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府信息管理的安全問題中物理安全不包括( )
A、防火牆
防火牆是政府信息管理的安全問題中技術安全的范疇。
㈡ 計算機題 . 下面不屬於計算機信息安全的是_。 A. 安全法規 B. 信息載體的安全保衛 C. 安全技術 D. 安全管
安全法規不屬於計算機信息安全。選A。
計算機信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或惡意的破壞、更改、
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信息安全涉及到個人權益、企業生存、金融風險防範、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大事。它是物理安全、網路安全、數據安全、信息內容安全、信息基礎設施安全與公共、國家信息安全的總和。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互聯網發展中無法迴避的核心問題。
(2)以下哪些描述不屬於信息安全中物理擴展閱讀:
目前的網路安全技術只是針對個別安全問題,企業需要構造一個能徹底解決網路安全問題的平台,可以自動、智能地對企業進行管理,從而使企業的安全管理更加規范化。
同時,企業也需要這樣一套解決方案,首先它能夠清楚地幫用戶了解企業內部的通信行為模式,其次幫助用戶根據這些行為模式制訂出相應的安全策略,最後便於用戶將這套策略強制實施到企業網路的每一個角落。
㈢ 網路安全,物理訪問不包括以下哪一項
網路的深入發展,在帶來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將企業和用戶置於更大的風險之中。攻擊者利用各種方式在網路上設下埋伏,惡意軟體,假冒廣告,病毒,木馬,網路釣魚等都是他們慣用的伎倆。然而,人們過多的將經歷放在應用層等更高層網路結構的管理和服務上,認為應用的不安全是由於應用層的不安全引起的,卻忽略了網路傳輸的基礎——物理層。事實上,實踐過程中,很大一部分的網路故障(根據SageResearch的一項研究,可達80%)都歸結於物理層連接。物理安全是一切安全性的起點。可靠的機房布線是物理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傳統上,網路管理員一直面臨著耗時巨大、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對所有物理網路連接及任何移動、增加和改動(MAC)保持准確的紙面記錄。缺乏合理性,規劃性和管理的布線將使企業面臨以下潛在威脅:機房布線實施前期,由於布線規劃人員經驗少,導致規劃方案不安全可靠。對安全來說,沒有好的開始就不會有好的結果,防範於未然是安全的根本。最初的布線規劃非常重要,這將在以後的設備擴展更新過程中降低復雜性。在施工中發現布線的規劃中的種種問題,導致工期延時。對企業來說,延時就意味著損失,寧可規劃上多花點時間,也最好不要返工。線纜過於冗雜,導致散熱能力下降,局部的網線過熱導致傳輸性能下降。由於線纜顏色都一樣,導致後期維護的時候錯拔線纜。當不小心拔下一些不該拔的插頭時,假設偶然斷開的是一個VoIP交換機或一個關鍵伺服器,一個存有關鍵信息的裝置脫線了,後果可想而知。光纖由於技術人員經驗欠缺將其彎折為銳角,導致主幹線光纖斷裂。線纜由於暴力施工,導致後期時有斷網的情況,出現情況的時候不能很快的監測出壞點。面對這些威脅,傳統布線方式已經無能為力,智能的綜合布線是物理安全的重要基礎。智能布線可以保證准確的存檔資料庫,可以跟蹤所有物理層及活動的連接,提高了IT支持人員的響應速度和工作任務單的處理速度,充分利用了有源和無源的網路資產,帶來更少的宕機時間,更好的管理遠端工作區,審計方便。物理安全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控制。如果你能取得一個設備的物理控制,那麼這基本上也就意味著你可以輕易地控制這個設備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物理安全比其他的安全都重要的原因。從竊取數據到硬體修改的很多方面,物理安全在很多方面都可能受到攻擊。每一種攻擊都可能提供了訪問許可權或理解安全控制是如何工作的。
㈣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媒體安全等方面。處理秘密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應採用有效的技術防範措施,重要的系統還應配備警衛人員進行區域保護。
(2)運行安全。運行安全主要包括備份與恢復、病毒的檢測與消除、電磁兼容等。涉密系統的主要設備、軟體、數據、電源等應有備份,並具有在較短時間內恢復系統運行的能力。應採用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查毒殺毒軟體適時查毒殺毒,包括伺服器和客戶端的查毒殺毒。
(3)信息安全。確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賴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務。
(4)安全保密管理。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級管理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管理技術三個方面。要通過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安全保密管理人員,制定嚴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利用先進的安全保密管理技術對整個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管理。
㈤ 信息安全中的物理安全包括那幾項
信息安全中的物理安全包括那幾項
信息系統的物理安全涉及到整個系統的配套部件、設備和設施的安全性能、所處的環境安全以及整個系統可靠運行等方面,是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基本保障。 本標准提出的技術要求包括三方面:
1)信息系統的配套部件、設備安全技術要求;
2)信息系統所處物理環境的安全技術要求;
3)保障信息系統可靠運行的物理安全技術要求。設備物理安全、環境物理安全及系統物理安全的安全等級技術要求,確定了為保護信息系統安全運行所必須滿足的基本的物理技術要求。
本標准以GB17859-1999對於五個安全等級的劃分為基礎,依據GB/T20271-2006五個安全等級中對於物理安全技術的不同要求,結合當前我國計算機、網路和信息安全技術發展的具體情況,根據適度保護的原則,將物理安全技術等級分為五個不同級別,並對信息系統安全提出了物理安全技術方面的要求。不同安全等級的物理安全平台為相對應安全等級的信息系統提供應有的物理安全保護能力。第一級物理安全平台為第一級用戶自主保護級提供基本的物理安全保護,第二級物理安全平台為第二級系統審計保護級提供適當的物理安全保護,第三級物理安全平台為第三級安全標記保護級提供較高程度的物理安全保護,第四級物理安全平台為第四級結構化保護級提供更高程度的物理安全保護,第五級物理安全平台為第五級訪問驗證保護級提供最高程度的物理安全保護。隨著物理安全等級的依次提高,信息系統物理安全的可信度也隨之增加,信息系統所面對的物理安全風險也逐漸減少。
本標准按照GB17859-1999的五個安全等級的劃分,對每一級物理安全技術要求做詳細的描述。因第五級物理安全技術要求涉及最高程度物理安全技術,本標准略去相關內容。附錄A對物理安全相關概念進行了描述,並對物理安全技術等級劃分進行了說明。為清晰表示每一個安全等級比較低一級安全等級的物理安全技術要求的增加和增強,每一級的新增部分用「宋體加粗字」表示。
㈥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
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給非授權的用戶、實體或過程。即信息只為授權用戶使用。
真實性:對信息的來源進行判斷,能對偽造來源的信息予以鑒別。
完整性:指在傳輸、存儲信息或數據的過程中,確保信息或數據不被未授權的篡改或在篡改後能夠被迅速發現。
未授權拷貝
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指在系統生命周期內辨識系統中的隱患,並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險性最小。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包括如何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達到的其核心目標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五個安全目標。
㈦ 下面哪一項不屬於信息安全的特徵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信息安全的特徵(答案:B)
A、網路信息安全是跨時空、無邊界的安全
B、網路信息安全不動態的安全
C、網路信息安全是系統的安全
D、網路信息安全是非傳統的安全
㈧ 什麼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系統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從技術、管理、工程和人員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確保信息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風險到可接受的程度,從而保障系統實現組織機構的使命。所有信息處理調用的指令,包括指示和控制計算機硬體的操作性指令(程序)和信息處理中使用的過程指令。程序包括操作系統程序、電子表格程序、文字處理程序等。過程包括數據輸入流程、錯誤改正流程、數據傳送流程等。
數據資源包括:由數字、字母以及其他字元組成,描述組織活動和其他事情的字母數字型數據;句子與段落組成的文本數據;圖形和圖表形式的圖像數據;記錄人與其他聲音的音頻數據。
滿足不同需求的、具有各種功能的信息系統構成了信息化社會的基礎,它提高了社會各個行業和部門的生產和管理效率,方便了人類的日常生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前進。
(1)風險
信息安全風險產生的因素主要有信息系統自身存在的漏洞和來自系統外部的威脅。信息系統運行環境中存在具有特定威脅動機的威脅源,通過使用各種攻擊方法,利用信息系統的各種脆弱性,對信息系統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由此引發信息安全問題和事件。
(2)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就是針對信息系統在運行環境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制定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在策略指導下,設計並實現信息安全保障架構或模型,採取技術、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將風險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圍和程度,從而實現其業務使命。
(3)使命
描述了信息系統在設計、執行、測試、運行、維護、廢棄整個生命周期中運行的需求和目標。信息系統的使命與其安全保障密不可分,需要通過信息系統安全措施來保障目標的正確執行。隨著信息系統面臨的威脅及運行環境的變化,安全保障也需要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從而保障信息系統的正確運行。
風險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方法。信息安全保障應當以風險管理為基礎,針對可能存在的各種威脅和自身弱點,採取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信息安全不是追求絕對的安全,追求的是可管控的安全風險。最適宜的信息安全策略就是最優的風險管理對策,這是一個在有限資源前提下的最優選擇問題。信息系統防範措施不足會造成直接損失,會影響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和損失。也就是說,信息安全保障的問題就是安全的效用問題,要從經濟、技術、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做出權衡和取捨。
㈨ 【信息安全應知應會】以下哪些是物理安全攻擊的相關手段
XSS攻擊和CSRF攻擊。
攻擊手段有:
1、XSS攻擊(CrossSiteScripting)全稱跨站腳本攻擊:是一種常見的攻擊手段之一,攻擊者主要通過嵌入惡意腳本程序,當用戶打開網頁時,腳本程序便在客戶端的瀏覽器中執行,以盜取客戶端cookie,用戶名密碼,下載執行病毒木馬程序等。
2,CSRF攻擊(CrossSiteRequestforgery)全稱跨站請求偽造:攻擊者盜用你在某網站的身份如cookie,以你的名義向該網站發送惡意請求。這個就比較可怕了,能夠利用你的身份發郵件,發簡訊,甚至轉賬,盜取賬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