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孔成像怎麼製作呢盡量用最簡單的材料
製作步驟:
1、用剪刀把易拉罐的開口的一端剪去
實驗說明:
由於光是直線傳播的,景物上方射來的光線經過小孔射在屏幕的下方,反過來下方的光線經過小孔來到屏幕的上方,所以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倒立的像。
安全措施:
1、這個實驗使用剪刀和改錐,要在大人的指導下進行。
2、易拉罐的剪口很鋒利,更要小心,最好是在剪開的易拉罐口貼一圈透明膠條。
(1)物理課本如何製作小孔成像擴展閱讀:
成像原理:
光的直線傳播
原理: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
太陽給人類以光和熱,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晝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籠罩著大地。生活在遠古的人類祖先,對黑夜是無能為力的。黑暗給人們以可怕、可惡的感覺。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人類才發現火也能提供光和熱。
開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後又發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發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劃時代進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約在幾萬年前人類又學會了用鑽木的方法人工取火。
火在長時期里一直是人們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後來人們創造了油燈、蠟燭,還是離不開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發明才取代了火。通過對光的長期觀察,人們發現了沿著密林樹葉間隙射到地面的光線形成射線狀的光束,從小窗中進入屋裡的日光也是這樣。
大量的觀察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為了證明光的這一性質,大約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墨翟和他的學生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雖然他講的並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B. 初中物理自製實驗用具:小孔成像:兩個易拉罐,一個底部打小孔,中間用薄膜可做成
這個薄膜是做成光屏,外面發光物體(如點亮的蠟燭火焰)經小孔成像在光屏上。
C. 初二物理實驗小孔成像具體怎麼做
實驗器材:蠟燭一根,火柴一盒,硬紙板一張
實驗步驟:在硬紙板上鑽上小孔,用火柴將蠟燭點燃,將其固定在離牆30cm左右的地方,將硬紙板放在蠟燭和牆之間,將室內的光線遮住,把蠟燭的高度調整好,使蠟燭的火苗剛好對准硬紙板上的小孔,前後慢慢移動硬紙板,直到看到牆面上有清楚的影子為止。
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遠,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3)物理課本如何製作小孔成像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
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墨經》中這樣記錄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兩束光線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漢語中有「終極」,「微點」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線的交叉點,即針孔。
物體的投影之所以會出現倒像,是因為光線為直線傳播,在針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來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影。「遠近有端,與於光」,指出物體反射的光與影像的大小同針孔距離的關系。物距越遠,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墨經》在兩千多年前關於小孔成像的描述,與照相光學所講的是完全吻合的。
D. 初中物理資料-製作針孔照相機
小實驗:自製針孔照相機
趣味物理 物理小知識
1135
在光線較暗的屋子裡,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一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們之間放一塊鑽有小孔的紙板。由於光沿直線傳播,塑料薄膜上就出現燭焰的倒立的像。這種現象叫做小孔成像。
利用「小孔成像」製作針孔照相機
實驗材料:做硬紙筒用的硬紙、剪刀、膠水、黑紙、塑料薄膜。
實驗步驟:
1.做兩個可以套在一起的硬紙筒,如下左圖所示。
2.在外筒的前端蒙上一塊黑紙,黑紙上穿一個小孔(直徑約1mm)。
3.在內筒的一端蒙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4.讓小孔對著屋子外面明亮的物體,塑料薄膜上就形成室外物體倒立的像。
5.前後拉動內筒,像的大小和明亮程度就隨著變化如下右圖。
資料收集:
早在公元前4世紀成書的《墨經》中就記載了小孔成像的實驗,並且用光的直線傳播對小孔成像作出了正確的解釋。
你收集到哪些資料?試列舉一下。
提出新問題:
針孔照相機與真實的照相機有哪些不同?找一個照相機觀察比較一下。
E. 小孔成像實驗步驟是怎麼樣的
准備材料/工具:紙杯,白紙,針,蠟燭,打火機。
1、准備一個紙杯,開口的一邊用白紙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