理論認為,太陽系是由所謂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氣體雲,50億年前受某種擾動影響,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縮。經過漫長時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質的密度越來越大,溫度也越來越高,終於達到可以引發熱核反應的程度,而演變成了太陽。在太陽周圍的殘余氣體則逐漸形成一個旋轉的盤狀氣體層,經過收縮、碰撞、捕獲、積聚等過程,在氣體層中逐步聚集成固體顆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後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陽系天體。
我們知道,要測量一個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快慢,可以用速度來表示,那麼物體的旋轉狀況又用什麼來衡量呢?一種辦法就是用「角動量」。對於一個繞定點轉動的物體而言,它的角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該物體與定點的距離。物理學上有一條很重要的角動量守恆定律,它是說,一個轉動物體。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動量就不會因物體形狀的變化而變化。例如一個芭蕾舞演員,當他在旋轉過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來的時候(質心與定點的距離變小),他的旋轉速度就會加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角動量不變。這一定律在地球自轉速度的產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原來就帶有角動量,在形成太陽和行星系統之後,它的角動量不會損失,但必然發生重新分布,各個星體在漫長的積聚物質的過程中分別從原始星雲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動量。由於角動量守恆,各行星在收縮過程中轉速也將越來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獲得的角動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地月系統的相互繞轉和地球的自轉中,這就是地球自轉的由來,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轉運動和自轉運動還需要科學家們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這就是說,在地球的形成過程中,運動——尤其指旋轉,自始至終伴隨著地球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後再在某種原因下開始自轉或公轉的。
我們知道,太陽系的幾乎所有天體包括小行星都自轉,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自轉,所有或者說絕大多數天體的公轉也都是右手定則。為什麼呢?太陽系的前身是一團密雲,受某種力量驅使,使它彼此相吸,這個吸積過程,使密度稀的逐漸變大,這就加速吸積過程。原始太陽星雲中的質點最初處在混飩狀,橫沖直闖,逐漸把無序狀態變成有序狀態,一方面,向心吸積聚變為太陽,另外,就使得這團氣體逐漸向扁平狀發展,發展的過程中,勢能變成動能,最終整個轉起來了。開始轉時,有這么轉的,有那麼轉的,在某一個方向占上風之後,都變成了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現在發現的右手定則,也許有其他太陽系是左手定則,但在我們這個太陽系是右手定則。地球自轉的能量來源就是由物質勢能最後變成動能所致,最終是地球一方面公轉,一方面自轉。

⑤ 地球為什麼會穩定地自轉動力是什麼

自從地球形成46億年以來,它就沒有停止過自轉。之所以地球能夠一直自轉,從本質上講是因為角動量守恆。最初地球還沒有形成時,太空中有一團正在自轉的星雲。這團星雲發生了引力坍縮,大部分物質都落入到中心,結果形成了太陽。

二是與太陽系太空間真空的失重現象有關。地球是處在太陽系的太空間之中,對於整體地球物質來說,是處於真空狀態的失重物理現象,由於太陽會有隨機自轉運動的特徵,只接受太陽磁場和磁力線圈軌道圓周牽引力的影響,才會發生規律性的穩定的公轉圓周循環運動慣性現象。

三是地球自轉運動是與公轉運動有關。地球圍繞太陽進行公轉圓周循環運動的過程,不是直線運行現象的,而是呈微圓弧形狀態的表現,因而,地球公轉運動過程會產生圓弧偏向力,引發地球地軸在公轉運動過程中與太陽黃道面有個約23度交角現象的發生,正是地球地軸這種交角現象而使地球在公轉運動過程持續發生角動力物理現象,才會引發地球有穩定自轉運動現象的自然發生。

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准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加入相關討論與學習。

此外,月球的存在對穩定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如果沒有月球,地軸傾斜角度將會不斷發生變化,而不像現在這樣穩定在23.4度。

閱讀全文

與地球為什麼自轉24h物理角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