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牛頓有哪些貢獻
牛頓的主要貢獻: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經典力學,設計並實際製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等等,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Ⅱ 牛頓在物理領域的哪些方面做出什麼貢獻
艾薩克·牛頓爵士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晚年醉心於煉金術和神學.他在1687年7月5日發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用數學方法闡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則——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這四條定律構成了一個統一的體系,被認為是「人類智慧史上最偉大的一個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後三個世紀中物理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現代工程學的基礎.牛頓為人類建立起「理性主義」的旗幟,開啟工業革命的大門.牛頓逝世後被安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為在此長眠的第一個科學家.
Ⅲ 牛頓對世界物理學有什麼重大貢獻
1.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為基礎建立牛頓力學。
2.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3.建立行星定律理論的基礎。
4.致力於三菱鏡色散之研究並發明反射式望遠鏡。
5.發現數學的二項式定理及微積分法等。
6.近代原子理論的起源。
Ⅳ 牛頓為物理學一共做出了多少貢獻分別有哪些
牛頓是經典力學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系統的總結了伽利略、開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
在牛頓以前,天文學是最顯赫的學科。但是為什麼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規律圍繞太陽運行?天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這個問題。萬有引力的發現說明,天上星體運動和地面上物體運動都受到同樣的規律——力學規律的支配。
早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經有許多科學家嚴肅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比如開普勒就認識到,要維持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必定有一種力在起作用,他認為這種力類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鐵一樣。1659年,惠更斯從研究擺的運動中發現,保持物體沿圓周軌道運動需要一種向心力。胡克等人認為是引力,並且試圖推到引力和距離的關系。
1664年,胡克發現彗星靠近太陽時軌道彎曲是因為太陽引力作用的結果;1673年,惠更斯推導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從向心力定律和開普勒第三定律,推導出維持行星運動的萬有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牛頓高明的地方就在於他解決了胡克等人沒有能夠解決的數學論證問題。1679年,胡克曾經寫信問牛頓,能不能根據向心力定律和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來證明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牛頓沒有回答這個問題。1685年,哈雷登門拜訪牛頓時,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有引力,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和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
當時已經有了地球半徑、日地距離等精確的數據可以供計算使用。牛頓向哈雷證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圍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力,也證明了在太陽引力作用下,行星運動符合開普勒運動三定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1686年底,牛頓寫成劃時代的偉大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皇家學會經費不足,出不了這本書,後來靠了哈雷的資助,這部科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才能夠在1687年出版。
牛頓在這部書中,從力學的基本概念(質量、動量、慣性、力)和基本定律(運動三定律)出發,運用他所發明的微積分這一銳利的數學工具,不但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經典力學確立為完整而嚴密的體系,把天體力學和地面上的物體力學統一起來,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的綜合。
牛頓自己回憶,1666年前後,他在老家居住的時候已經考慮過萬有引力的問題。最有名的一個說法是:在假期里,牛頓常常在花園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屢次發生的那樣,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
一個蘋果的偶然落地,卻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那個坐在花園里的人的頭腦開了竅,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切物體都受到差不多總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頓思索著。終於,他發現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
Ⅳ 牛頓有哪些成就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棱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在數學上, 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在經濟學上,牛頓提出金本位制度。
Ⅵ 牛頓在物理領域有那些傑出的貢獻300字
牛頓在科學上的主要貢獻是:
在力學上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在光學上作出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組成的判決實驗,發現並解釋「牛頓環」的干涉現象,創制了反射望遠鏡並提出光的微粒說、
他的最重要的科學著作是:1687年初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簡稱《原理》),1704年初版的《光學》。
萬有引力的發現說明,天上星體運動和地面上物體運動都受到同樣的規律——力學規律的支配。
在牛頓所處的時代,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開普勒從第谷的觀測資料中總結了經驗的行星運動三定律,伽利略又給出了力、加速度等概念並發現了慣性定律和自由落體定律。但是,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還是孤立的、邏輯上各自獨立的東西。正是在這個時候,牛頓對行星及地面上的物體運動作了整體的考察,他用數學方法,使物理學成為能夠表述因果性的一個完整體系。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經典力學體系。按照牛頓所說的這個體系的原理,人們利用描寫物體運動的坐標及速度的初始值,就可以確定地知道該物體的未來和過去。牛頓建立了經典物理學的具有因果關系的完整體系並得到廣泛的實際應用。他所建立的力學體系不僅能說明已有的理論已經說明的現象,如充分地解釋伽利略發現的慣性定律和自由落體定律,而且能說明並解釋已有的理論不能說明的現象,如完滿地說明開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更重要的是,牛頓的力學理論能預見到新的物理現象和物理事實,並能以天文觀測或實驗證實它們的正確性。在萬有引力理論的基礎上,人們後來發現並證實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存在,這是牛頓力學理論的有力佐證。牛頓力學既可以用予說明地面上的物質運動,又可以用予解釋太陽系中的行星運動,充分證明了新理論具有的自然規律的普遍性法則。
正是在《原理》一書中,牛頓提出了力學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對宏觀物體的運動給出了精確的描述,總結了他自己的物理學發現和哲學觀點。《原理》是自然科學的奠基性巨著。該著作把地面上物體的運動和太陽系內行星的運動統一在相同的物理定律之中,從而完成了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學的大綜合。它不僅標志了十六、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頂點,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劃時代標志。它不僅總結和發展了牛頓之前物理學的幾乎全部重要成果,而且也是後來所有科學著作和科學方法的楷模。
Ⅶ 牛頓在物理學上的貢獻
1、牛頓通過光的色散,驗證了7色光(紅,橙,黃,綠,青,藍,紫),並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2、牛頓系統的總結了伽利略、開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部書中,從力學的基本概念(質量、動量、慣性、力)和基本定律(運動三定律)出發,運用他所發明的微積分這一銳利的數學工具。
不但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經典力學確立為完整而嚴密的體系,把天體力學和地面上的物體力學統一起來,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的綜合。
(7)牛頓的主要物理貢獻有哪些擴展閱讀
1、牛頓第一定律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3)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現象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邏輯推理而發現的。
它告訴了人們研究物理問題的另一種新方法:通過觀察大量的實驗現象,利用人的邏輯思維,從大量現象中尋找事物的規律。
2、牛頓第二定律
(1)牛頓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出物體的運動規律;反過來,知道了運動,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況,為設計運動,控制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
(2)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F 不能把 ma 看作是力。
(3)牛頓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間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關系,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為零,注意力的瞬間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頓第三定律
運用: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體有向上的加速度稱物體處於超重.處於超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 F N (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物體的重力 mg,即 F N =mg+ma。
(2)失重: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稱物體處於失重.處於失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 FN(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的重力 mg,即 FN=mg-ma,當 a=g 時 F N =0,物體處於完全失重。
(3)對超重和失重的理解應當注意的問題
不管物體處於失重狀態還是超重狀態,物體本身的重力並沒有改變,只是物體對支持物合合 =ma,F 合是力,ma 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別要注意的方向總是一致的。
超重或失重現象與物體的速度無關,只決定於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的狀態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生壓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