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寶發燒39度怎麼辦
發燒可以說是寶寶最常見的體征了。據統計,一般情況下因發燒去醫院的孩子佔到兒童門診量的10%~15%。也難怪,看到孩子小臉燒得紅彤彤的,渾身滾燙,再鎮定的家長也難免慌了手腳。
孩子發燒了該怎麼辦?退燒是最好的辦法嗎?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專家解疑,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
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鍾,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對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種防禦措施,從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利於病原體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燒,就不要急於馬上退燒,否則會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另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許多情況必須經由醫師判斷,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
細菌或病毒,兩類感染用葯完全不同
一般來說,細菌與病毒是造成寶寶受到感染的最常見致病源,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發燒,處理辦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選准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葯,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沖劑、金銀花等。病毒感染的發熱到一定時間就會自行下降,切不可因為發燒就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葯都一股腦用上。
寶寶發燒,葯別混著吃
是否給孩子吃退燒葯,需要權衡一番利弊。葯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點兒;但也很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葯品。在一般情況下,葯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燒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我們建議: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再給孩子吃退燒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不妨在38攝氏度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葯。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長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葯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葯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又產生新的問題。家長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葯,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物理降溫的最佳方法
除了葯物退燒,運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幫助發燒的孩子降溫。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溫或溫水擦浴三種辦法,那麼,哪種方法最適合寶寶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們常用的退燒方法,但是現在不提倡給寶寶用這種方法,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造成孩子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對寶寶刺激大,另外還有可能造成小寶寶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退燒,是許多家長經常採用的。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的溫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
溫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後背。使皮膚的高溫(約39℃)逐漸降低,讓寶寶覺得比較舒服。這時還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額頭臉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降溫處理時,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為什麼呢?當病源侵入人體後,體溫都要升到一個相應的溫度,這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這時用冷水給孩子擦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戰,非常痛苦,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葯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多穿點還是少穿點?
寶寶發燒後,常常有一個問題讓家長猶豫不決:究竟發燒時應該多穿衣服免得發抖,還是脫掉衣服幫助散熱?其實,加減衣服要配合發燒的過程。當設定溫度提高、體溫開始上升時,孩子會覺得冷,此時應添加長袖透氣的薄衫,同時可以給予退燒葯。服葯半小時之後,葯效開始發揮,設定溫度被調低了,身體開始散熱反應,孩子會冒汗感覺熱,此時就應減少衣物,或者採用溫水拭浴幫助退燒。
孩子發燒時不可多吃雞蛋
孩子發燒後,通常都會出現食慾不佳的現象,這時候應該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少油的菜湯等。等體溫下降,食慾好轉,可改為半流質,如肉末菜粥、面條、軟飯配一些易消化的菜餚。另外,要多喝溫開水,增加體內組織的水分,這對體溫具有穩定作用,可避免體溫再度快速升高。
當孩子發燒時,許多家長覺得應該補充營養,就給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雞蛋,實際上這不但不能降低體溫,反而使體內熱量增加,促使嬰兒的體溫升高,不利於患兒早日康復。
專家錦囊
幾招簡單的退燒法
(1)多數寶寶發燒是因為受涼感冒引起,如果寶寶發燒時手腳冷,舌苔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父母可用生薑紅糖水為之祛寒,在水裡再加兩三段一寸長的蔥白,更有利寶寶發汗。
(2)如果寶寶發燒咽喉腫痛,舌苔黃,小便黃而氣味重,說明孩子內熱較重,這時不能喝薑糖水,而應喝大量溫開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鹽。
❷ 寶寶發高燒為何會手腳冰涼怎樣物理降溫才是正確的
兒童發燒,一般熱,額頭,手,腳心臟很熱。有時,它非常熱,並且較低的體溫被確定發燒,它可能會冷,有些孩子甚至有冷戰。這是怎麼回事?讓我們先了解發燒的原則。炎症反應可導致下丘腦調節劑的溫度升高抑制病原體。在熱量開始時,中央體溫開始上升,大部分時間在幾個小時內,這個時期被稱為體溫升高。嬰兒神經系統的發展並不完美,血管收縮的神經障礙負責體溫上升期的升高,導致小血管在嬰兒的末端結束時,所以手腳很冷。許多父母的第一次反應是「」,認為他們會發燒。眾所周知,嬰兒汗腺沒有開發,很難散發。很容易引起「熱綜合征」,這是由多器官損壞引起的。
當嬰兒感冒時,當腋窩,量,口腔等時應懷疑發燒。建議「尖端保持溫暖」可以喂水,放在嬰兒或熱水上,改善結束結束。這一時期不會持續太久,它表明寶寶的體溫升起,通常在1〜2小時內,父母應注意監測體溫變化。建議「全身熱」。寶寶感覺很熱,可用於頭部,溫水,浴缸或浴,喝腳水。當體溫超過38.5度時,它可以是口服解熱,例如乙醯氨基或布洛芬。但是,美國兒童科學協會發布的指南表示,加熱可以限制病原體生長,育種,是一種有用的對感染機制,建議臨床醫生和父母不必撤退到正常的熱溫中發燒,但應該焦點關於如何讓孩子舒適。如果你的寶寶很好,即使他很熱,你也不需要立即使用抗抗化葯物。
錯誤方法:經常在晚上訪問父母,我遇到了父母主動為兒童支付。 「我白天去了醫院。我說這是普通的寒冷,只能打開葯,現在我要燃燒,我會在半夜看到寶寶的緊急情況。擊中了針。 「正確的實踐:大多數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冷本身具有「自我限制」,具有過程,開發和過程,它會好的,輸液不會更好。那麼遇到針的情況是什麼?
如果嬰兒高熱,飲食差時可以考慮輸注,並且水較小或更難以喂養葯物。在這種情況下,輸注是補充水分,預施用脫水,並改善電解質平衡。少吃精神疲憊的嬰兒在補充足夠的液體,糖和電解質後更容易發生熱量,並感覺舒適。
❸ 寶寶發高燒,且手腳冰涼,這時候該怎麼辦
寶寶的抵抗力是比較差的,所以是特別容易被病毒感染的,特別容易感冒發燒。所以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根據天氣的變化給寶寶增添衣物,不能夠讓寶寶受涼。父母還要定期的帶寶寶去進行體檢,如果發現寶寶缺少某種元素,要給寶寶進行補充。那如果寶寶發高燒並且手腳冰涼,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❹ 寶寶發高燒,且手腳冰涼,這該怎麼辦
寶寶生病發燒是非常常見的一件事情,寶寶在發燒的時候,由於自身的體溫調節作用,會導致末梢循環欠佳,從而出現四肢供血不足,手腳冰涼的症狀,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採取措施幫助寶寶退燒。
小孩子生病發燒雖然很常見,但是孩子難受家長也會跟著難受,所以平時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平時多給孩子喝水,不要讓孩子受涼感冒發燒。
❺ 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怎麼辦才好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這種情況在臨床上經常見到,孩子本來發高燒卻手足冰冷,待體溫逐漸下降後,手腳又慢慢熱起來,其實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盡管孩子的手腳冰冷,但內臟卻處於發熱狀態,這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尤為多見。 這種假冷真熱現象,主要是因為寶寶(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此外,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自主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不少家長不了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寶寶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寶寶受寒怕冷,馬上將寶寶緊緊包裹起來,結果使得寶寶的體溫得不到及時散發而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燒、抽搐。 如體溫超過38.5度,孩子發燒時,不要退熱過快。許多家長急於給孩子退燒,是擔心發燒會燒壞孩子的大腦,怕影響孩子的智力。其實,單純的發燒是不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的。 在治療的同時要多喝開水, 既補充體內液體量的不足,同時也利於退熱。也可泡泡熱水澡有利於降溫。要注意飲食,葷菜最好不要多吃。還要經常給孩子搓搓手、腳,促進血液循環。 從中醫角度來說,寶寶剛經歷腹泄和發燒,身體的元氣受了損傷,需要補一補。可以切兩片生薑 ,加5顆紅棗 ,一勺紅糖煮水喂寶寶喝 ,補氣血的。另外飲食上不要吃生冷、寒涼的東西,可以用雞、魚煲粥,爛爛的、細軟的那種,給孩子吃,便於消化和吸收。 1、正確使用退燒葯。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5度,一般不需要用退燒葯物,但應該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若小兒體溫達到30度時。為防止發生熱痙攣,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葯治療,或採用物理降溫,如用75%的酒精或溫水擦腋下、腹股溝、手心、腳心等血流量豐富的部位,也可以幫助退燒,而且效果很好,小兒願意接受。但必須注意要邊擦邊注意給患兒隨時蓋好,以免受涼。 2、發燒時要減衣服,不應採取捂汗的辦法降體溫,因汗水流失過多會使患兒感到疲憊無力。中醫認為損失大量津液,反而對患兒恢復的利。 3、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室溫不要過高,保持在1820度為宜,同時,不要讓過堂風直吹患兒。 4、患兒發燒若仍不緩解,要配合醫生,做好其他各項檢查,便於早日找出致病原因,便於有針對性地對症治療。 5、患兒發燒時,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便於消化及吸收,以半流質為宜,如營養粥和雞蛋面湯之類的飲食:多食蔬菜及水果,尤其要吃些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
❻ 寶寶晚上發燒了,如何給她進行有效的物理降溫
這兩種物理退燒方法
不要給孩子用
在這之前,大家首先要知道,孩子發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高熱持續期、體溫下降期。
在體溫上升期的時候,孩子的體溫是持續升溫的(有時還特別快),會伴有手腳冰涼、打寒顫的情況。這時候再給孩子降溫,孩子會越來越冷,更加不舒服。因此下面兩種方法就不適合體溫上升期的孩子使用。
1. 溫水擦浴
這也是爸媽們愛用的一種「退熱方式」。
但擦浴之後,常常是體表的溫度暫時降低了,一量體溫,才知道發熱並沒有消退。
很多發熱的寶寶通常昏昏沉沉想睡覺,這個時候被擦來擦去會很不開心,反而可能哭鬧、寒戰。不少人應該也有這樣的經歷,發燒時不僅精神提不上來,洗個臉洗個澡還會覺得更冷。
建議:
如果寶寶處於高熱持續期或者體溫下降期,也不排斥擦浴,這種方式就可以作為輔助手段試試看。
2. 退熱貼
退熱貼是另一種物理降溫的方式。
你琢磨啊,全身的溫水擦拭效果都有限,巴掌大的一塊冷冷的毛巾,效果又能有多少呢?
另外,有些退熱貼里添加了薄荷、冰片等清涼類物質,孩子可能並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如果再對類似產品過敏,就更得不償失了。
❼ 寶寶發燒身體很燙但手腳冰涼,怎麼處理
頭部冷濕敷或頭部冰袋: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以頭部冷濕敷(即用冷濕巾敷於寶寶的額部)接受度最高,有些寶寶不願意頭部放冰袋,可以用冷濕巾敷用。應注意經常更換冰袋或冷濕巾。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置冰袋:這些部位有比較大的血管,將冰袋放在這些地方降溫效果較好。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可收到良好的降溫效果,但在冬天難以實施。
發燒不必立即退燒
發燒是一種症狀、現象、表示寶寶身體不舒服時所發出的警訊,但絕非疾病。寶寶發燒,代表身體正在抵抗病毒,身體會自然調節溫度,所以不用退燒。發燒常常是疾病的徵兆,家長們盲目地讓寶寶服用退燒葯,容易影響醫師對於寶寶發燒原因診斷的正確性。而當家長帶寶寶就診時,切忌把重點放在寶寶燒到幾度,而是要了解可能會燒多久。當寶寶發燒時,找出發燒原因,遠比急著幫寶寶退燒重要。
一般嬰幼兒發燒會有下述的順序,但不一定每個狀況都會發生,有時寶寶不會經過發冷階段,會直接發熱,但發燒時有發冷症狀的寶寶,大多會燒到39度左右,也會比較難受,當然有時候發燒也會發生排不出汗的情況,因此三階段的過程家長可作為參考,但不能概括每個寶寶的發燒過程喔!
1.發冷
當寶寶受到感染時,體溫調節中樞會自己調高,以保護自己,但是當體溫還沒上來前,身體會有產熱機轉,主動把熱帶到身體中心部位,這時四肢循環會變差,產生手腳冰冷的狀況。發冷是發燒的前期,測量體溫時可能還不到38度,但寶寶會全身打冷顫,甚至有畏寒的情形。
處理
為寶寶添加衣服,並讓他多喝些溫水,幫助體溫上來,以減輕寶寶的痛苦,當寶寶有發冷症狀時,千萬不要急著幫寶寶降溫,這樣做反而會讓寶寶更不舒服。
2.發熱
寶寶發燒時體溫攀升,這時皮膚摸起來很燙,表示寶寶已經在發燒了,許多家長們為了讓寶寶快點出汗而為其添加更多衣服,卻容易讓寶寶體溫更高,寶寶身體會更加不適!
❽ 寶寶發高燒,並且手腳冰涼,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新手父母在護理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發燒就特別慌張,其實寶寶發燒並不是壞事,是正常的免疫反應,如果父母護理得當,那麼孩子的高燒就會慢慢退下去。
如果寶寶高燒超過39.5℃以上,精神差,嗜睡或伴隨其他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不要過於捂寶寶手腳冰涼會覺得特別冷,但人會錯以為這時候就要多穿衣服捂住,讓寶寶覺得暖和。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把寶寶捂嚴實了,寶寶不但沒有覺得暖和,反而會讓寶寶不容易出汗,身體的熱量不容易散發,而導致高燒退不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寶寶多加一件薄薄的外衣就好,不要捂得太熱太多。
結語寶寶發高燒還出現手腳冰涼,大人有時候會慌張,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只要我們做好護理,注意寶寶退燒降溫就好。
許多家長發現寶寶發燒後,急於給孩子退燒,其實,單純的發燒是不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只要父母給寶寶多喂點開水,補充體內液體量的不足,然後經常給寶寶搓搓手,搓搓腳,促進血循環就可以了,另外在飲食上吃得清淡一點,不要多吃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