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19世紀末什麼模型

物理19世紀末什麼模型

發布時間:2022-07-20 21:55:25

『壹』 19世紀末的物理學

正當人們為經典物理學的全面勝利歡呼萬歲的時候,它的體系本身卻開始出現了危機。不久以後,這些危機發展成為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大風暴。

危機是從不可捉摸的媒質"以太"開始的。1887年邁克爾孫-莫雷的尋找"以太"實驗,實驗結果同理論預測相反,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引起了物理學家的震驚。當時,英國的一名著名實驗物理學家曾大聲疾呼:"我們仍然期待著第二個牛頓來給我們一種關於以太的理論,它將不僅包括電和磁的事實,光輻射的事實,而且還可能包括引力的事實。"為送別舊世紀,英國科學界最有地位的勛爵,於1900年4月27日作了題為《熱和光的動力學理論上空的十九世紀之雲》的長篇講話,這位思想保守的"元老"認為經典物理學理論在本世紀末出現了兩朵雲。第一朵就是"以太漂移問題";而第二朵雲,是與比熱有關的能量均分定理。

事實上,到了十九世紀末,由於X射線(1895年),放射性(1896年),電子(1897年)以及鐳(1898年)的發現,物理學上空已不是兩朵雲,而是危機四伏。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在世紀交替時,經典物理學領域中,幾乎所有的原理、基本概念都受到懷疑和重新審查,如物質的不滅性、能量守恆性、原子的不可分割和不變性、時空的絕對性、運動的連續性。第一個對當時物理學的危機進行全面、深入分析的是法國數學家彭加勒,他於1905年出版的《科學的價值》一書中的第八章標題就是"數學物理學當前的危機"。物理學在醞釀一次偉大的革命。

『貳』 十九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發現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______電的粒子即電子;1911年,盧瑟福建立了類似

十九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發現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即電子;1911年,盧瑟福建立了類似行星繞日的核式結構模型,他認為原子是由帶正電的
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故答案為:負;原子核.

『叄』 十九世紀末微觀物理的三大發現

物理學的三大發現:X射線 發現電子 天然放射性的發現
一、X射線
19世紀末,陰極射線的研究正方興未艾,德國的維爾芝堡大學,治學嚴謹的倫琴(1845-1923)教授,也致力於這個問題的研究.
1895年11月8**晚,倫琴用黑的厚紙板把陰極射線管子包起來,意外的發現1米以外的熒光屏在閃光,而這絕不是陰極射線,因陰極射線穿不透玻璃,只能行進幾厘米遠.
倫琴斷定這是一種新射線,一種從未曾記載過的東西.倫琴用它拍出了一張肉淡骨濃的手掌照片,有人用它鑒別古畫,一時引起轟動,倫琴將這具有非凡魅力的射線命名為「X」射線.
由於X射線與原子中內層電子的躍遷有關,這說明了物理學還存在亟待搜索的未知領域.
X射線本身在醫療、研究物質結構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實用價值.
二、發現電子
1.對陰極射線的眾說紛紜19世紀末,陰極射線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以太波,有人認為是一種電磁波,而第一個確認它是粒子流,並由此發現基本粒子——電子的是JJ.湯姆遜.
2.意義:a.宣告了原子是可分的.b.為進行電子和原子的研究開創了新的實驗技術.JJ.湯姆遜於1906年獲諾貝爾獎.
三天然放射性的發現——鈾鹽的放射性的發現
1.貝克勒爾 (1852-1909)生長在法國巴黎,家庭中有許多學者.祖父和父親都是固體磷光專家,從事研究工作有60年的歷史,貝克勒爾早期從事光學研究,43歲開始研究放射現象.
2.鈾鹽的實驗倫琴的發現,使貝克勒爾聯想到,天然物體是否也能產生X光那樣的放射現象呢?由於有著家庭的背景,貝克勒爾捷足先登,從諸多發光物體中,最後選擇到鈾鹽.最初他認為是由太陽激發鈾鹽的熒光,但是,由於天連續陰雨綿綿,貝克勒爾不得不把用黑紙包的感光底片與鈾鹽一起鎖進了抽屜,結果底片仍舊被鈾鹽感光了,鈾元素自身也能產生輻射的現象,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3.意義:貝克勒爾射線的發現,是人類第一次發現某些元素自身也具有自發輻射現象,引起了人們對原子核問題的關注.貝克勒爾獲1903年諾貝爾獎.

『肆』 十九世紀末是誰發現電子中存在帶負電的粒子

【分析】 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在19世紀末發現原子中存在著帶負電的粒子,這種粒子是電子,進而他提出了原子的葡萄乾蛋糕模型。 【點評】 湯姆遜認為電子分布在球體中很有點像葡萄乾點綴在一塊蛋糕里,很多人把湯姆遜的原子模型稱為「葡萄乾蛋糕模型」。

『伍』 1911年物理學家誰建立了類似行星繞日的核式結構模型他認為原子是帶正電的什麼

十九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發現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即電子;1911年,盧瑟福建立了類似行星繞日的核式結構模型,他認為原子是由帶正電的 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故答案為:負;原子核.

『陸』 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的三大發現是什麼 意義何在

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的三大發現是:電子、X射線和放射性現象。

1、X射線

X射線是一種波長極短,能量很大的電磁波,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這一發現標志著現代物理學的產生。

由於X射線與原子中內層電子的躍遷有關,這說明了物理學還存在亟待搜索的未知領域,X射線本身在醫療、研究物質結構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實用價值。

2、放射線

1896年,貝克勒耳發現了放射線。盧瑟福繼而開始研究放射線,他分別研究了三種射線的穿透本領。結果是:α射線的穿透本領最差,β射線的穿透本領比α射線強一些,能穿透幾毫米厚的鋁片。γ射線的穿透本領極強,1.3厘米厚的鉛板也只能使它的強度減弱一半。

3、電子

電子是在1897年由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約翰·湯姆森在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的,一切原子都由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圍繞它運動的若干電子組成。電子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如金屬導線中的電流。

利用電場和磁場,能按照需要控制電子的運動(在固體、真空中),從而製造出各種電子儀器和元件,如各種電子管、電子顯微鏡等。

(6)物理19世紀末什麼模型擴展閱讀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典物理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均發展到了完善、成熟的階段,隨著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的建立以及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建立,經典物理學達到了它的頂峰,當時人們以系統的形式描繪出一幅物理世界的清晰、完整的圖畫,幾乎能完美地解釋所有已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

由於經典物理學的巨大成就,當時不少物理學家產生了這樣一種思想:認為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物理學的發展基本上已經完成,人們對物理世界的解釋已經達到了終點。

物理學的一些基本的、原則的問題都已經解決,剩下來的只是進一步精確化的問題,即在一些細節上作一些補充和修正,使已知公式中的各個常數測得更精確一些。

然而,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正當物理學家在慶賀物理學大廈落成之際,科學實驗卻發現了許多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事實。

首先是世紀之交物理學的三大發現,其次是經典物理學的萬里晴空中出現了兩朵「烏雲」:「以太漂移」的「零結果」和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

這些實驗結果與經典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有尖銳的矛盾,經典物理學的傳統觀念受到沖擊,經典物理發生「危機」。

由此引起物理學的一場革命。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上報告結果,成為革命開始的時刻。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海森堡、薛定諤等一群科學家創立量子力學,現代物理學誕生。

『柒』 19世紀末,湯姆生發現了電子,從此科學家們提出了多種原子內部結構的模型.你認為原子

電子可以分裂成3個准粒子:

1空穴子攜帶電子電荷(電場層),

2軌道子攜帶軌道位(軌道層),

3自旋子攜帶旋轉屬性(磁場層:一種與磁性有關的內在量子性質)。

電子內部結構(空穴子,自旋子,軌道子)模型圖解

圖中+-號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負電磁信息單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萬物源圖於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興盛後,此概念升華為,萬物源於量子比特)

註:位元即比特

『捌』 19世紀最為人接受的模型

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由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與核外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組成,其結構與太陽系行星模型相似,故D正確;
故選D.

閱讀全文

與物理19世紀末什麼模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