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及講解
【電
學
部
分】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適公式)
⑵q=uit=pt=uq電量=u2t/r
(純電阻公式)
5串聯電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壓公式)
⑸p1/p2=r1/r2
6並聯電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電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電功:
⑴w=uit=pt=uq
(普適公式)
⑵w=i^2rt=u^2t/r
(純電阻公式)
9電功率:
⑴p=w/t=ui
(普適公式)
⑵p=i2^r=u^2/r
(純電阻公式)
㈡ 所有與初中物理有關的表達式
初中物理公式 物理量(單位) 公式 備注 公式的變形 速度V(m/S) v= S /t (S::路程; t::時間 ) 重力G(N) G=mg (m:質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質量/V:體積 (m:質量;V:體積) 浮力F浮(N) F浮=G物—G液 (G液: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 ) 動滑輪 F= (G物+G輪)S=2 h (G物:物體的重力;G輪:動滑輪的重力 ) 滑輪組 F= (G物+G輪)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 功W(J) 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 機械效率 η= ×100% 功率P(w) P= W/t (W:功 t:時間 ) 壓強p(Pa) P= F/S(F:壓力S:受力面積 ) 液體壓強p(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 )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q:熱值 ) 串聯電路: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電壓U(V) U=U1=U2=…… 電阻R(Ω) 1/R=1/R1+1/R2+…… 歐姆定律 I=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t:時間(S) 電功W(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 電功率 P=UI=IR=U/R(U:電壓 I:電流 R:電阻
㈢ 初中物理電學探究題中表達式書寫時是否需要化簡
初中物理在實驗探究題中出現的書寫表達式,要求用已知的物理量表示出未知的物理量,而且結果要進行化簡。
㈣ 初中物理全部公式
物理公式匯總 一、密度(ρ):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變形 m為物體質量,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 v為物體體積,主單位cm3 m3 3、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 kg/m3 常用單位g/cm3 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 變形 , S為物體所走的路程,常用單位為km m;t為物體所用的時間,常用單位為s h 3、單位:國際單位制: m/s 常用單位 km/h 換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義: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計算公式: G=mg m為物理的質量;g為重力系數, g=9.8N/kg,粗略計算的時候g=10N/kg 3、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四、杠桿原理 1、定義: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其中F1為使杠桿轉動的力,即動力;l1為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動力臂; F2為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即阻力;l2為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阻力臂 五、壓強(P):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 P=F/S F為壓力,常用單位牛頓(N);S為受力面積,常用單位米2(m2) 3、單位是:帕斯卡(Pa) 六、液體壓強(P): 1、計算公式:p =ρgh 其中ρ為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g為重力系數,g=9.8N/kg; h為深度,常用單位m cm 2、單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計算: F浮 = G排 =ρ液V排g G排 為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常用單位為牛(N); ρ液為物體浸潤的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 V排為排開液體的體積,常用單位cm3 m3 ;g為重力系數,g=9.8N/kg 3、單位:牛(N) 八、功(W): 1、定義:功等於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2、計算公式: W=FS 其中F為物體受到的力,常用單位為為牛(N); S為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常用單位為m 3、單位:焦耳,1J=1N·m 九、機械效率(η): 1、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2、計算公式:η= W有用/ W總 W有用為對人們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總為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即總功。單位都為焦耳(J) 3、單位: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十、功率(P): 1、定義: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W/t W為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t為做功的時間,單位s h 3、單位:主單位W;常用單位kW 換算:1kW=103W 1mW=106 W 初三物理計算公式匯總 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平衡條件公式的變形: 要熟練運用的公式: 1.密度公式: 密度相關運算中,「kg」「m3」「kg/m3」是國際單位,而「g」「cm3」「g/cm3」是另一常用單位。要注意當中的換算。 記住水的密度為ρ水=1×103 kg/m3 或 1g/cm3。 1000 kg/m3 =1g/cm3 密度公式的變形: 對於同一物體,在知道了m、ρ、V當中的任意兩個後,就可以求出第三個。 2.速度公式: 速度的相關運算中,「m」「s」「m/s」是國際單位,而交通運輸上常用「km」「h」「km/h」為單位。要注意當中的換算。1km=1000m 1h=3600s 1m/s=3.6km/h 記住光速 c=3×108 m/s 聲速v=340m/s 速度公式的變形: 對於同一物體,在知道了「S」「v」「t」中的任意兩個後,就可以求出第三個。 3.重力公式: 變形公式: 利用這幾個公式,知道了質量就可以求出物體所受的重力,反之知道了所受的重力也就可以求出物體的質量。 4.杠桿的平衡條件: 知道其中的任意三個物理量,就可以求出第四個。有些時候,F1、F2或L1、L2也可能給出比例,這時也一樣可以求出餘下的那個物理量。 杠桿平衡條件公式的變形: 例:已知某杠桿平衡時,動力也阻力的比為3:4,若動力臂為40cm,求阻力臂。 解:因為杠桿平衡所以: 5.壓強計算公式: (1Pa=1N/m2) 在壓強計算公式中,所採用的單位都是國際單位,如果題目所提供的單位是其它單位,那就要先進行單位換算。常用的轉換為:1m2=10000cm2 1cm2=1×10-4m2 壓強公式的變形: 對於某一受力過程,知道了「P」「F」「S」當中的任意兩個物理量,我們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了。 6.液體壓強計算公式: 注意:(1)所有單位都採用國際單位(2)深度:從液面到該處的豎直距離。 液體壓強公式的變形: 知道了「」「」和「h」中的任意兩個,就可以求出餘下的那一個。 7.浮力計算的四種方法: (1)測量法: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G物,然後把物體浸入液體中,再讀出測力計減少後的示數F示,則 F浮= G物 - F示 (2)利用浮力產生的原因求浮力: 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二力平衡法:當懸浮或漂浮時,物體分別靜止在液體內部或液體表面,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的重力作用相抵消,處於二力平衡狀態。此時 F浮=G物 (G物=m物g=ρ物gV物),注意與阿基米德原理的區別。 8.功的計算公式: 注意:「S」必須是在「F」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9.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 10.功率的計算公式: 例:小明用了1min把600N的貨物抬上了2m高的貨架上,求小明的功率。老李在搬另一件300N的貨物上6m高的貨架時,共用了2min,請問誰的功率大? 解:W明=G1×h1=600N×2m=1200J W李=G2×h2=300N×6m=1800J P明= W明/t1=1200J/60s=20W P李= W李/t2=1800J/120s=15W 因為 P明 >P李 ,所以小明做功快。 11.熱傳遞熱量的計算公式: 通用公式: 例:媽媽把一壺2kg的水燒開,已知水的初溫為20℃,求在這個過程中水吸收的熱量。 解:Δt=(t-t0)=100℃-20℃=80℃ Q=cm×Δt=4.2×103J/kg·℃×2kg×80℃=6.72×105J 12.燃燒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 例: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總共用了0.8kg干木材,請問木材完全燃燒可以放出多少熱量?在燒水過程中,燃料利用的效率是多少?(q木材=1.2×107J/kg) 解:Q=qm=1.2×107J/kg×0.8kg=9.6×106J η=有效利用的熱/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6.72×105J÷9.6×106J=0.07=7% 需要掌握的作圖或讀圖: 1.利用直角坐標系反映兩個物理量之間的一種正反比關系。 例如:對於同一種物質,質量(m)與體積(V)成正比,密度保持不變。 在圖象中,物體的密度表現為一條直線。ρB>ρA因為當體積相同時,B物體的質量比A物體的大。 又如:對於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路程(S)與運動的時間(t)成正比,速度( V )保持不變。 在圖象中,物體的速度表現為一條直線。vA < vB因為當時間相同時,A物體移動的距離沒有B物體遠。 2.力的示意圖: 在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 這樣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就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表現出來了。 例1:某人用50的力推動木箱向左移動,請用示意圖把這個力畫出來。 例2:畫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課本所受力的示意圖,已知課本重8N。 例3:作出物體A對物體B的壓力的示意圖: 3.杠桿的力臂: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例:作出下圖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4.滑輪組繞線方法: (1)定滑輪 (2)動滑輪 (3)滑輪組 注意: (1)在繞一定一動的滑輪組時,可根據省多少力的要求選擇把繩的始端綁到動滑輪或定滑輪靠裡面的鉤上。 (2)繩子是柔軟的,但掛上東西後就會綳直,所以要畫直線而非曲線。 常用數據 常用單位換算: 1.長度、面積、體積單位換算: 1 km=1000m=1×103m 1dm=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nm=0.000000001m=10-9m 1m2=1×102dm2=1×104cm2 1m3=1×103dm3=1×106cm3 1mL(毫升)=1cm3=1×10-3dm3=1×10-6m3 1L(升)=1dm3=1×103cm3=1×10-3m3 2.質量: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密度:1000kg/m3=1g/cm3 4.速度:1m/s=3.6km/h 1km/h=1/3.6 m/s 5.壓強:1Pa=1N/m2 常用常數值(需要熟記) 聲速:聲音在15℃的空氣的傳播速度:v=340m/s 光速:電磁波(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0×108m/s =3.0×105km/s 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1g/cm3 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水的熔點(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 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 1標准大氣壓:P0=1.013×105Pa=76cmHg 在粗略計算時取作 1×105Pa 重力與質量的比例常數:g=9.8N/kg 容易搞錯的單位換算關系 1 m/s=3.6 km/h 1 g/cm3=103 kg/m3 1 度=1Kwh=3.6×106J 1 m=103mm=106μm=109nm 光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c = 3.0×108m/s = 3.0×105 km/s 2.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3.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4.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不成像;U=2f時,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應用 u>2f f<v<2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f<u<2f v>2f 倒立、放大、實像 幻燈機 u<f f<v<2f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 熱 學 1.溫度t: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是一個狀態量】 常用溫度計原理:根據液體熱脹冷縮性質。 溫度計與體溫計的不同點: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彎曲細管,④使用方法。 2.熱傳遞條件:有溫度差。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是過程量】 熱傳遞的方式:傳導(熱沿著物體傳遞)、對流(靠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實現熱傳遞)和輻射(高溫物體直接向外發射出熱)三種。 3.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方式:蒸發和沸騰,汽化要吸熱。 影響蒸發快慢因素:①液體溫度,②液體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蒸發有致冷作用。 4.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單位:焦/(千克·℃)常見物質中水的比熱容最大。C水=4.2×103J/kg·℃ 讀法:4.2×103焦耳每千克攝氏度。物理含義:表示質量為1千克水溫度升高了1℃吸收熱量為4.2×103焦。 5.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內能單位:焦耳 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 6.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即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它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電學部分 歐姆定律:通過電路中的一段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R = 電功(電熱)的計算公式:W=IUt =Pt =I2Rt=t 電功率(發熱功率)的計算公式:P=IU ==I2R= 串聯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電阻規律:U=U1+U2;I=I1=I2;R=R1+R2 串聯電路中電阻與電壓、電功率的關系:= = 並聯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電阻規律:U=U1=U2;I=I1+I2;R= + = 並聯電路中電阻與電流、電功率的關系:= =
㈤ 表達式怎麼寫,物理
P=m/V=G/g÷(G1-G2)/P水g=GP水/G1-G2
註:P指密度,水、1、2均在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