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一篇初二下學期物理調查報告
長期生活在吵鬧噪音中,(工廠機器運轉聲、飛機場飛機起降聲)會使耳朵聽力減弱,甚至情緒低落,身心受到傷害,進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嚴重的還會造成心理上的疾病。
、 怎樣減少或防治噪音的產生:
1. 多種植樹木: 由於噪音穿越樹林時,會有一部份被樹葉所吸收,所以在噪音多的地方(如:機場、公路、鐵路、工廠……等),應多種植樹木,應可達靜音的效果。
好:3
一般:1
不好:5
原創:0
非原創:5
ニο1O冇袮2010-02-24 01:25
滿意答案 好評率:75%
減小噪音原則:一、 聲源處減弱 二、傳播過程中減弱 三、接收處減弱
方法:1、密閉聲源,在聲源處建造隔聲牆,防止雜訊直接向外傳播。
2、加強綠化,在繁雜的公路兩旁植樹造林,形成屏障。
3、給添置隔音設施。
4。給機器上足潤滑油,即防止產生噪音,又能保護機器。
5、在耳朵處加塞隔音裝置,如好的耳塞。
如何睡得好,可採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
①閉目入靜法。上床之後,先合上雙眼,然後把眼睛微微張開一條縫,保持與外界有些接觸,雖然,精神活動仍在運作,然而,交感神經活動的張力已大大下降,誘導人體漸漸進入睡意蒙朧狀態。
②鳴天鼓法。上床後,仰卧閉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頭彈擊後腦勺,使之聽到呼呼的響聲。彈擊的次數到自覺微累為止。停止彈擊後,頭慢慢靠近睡枕,兩後自然安放於身之兩側,便會很快入睡了。
(4)睡眠誘導。聆聽平淡而有節律的音響,例如:火車運行聲、蟋蟀叫、滴水聲以及春雨淅瀝淅瀝聲音的磁帶,或音樂催眠音帶,有助睡眠,還可以此建立誘導睡眠的條件反射。
(5)飲熱牛奶法。睡前飲一杯加糖的熱牛奶,據研究表明,能增加人體胰島素的分泌,增加氨酸進入腦細胞,促使人腦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時牛奶中含有微量嗎啡樣式物質,具有鎮定安神作用,從而促使人體安穩入睡。
6)合適的睡姿。睡眠姿勢當然以舒適為宜,且可因人而異。但睡眠以側卧為佳,養生家曹慈山在《睡訣》中指出:「左側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頭,伸右足,以右手置於右股間。右側卧位反是。」這種睡眠姿勢有利於全身放鬆,睡得安穩。
(7)若疲勞而難以入睡者,不妨食用蘋果、香蕉、橘、橙、梨等一類水果。因為,這類水果的芳香味,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大腦皮質抑制而易進入睡眠狀態。
★一、 噪音有什麼害處:
1. 在學校上課時,當你聽到吵雜的聲音(例如:飛機聲、打雷聲、同學講話聲、來往的汽、機車聲、喇叭聲、廣播聲、鈴聲、宣傳聲……等),都會影響我們的聽課,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2. 在醫院的病人需要寧靜的場所來休息養病,如果有了噪音(咳嗽聲、呻吟聲、講話聲、小孩的哭聲……等),病患將無法獲得充分的休息,進而影響病情痊癒的進度。
3. 在圖書館閱讀書報時,如果有了噪音(腳步聲、講話聲、東西掉落地面聲……等),精神則無法集中,進而影響閱讀的效果。
4. 長期生活在吵鬧噪音中,(工廠機器運轉聲、飛機場飛機起降聲)會使耳朵聽力減弱,甚至情緒低落,身心受到傷害,進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嚴重的還會造成心理上的疾病。
二、 怎樣減少或防治噪音的產生:
1. 多種植樹木: 由於噪音穿越樹林時,會有一部份被樹葉所吸收,所以在噪音多的地方(如:機場、公路、鐵路、工廠……等),應多種植樹木,應可達靜音的效果。
2. 禁鳴喇叭: 嚴禁車輛亂鳴喇叭,尤其是在醫院、學校、住宅區附近,更應設置禁止亂鳴喇叭的標志,以維護該地區的安寧。
3. 加強噪音管制: 近來青少年常將機車的消音器拆掉,在街上成群結隊的飆車,製造了不少噪音,以及卡拉OK、KTV、歌廳所播放的音樂聲都不小,政府應加強管制,以維護社區的安寧。
4. 工廠遷移至郊區: 住宅區內不應設置工廠,政府應將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做完善的規劃,以避免噪音干擾住宅區的安寧。
5. 選擇隔音效果好的建材: 建築時,選擇隔音效果好的建材也可減少噪音
㈡ 物理調查報告怎麼寫(只要跟物理有關就行
高中物理學習困難的調查報告組長:郭新湘組員:林曉東 陳丹 陳麗麗 謝婧 鄧榮凱 陳建恩 陳皓 於宗凱指導老師:劉海鵠執筆者:林曉東 摘要: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實現的實用性,在學習過程中實驗與實際的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運用於日常生活。然而,在現行教育體制與傳統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成果並不明顯。表現為:①對物理的不感興趣和厭倦 ②考試成績差,一般成為「拖後腿」的科目 ③動手能力差創新意識薄弱。關鍵詞:困難, 原因 ,如何解決為了這次研究,曾隨機抽問一些學生關於高中學習的困難的問題,結果出人預料,100%的學生都認為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難的。有的甚至成為了學習中的負擔。一、什麼叫學習困難. 查閱了很多的資料,我做出的總結為:當花相同的時間來學習時,收到的成效卻沒有達到預知的水平。就像市場經濟中當個別勞動時間大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時,就會出現虧損;當個別勞動時間小於社會勞動時間時,則會出現盈利。也可用教學表達式:學習困難 = 學習時間/學習成績 另一種定義是與智力水準,與學習水準的比較來定義:實際學業成績明顯低於從其智力水平來看應到達的水準。二、物理學習困難的表現 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心理上的和實際行為上的表現。 心理刪的表現有:①對物理的極度討厭自信心低下 ②更甚影響到對老師的態度;實際行為的表現有: ①學習成績無法達到平均水平 ②實驗能力低。 如果運用心理來分析,心理上與實際行為表現上會出現惡性循環。當投入一定時間後卻得不到明顯的成效時,學習效率就會下降,隨之悄然也發生了變化,害怕、討厭、自卑、失去信心。兩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環,結果只有唯一的,那就是在物理學科上的沉淪。三、學習困難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物理包含了:力學、運動學、光學、電學 普遍性表現為對整個學科的所有知識內容地學習表現出困難。在初中的學習中,普遍的同學都可以達到一個相當的水平。而進入高中學習後,成績卻無法提升。 同樣的內容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拿力學與運動學來說:在初中時,力學與運動學是獨立的學科內容。是單一學習的,在高中學習中,力學與運動學卻密不可分。在對物體進行多分析同時結合了運動學,這就要求學生在考慮問題時必須多種知識同時運用進去。所以在初中與高中的銜接上,同學們就很容易在分析的路上出現問題。也就是說在整個物理學科中,所有的知識都一知半解,這就是普遍性。 特殊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對,對於水平較高的同學來看,有不同內容的知識難度不同。 在調查中發現:電學與光學是最讓學生頭疼的內容。電學中有復雜的電路以及繁瑣的公式。分析電路時要十分小心,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則整體分析也會出現錯誤。 在光學中,最困難的莫過於波動圖與波形圖的結合運用了。兩個圖相類似,但卻有本質上的區別,學習之中無法很清晰將其兩者分開。特別在考試過程中。只要兩圖同時出現,學生心理都會出現「恐慌」不知從哪裡入手。四、物理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知識是一個嚴密的科學體系。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門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聯系越來越緊密。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有其自身的特殊屬性,同時也與其他學科關系密切。了解物理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有助於我們加深對物理及其他學科知識的掌握。與物理學科最有關系的就是文字。物理是建立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可以說數學的一個子科目。數學作為物理的後盾,不僅為物理計算提供了學識的基礎,而且數學中的邏輯學可以用來分析物理學。給自己一個明朗清晰的思路。五、如何學好物理 1. 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願意學習。願意學習,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 有了樂趣,長期堅持,就產生了較穩定的學習興趣—志趣。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是成長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經日積月累,終會有所成效。 2. 掌握學習策略,善於整體把握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學習支前,先從整體、宏觀去了解其主要內容和方法、結構和思路、內在的邏輯關系等,再從局部、細節入手,掌握各自知識點,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強調應用,在應用中內化、感悟,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建立多節點相連的知識網路。最後在從整體的角度審視學習過程,對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能充分的理解和應用。3. 掌握學習方法,用功到具體方可見成效 物理學習同其他知識學習一樣,大的方面,應把握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反饋、再復習鞏固、再練習深化提高等環節。 4. 樹立學習信心,增強耐挫能力 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每個同學都要樹立好物理的信心,同時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學好物理決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習的結果也是多元的,收獲也是豐富的。在學習的階段性評估中,和要自我激勵,不要自我挫敗;要接納自己、寬容自己;自我欣賞但不自我陶醉,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大進步。 我們各選取了一位女生和男生成功學習物理的經驗來教育大家:男生:呂志鵬(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生): 有人曾說,優秀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數學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許多知識是需要嚴謹的數學來推理驗證的。 物理的學習依靠記憶和理解,記憶是理解的基礎。 學好物理關鍵之一是畫好示意圖。文字總是比較抽象的,當解題者將對文字的理解轉化為圖表並體現出在整個物理環境中物體之間的關系,這樣就等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畫受力圖的同時不能孤立圖與的關系,要仔細分析全題,不能以偏概全,要深刻理解整體與個體的關系。 關鍵之二是做一定數量的習題。做一定數量的習題對學好物理大有好處。多做習題不是重復上十幾遍地做幾道題,而是從題的本身發掘它的內涵,充分理解題所描述的物理環境是和什麼定理、定律有關,應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解決物理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是運用能量的觀點(包括動量觀點),因為自然界中幾乎全部的物理現象都與能量或動量有關,用能量或動量的觀點來解決物理習題會比其它方法簡捷一些。關鍵之三要注重物理與數學的結合點。這一結合點往往是不等式、二次函數等。將這兩個工具巧妙地用於解物理題上,可將一些毫無頭緒的題目解得簡單明了。 最後,學好物理要善於猜想。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是無限的,是社會進步的源泉。」其實,說得明確一些,猜想就是「蒙」,但不是瞎「蒙」,而是根據一些信息(能從題中得到,或由邏輯分析得出)來判斷,這種方法主要是用於選擇題的解答上。 女生:張雅麗(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生) 物理,這是公認的最難的一門學科,因為它不僅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之上,需要有堅強的數學後盾,還要求同學具備很強的過程分析能力。做物理題,首要的就是進行過程分析,只有把物理過程分析清楚,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解題。怎樣才能分析清楚過程呢首先,你應該知道,物理中主要有幾個大板塊的內容,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聲學和初步原子理論。只要抓住它們的規律,它就會變得容易起來。規律的掌握,還是靠平時積累,尤其是在聽老師講課時,你要抓住他的解題思路,並和自己的思路進行比較,看看自己的思路哪 些地方是正確的,哪些地方是錯誤的,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思維方式。其次,物理考試中綜合題較多,這就要求大家能夠把幾個板塊的內容進行橫向聯系。解這類題時,要注意把復雜的過程分解為若干簡單的過程,再分別對這些簡單的過程進行解答,這樣,題目的難度就降低了。對應於一個物理過程,必存在一個過程圖。還應注意光學、聲學和原子理論中一些看似簡單而又不被人注意的概念、理論。這些東西雖然簡單,但如果你沒有真正了解它的內涵,做起題來也會覺得無所適從。所以,應該花的時間我們不吝嗇,爭取做到沒有知識上的漏洞。 六、總結 我們通過調查分析得出了學習高中物理困難的原因及表現形式及應對方法。現有教育體制之下,要求我們必需全面發展,若出現明顯的偏科,就會影響到自己的升學。作為學科中最難的科目——物理,如果能學習得更好就可以與別人拉開差距,在總體上勝過對手。我自己身為一位理科生,物理也是自己比較吃力的科目,通過研究自己清楚的認識到物理學科的重要性,及更好的學習方法。今後的學習中,自己應該可以更好學習物理了。 導師評語本課題開展順利,態度認真。在研究中,通過查找資料、調查訪問等途徑進一步深入探究,根據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針對性的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得出結論。 課題思路清晰明了,調查分析有條有理,合理分配工作。評價:優秀
㈢ 關於中學生物理學習現狀調查報告
中學生物理學習現狀調查的研究報告
為制定今後的物理教學策略提供依據,也為改變以往多根據宏觀經驗和理論推導制定物理教學策略的狀況,我們做了」中學生物理學習現狀調查」。 一、調查內容
根據上述調查目的並考慮到滿足物理教學研究的需要,在確定調查內容時沒有局限於學習心理學通常側重研究的概念體系,而是根據」心理」的存在和形成,將調查擴展到我們需要了解的在學生頭腦中存在的一些有關的認識和想法。因此,本調查問卷的命題主要在兩個方面覆蓋27項具體內容。
第一方面是學生對物理學習的一般心態。它包括7項內容:物理學習的動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對自己目前物理學習狀態的自我判斷,對物理學習關鍵的認識,對物理課的態度以及聽物理課的感覺,對物理教學與教師的期望。
第二方面是學生在下面所列出的內容上存在的具體心理:對物理概念規律學習的認識,對實驗教學的認識和心態,對運用物理知識的認識,經過物理學習後在思想方法、物理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及造成的人格傾向,在完成所指出的13項物理學習任務時目前所具有的能力水平:觀察、想像、聯想、分類、抽象、概括、分析演繹、分析歸納、運用數學、物理言語、記憶、遷移、解題。
二、關於題型
考慮到有些題存在題設選項可能覆蓋不全學生實際狀況的可能,在題型上就沒有拘泥於限定選項的常規選擇題模式.而採取了允許學生在題設選項後自行編號補充個人實際狀況的處理方式。出於同樣的考慮,對排序題也做了類似處理。考慮到某些內容沒有必要或難於列全富有學生個性的選項,本調查設置了少量填空題。考慮到某些內容,例如能力水平,由於只有使學生個體在盡自己能力之後才能做出較精確判斷,故本調查採取了不定解題型設置具體問題,以給學生盡自己之能創造條件:同時,為了減少閱讀審題的時間,又努力將這些具體問題做了一個整體連貫性的思維處理。應該承認,命題中的以上做法,雖可看作為增加問卷效度的一種努力,但同時也增加了閱卷的工作量和將學生答案進行歸類處理的難度。至於由這些題型引起的答卷時間延長及可能連鎖產生的被試不合作情感,由於被試都處於和教師相熟悉且經常做題卷這種特定狀態下,故並未因此而明顯地降低答卷的信度。
為達到了解學生的心理在性別、校別、級別及心理成長環境等方面差異的目的,卷面上設置了一個表格。根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精神分析理論,表格中有關欄的調查內容定為學生12歲以前的實際家庭環境監護人的基本情況。
三、調查簡況、研究方法及題目分析例舉
考慮到覆蓋學校類型、學生來源與年級等因素,調查在北京市重點學校首都師大附中和位於農村地區的區重點學校北京十七中的高一年級,以及民辦敬業中學的高三年級共6個班進行。就接受調查的該屆學生的生源成績看,十七中學生相當於市區一般學校,敬業中學學生相當於三類學校。調查回收問卷共283份,有效答案268份(男119,女149)。從有效問卷卷面取得的原始數據多於26818個(未含第四題的一部分及第五題),對其進行直接歸納合並得出數據4577個,為對這些歸納數據進行分析」,又處理各類百分統計數據9596個。然後,在此基礎上對每道小題逐一進行了具體分析,繼而綜合這些分析得出調查結論。限於篇幅,下面僅舉出對問卷前幾題的簡要分析作為兼顧每題自身的與相互間的及幾種差異性分析等諸種情況的例子。由於調查現場操作失誤,大多數學生沒有填寫問卷最前面表格中成長環境一項,故本調查沒有進行與此相關的項目分析。
2.進目前物理教學的策略建議要點
①加強物理概念規律建立過程的教學,將已學概念規律和物理學方法的運用從單一的解題模式中解放出來。要在課堂上創造一個學生切實參予其中的教學環節,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從認識科學概念規律的必要性和目的出發,經過排除障礙和逐步得出清晰研究思路的具體物理過程分析和創新式探索,建立概念規律;從而把已學概念、規律的運用、對物理學方法的領悟、創新意識和研究興趣的激發與能力的培養,統一在課上建立概念規律的物理教學過程之中。
②加強用物理知識解決學生生活中真正的實際問題和生產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教學改變以往只運用所學知識解答物理習題的局面。通過涉及面廣、方式靈活、內容綜合、問題實際等特點的知識運用成果,來代替以往用」概念游戲」式的深、繞、難的題目評價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狀況。鼓勵每個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和所接觸的信息中提出問題,使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多元化的個人成就性動機,對物理概念、規律、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綜合分析能力與遷移能力的培養及創新慾望的產生,統一在學習、生活與探求的過程之中。
③努力在課上課下增加、倡導和指導學生彼此之間的、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探討與爭論。要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與相互交流,井在思考與交流中學會聯想和獲取啟迪;學會對課本與課外資料的鑽研;學會提出自己的實驗論證或理論推證,井在論證過程中使用、領會和頓悟物理學方法,培養每個人的創新意識與實現自己創新意識的實踐能力。
④注重對物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要求,督促學生找到既適合物理學習特點的又適合自身條件的學習方法並養成學習習慣。要讓學生意識到,對這一問題的求索,實際是對自己創造能力的培養。
總之,我們認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領會、理解和掌握,應該滲入上述①一③的環節之中;學生能力的培養、素質的發展、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創新意識的增強應該貫穿在上述①-④的環節之中;教師在這四個環節中發揮主導作用,也就能有效地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五、結語
本次調查的主要不足在於:內容涵蓋還有遺漏,校正題量不夠;命題語言閱讀較難,有的地方易引起學生誤解;命題方式給後期工作帶來的困難較大;調查取樣的覆蓋面和數量都不夠理想。
第一(1)題關於不喜歡學物理的原因:第③」成績總提不高」的選率最高(29.8%),且有明顯性別差異(女比男高出25.9%)和校別差異(市重點校19.6%,另兩校分別為40.0%與34.2%;兩校中的性別差異也均比市重點校高出一倍)。選串次高的分別為第④」太難太費勁」(16.7%)與第 ③」跟不上」(15.4%);第①」從未感過興趣」的選率僅7.9%。這些數據表明影響學生物理學習情感的原因主要是成就動機,而造成成就感不強的原因乃是物理學習難度與基礎兩個相關的因素;絕大多數學生原本對物理都有興趣,興趣是在學習過程中衰退的。
第一(2)題關於對學好物理關鍵的認識:選率最高為第⑦」保持興趣」和第②」弄懂」(3.9%與52.6%),而第⑤」課後看書」、第⑦」多動手多觀察」、第⑨」勤總結」與第⑩」獨立思考」等四題的選率都均比第⑦、②少一半左右,且沒有校別、性別和年級差異。選率第三的是第④」認真聽講」(45.2%),其次是第⑧」多做題」(37.3%);在聽講上高三年級性別差異明顯(女比男高出40%);在做題上市重點校比另二校約低10%。在做出選擇的原因上,選率最高的為第②」多次體會」(49.6%),高出其它選項一半以上。這些數據表明學生雖然尚處在題海戰術狀態。但還是能正確感受學好物理的關鍵、另外還說明學生明顯缺乏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物理的教法也沒能較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第一(3)題關於在物理學習中最重視的內容:本題中沒的第三空」最不重視」項乃是本間卷的校正題。在最重視項的選擇中,選率最高為第⑤」思考分析過程」(71.1%),次高為第⑧」解題技巧」(28.5%),都沒有性別、校別和年級差異;選率最低的為第⑨」畫圖」(0.4%)與第⑦」數學運用」(1.3%)。值得注意的是,第⑦」概念」、第 ②」規律」的選宰均只約是第③的1/4,而第⑦」實驗」的選率則低至第⑤的1/4(僅18.2%)。在次重視項選擇中,選率最高的為第⑥」解題技巧」(35.1%),順次為第②」規律」(32.5%),第⑦」習題」(24.6%);選卒最低的為第⑦」放學運用」(10.1%),其次為第①」概念」(13.6%)。以上數據說明,多數學生雖然能正確認識物理學習.的特點--注重分析物理過程,但尚不能認識概念、規律、實驗對物理學習的重要,也沒有理解圖與數學對物理學習的作用;甚至在解題當中也沒把它們視作解物理題技巧的有機成分。另外,對」概念」一項,市重點校在最重視項的選率比」規律」選率低3/4;兩校高一對」概念」選率的平均值比高三要少20.4%;在高三年級,對」概念」的選率表現出性別差異(男比女高出24%)。這些又表明學生對概念學習的基礎性與重要性的認識都不甚明確。我們認為,以上各種狀況均與目前教學中存在以物理解題思維代替物理學思維的嚴重傾向有關。
第一(4)題建立關於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思維與物理解題思維的認識:第②」大體相同」的選率最高(50。4%),第①」基本不同」的僅13.6%;但市重點校對第①的選率卻是另兩校平均選率的1.7倍。這些數據印證子我們分折上一題時提出的觀點。
四、調查結論與教學策略建議
對逐題分析所得的結論進行歸納、抽象和概括,可得出本次調查的結論;根據結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提出對目前物理教學的策略建議。
1.調查的主要結論
絕大多數學生對物理學習的基本心態是積極和健康的,對物理學習有天然的興趣和較穩定的動力。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成就性動機和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衰退的對物理的興趣,造成這種影響的主要因素是物理學本身的難度和數師不適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自己在學習中的體會、頓悟,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物理知識的部分正確方法,並積淀形成較強的解題能力、觀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分析演繹能力及一定的分類能力、概括能力、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和記憶能力。但是,學生難於經過自身體會的積累對實驗、概念、規律、運用、數學等影響物理學習質量的因素在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形成正確認識;基本不能較全面和較深刻地理解物理學的科學方法,特別是科學思想方法,基本處於以物理習題的解題思維代替物理學科學思維的狀態;相當缺乏,且又不甚重視與物理學特點和個人條件相適合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過度依賴教師的傾向且極度缺乏主動學習的態度,並表現出相當明顯的權力主義人格和附庸人格的人格傾向;學生的聯想、抽象、物理言語和遷移等幾種能力,在一題多解之外的發散思維,以及根據物理學的因果圖像和因果邏輯使用物理知識和模型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動意識,都非常薄弱。
㈣ 物理社會調查報告
能源是整個世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驅動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就開始出現。1913年,英國海軍開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為動力時,時任海軍上將的邱吉爾就提出了「絕不能僅僅依賴一種石油、一種工藝、一個國家和一個油田」這一迄今仍未過時的能源多樣化原則。伴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漸與政治、經濟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兩次世界大戰中,能源躍升為影響戰爭結局、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法國總理克萊蒙梭曾說,「一滴石油相當於我們戰士的一滴鮮血」。可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時便已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20世紀70年代爆發的兩次石油危機使能源安全的內涵得到極大拓展,特別是1974年成立的國際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穩定石油供應和價格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國家也據此制定了以能源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在穩定能源供應的支持下,世界經濟規模取得了較大增長。但是,人類在享受能源帶來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利益的同時,也遇到一系列無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戰,能源短缺、資源爭奪以及過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目前世界上常規能源的儲量有的只能維持半個世紀(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維持一、二百年(如煤)人類生存的需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0億,比上個世紀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費據統計卻增加了16倍多。無論多少人談論「節約」和「利用太陽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氣井」或者「發現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應卻始終跟不上人類對能源的需求。當前世界能源消費以化石資源為主,其中中國等少數國家是以煤炭為主,其它國家大部分則是以石油與天然氣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專家預測石油、天然氣最多隻能維持不到半個世紀,煤炭也只能維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常規能源結構,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都日趨嚴重。
當前世界所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呈現出與歷次石油危機明顯不同的新特點和新變化,它不僅僅是能源供應安全問題,而是包括能源供應、能源需求、能源價格、能源運輸、能源使用等安全問題在內的綜合性風險與威脅。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生產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費佔世界總消費量的l/10,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又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發展經濟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比較突出。近年來能源安全問題也日益成為國家生活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日益成為中國戰略安全的隱患和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能源消費量的急劇上升。自1993年起,中國由能源凈出口國變成凈進口國,能源總消費已大於總供給,能源需求的對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在中國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結構性矛盾日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編輯本段]啟示與建議1. 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潔化的能源利用道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中國能源資源儲量結構的特點及中國經濟結構的特色,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不大可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將繼續存在,這就要求中國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勘探生產、能源利用、環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應有別於其他國家。鑒於我國人口多、能源資源特別是優質能源資源有限,以及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等情況,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為保障能源安全,我國一方面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建立能源市場信息統計體系,建立我國能源安全的預警機制、能源儲備機制和能源危機應急機制,積極倡導能源供應在來源、品種、貿易、運輸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場化程度;另一方面應加強與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對話,擴大能源供應網路,實現能源生產、運輸、采購、貿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編輯本段]趨勢新能源發展現狀和趨勢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以及水力發電、地熱能等的利用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
國際能源署(IEA)對2000~2030年國際電力的需求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將最快。IEA的研究認為,在未來30年內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比其他任何燃料的發電都要增長得快,年增長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間其總發電量將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將提供世界總電力的4.4%,其中生物質能將占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總體上偏低,一方面是與不同國家的重視程度與政策有關,另一方面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偏高有關,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據IEA的預測研究,在未來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從而增加它的競爭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與多種因素有關,因而成本預測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這些預測結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成本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十五」規劃,並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重點發展太陽能光熱利用、風力發電、生物質能高效利用和地熱能的利用。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在風力發電、海洋能潮汐發電以及太陽能利用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新能源(或稱可再生能源更貼切)主要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生物質能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後,國內外許多專家都表示這種能源方式不能大力發展,它不但會搶奪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更將會導致社會不健康發展;地熱能的開發和空調的使用具有同樣特性,如大規模開發必將導致區域地面表層土壤環境遭到破壞,必將引起再一次生態環境變化;而風能和太陽能對於地球來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們必將成為今後替代能源主流。
太陽能發電具有布置簡便以及維護方便等特點,應用面較廣,現在全球裝機總容量已經開始追趕傳統風力發電,在德國甚至接近全國發電總量的5%-8%,隨之而來的問題令我們意想不到,太陽能發電的時間局限性導致了對電網的沖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風力發電在19世紀末就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領域的獨孤求敗,由於它造價相對低廉,成了各個國家爭相發展的新能源首選,然而,隨著大型風電場的不斷增多,佔用的土地也日益擴大,產生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成了我們又一困惑。
早在2001年,MUCE就為了開拓穩定的海島通信電源而開展一項研究,經過六年多研究和實踐,終於將一種成熟的新型應用方式MUCE風光互補系統向社會推廣,這種系統採用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和太陽能發電進行10:3地結合,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電力輸出。在建築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燈、海島均進行了實際應用,獲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數據。這一系統的研究成果將為我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突破了傳統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啟動風速高、噪音大、抗風能力差、受風向影響等缺點,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論,採用了新型結構和材料,達到微風啟動、無噪音、抗12級以上台風、不受風向影響等性能,可大量用於別墅、多層及高層建築、路燈等中小型應用場合。以它為主建立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電力輸出穩定、經濟性高、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也解決了太陽能發展中對電網沖擊等影響。
隨著能源危機日益臨近,新能源已經成為今後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陽能已經逐漸走入我們尋常的生活,風力發電偶爾可以看到或聽到,可是它們作為新能源如何在實際中去應用?新能源的發展究竟會是怎樣的格局?這些問題將是我們在今後很長時間里需要探索的。
㈤ 物理調查報告怎麼寫
DC目的
㈥ 物理調查報告
電物體失去電荷的現象叫做放電.常見的放電現象有以下幾種:
1.接地放電
地球是良好的導體,由於它特別大,所以能夠接受大量電荷而不明顯地改變地球的電勢,這就如同從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並不能明顯改變海平面的高度一樣.如果用導線將帶電導體與地球相連,電荷將從帶電體流向地球,直到導體帶電特別少,可以認為它不再帶電。(如果導體帶正電,實際上是自由電子從大地流向導體。這等效於正電荷從導體流向大地。)
生產中和生活實際中往往要避免電荷的積累,這時接地是一項有效措施.
2.尖端放電
通常情況下空氣是不導電的,但是如果電場特別強,空氣分子中的正負電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強電場力,有可能被「撕」開,這個現象叫做空氣的電離。由於電離後的空氣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空氣就可以導電了。空氣電離後產生的負電荷就是電子,失去電子的原子帶正電,叫做正離子。
由於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導體上的靜電荷總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說來分布是不均勻的,導體尖端的電荷特別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氣中的電場特別強,使得空氣中殘存的少量離子加速運動。這些高速運動的離子撞擊空氣分子,使更多的分子電離。這時空氣成為導體,於是產生了尖端放電現象.
尖端放電在技術上有重要意義.高壓輸電導線和高壓設備的金屬元件,表面要很光滑,為的是避免因尖端放電而損失電能或造成事故。
3.火花放電
當高壓帶電體與導體靠得很近時,強大的電場會使它們之間的空氣瞬間電離,電荷通過電離的空氣形成電流.由於電流特別大,產生大量的熱,使空氣發聲發光,產生電火花.這種放電現象叫火花放電.
火花放電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乾燥的冬天,身穿毛衣和化纖衣服,長時間走路之後,由於摩擦,身體上會積累靜電荷.這時如果手指靠近金屬物品,你會感到手上有針刺般的疼痛感。這就是火花放電引起的.如果事先拿一把鑰匙,讓鑰匙的尖端靠近其他金屬體,就會避免疼痛.在光線較暗的地方試一試,在鑰匙尖端靠近金屬體的時候,不但會聽到響聲,還會看到火花.
在一些工廠或實驗室里,存在大量易燃氣體,工作人員要穿一種特製的鞋,這種鞋的導電性能很好,能夠將電荷導入大地,避免電荷在人體上的積累,以免產生火花放電,引起火災.
4.閃電
帶電雲層之間或帶電雲層和地面之間發生強烈放電時,產生耀眼的閃光和巨響,這就是閃電.閃電的放電電流可以高達幾十萬安培,會使建築物遭受嚴重損壞.這就是雷擊。
為了避免雷擊,人們設計了避雷針.避雷針是針狀金屬物,裝在建築物的頂端,用粗導線與埋在地下的金屬板相連,以保持與大地的良好接觸.當帶電雲層接近時,大地中的異種電荷被吸引到避雷針的尖端,並由於尖端放電而釋放到空氣中,與雲層中的電荷中和,達到避雷的目的.
閃電也有積極的意義.閃電產生的高溫使空氣中的氮和氧化合,隨雨水降至地面形成硝酸鹽.這些硝酸鹽是天然的氮肥.閃電過程中產生的臭氧,能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過量紫外線傷害。原始生命起源於有機物分子,有一種生命起源學說把最初有機物分子的產生也歸功於閃電.
㈦ 物理實驗報告該怎麼寫呀
如何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人們對某一情況、事件、經驗或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而寫成的書面報告,它反映了人們通過調查研究找出某些事物的規律,並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是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的成果。學習撰寫實驗報告,有助於同學們進一步認識社會,參與社會,把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怎樣撰寫實驗報告
[例題]
以「發揚勤儉美德,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主題,以周圍學生調查對象,根據他們的生活態度和表現,寫一份調查報告,題目自擬。
撰寫實驗報告,要做到以下幾點:
1、著力點要明確:
首先,要深入調查,佔有材料。這是寫好實驗報告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為此,就應該親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點」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現實材料,又要了解歷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學們就要認真回顧平時手頭搜集到的有關於「勤儉是美德,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費導致事業失敗」方面的詳細資料。
其次,要認真分析,找出規律。這是實驗的目的。在佔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總結出事物的規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體的事例或數據外,還要對佔有的資料分門別類加以總結,如以「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勤勞節儉、合理消費」為門類加以歸納,從中找出規律性。
再次,要立場正確,觀點鮮明。實驗報告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如上例中,實驗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亂花錢、互相攀比、超前消費等不良習慣和問題。
最後,要概括事實,有敘有議。不能光羅列現象,而且要適當地進行分析、議論,闡述觀點。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數據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社會原理進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觀點全面。
2、報告格式要規范
(1)標題。
①單標題,如上例標題可擬成:《中學生合理消費的調查報告》,以清楚交代調查的內容。
②雙標題,可擬成《合理消費----XX中學調查報告》
③標題不用「調查報告」字樣,也可用一般文章題目形式,如可擬成《中學生應該養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2)前言。這部分內容,往往對實驗的時間、地點、對象、范圍作必要的交代,總領全文。如上例中實驗地點可以是XX中學整所學校,也可以將整個年級作為調查對象,還可以隨機抽查的學生為實驗對象,調查內容主要是學生的生活態度和表現兩個方面。
(3)主體。主體是具體敘述實驗內容、列舉事例和數據並做恰當的議論和分析,概括出經驗或規律,是表現實驗報告主旨的關鍵部分。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調查得來的大量材料歸納整理出若干條目,採用小標題式寫法,要注意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有的可按問題的幾個方面或幾個問題並列地安排材料,即採用「橫式結構?;有的可按事物發展過程的順序來寫,即採用?縱式結構」。
(4)結尾。結尾是實驗報告的結束語,也作歸納性說明或總結全篇的主要觀點,也可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㈧ 物理現象調查報告格式
1。原理
2。調查目的
3。調查實驗器材
4。實驗步驟
5。現象
6。分析
7。總結
㈨ 寫一篇物理科技論文或調查報告
不容忽視的光污染
你知道嗎,一個小型廣告燈箱一年可以殺死35萬只昆蟲。這是奧地利研究人員在一個研究項目中的發現。自從愛迪生發明電燈以來,人類社會在飛速發展,各種人造光源也都紛紛出現,當初最早的燈泡只有1瓦,可是如今在城市裡,可以隨便找到千瓦以上的電燈。用電是人類進步的標志,可是隨之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前邊提到的就是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一個典型事例。我們還看到,昆蟲的死亡帶來了一系列的後果,直接對那些依靠昆蟲授粉的植物造成了影響,而那些以昆蟲為食的鳥類也會因此而間接死亡。
鳥兒也是人造光受害者
其實,很多鳥類也會因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特別是那些遷徙中的鳥類,大規模的人造光常常使鳥類迷失方向。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件,在德國馬爾堡,一群仙鶴在城市上空整整徘徊了一夜,最後筋疲力盡地掉了下來,後來人們在城市的地面上發現了一百多隻死傷的仙鶴。高樓的燈光會吸引遷徙的鳥類,導致它們往往會撞死在高樓上,在芝加哥,有一幢高樓每年都會殺死1000~2000隻候鳥。美國研究者的調查顯示,每年大約有400萬只鳥因撞上高樓上的廣告燈而死去。這是個龐大的數字。
讓小海龜迷失回家的路
人造光不僅對會飛行的鳥類有巨大的危害,而且會對多種動物造成危害。以海龜為例,新出生的小海龜是根據月亮和星星在水中的倒影而游往水中的,但是,在2001年的小海龜出生期,人們在大西洋沿岸發現了很多因為缺水而死去的小海龜,據分析,這是因為大氣散射的地面燈光過強,超過了月亮和星光,導致那些小海龜誤把陸地當成海洋,所以沒能爬到海里,因此殞命。
植物光合作用能力減弱
地球大氣層會散射夜間城市的燈光,這樣在夜間也維持了較高的亮度,動物們受到光線的刺激,就會精神十足,原本用於繁殖、自衛和覓食的精力就被這樣消耗,所以也會遭受危害。那些習慣於在黑暗中交配的蟾蜍,某些品種已經瀕臨滅絕,就與此有關。研究發現,很多國家大城市主要街道上的蒼蠅也變少了,而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元兇」就是街燈。雖然人人都討厭蒼蠅,可是,人們也應該想到,如果環境對蒼蠅都有害,那麼也會對其它動物有害,甚至對植物也有害。環境學家已經發現,緊靠強光燈的樹木存活時間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釋放出的氧氣量也少。
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講了這么多人造光對動植物的危害,這種現象可以被稱為「光污染」。現在,光污染對人的危害也已經有了很多研究。對人類自身而言,其危害也不小。近年來,隨著很多高大建築物都選用玻璃幕牆作為外裝飾,這種設計固然美觀,可是它所造成的光污染也很大。因為玻璃反射光線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物體,所以,在夏季白天的強光下,玻璃幕牆非常令人不適。
事實上,除了建築物的玻璃幕牆外,室內牆壁的顏色如果太亮也會引起視覺不舒服,特別光滑的粉牆和潔白的書籍紙張的光反射系數高達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裝飾物高10倍左右,所以粉刷牆壁的時候,最好使用「生態顏色」,所謂生態顏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種明亮刺眼的顏色。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電視、電腦,甚至雪白的紙張都會對視力造成危害。
據研究表明,如果人長期在光污染嚴重的條件下工作或生活,會使人心煩頭昏,甚至發生失眠、食慾下降,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的精神衰弱的症狀。光污染可對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傷害,視網膜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視力會急劇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也會提高:由於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功能會被抑制,從而引起視疲勞和視力下降。
目前,科學家們對光污染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尚在起步階段,在立法上,對光污染的認定缺乏可供參考的環境標准,而且,這種污染對人體的影響不易在短時間內為人們所察覺。所以,目前來看,從宏觀政策上來治理光污染還需時日。
給點分,我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