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光學包括哪些部分
物理光學是研究光的基本屬性,包括它的傳播規律和它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的內容有:光的電磁波理論、光的干涉、衍射、光的偏振和晶體光學等等。
與幾何光學的區別是:幾何光學是以光線為基礎,用幾何方法研究光在介質中的傳播規律及光學系統的傳播特性。我的理解是,幾何光學從現象出發,通過對光的一些基本現象的研究,得出光的一些基本性質,進而研究與之相關的光學問題。物理光學偏重於從光的本質屬性研究它的性質。兩者不是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各有各的應用。
Ⅱ 初中物理光學知識點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一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如圖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圖)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如圖)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運像變小」
口決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隨著物距變;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
Ⅲ 物理光學與光學的區別
物理光學是光學中研究光的屬性和光在媒質中傳播時各種性質的學科。以光是一種波動為基礎的物理光學,稱為波動光學;以光是一種粒子為基礎的物理光學,稱為量子光學。
光學(optics),是研究光(電磁波)的行為和性質,以及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物理學科。傳統的光學只研究可見光,現代光學已擴展到對全波段電磁波的研究。光是一種電磁波,在物理學中,電磁波由電動力學中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描述;同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需要用量子力學表達。
可見物理光學只是光學的一個學科範圍。
Ⅳ 物理光學是什麼
光學中研究光的屬性和光在媒質中傳播時各種性質的學科。以光是一種波動為基礎的物理光學,稱為波動光學;以光是一種粒子為基礎的物理光學,稱為量子光學。本書以光的波動性為主要研究對象,從電磁波理論和傅里葉分析兩個角度,研究光的傳播、干涉、衍射、偏振性質,以及光的信息處理。在這些經典內容的編排上,力求結構合理、鋪墊充分、線索清晰。除了基礎內容外,還適當增加了光壓、光子晶體、干涉條紋分析等,以反映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中的熱點問題。
Ⅳ 初中物理光學所有的概念
光現象知識歸納
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3.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的。
4.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5.不可見光包括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特點: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如太陽的熱就是以紅外線傳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另外還可以滅菌。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註: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特點:(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後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識歸納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凸透鏡成像:
(1)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f<v<2f),如照相機;
(2)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v>2f)。如幻燈機。
(3)物體在焦距之內(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光路圖: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藉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後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於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後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後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8.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9.望遠鏡能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其中伽利略望遠鏡目鏡是凹透鏡,物鏡是凸透鏡;開普勒望遠鏡目鏡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長,目鏡焦距短)。
10.顯微鏡的目鏡物鏡也都是凸透鏡(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
打點部分為主要概念
Ⅵ 高中物理光學學的都是什麼
幾何光學:主要是光的折射、全反射、色散
物理光學:光的干涉、衍射、電磁波、光電效應、波粒二象性
Ⅶ 物理光學知識點是什麼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3、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影子,日食,月食。
4、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射擊瞄準,小孔成像。
5、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4)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光的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兩類
7、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平面鏡所成像的是虛像。
8、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不變。)
9、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
10、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1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1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3、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1)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原理);
(2)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原理);
(3)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原理);
另: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用來測焦距)當u=f時無法成像。
14、看不見的光:
紅外線:主要作用是熱作用――紅外線烤箱,電視遙控。
15、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16、老年人戴的老花鏡是凸透鏡,近視眼患者戴的近視眼鏡是凹透鏡。
Ⅷ 物理光學和應用光學有什麼區別
區別:
1、性質不同
物理光學是從光的波動性出發來研究光在傳播過程中所發生的現象,它可以比較方便的研究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以及光在各向異性的媒質中傳插時所表現出的現象。主要是理論研究。
應用光學它主要是講解幾何光學、典型光學儀器原理、光度學、色度學、光纖光學系統、激光光學系統及紅外光學系統等的基礎理論和方法。主要用於工程實踐應用研究。
2、應用不同
應用光學它的應用主要是幾何光學和波動光學。隨著光學學科的飛速發展,如激光的出現及其廣泛的應用,光纖通信和光電子成像技術的發展
物理光學的應用主要涉及衍射和干涉定律,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把光束作為一個整體(主要看波前),然後利用衍射干涉定律來建立模型。
1、物理光學是光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是光的基本特性、傳播規律和光與其他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是以幾何光學無法解釋的。
是建立在惠更斯原理之上,可以建立復波前(包括振幅與相位)通過光學系統的模型。這一技術能夠利用計算機數值模擬模擬或計算衍射、干涉、偏振特性、像差 等各種復雜光學現象。由於仍然有所近似,因此物理光學不能像電磁波理論模型那樣能夠全面描述光傳播。
對於大多數實際問題來說,完整電磁波理論模型計算量太大,在現在的一般計算機硬體條件下並不十分實用,但小尺度的問題可以使用完整波動模型進行計算。
2、應用光學包括幾何光學、典型光學系統和像差理論三大部分。幾何光學部分以高斯光學理論為核心內容,包括光線光學的基本概念與成像理論、球面和平面光學系統及其成像原理、理想光學系統原理、光能和光束限制等基礎內容。
典型光學系統部分包括眼睛、顯微鏡與照明系統、望遠鏡與轉像系統、攝影光學系統和投影光學系統等成像原理、光束限制、放大倍率及其外形尺寸計算。
像差理論詳細敘述了光學系統的軸上點像差、軸外點像差和色差的形成原因、概念、現象、基本計算、典型結構的像差特徵和校正像差的基本方法。
Ⅸ 物理光學和應用光學有什麼區別
物理光學是從光的波動性出發來研究光在傳播過程中所發生的現象的學科,所以也稱為波動光學。它可以比較方便的研究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以及光在各向異性的媒質中傳插時所表現出的現象。主要是理論研究。
應用光學是光學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技術基礎課。它主要是講解幾何光學、典型光學儀器原理、光度學、色度學、光纖光學系統、激光光學系統及紅外光學系統等的基礎理論和方法。主要用於工程實踐應用研究。
Ⅹ 初二物理光學知識體系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練習:☆為什麼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後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環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後視鏡
練習:☆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於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於司機及早發現。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練習:☆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 淺 是因為光從 水中斜射向 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藍天白雲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雲中」自由穿行。這里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雲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虛像 ,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虛像 。
二、透鏡
1、 名詞: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於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 典型光路
名稱 又名 眼鏡 實物
形狀 光學
符號 性質
凸透鏡 會聚透鏡 老化鏡
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 發散透鏡 近視鏡
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3、填表: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於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
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具體見下表:
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應用
倒、正 放、縮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照相機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幻燈機
u<f 正立 放大 虛象 |v|>u 放大鏡
3、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於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於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⑷成實像時:
⑸成虛像時: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 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於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