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物理:密度是什麼來的
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人們往往感覺密度大的物質「重」,密度小的物質「輕」一些,這里的「重」和「輕」實質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所含物質減少,所以質量減少。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則是相同的 。
知識點 1密度的概念
1、物質的特性: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2、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3、密度是表示物質本身特性(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的物理量。
4、表達式:ρ=m/V
5、單位:國際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1g/cm3=1×103 kg/m3探究如何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
點撥根據密度的表達式 ,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然後利用表達式即可求出被測物體的密度。
例1對一塊金屬進行鑒別,用天平稱得其質量為50.0g,將它投入盛有鹽水為125.0 cm3的量筒中,水面長高到128.0 cm3的地方,通過以上實驗驗證該金屬塊是否屬純金?
思路解析密度是物質的特性,根據測量所得到的數據可計算出金屬的密度,並與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值進行對比,可確定它的成分。
正確解答對照密度表可知純金的密度是19.3g/cm3,所以,這塊金屬不是純金的。
誤點警示密度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可以用來鑒別物質,因為各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
知識點2密度的測量1、原理:2、量筒的使用用量筒可以直接測出液體的體積。測量固體的體積時,則需先倒入適量的水(放入物體後要能沒過物體,又要不超最大測量范圍),讀出水面到達的刻度V1,再將物體放入並使其浸沒,讀出此時的讀數V2,則該物體的體積為V=V2-V1,此種方法稱為排水法。
例2張剛同學有一枚金光閃爍的第十一屆亞運會紀念幣,製作這枚紀念幣的材料是什麼物質?是純金嗎?
設計實驗根據 ,測出紀念幣的質量和體積,求出紀念幣的密度與金的密度比較,判斷是否為純金。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測量記錄m=16.1g,V=1.8 cm3.分析論證 .得出結論紀念幣不是純金的,查密度表可判斷可能是銅或其他合金。
知識點3密度的應用1、鑒別物質或選擇不同的材料。
2、計算不易直接測量的龐大物體的質量。
3、計算不便直接測量的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例3體積為30 cm3,質量為178g的空心銅球,如果在其空心部分鑄滿鋁,問鋁的質量為多少?
思路解析要求出空心部分鑄滿的鋁的質量,可利用公式m=ρV求得,但這里的關鍵是求出鋁的體積。根據題意可知,鋁的體積等於銅球空心部分的體積,而空心部分的體積等於球的體積減去銅的體積。
正確解答空心部分的體積為△V=V球-V銅=30×10-6 m3-2×10-5 m3=1×10-5 m3=V鋁m鋁=ρ鋁V鋁=2.7×103 kg/m3×1×10-5 m3=27g專題點評本題的關鍵是先用鋁的體積與空心部分的體積相等,再藉助於密度的變形公式求出。
例4一個空瓶的質量是200g,裝滿水後總質量為700g.若先在瓶內裝一些金屬顆粒,使瓶和金屬顆粒的總質量為878g,然後在瓶內再裝水至滿瓶,稱出瓶的總質量為1318g,求金屬顆粒的密度。
思路解析根據公式 ,要求出金屬顆粒的密度,要找到它的質量m和體積V.質量在本題中是容易求出的,而體積有一定的難度,其關鍵是能想到金屬顆粒的體積和前後兩次所裝水的體積差是相等的。
正確解答該瓶裝滿水後,水的質量為700g-200g=500g則該瓶的容積金屬顆粒的質量m金=878g-200g=678g瓶內再裝滿水,水的質量m′水=1318g-878g=440g再次裝滿水,水的體積所以金屬顆粒的體積V金=500 cm3-440 cm3=60 cm3金屬顆粒的密度專題點評本題很巧妙地利用了金屬顆粒的體積和兩次水的體積差的等值,是一道很好的應用題型,完全可以改為一道好的實驗設計題。
例5有一銅球,體積是20 cm3,質量是89g,問此球是空心還是實習的?若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注滿水銀,球的總質量是多少?(ρ銅=8.9×103 kg/m3,ρ水銀=13.6×103 kg/m3,)
思路解析判斷物體是空心還是實心的,可用三種方法:(1) 比較密度,根據公式 ,求出ρ物與該物質的ρ比較,若ρ物<ρ,則為空心,若ρ物=ρ,則為實心。
(2) 比較質量:把物體作為實習的,利用公式m=ρV,求出體積為V的實習物體的質量與球的實際質量相比較,若m>m物,則該物體是空心的,若m=m物,則該物體為實心的。
(3) 比較體積:把物體作為實心的,利用公式 ,求出V,再與V物比較,若V<V物,則該物體為空心的,若V=V物,則該物體為實習的。
正確解答利用方法(3)來解:因為 ,所以 ,則此銅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體積為V空=V球-V=20 cm3-10 cm3=10 cm3,由於空心部分注滿水銀,所以V水銀=V空=10 cm3,則球的總質量為m′球=m球+ρ水銀V水銀=89g+13.6×10g=225g.專題點評本題採用比較體積的方法,主要是為了方便計算總質量。在解題時還應注意統一單位,在練習中更要注意通過一題多解來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單位:kg/m3,g/cm3 1g/cm3=1.0×103 kg/m3物質的密度測量:測出質量m,體積V,利用 求出其密度
2. 密度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單位體積的物體的質量稱為密度 。密度的定義是物體的質量除以體積,比如通常情況下水的密度為1000kg/m3,就是說一立方米體積的水的質量為1000千克。
人體的密度僅有1.02 g/cm³,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漬,都會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於水,所以人體在海水中比較容易浮起來。(死海海水密度達到1.3g/cm³,大於人體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來。)
(2)如何用物理角度說密度擴展閱讀:
一、相關應用
1、鑒別組成物體的材料。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麼物質做成的。
2、計算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
3、計算很難稱量的物體的質量或形狀比較復雜的物體的體積。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特別是一些質量和體積不便直接測量的問題,如計算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紀念碑的質量等。
二、密度與浮力
1、物體在水中
ρ物體<ρ水,物體漂浮(上浮)
ρ物體= ρ水,物體懸浮
ρ物體>ρ水,物體沉底(下沉)
2、對於任何液體
ρ物體<ρ液,物體漂浮(或上浮)
ρ物體= ρ液,物體懸浮
ρ物體>ρ液,物體沉底(或下沉)
3、當ρ物體≤ρ液時(物體漂浮或懸浮)
物體在水中的體積:物體的體積=ρ物體:ρ液
當ρ物體= ρ水(物體)懸浮時,物體在水中的體積:物體的體積=1:1
3. 物理學密度是什麼意思介紹得簡單一點
密度是對特定體積的質量的度量。密度的定義是物體的質量除以體積。
計算公式:容ρ=m/V
單位:g/cm³或kg/m³
符號:ρ
(3)如何用物理角度說密度擴展閱讀:
密度與生活:
1、人體的密度只有1.02g/cm,只比水的密度大一點。
2、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在路上看到的任何油漬都會浮到水面上。
3、海水比水密度大,所以身體更容易漂浮。
(死海的水密度是1.3克/厘米,比人類的密度高,所以人可以漂浮在海中。)
4. 密度的概念是什麼
密度是對特定體積內質量的度量,密度是某種物質的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的密度。其數學表達式是:p=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體積的單位是立方米。通常密度小的物質比較輕,密度大的物質比較重。相同質量的物質,比重大的物質佔用空間比較少。
5. 物理學密度的概念
密度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密度 英文名稱:optical density;density 定義1:感光層經曝光和攝影處理後的變黑程度。以阻光率的常用對數表示。 所屬學科:測繪學(一級學科);攝影測量與遙感學(二級學科) 定義2:每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 所屬學科:電力(一級學科);通論(二級學科) 定義3:單位面積或單位空間內的個體數。 所屬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群落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4:單位體積土體的質量。 所屬學科:水利科技(一級學科);岩石力學、土力學、岩土工程(二級學科);土力學(水利)(三級學科) 定義5:單位面積草地上的植物個體數。 所屬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草地資源學(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 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讀作rōu)。國際主單位為單位 為千克/米^3,常用單位還有 克/厘米^3。其數學表達式為ρ=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平均密度」。目錄密度的物理意義,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隨質量和體積而變化。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密度。用水舉例,水的密度在4℃時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義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密度通常用「ρ 」表示,讀「rou」,第四聲。(「若」或「肉」) 密度[1]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0^3千克/米^3。 標准狀況下乾燥空氣的平均密度為0.001293×10^3千克/米^3。 定義是指在規定溫度下,單位體積內所含物質的質量數,以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讀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換算數量與交貨驗收的計量和某些油品的質量控制 度,以及簡單判斷油品性能上。 印刷術語在印刷術語中,反射密度指一種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種過濾器的遮光能力。 感官材中意義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經曝光顯影後,影像深淺的程度。如膠片,畫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編輯本段物理量簡介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人們往往感覺密度大的物質「重」,密度小的物質「輕」一些,這里的「重」和「輕」實質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所含物質減少,所以質量減少。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則是相同的 。 公式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正確理解密度公式時,要注意條件和每個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義。從數學的角度看有三種情況(判斷正誤): (1)ρ一定時,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時,ρ與 V 成反比 ; (3)V 一定時,ρ與 m 成正比。 結合物理意義,三種情況只有(1)的說法正確,(2)(3) 都是錯誤的。因為同種物質 密度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隨體積和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時,不可能脫離物理事實,不能單純地從數學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關系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 : 千克 / 米^3;。 正確讀法為千克每立方米,符號kg/m^3;, 常用的單位是克/厘米^3;, 正確讀法是克每立方厘米 , 符號為 g/cm^3;。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 l g/cm3=10^3kg/m^3;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3,也就是1*10^3kg/m^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值為 1000kg/m^3; 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積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00kg. (1立方米=1噸) 公式變形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ρV或 ,V=m/ρ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特別是一些質量和體積不便直接測量的問題,如計算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紀念碑的質量等。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麼物質做成的。 判斷是否空心利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問題,如判斷物體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決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 判定物體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 (1)根據公式, 求出其密度ρ1,再與該物質密度ρ比較 ,若ρ1 < ρ , 則為空心 , 若ρ1 =ρ,為實心 密度。 (2)已知質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與V物比較,若V物 > V ,則為空心,若V=V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3) 把物體當作實心物體對待 , 求出體積為V的實心物體的質量, 然後將m 與物體實際質量m物比較, 若m>m物時,則該物體為空心,若m=m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 其它人體的密度僅有1.07 g/cm^3;,竟然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所以學游泳應該不會太難吧!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在路上看到的油漬,都會浮在水面上了吧。 海水的密度大於水,人體在海水中比較容易浮起來。 水的密度竟然大於冰,你現在就去冰箱里拿一些冰塊,把它丟在半杯水中,看看冰塊是浮著呢?還是沉下。物質的密度會受溫度的影響而改變。一般而言,物質的質量不受溫度影響(影響非常小),但是體積會熱脹冷縮。所以溫度上升時體積膨脹,密度相對就變小了。相反的,物質在溫度下降時體積縮小,密度會變大。不過水是例外,因為水的密度在4℃時最大,水溫只要從4℃上升或下降,密度都會變小。也就是說4℃的水,體積在受熱時也膨脹、冷卻時也膨脹。所以水總是由表面開始結冰,密度最大的4℃的水會沉入最底層。這個性質非常重要,在嚴寒的冬天,雖然水的表面已結冰,但在湖泊的底層仍維持4℃左右,使水中的生物可安然度過冬天。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重要特性。根據密度的大小,人們可以鑒別物質;選擇密度不同的物質,可以滿足製造的不同需要;通過測定密度,科學研究中還可能發現其他新物質。 密度在國際單位制中的主單位是「kg/m^3;」,這是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掌握的,但是要換算單位,不少同學卻感到困難了。例如:鐵的密度是7.8×10^3kg/m^3;=()g/cm^3;。這個問題可以利用單位換算中的基本方法來解決,那就是分子里的單位變小多少倍,換算後的數值就變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單位變小多少倍,換算後的數值要變小多少倍:1m^3;=10^6cm^3;,因此,7.8×10^3kg 密度/m^3;=7.8×10^3×(10^3/10^6)g/cm^3;=7.8g/cm^3;;根據這種換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單位有一個規律,即:對於某種物質的密度,在分別用「g/cm^3;」,「kg/dm^3;」和「t/m^3;」來做單位時,它們的數值是相同的。例如,鐵的密度,按照這個規律可知:ρ水=7.8g/cm^3;=7.8kg/dm^3;=7.8t/m^3;。這個「7.8」就是課本上密度表中鐵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記住這個規律,不但給密度單位的換算帶來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計算的問題變得簡單。例如用這種方法來記算水的質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質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質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質量是1噸。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體積、大小、形狀、空間位置無關。但與溫度、狀態有關,大部分的物質隨溫度升高而密度降低,即熱漲冷縮,而水在0~4攝氏度時有反膨脹現象。另外,同種物質密度相同,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為定值;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相同,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不同(注意是「一般」哦~)。 編輯本段密度圖像的信息知識由同種物質構成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質量相同;由不同種物質構成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體,質量一般不同.單位體積的物質質量反映了物質的某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一特性.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公式ρ=m/V。當液體體積V增大時,液體質量m一定增大,即m和V為正比關系。 解題對於此類考題,其解題關鍵有二: 1、要特別注意橫坐標和縱坐標所表示的物理量,即要看懂圖像的物理意義:一般情況下,圖像中橫軸表示體積,單位是cm,縱軸是質量,單位是g,整個圖像表示了質量隨體積的變化; 2、要較好的運用控制變數法。在三個物理量中對某一個物理量進行大小比較,必須控制另外一個物理量相同,方可進行討論。 例題用圖像表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初中常遇到的問題,搞清圖像的物理意義有利於我們對問題的分析,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例1 圖1表示A、B、C三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關系,由圖可知(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C>ρB>ρA,且ρA<ρ水 D.ρC>ρB>ρA,且ρA>ρ水 [分析] 利用圖像的直觀性,我們可方便地比較三種物質的密度大小.根據密度的定義,我們可取A、B、C三種物質的相同體積(橫坐標)來比較它們的質量(縱坐標),質量大者其密度也大;也可取A、B、C三種物質的相同質量(縱坐標)來比較它們的體積(橫坐標),體積大者其密度反而小.由圖像可知:當mC=mB=mA=30g時,VC<VB<VA,所以ρC>ρB>ρA. 由圖像可知,圖線OB上任意一點的縱坐標(質量)與橫坐標(體積)之比都為1g/cm,表明這種物質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相同,或這種物質就是水(ρB=ρ水),因而可判定ρA<ρ水. [答案] C 例2 如圖2是一定質量的水,體積隨溫度變化的圖像.觀察這個圖像,可以得知,水在 時的密度最大. [分析] 該圖像橫坐標表示溫度,縱坐標表示體積,表達的是一定質量的水,其體積隨溫度變化的規律.由於質量一定,根據ρ=m/V,只要找出體積最小時所對應的溫度,就可確定水在何時密度最大.不難看出,水在4℃時體積最小,所以水在4℃時密度最大. [答案] 4℃ 例3 由圖3所示的圖線可以知道,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__.用甲、乙兩種不同的物質做成質量相同的實心體,則它們的體積之比V甲:V乙=________. [分析] 通過圖3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可以分別讀出甲、乙兩種物質某一體積時物質的質量,從而求出它們的密度,然後利用求出的密度進行比例計算. 快捷方法可以通過相同體積(橫坐標)的質量(縱坐標)比來表示密度之比,如當體積為6cm^3時,甲的質量為9g,乙的質量為4g,即ρ甲:ρ乙= m甲:m乙= 9:4.而相同質量(縱坐標)時它們的體積(橫坐標)之比,可以通過在質量都為6g時的體積的比值.這要比公式計算快得多! [答案]9:4 ,4:9 編輯本段應用密度在生產技術上的應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出來。 1.可鑒別組成物體的材料。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麼物質做成的。 2.可計算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 3.可計算某些很難稱量的物體的質量或形狀比較復雜的物體的體積。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特別是一些質量和體積不便直接測量的問題,如計算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紀念碑的質量等。 4.可判定物體是實心還是空心。 利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問題,如判斷物體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決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 判定物體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 (1)根據公式 , 求出其密度 ,再與該物質密度ρ比較 ,若 > ρ , 則為空心 , 若 =ρ,為實心。 (2)已知質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與V物比較,若V物 > V ,則為空心,若V=V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密度(3) 把物體當作實心物體對待,利用 , 求出體積為v的實心物體的質量, 然後將m 與物體實際質量m物比較, 若m>m物時,則該物體為空心,若m=m物, 則該物體為實心 。 5.可計算液體內部壓強以及浮力等。 綜上所述,可見密度在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於鑒別未知物質,密度是一個重要的依據。「氬」就是通過計算未知氣體的密度發現的。經多次實驗後又經光譜分析,確認空氣中含有一種以前不知道的新氣體,把它命名為氬。在農業上可用來判斷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質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為2.3×103千克/米3。根據密度即可判斷土壤的肥力。在選種時可根據種子在水中的沉、浮情況進行選種:飽滿健壯的種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癟殼和其他雜草種子由於密度小而浮在水面。在工業生產上如澱粉的生產以土豆為原料,一般來說含澱粉多的土豆密度較大,故通過測定土豆的密度可估計澱粉的產量。又如,工廠在鑄造金屬物之前,需估計熔化多少金屬,可根據模子的容積和金屬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屬量。
6. 物理中的密度是什麼
網路里有....
幫你粘過來
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讀作rōu)。國際主單位為單位
為千克/米^3,常用單位還有
克/厘米^3。其數學表達式為ρ=m/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平均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人們往往感覺密度大的物質「重」,密度小的物質「輕」一些,這里的「重」和「輕」實質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密度
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所含物質減少,所以質量減少。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質量、體積的改變而改變,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物質的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等因素無關,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密度則是相同的。
公式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正確理解密度公式時,要注意條件和每個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義。從數學的角度看有三種情況(判斷正誤):
1.ρ一定時,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時,ρ與
V
成反比
;
3.V
一定時,ρ與
m
成正比。
結合物理意義,三種情況只有(1)的說法正確,(2)(3)
都是錯誤的。因為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隨體積和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時,不可能脫離物理事實,不能單純地從數學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關系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
:
千克
/
米^3;。正確讀法為千克每立方米,符號kg/m^3;,常用的單位是克/厘米^3;,正確讀法是克每立方厘米,符號為
g/cm^3;。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
l
g/cm^3=10^3kg/m^3;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3,也就是1*10^3kg/m^3變化規律一定溫度下,對於一般溶液來說,單位體積所含的溶質越多密度越大,但是氨水等溶液例外,在氨水中,單位體積所含的氨分子越多,其密度越小,最濃的氨水含氨35.28%,密度0.88g/cm3。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值為
1000kg/m^-3,即1g/cm^3;
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水的質量為1克。
7. 物理的密度的公式表示
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計算密度公式是
ρ=m/V
;
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
8. 初中物理怎麼理解密度特性
密度的物理意義,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隨質量和體積而變化。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