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世界很多的物理學家,化學家,都是外國人,為何中國沒有
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去看,歷史的原因去看,現代科學的確是從西方發源的,比我們早了兩三百年,這是西方的時間上優勢,第二就是西方國家基本上抱團,而我們是自力更生,加上他們西方團體的排斥,導致了我們難以有太多的機會學習交流,第三就是環境因素的影響。
並非沒有我們中國人,比如說屠呦呦,比如說顏寧,比如說李愛珍,比如說楊振寧等等,這些人都在國際上面有著巨大知名度的人,而且對科學方面的貢獻其實並不低,並不是說我們的人不行,而是很多方面的影響導致了難以脫穎而出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提高知名度,當然還有一些默默無聞但是相當厲害,在為國家做貢獻的人的存在,這些人也是有能力又不求名利的人。
⑵ 為何國人數理化學科這么好,但頂級科學家幾乎全是外國人
因為好的人才和好的科研結果的產出需要生態圈,而生態圈的建立遠比你想像的復雜。我當然不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不過我可以粗粗琢磨下。不才覺得真實情況遠比我想像的還要麻煩。而且我覺得我說話會很亂,因為這個東西的確很亂也很復雜。時間上不一定完全正確。
改革開放的時候剛剛恢復高考,那個時候高校系統殘破不堪,那麼首先需要一批好的教職人員。這一批教職人員能夠勝任大學的教育研究工作。這些學者有些本來就厲害,有些是改革開放之後培養的,但是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外語水平落後,那麼跟上西方的進度就需要花時間了。讀博的學生都清楚,人家發表的東西裡面的研究問題和思想往往是幾年前就成型這幾年一步步做出來的,那麼閱讀文獻還不足夠趕上西方。這時候需要一批旅美旅歐的學者回來指導和交流,這樣的人本來就不多,分到各個專業就更少了,進度緩慢。
同時,那個年代的中考一開始是沒有的,初中畢業不少人上了中專然後直接分配工作,那麼和高等教育的接軌不夠這時候需要一批訓練有素的師范畢業的教師去教中學,那麼這裡面又有延遲。需要等師范大學成形有穩定生源很穩定師資才可以。這就很難了,因為大學生源靠好的高中教育,而高中教育需要靠好的師范大學。這是個困境,其中的解決要花很大的代價。事實上到今天,大家仍舊可以見到不少思想落後學業不精的中學老師,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沒有完全解決。
高中教育接軌勉強接上,但是那個時候需要大力發展經濟,工程院校的作用和需求大於基礎學科,那麼基礎學科的撥款少,沒法和國外交流,優先順序低。直到今天博士生和碩士的工資仍舊少得可憐,這個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
時間進行到九十年代,這個時候慢慢的大學系統成形了,IMO瘋狂拿金牌的這幫子小年輕從娘胎里呱呱墜地,我們快進到今天,90年出生的今年27歲,85年出生的32歲。22歲大部分人大學畢業,博士差不多5年,剛好博士畢業。數學學科這樣的基礎學科需要做1到2輪博士後,那就是3到6年,之後評上小AP,ASSISTANT PROFESSOR,最後評上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至此獲得終身教職。當然這是美國的制度。美國是全世界學術交流的中心,如果一個人想要在基礎學科有所建樹,那麼美國和歐洲的部分學校是最好的選擇。也就是說題主你希望搞個大新聞的這一代人很多還在為自己的教職發愁,他們希望的更多的是有穩定的有意義的但不一定是震驚世界的研究。因為這些研究可以幫他們立穩腳跟。假設這個時候他們回國了,他們的研究夥伴大部分也在西方,或者更直白些,在美國。他們成為國內教授之後也會隔三差五地跑出去開會。我們自己的國家還沒有成為學術流量的中心。自己國家的學者也沒法自己在國內長期穩定地輸出結果。
這就是我說的生態圈問題,中國沒法自己成為學術界的節點,以這個節點為中心產出結果。即使我們有愛國的學者,他們也需要大量和外國學者交流來保證他們成果的先進性。這種時候如果有世界級的數學家,那麼是美國籍或者綠卡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這個時候出國留學的國內大學生變多,更多的人最終成為了中國籍的學者,但那又是未來的事情了。
整個學術圈子的發展是環環相扣的,環越多延遲就越大,你所說的高中數理化大牛也不過是高強度訓練和舉國體制搞競賽的結果,和學術圈面臨的問題完全不同。再者秒殺外國人這個也太偏頗了,我並不覺得我們秒殺外國人。
當然這只是這一大團問題中的小部分,你要知道世界級數學家的產出和時代很有關系。陳景潤能證明1+2,是因為前面無數數學家鋪路,證明了許多弱化的結論。他本人也受益於不少前人的結果,比如Vinogradov的外爾三角和方法。Vinogradov本人也在上個世紀早些證明了三素數定理(1+1+1)。俄羅斯對於世界數學的發展貢獻巨大,在這樣一個生態下,陳景潤的結果被蘇聯科學家給出我一點都不會奇怪,我們有陳景潤是我們極大的幸運。世界級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在普通人的眼裡可能只是某個曠世奇才,由上帝安排下凡來給人類開啟新世界的大門的。殊不知,這些科學家的背後有無數無名的英雄他們日以繼夜的工作,用一個個失敗來告訴我們哪些路走不通,這些學者在不斷地交流和自我批判中給了後來人以啟迪和希望。最後一位幸運兒靠著天資與勤奮,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成為了大部分人口中很厲害但是不知道他具體幹了啥的「世界級科學家」。
而知道這些之後,你要明白中國要在21世紀大概率穩定產出這樣的大師,需要中國有著大量的世界一流學者,大量的世界一流大學,給學者的優厚報酬和穩定的科研條件,大量的科研資金和其他一大車我自己根本想不全的條件,你難道不覺得中國還有很長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么?
和各位共勉。
⑶ 為什麼外國物理非常厲害
這問題太大了,隨便說點,主要在於骨子裡的文化理念不一樣。
所謂的現代科學的思考方式主要來源於古希臘的思想,與自古以來中國的文化不相容。比如現代科學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還原論,也就是解釋人類、宇宙規律通過解釋原子、電子來解釋,而傳統的中國文化則更注重從整體解釋問題。但是反過來說,西方採用這種思想時間很久,真正的大牛也是從整體上把握問題的,而中國學習西方的時日不長,容易流於形式,中國的教育常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就是過於追求細節,結果反而做不出什麼。
順便,我並不是說中國文化不好。在今後,甚至可以預見的將來,知識大爆炸必然導致我們必須要重新梳理整個知識體系。100年前,像愛因斯坦20多歲就能了解當時幾乎所有主要的物理學知識,而現在一個30多歲的博士能看到的也只是整個物理學的冰山一角。但無法否認的是,現階段以西方文化為主的指導思想在推動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更為便利。
⑷ 在我國的課本上出現的科學家,為什麼大都是外國人
隨著進入近現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不斷的科學原理的誕生,讓人們現在進入了科技時代,但是如此,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一切方方面面都是來自於科技帶來的便利。中國進入現代以來,中國國內的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同時許多科普文也進入到小學生的課本中。在我們之前小的時候,書中很多的科學家,他們都是一些外國人,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三、當時國家內部的事項是處於落後和保守狀態。其實還有最後一個點,就是當時我國國內的人民的生活生產都是比較保守的情況,想要進行發展科學還是比較困難。人們當時的思想都是比較保守,不追尋這些偏離曾經孔家的一些學說理論。
⑸ 為什麼外國的科學家往往既是物理學家,又是數學家甚至
因為做科學離不開大量的計算 所以不是數學家的話 往往僅僅是計算那一步就已經把你攔在了科學的殿堂之外
至於為什麼是物理學家 因為近現代的發明大都圍繞著電與蒸汽機
化學一般都是發現而且極其不易 發現一種就算功成名就了 這也證明了化學研究之不易 所以也就沒有太多的 被人熟知的科學家了
另外 現代化的建設中還是物理方面的科學成就應用的廣泛一些 所以推廣的交普遍 可能大家對物理科學家就知道的多一些
個人見解 錯勿怪
⑹ 為什麼科學家全是外國人
誰說的!中國科學家袁隆平,李四光、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錢偉長,周光召等
⑺ 為啥科學家都出自外國, 斯蒂芬.霍金 法拉第,牛頓,愛因斯坦,伽利略,居里夫婦,
中國著名的科學家有: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橋梁專家、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創始人)
11、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12、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14、張鈺哲(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
15、湯飛凡(微生物學家,世界上第一個分離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稱為「湯氏病毒」)
16、丁穎(著名的農業科學家、教育家、水稻專家,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學家)
18、林巧稚(著名婦產科專家中國科學院第一位女學部委員。)
19、張孝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等職。他長期從事內科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中國胃腸病學的奠基人,一生確珍和治療了許多疑難病症。)
20、吳階平(醫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泌尿外科開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計劃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貢獻
⑻ 為何數學、物理、化學的大部分定理定律都是用洋人名字命名的中國人那時候沒有研究這些的嗎
這些東西原本就是從西方傳來的,古代中國人是從來不學數學物理什麼的,到了清末才有這些課啊,這些定理原本就是國外人研究出來的,當然使用外國人的名字命名叻
⑼ 為什麼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外國人
因為他們信仰上帝,而我們信仰金錢和物質,信仰如何內斗,如何成為人上人,信仰皇帝,信仰政府,信仰泥土,信仰世俗的東西,這樣的信仰,只會束縛人的思想觀念,科學就被扼殺。
西方人遇到問題會去探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要去發現真理。
我們遇到問題:這個有價值嗎?值多少錢?我能得到什麼?我為什麼要做?
最後還是沒有做。
不同的思維,不同的信仰,決定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一成不變。
有人說,我們是因為封建制度的問題才會如此,是因為儒家思想的問題。
那好,我的回答是我們是信仰功名利祿才會出現這種狀況。
君王的統治是一部分原因,但對科學的信仰並不會因為這個而受到限制,最好的答案就是我們古代有科學家,但是可以看看古代的科學家基本都是為君王服務的,為什麼,因為他們追名逐利,最好的就是火葯的發明,竟然是為了練丹葯。
古時候的人都渴望成為文人,因為他們想要成功,想要得到金錢,所以都去追逐這個去了,對科學他們不求甚解,沒有幾個人會去做他,因為他們覺得這個不值錢,沒有價值,對他們的成功沒有任何好處。
當然這也反映,他們沒有信仰,只相信錢和權,這進一步阻礙了他們的思維的發展。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很似曾相識?
沒錯,中國現代社會也是這樣的,很多人追名逐利,追求金錢,對物質的過分追求,算了,不多說了,不然被人噴,這個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很多就是這樣,不信可以看看西方那些科學家為什麼研究科學的初衷吧,外部的環境必然會影響,可事在人為,本人沒有動力,在好的環境也是沒用的。
真正聰明的人不是一味的學習,而是不停的自我思考批判,才可能成為頂級的科學家。
當然我們國家目前是很難出現這樣的人才的,就我目前觀察到的,哎,一切皆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