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學好九年級物理
初中物理的重難點主要集中在「力學」與「電學」兩部分。對於初二同學來說,物理很有趣、有意思,因為初二物理知識大部分在生活中比較常見,而且都能夠看得見摸得著。
但是一旦進入初三,很多中學生感覺學習很吃力,即使再有趣,可是看熱鬧的與看門道的水平是不一樣的。
初三物理突然變難了。主要體現在「電學」上。這就導致生活中的各種很「形象的電器」與這些「抽象的概念」之間形成了一道鴻溝!這也就是初三物理很多同學感覺突然變的很難的最主要原因!
學習方法:
(1)重視常規學習。
a。研讀課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b。認真聽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住重點,標注不清楚的
地方或是記錄產生的新疑問。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
c。自我督查。習題是鞏固,復習是系統,考試是檢驗。
(2)重視物理過程:會看、會想、會探、會說
(3)重視思維方法:在以前的物理學習中,我們已經接觸了很多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控制變數法,這種方法很重要,在後續的學習中這種方法仍舊要用到。
(4)重視知識的應用
(5)重視情感傾註:要會獨立學習,也要會合作學習,在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思考是有限,合作能解決一些我們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還能啟發我們的思維,我們可以從別的同學那學習他的那種思維方式以及他的一些精神。在學習中,不可以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不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持之以恆。智力固然很重要,但是精力和毅力同樣重要。
⑵ 初三學生如何學好物理
這個首先當然是好好預習啊,上課要認真聽講,千萬不能開小差,然後回家以後要好好的復習功課,認真的做作業,其實當堂學懂了,就沒什麼難的。
⑶ 怎樣學好初三物理 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1、分類法
對所學概念進行分類,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初中物理學的概念可分為四小類:
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幾個物理量的積,例如:功、熱量;
②概念是幾個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壓強、功率、效率;
③概念反應物質的屬性,例如:密度、比熱、燃燒值、熔點、沸點、電阻率、摩擦系數等;
④概念沒有定義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點、溫度。
2、對比法
對於反映兩個互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
例如:熔解與凝固、汽化與液化、升華與凝華、有用功與額外功。
3、比較法
對於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關概念利用相比較學習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建立內在聯系。
例如「重力」與「壓力」、「壓力與壓強」、「功與功率」、「功率與效率」「虛像與實像」、「放大與變大」等。
4、歸類法
把相關聯的概念進行分組比較便於形成知識系統。
例如:
①力、重力、壓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壓強。
③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線。
④熔解、液化、蒸發、沸騰、汽化、液化、升華、凝華。
⑤串聯、並聯、混聯。
⑥通路、短路、斷路。
⑦能、機械能、功能、勢能。
5、要點法
抓住概念中關鍵字眼進行學習,例如「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豎直向上的力叫重力,這個概念中「地球的吸引」「豎直向下」就是關鍵字眼,值得反復回味和理解。
公式學習——物理鑰匙
每一個公式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亂用,每一個字母都有著特定含義,需要理解:
例如p=F/S中「S」指兩物全接觸的公共面積,這個公式既適用於固體,也可適用於液體和氣體,而p=ρ物gh來說適用范圍就更小,只適用規則固體物體放在水平面上產生的壓強。
我們面對每一個公式不能機械記憶其等量關系,建議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擴展,這樣才能形成知識體系,提升學習物理的效率。
1、根據公式想物理概念,對於ρ=m/V,v=s/t,p=F/s,W=F·s,可以記:單位體積某物體的質量叫物質的密度。
2、根據公式記單位,記住物理量的國際單位、常用單位、單位進率。
3、根據公式想變形公式,多進行這樣的訓練有利於擴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4、根據公式記影響物理量的因素,例如從f=Fμ記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過p=F/S記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其實質是乘積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5.通過公式想實驗
公式是實驗的原理所在,從公式中想所要測的物理量,從所測物理量想所需的實驗器材,再進一步想實驗過程,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⑷ 九年級物理怎樣能學好
對如何學好物理,我說說自己的感受,希望對你多少能用幫助:
一、學會對物理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對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徹,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比如「能量」、「慣性」等等這些概念,單靠老師的「言傳」並不能傳神地表達出概念的真諦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能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涵,這種「意會」的感覺就只有靠我們對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才能體會得到,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意義正在於此。例如「摩擦力」這個概念,書中是這樣下定義的:「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經過分析,我們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關鍵字句,「互相接觸」、「相對運動」、「接觸面上」「阻礙相對運動」然後琢磨、體會這些字句的含義。「互相接觸」說出了摩擦力產生的首要條件,並由此可聯想到它與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觸的物體就一定有摩擦力呢?顯然不是,一個「當」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產生必然是伴隨著「相對運動」,那麼什麼是「相對運動」呢?「相對」二字應該是指這「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由此意識到判斷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產生摩擦力的依據應該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相對運動」而不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運動」,「接觸面上」告訴了我們摩擦力產生的位置,而「阻礙相對運動」則說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礙「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運動」,那麼它的方向就應該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而不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並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並不總是阻力。經過這樣的反復分析、琢磨,我們對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會清楚、透徹,哪裡還會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學會對物理實驗的層層剖析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縱觀課本上的實驗內容,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課後小實驗、小製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個,由此可見物理與實驗的不可分割性,這么多的實驗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實驗,無外乎都有這么幾部分組成,實驗的目的、原理是什麼?需要哪些器材?分幾步進行?每一步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如何滿足?要觀察什麼?記錄什麼?如何分析觀察到的現象?整理記錄到的數據?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什麼?例如在《焦耳定律》這節課中,書中一開始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燈泡接入電路中時,燈泡和電線中流過相同的電流,燈泡和電線都要發熱,可是實際上燈泡熱得發光,電線的發熱卻覺察不出來,這是為什麼?」由此,需要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這便是焦耳定律實驗的目的。如何進行研究呢?聯想到物體間熱傳遞的規律和溫度計的製作原理便設計出了如課本圖9-7所示的實驗裝置,由此便把電流放出熱量的多少形象地轉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這便是該實驗的原理。分析可知該實驗需分三步進行,分別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大小、電流的大小、和通電時間的長短的關系,在這三步中,當我們研究電熱與電阻的關系時,就必須保證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而電阻不同;當研究電熱與電流的關系時,就必須保證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而來改變電流;當研究電熱與通電時間的關系時就應該保證電流和電阻的大小相同而通電時間不同。那麼書中又是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採取的辦法是把兩個不同阻值的電阻接成了串聯電路;在第二步中採取的辦法是比較同一個燒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變阻器來改變它的電流;至於第三步就無須多說人人明白,然後通過觀察每一步中條件改變前後液柱的升降情況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內容。在平常的學習中,如果我們對每一個實驗都能這樣環環設問、層層剖析,那麼對整個實驗過程就會了如指掌、默然於胸,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呢?
三、學會通過實踐加深對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
學習理科離不開計算,在物理公式中對各物理量間的對應性以及確切的物理含義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對於初學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徹,因此常常出現張冠李戴、亂點鴛鴦譜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例如,對於功的計算公式W=FS中S的含義的考查有這么一道題:一位同學用50N的力,將重30N的鉛球推到7m遠處,這位同學對鉛球做的功為:A.350JB.210JC.0JD.無法判斷。初學者往往覺得選A或C,但一旦知道正確答案應為D,那麼對S的含義自然是心領神會。哲學上講,我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就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就體現在這里。
四、學會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我們常說,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的過程。我們前面所說的正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把書由薄變厚,但把書由薄變厚並不是我們的目的,太厚了,就會超負荷,承載不起。大千世界,紛繁復雜,但在哲學家看來,無非是物質或精神;而在生物學家看來,無非是動物或植物。可見,只要我們學會發現其共性,找出其本質,便都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習也正如此,我們若學會了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那麼繁雜的物理內容便化成了簡單的幾個部分,學習起來自然就會輕輕鬆鬆、游刃有餘。例如:在物理量的定義中,速度、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它們的定義方式都是一樣的,而那麼多的演示實驗,卻幾乎都是用控制變數法,只要我們掌握了控制變數法的實質,所有的實驗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注重感情投資
我們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學習中的作用猶如化學中的催化劑。對一個學生而言,能試著喜歡自己的老師,那將會終生受益非淺。學習的過程本就是艱辛的,甚至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是個單調、枯燥的過程。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應,那麼什麼樣的方法都將是徒勞無效的,如果我們能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寓於神奇的感情力量,那麼,我們的學習生涯不就其樂無窮了嗎?
⑸ 怎麼學好初三物理
萬門中學初中物理九年級基礎(呂德貴超清打包)網路網盤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⑹ 初三物理怎麼學習
學習物理的方法、程序、技巧與能力
一、學好物理的方法
1. 怎樣學好物理概念
對於物理概念,要掌握它的定義、物理意義、大小與方向,單位和測量方法,以及與相似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2. 怎樣學好物理規律
對於物理規律,要掌握它的內容、公式、應用范圍、變形,以及與相近規律的區別與聯系。
3. 怎樣做好物理實驗
對於物理實驗,要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實驗步驟,會處理數據、得出結論,並能用學過的儀器、方法做研究性實驗。
二、學好物理的程序
1. 怎樣預習好
預習有三個層次,一是接受法,預先看一遍教材,初步了解要學的新內容;二是尋找法,通過預習,找出疑難所在,清除「攔路虎」,提高上課效率;三是解答法,通過預習,既了解新課的知識內容,還能探求部分問題的解答。三個層次一個比一個要求高。
2. 怎樣聽好課
聽課有五項基本要求:真正聽懂,抓住重點,克服難點,觸類旁通,構築框架,形成記憶。
要真正聽懂,不要假懂,不要似懂非懂,不要似是而非。要聽懂老師講的基本內容、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聽懂的同時,還要積極思考,達到理解,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抓住重點和本質的內容,克服難點。在抓住重點和克服難點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地思考和聯想,與學過的知識相結合,進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加工活動,使知識深入理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該課的知識結構框架,從整體上去認識,去把握,並開展積極的記憶活動,形成記憶,使外部的知識內化為自己頭腦中認知結構的有機成分。
3. 怎樣復習好
向同學們介紹復習的好方法——結構化學習策略。
結構化學習策略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是將本門課程的關鍵概念、要點和基本原理等抽取出來,形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骨架性的基本結構,依次作為學習或復習的導向系統。第二,對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結構化學習策略是列出某一方面知識內容的主要原理,基本概念、範例等重要知識線索,將課本轉變為知識要點,連成概念性的知識結構,然後再將具體知識與結構聯系起來,正象現代化的建築先立鋼筋骨架,再填補磚頭。
4. 怎樣做好作業
一是要先復習後做作業,二是要獨立、按時完成作業,三是要注意解題的規范化,四是重視運算結果正確、單位正確。
5. 怎樣讀書
向同學們介紹國際上流行的讀書方法—SQ3R讀書法。所謂SQ3R讀書法是由每個詞的首字母組成的五個步驟讀書法,分別為瀏覽(Servey)、提問(Question)、閱讀(Read)、背誦(Recite)、復習(Review)。
按照這五個程序去讀書,一般來說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學好物理的技巧
1. 解題的技巧
解題的兩個基本程序是分析與綜合:
解題中的分析程序是:要求 需求 已知;
解題中的綜合程序是:已知 可求 要求。
這兩個程序是互逆的。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解題時一定要先分析,有的同學不願分析、不加分析,看到題後就匆忙寫公式、算數字,則欲速不達。
2. 考試的技巧
1、 按照試題先後,先易後難答題;
2、 仔細審題,快速解答,書寫規范
3、 學會自我監控、自我調節
4、 反復審查,不搶交卷
⑺ 初三了物理特別差怎麼辦
1、要重視基礎練習,適量的做題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做題後,要學會反思,善於總結,尤其是做錯了題,要去尋找,分析做錯的原因。同時還要嘗試對各種題目進行歸類,要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高課堂聽課效率,一切學習過程要完全按照物理老師要求的進行。包括上課,晚作業,周末作業,實驗等,所有最重要的物理知識即便已經掌握熟練,也要繼續聽。盡力做到不分心、不開小差。可以有選擇、有重點地去認真聽、思考,總之要緊跟老師思路。
3、基礎太差,應該抓緊補基礎,抽出晚上或者周末時間,從看課本開始,理解好課本上的概念,然後把課本上的例題、圖片、課後習題等都徹底學會並會做。
物理復習注意事項
物理復習可以從遇到的問題出發,遇到什麼問題就復習那一片的知識點,通過現在的題復習原來的知識,只要有主動性和毅力,把基礎補上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在學習物理時,要對那麼規律性的結論進行仔細推敲,全面了解這些物理規律的相應解析。在學習物理時要重點注意自己在學習物理教材時遇到的「疑難雜症」,要及時向老師請教或者是通過閱讀其他材料將其解決。
⑻ 如何學好初三物理
1、理解知識
2、記憶知識
3、練習知識
雖然都是三步,但是側重點卻不同。
對於英語,重點在理解和記憶上,尤其是記憶上。
對於歷史,重點在記憶上。
而對於物理來說,它跟數學最接近,重點在練習上。我這樣說,不是說物理不要理解,不要記憶。
而是說學習物理知識第一步要理解,第二步要把它記在頭腦里,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練習。
學習物理的同學有這樣的感覺:上物理課,看到老師做實驗,很感興趣,老師講的概念規律也聽得懂,但是一做練習或者是試卷,總是錯誤百出,考不到自己滿意的分數。
原因何在?
主要問題就是練習少了。
我覺得對於物理這一學科的學習,應該包括兩個方面:
一個是物理知識的學習:理解、記憶、簡單的問題的解決(就是簡單練習,老師會當堂提出一些簡單問題讓同學問答,但是這些問題因為當堂提出來的,同學很容易想到答案,因為畢竟是學什麼,問什麼。不可能學壓強時提摩擦力的問題,但是一旦幾節或者是幾章的問題放在一起,就不是那麼容易回答了。)
另外一個就是物理練習的學習:這是接在「物理知識的學習」後面的,如果你物理知識沒有記住,完全不懂,那麼這一步「物理練習的學習」就感覺好難啊。所以在做這一步之前,想一想,自己書上的知識懂了嗎?記住了嗎?可以用筆記整理一下,不懂得地方問問同學老師,要完成這些不會太難的,因為這是根本,必須做的。否則,就別談別的了。言歸正傳,「物理練習的學習」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就是做適當的練習,而且是以一種學習的態度對待練習。
但是好多同學就栽在這一關。他們會說:「好多題不會做啊,腦筋轉不過來啊,思考不全面啊。」
其實這樣想的同學,是把練習和試卷當做是一種對自己的測試了,所以有這樣的一種苦惱:「你看看人家做題那個快啊,正確率那個高啊,再看看我,哎,傷心啊。」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學習特點,有人就是接受快,領悟快,那沒有辦法,是羨慕不來的。而我們呢?可能屬於慢熱型的。是需要慢慢做題,然後從做題中學到知識。
千萬別把做練習和試卷當做對自己水平的測試,而是應該把做練習和試卷當做學習。如果你這樣想的話,就算一份練習你大部分都做錯了,也不會太過苦惱,因為你會這樣想:
練習錯了那麼多,說明我還有那麼多的知識漏洞和思維死角,如果我能解決這些做錯的問題,那麼我的提高就不是一點點的,而是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別人第一次獨立做就考滿分,而我雖然做錯了太多,但是經過問同學老師以及自己的深思熟慮,如果再考,也是滿分。
你可能覺得這兩個滿分不一樣,但是我告訴你,這兩個滿分對於幾個月後的期末考試甚至是你的中考來說,是一樣的。人家會的東西,你也同樣會,有什麼不一樣呢?
要做好「物理練習的學習」這一步,除了剛才說到的在頭腦里要認為是對練習的學習不是水平測試外,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2、堅持獨立思考。
愛因斯坦的名言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在自己深思熟慮後,做錯的還是想不明白的話,那麼就問人吧。但是不能輕易的問人,否則養成對他人的強烈依賴性,我們的思維就會出現惰性,因為一遇到感覺好難的題目總想放棄,覺得自己對難題不行。問了人之後,再反過來想想,自己剛才都深思熟慮了,怎麼還沒有想出來,要找出原因的,不能就輕易的放過自己。要想想是1、書上的物理知識沒有掌握好,2、還是這樣的物理解題方法第一次見到,3、還是粗心,4、還是思維卡在某一步,沒有能進行下去。如果是第一個,那麼就想辦法理解那個知識,記住它。如果是第二個,那麼恭喜你,你通過練習,你學到了一種解題方法。如果是第三個,那麼要在心裡告誡自己,不要粗心(粗心的毛病別指望一下子改掉,學習再好的同學也會有粗心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一次次練習,讓粗心一次比一次少,這就行了,別為此苦惱)如果是第四個,那麼要想一想自己怎麼就卡住了,別人怎麼沒有卡住,問題出在哪裡.呵呵,說到這里,有同學問了:「為什麼要耗費時間這樣想呢?有這個想的時間,我都能做好多題目了。」我告訴你,這個想的過程非常重要,他能讓你對這個題目有很深的印象,一兩個月的時間都不會忘掉它,還有就是通過想,讓自己的思維能力鍛煉的更強大。所以,是練習過程中必須有的,而且極其重要的,我上了那麼多年學,感觸最深的,也是對我影響巨大的就愛因斯坦的那句話:成為一名科學家,靠的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
3、不恥下問,不羞於上問。養成與同學討論、交流、爭論的習慣。
問老師,問同學,問會的人。對於基礎較差的同學來說,你讓他一開始就獨立思考、深思熟慮,恐怕想一天,也想不出什麼來。那麼就多問吧。等到自己的基礎慢慢好起來了,就不能那麼隨便的問了。即使問,也要在深思熟慮後再問。我看到有同學總愛把自己都還沒有認真看的好多作業放到網上,讓大家幫著做,這真是懶惰啊。
別把自己孤立起來,要在自己深思熟慮後(自己想出來的可能是錯的答案,也可能是對的答案),養成與同學討論、交流、爭論的習慣。因為在爭論中,你可能會靈機一閃,想到了真正的答案,或者是從同學那裡學到了另外一種做法想法。通過爭論,你會對這個問題印象很深,這有助於記憶。
4、始終記住學習物理的重點不是第一步「物理知識的學習」,而是「物理練習的學習」。
不要覺得自己書上的知識理解了,記住了,就完事ok了,就以為考試就能考滿分。告訴你,有人能做到,但是那是百里挑一的人,我們普通人做不到的。怎麼辦?很簡單,就是做練習。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把練習當做學習,就沒有負擔,就不會總是發愁,只要不是期末考試,不是中考,所有的練習和試卷都是學習,不是水平測試。不要管老師怎麼想。
⑼ 怎樣學好九年級物理越快越好!!
關於如何學好九年級物理這個問題,我的同學都說物理難學,感覺很乏味。但是我覺得物理很有趣,很簡單。好了,直接進入主題:其實,相想學好九年級物理並不是什麼難事,關鍵就是要經常動手做實驗, 我一般是在VCM模擬實驗上做實驗,在VCM模擬實驗上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並且可以反復的做,增強對實驗的了解,做多幾次一般都可以記得住,也有可能VCM模擬實驗比較形象生動,跟實物一模一樣,學起來比較有樂趣。
另外還要記住以下的公式:
浮力公式
1.F=G
浮力:F牛頓(N)
排開水重:G牛頓(N)
2.F=ρgV
液體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³)
重力公式:g牛頓每千克(N/kg)
排開液體體積:V立方米(m³)
浮力:F牛頓(N)
3.F=G1-G2
浮力:F牛頓(N)
物重:G1牛頓(N)
物沉入水後重力:G2牛頓(N)
密度公式
ρ=m/V
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³)
質量:m千克(kg)
體積:V立方米(m³)
壓強公式:
固體壓強
P=F/S
壓強:P帕斯卡(Pa)
壓力:F牛頓(N)
面積:S平方米(㎡)
液體壓強
P=ρgh
壓強:P帕斯卡(Pa)
液體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³)
重力公式:g牛頓每千克(N/kg)
深度:h米(m)
比熱容公式
Q=mc*t
熱量:Q焦耳(J)
比熱容:cJ/(kg*℃)
時間:t秒(s)
質量:m千克(kg)
燃燒能量公式(熱值公式)
Q=mq
熱量:Q焦耳(J)
質量:m千克(kg)
熱值:q焦每千克(J/kg)
做功公式:
W=FS或W=Gh
功:W焦耳(J)
力:F牛頓(N) 重力:G牛頓(N)
沿力移動距離:S米(m) 上升高度:h米(m)
功率公式:
P=W/t
功率:P瓦特(W)
功:W焦耳(J)
時間:t秒(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