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下列哪個不是屬於人工因素產生的物理環境

下列哪個不是屬於人工因素產生的物理環境

發布時間:2022-02-05 03:17:23

『壹』 下列不屬於物理因素引起的護理職業損傷的是

從你下邊兒給他做物理因素引起的護理職業損傷的下邊兒,這個不屬於這個范疇之內的。

『貳』 地球系統的物理化學環境與形成物

1.自然物質混雜系統及其物理化學條件

地球及其各層圈和地質體的化學組成、元素的空間分布具明顯的不均勻性,同時元素所處的物理化學條件如元素組成、溫度、壓力和應力場等也具有千變萬化的多樣性,因此根據化學熱力學理論可以把地球劃分為尺度不等的熱力學系統,稱為地球物質能量系統。地球在宏觀上具有時空多層次系統結構,並存在多階段疊加演化的特徵。

地球系統中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人為控制的化學反應存在顯著差異,這是由於自然體系的組成和物理化學條件不是人為設定的,而是由諸多宏觀因素約束自發形成的。化學元素在地球系統內的行為習性與地球所處的物理化學條件密切相關,而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如在隕石或其他天體上,元素的化學行為和狀態將是完全不同的情景。地殼和地球范圍內的自然體系條件和自然過程有以下特點:

1)溫度、壓力等變化幅度與實驗室條件相比是有限的,有限的物理化學條件限制了自然化合物的種類。如地殼和上地幔的溫度變化幅度為-80~1800℃,壓力由百分之幾帕至1010Pa (十萬大氣壓)。現代實驗條件可以從接近絕對零度(0.00001K)到超高溫50000℃ (等離子火焰),以至到 10 000 000℃ (聚核反應);壓力條件可由真空到 1.2× 1011 Pa。

2)多組分的復雜體系。自然作用體系中大量化學組分共存,可看成多種類物質混雜的系統,各種組分濃度相差懸殊。任意一個地球化學系統都可以看成是由 90 種元素和354 種核素組成的,作用過程中元素以其各自的豐度來決定參加化學反應的量比,這與在實驗室通常為高純試劑的給定組分體系所實現的化學反應有顯著區別。地殼、地球中陰/陽離子的總摩爾數不相等,陰離子總數遠小於陽離子總數,這是自然化學反應體系原子比的基本特徵。

3)地球化學體系是開放系統,自然過程具單向發展演化的特徵。地球化學作用中體系與環境之間存在充分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由於外來成分加入不斷改變系統內作用的性質和條件。因此,地球化學過程具有分階段單向演化的特徵。

4)地球化學過程是自發進行的不可逆過程。反應進行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受體系能量效應制約。由於作用的能源主要來自地球本身和太陽能,因此地球熱量和太陽能的空間分布控制著地球化學過程進行的規模和強度。同時,由於自然體系為多相多組分體系,化學反應還受動力學因素制約,作用過程具有非平衡性和不徹底性,體系的能量效應為制約杠桿。

2.地球和地質作用產物特徵

由於上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自然作用產物具有以下特點:

1)自然穩定相 (礦物和有機化合物)及各種流體相的總數有限。自然界的核素和元素種類很多,但其豐度差異懸殊,因此自然化合物和單質的種類有限。迄今所發現的礦物總數約有3000多種,礦物化合物大類只有7種,礦物總族數不過200種。而實驗室中人工製取的無機化合物總數達30多萬種。據統計生物細胞中存在的有機化合物為10萬多種;自然界存在的動植物種數達200萬種。而人工製取加自然產出的以碳骨架為基礎的有機化合物總數達2000多萬種。因此,地球的物理化學條件的有限范圍約束了礦物的總數和種類,同時自然產出和人工合成的有機物數量又明顯多於無機化合物。

2)元素形成自然分類組合。如果按陰離子分類,地殼中的礦物相只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鹵化物、自然元素類和稀少的砷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等類型的無機化合物,以及另一大類以碳氫骨幹為基礎的有機化合物。

3)與各種陰離子結合的陽離子也組成特徵各異的共生元素組合。如 Cu、Pb、Zn 等主要形成硫化物組合;K、Na、Ca、Mg、Al、Si,以及 Nb、Ta、Zr、Hf、REE 等傾向形成硅酸鹽和氧化物 (或含氧鹽)組合;Au、Ag、Fe 和 Pt 族元素等易形成單質和金屬互化物。

4)自然穩定相 (礦物)都不是純的化合物,幾乎每一種礦物都是一個成分復雜、含量有一定變化范圍的混入物系列。這些混入物雜質在地球范圍內大多數豐度不高,屬微量或痕量存在的元素。

5)在地殼的物理化學條件下,相似的物質組成會使自然作用產物的類型重復出現。如不同的岩石大類和不同的礦床類型分別由各具特徵的礦物組合構成,表現為礦物之間有規律的共生組合和重復形成的特徵。

地球化學的任務是研究在地球等自然環境中原子間自發進行的化學反應的規律和自然產物的特徵。地球的物理化學條件、元素在自然體系中的豐度以及原子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等決定了元素在自然界的結合和共生規律。習慣上稱為元素的結合習性或元素的地球化學行為。

『叄』 病區的物理環境主要包括哪些

一、病區物理環境的管理

物理環境對增進醫療效果,幫助患者適應病人角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其管理的重點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整潔病區整潔主要指病區的空間環境及各類陳設的規格統一,布局整齊;各種設備和用物設置合理,清潔衛生。達到避免污垢積存,防止細菌護散,給病人以清新、舒適、美感的目的。保持環境整潔的措施;①物有定位,用後歸位,養成隨時隨地注意清理環境,保持整潔的習慣。②病室內牆定期除塵,地面及所有物品用濕式清掃法;③及時清除治療護理後的廢棄物及病人的排泄物;④非病人必需的生活用品及非醫療護理必需用物一律不得帶入病區。

(二)安靜清靜的環境能減輕病人的煩躁不安,使之身心閑適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進也是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康復、醫護人員能夠專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證。(1)根據國際噪音標准規定,白天病區的噪音不超過38Db。(2)控制噪音醫護人員應做到;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3)易發出響聲的椅腳應釘橡膠墊,推車的輪軸、門窗交合鏈應定期滴注潤滑油。(4)積極開展保持環境安靜的教育和管理。

(三)舒適舒適的環境主要指病人能置身於恬靜、溫濕適宜、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用物清潔、生活方便的環境中,才有安寧、愜意,心情舒暢感。

1.溫度、濕度病室溫度過高神經系統易受抑制,影響人體散熱;室溫過低,使機體肌肉緊張、冷氣襲人導致病人在接受診療護理時受涼。病室適宜的溫度一般冬季為18-22℃,夏季19-24℃,兒科病室22-24℃之間,相對濕度以50%-60%為宜。濕度過高,有利於細菌繁殖,且機體散熱慢,病人感到濕悶不適;溫度過低,則空氣乾燥,人體水分蒸發快,熱能散發易致呼吸道粘膜乾燥,口乾咽痛影響氣管切開或呼吸道感染者康復。因此,應根據季節和條件因地制宜地採用開窗通風、地面灑水、空氣調節器等措施,調節室內溫濕度,使病人感到心境愉悅,安泰處之。

2.通風病室空氣流通可以調節室內溫濕度,增加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和微生物的密度,使患者感到舒適宜人,避免產生煩悶、倦怠、頭暈、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利於病體康復。合理的做法是:根據氣候變化情況定時開窗通風,冬季一般每次通風30分鍾左右;病室應為無煙區(不得在室內吸煙);及時清除污物及不良氣味。

3.陽光病室陽光充足,不僅能保護病人的視力,增加活力;且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發揮其殺菌作用,凈化室內空氣;適當的「陽光浴」還可以增進病人的體質,尤其是冬季的陽光,使病人感覺溫暖舒適,激發情趣。但必須注意:陽光不宜直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午睡時宜用窗簾遮擋陽光,不至於影響患者午休;室內的人工光源,既要保證晚夜間的工作、生活照明,又不可影響患者睡眠。

(四)安全病區管理工作中應全力消除一切妨礙病人安全的因素,安全保障好,病人心理鬆弛,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提高治癒率,增進護理的社會效應。①避免各種因素所致的意外損傷。如浴洗室地面潮濕,致使病人滑倒跌傷;昏迷病人未加床檔、保護具而墜床或撞傷;神志不清或躁動病人觸接電源而灼傷等等。②杜絕醫源性損害。如粗心大意引發的護理事故、差錯;服務態度欠佳,致使病人心理失衡等。③防止院內交叉感染(詳見第五章)。所有上述不安全因素,都可通過科學管理加以避免,收到滿意的效果。首先應改善服務態度,事事將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力爭改善病區的安全設施,如廁所、走廊設有扶手,給功能障礙的病人帶來安全感;電源插座遠離神志不清的病人,夜間設有地燈照明,方便病人的生活;有嚴格的環境清掃、物品清潔、消毒制度;病房、治療室設有符合衛生學要求的流水洗手設備等。

(五)美觀 病區美化包括環境美和生活美兩方面的內容;

1.環境美 主要指布局、設施、用品整潔美,色調美。一般多採用淺藍、淺綠等冷色,能給人以沉靜、富有生氣的感受;在病室和病區內走廊亦可擺設綠色盆景植物、花卉、壁畫等,藉以點綴美化環境,調節病人的精神生活。

2.生活美 主要指病人休養生活涉及到的各個側面如護理工具、餐具等生活用品美觀適用;護士的心靈、語言、行為美;患者醫護人員的服飾美;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藝術設計美等等。所有這些都按審美規律來做,就能激勵病人熱愛生活,調適護患心理距離,滿足病人的精神心理需要。

『肆』 物理環境因素對學前兒童游戲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輕松愉快的游戲能開發孩子的右腦,增強記憶力,提高注意力。

很多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環境造成的,這點不用多解釋。

如果能夠提供優越一些的條件來教養孩子的話,我相信這樣的孩子以後會不同尋常。

物理環境,是指研究對象周圍的設施、建築物等物質系統.社會環境是指研究對象周圍互相作用的人的集合它包含了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因素。

物理環境是指研究對象周圍的設施、建築物等物質系統.社會環境是指研究對象周圍互相作用的人的集合它包含了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因素。

物理環境是指室內空氣環境質量同人體健康和舒適程度有密切關系.改善住宅內部的空氣環境主要靠通風換氣,而通風不僅能為室內提供新鮮空氣,排除污染空氣,還能調節室內溫濕度。

物理環境是指除病人本身以外,影響健康及疾病過程中所有的疾病因素,如清潔、空氣、光、水、排水設備、溫暖、被褥、食品、噪音、穿堂風等。

物理環境是指基地自然條件和人工環境,它制約著建築入口設里、室內外聯系、形態構成等方面.如地形、氣候、植被、文通和城市空間肌理等。

『伍』 下列不屬於非生物因素的是() A.光 B.溫度 C.水、空氣 D.荷花

ABC、光、溫度、水、空氣都屬於非生物因素,ABC正確;
D、荷花是生物屬於生物因素,不是非生物因素,D不正確.
故選:D

『陸』 下列選項不屬於非生物因素的是()A.空氣B.溫度C.人D.土

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
A空氣,B溫度、D土壤屬於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C人屬於環境中的生物因素.
故選:C.

『柒』 環境的分類

人類活動對整個環境的影響是綜合性的,而環境系統也是從各個方面反作用於人類,其效應也是綜合性的。人類與其他的生物不同,不僅僅以自己的生存為目的來影響環境、使自己的身體適應環境,而是為了提高生存質量,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改造環境,把自然環境轉變為新的生存環境。這種新的生存環境有可能更適合人類生存,但也有可能惡化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在這一反復曲折的過程中,人類的生存環境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結構復雜的、多層次、多組元相互交融的動態環境體系 (Hierarchical System)。
環境分類一般按照空間范圍的大小、環境要素的差異、環境的性質等為依據。
1、人類環境習慣上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亦稱地理環境。是指環繞於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氣、水、土壤、生物和各種礦物資源等。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自然地理學上,通常把這些構成自然環境總體的因素,分別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個自然圈。
社會環境是指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為不斷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通過長期有計劃、有目的的發展,逐步創造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如城市、農村、工礦區等。社會環境的發展和演替,受自然規律、經濟規律以及社會規律的支配和制約,其質量是人類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標志之一。
2、如從性質來考慮的話,可分為物理環境、化學環境和生物環境等。
3、如果按照環境要素來分類,可以分為大氣環境、水環境、地質環境、土壤環境及生物環境。
4、通常,按照人類生存環境的空間范圍,可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地分為聚落環境、地理環境、地質環境和星際環境等層次結構,而每一層次均包含各種不同的環境性質和要素,並由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組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從法學的角度對環境概念進行闡述:「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一條 為規范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解釋工作(以下簡稱「法規解釋」),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和程序問題的通知》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環境保護法律的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者作出補充規定的問題,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辦理。
環境保護行政法規的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者作出補充規定的問題,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和程序問題的通知》辦理。
第三條 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具體適用的問題,部門規章理解和執行中的問題,以及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授權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解釋的問題,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釋。
第四條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布的法規解釋,具有普遍執行的效力,可作為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的執法依據,可以在有關環境法律文書中直接引用。
第五條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對地方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執行國家環境法規解釋的情況進行監督,發現執行國家環境法規解釋的具體行政行為與解釋相違背的,責成其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銷。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應當作出法規解釋:
(一)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出法規解釋請示的;
(二)其他國家機關建議或者商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作出法規解釋的;
(三)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根據環境行政執法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為需要作出法規解釋的;
(四)需要作出法規解釋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報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作出法規解釋時,除提出請示解釋的問題外,應當同時提出本部門的意見,並附送有關本案的主要背景材料。 報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作出法規解釋的請示,應當一事一請示。
第八條 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作出法規解釋,應當以正式文件提出請示,以其他形式提出的請示,不作為辦理法規解釋的依據。
第九條 省級以下的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認為需要報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作出法規解釋的,應當按程序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決定,並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出請示;因特殊情況必須越級請示的,應當抄送被越過的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條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法規部門管理和組織辦理法規解釋。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關司(辦)配合法規部門辦理涉及其職責范圍的法規解釋。
第十一條 法規解釋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根據本辦法第六條所列情形,法規部門確定法規解釋項目;
(二)法規部門組織研究提出法規解釋草案,涉及核安全法規解釋的問題,由總局核安全部門提出解釋草案;
(三)法規部門組織論證,必要時可徵求國家有關機關的意見,提出法規解釋送審稿;
(四)按照程序將解釋送審稿報總局局長簽發。
第十二條 對已經確定的法規解釋項目,應當在兩個月內完成。
對於重大和復雜問題的解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第十三條 法規解釋文件分別使用以下形式:
(一)對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的解釋,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的形式作出;
(二)對環境保護部門規章的解釋,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函的形式作出。
第十四條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作出的法規解釋,除發送提出請示的部門外,可視情況在全國公開發行的主要環境報刊上公布,必要時抄送國家有關機關。
第十五條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原國家環境保護局作出的法規解釋,如與新頒布的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不一致的,原已作出的法規解釋自動失效。
第十六條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應適時對法規解釋文件進行清理。對需要修改、補充或者廢止的法規解釋,參照本辦法有關制定解釋的程序辦理。
第十七條 環境保護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解釋,並由總局標准部門參照本辦法規定的程序組織辦理。
第十八條 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請示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建議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釋的問題,如不屬於環境保護法規解釋的范圍,由有關司(辦)按職責分工辦理。
第十九條 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和地方標準的解釋,由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的許可權,參照本辦法辦理。
第二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並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
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並採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這一天開展各項活動來宣傳與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並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當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並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狀況的年度報告書。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在這期間發布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 1974年只有一個地球
Only one Earth
● 1975年 人類居住
Human Settlements
●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 1977年 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
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
● 1978年 沒有破壞的發展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1979年 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1981年 地下水,人類食物鏈中的有毒化學品,環境經濟學
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1982年 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十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 1983年 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 1984年 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 1985年 青年:人口、環境
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 1986年 和平之樹
A Tree for Peace
● 1987年 環境與居住:不僅有個屋頂
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 1988年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 1989年 警惕全球變暖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 1990年 兒童與環境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 1991年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 1992年 只有一個地球--一齊關心,共同分享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 1993年 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 1994年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One Earth One Family
● 1995年 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 1996年 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 1997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For Life on Earth
● 1998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 2000年 2000環境千年- 行動起來吧!
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 2001年 世間萬物 生命之網
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 2002年 使地球充滿生機
Give Earth a Chance
● 2003年 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
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 2004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2005年 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
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et!
● 2006年 莫使旱地變荒漠
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Don't Desert Drylands!
● 2007年 冰川消融,是個熱點話題嗎?
Melting Ice ——a Hot Topic?
● 2008年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
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 2009年 地球需要你: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Earth needs you:to unite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 2010年 氣候變化——環境和社會問題之源頭
Cimate Change - the Mother of All Environmental and Community Issues
●2011年 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
Forest:Nature For Your Service
●2012年 綠色經濟,你參與了嗎?
Green Economy: Does it include you?
●2013 思前,食後,厲行節約
Think,Eat,Save.
●2014年 提高你的呼聲,而不是海平面
Raise 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 2012 –里約熱內盧,巴西
2011 –新德里和孟買,印度
2010 – 基加利,盧安達
2009 –墨西哥城,墨西哥
2008 –惠靈頓,紐西蘭
2007 – 特羅瑟姆,挪威
2006 – 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
2005 –舊金山,美國
2004 – 巴塞羅那,西班牙
2003 – 貝魯特,黎巴嫩
2002 –深圳,中國
2001 –都靈,義大利 和 哈瓦那,古巴
2000 – 阿德萊德,澳大利亞
1999 –東京,日本
1998 –莫斯科,俄羅斯
1997 –首爾(漢城),韓國
1996 –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1995 – 比勒陀利亞,南非
1994 –倫敦,英國
1993 –北京,中國
1992 – 里約熱內盧,巴西
1991 – 斯德哥爾摩,瑞典
1990 –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89 – 布魯塞爾,比利時
1988 – 曼谷,泰國
1987 – 內羅畢,肯亞
當今環境越來越差,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人們能自覺做到保護環境。
2015年6月5日我國發行了《環境日》郵票一套一枚 反饋環境問題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撥打舉報電話。調查中發現,知道「12369」這個熱線舉報電話的公眾不足兩成,而其中打過這個電話的僅有9.2%。

『捌』 物理環境指的是什麼

物理環境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它包括天然物理環境和人工物理環境。天然物理環境由自然聲環境、振動環境、電磁環境、輻射環境、光環境、熱環境等構成;人工物理環境由人工因素產生形成的人工雜訊環境、振動環境、電磁環境、輻射環境、光環境、熱環境等構成。。

『玖』 一個或許是關於進化的問題

所謂的「一下子」指的不是斷斷的一瞬間,而是長達上千萬年的時間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原因探討

寒武爆發吸引了無數的古生物學家和進化論者去尋找證據探討其起因。100多年以來的證據產生出解釋寒武爆發的兩種基本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寒武爆發是一種假象,這是某些達爾文或新達爾主義者所持的觀點。由於進化是漸進的,所謂的「爆發」只是表明首次在生物化石記錄中發現了早在前寒武紀就已經廣泛存在並發展的生物,其它的生物化石群則可能由於地質記錄的不完全而「缺檔」,造成這種「缺檔」的原因是前寒武紀地層經歷著熱與壓力,其中的化石被銷毀了。由於發現前寒武紀化石沉積層中存在大量象細菌和藍藻這樣簡單的原核生物,因而這一解釋不再有說服力。另一種觀點認為,寒武爆發代表了生物進化過程中的真實事件,科學家從物理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變化兩個方面來解釋這一現象。

1965年,兩位美國物理學家提出了寒武爆發是由於地球大氣的氧水平這個物理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為,在早期地球的大氣中含有很少或根本就沒有自由氧,氧是前寒武紀藻類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並逐漸積累形成的。後生動物需要大量的氧,一方面用於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氧還以臭氧的形式在大氣中吸收大量有害的紫外線,使後生動物免於有害輻射的損傷。

生物學家則從生物本身的生態關系來探討這一問題,因為地質學的證據否定了這種氧理論的觀點。大約在距今10億年至20億年之間廣泛沉積層中含有大量嚴重氧化的岩石,這說明在這一時期內已經存在足夠生命爆發的氧條件。因而生物學家從兩個重要事件的出現來探索造成寒武爆發的原因,即有性生殖的產生和生物收割者的出現。

從化石資料來看,真核藻類大約在9億年前出現了有性生殖,實際上,有性生殖出現得更早。有性生殖的發生在整個生物界的進化過程中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由於有性生殖提供了遺傳變異性,從而有可能進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這是造成寒武爆發的原因之一。

生物收割者假說是美國生態學家斯坦利提出的,是一種解釋寒武爆發的生態學理論,即收割原則。斯坦利認為,在前寒武紀的25億年的多數時間里,海洋是一個以原核藍藻這樣簡單的初級生產者所組成的生態系統。這一系統內的群落在生態學上屬於單一不變的群落,營養級也是簡單唯一的。由於物理空間被這種種類少但數量大的生物群落頑強地佔據著,所以這種群落的進化非常緩慢,從未有過豐富的多樣性。寒武爆發的關鍵是草食收割者的出現和進化,即食用原核細胞(藍藻)的原生動物的出現和進化。收割者為生產者有更大的多樣性製造了空間,而這種生產者多樣性的增加又導致了更特異的收割者的進化。營養級金字塔按兩個方向迅速發展:較底層次的生產者增加了許多新物種,豐富了物種多樣性,在頂端又增加了新的「收割者」,豐富了營養級的多樣性。從而使得整個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最終導致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產生。

對於「收割理論」科學家們目前還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來證明其正確性,然而,一些間接的證據支持了這一理論。間接證據之一來自於前寒武紀疊層石,這些由藻類組成的疊層石中保存了前寒武紀最豐富的生產者群落。今天,疊層石僅盛產於缺少後生動物收割者的貧瘠環境中,如超鹽量的鹹水湖中。藻類在前寒武紀地層中的大量存在,大概反映了當時收割者的貧乏。另外,生態學野外研究也提供了一些間接的證據,研究表明,在一個人工池塘中,放進捕食性魚,會增加浮游生物的多樣性;從多樣的藻類群落中去掉海膽,會使某一藻類在該群落中占統治地位而多樣性下降。

寒武爆發作為地史上的第二大懸案一直為人們所關注。隨著化石的不斷發現及新理論的建立,這一地史之迷最終將大白於天下。

自《生物學通報》2000年第7期

美國科學家日前發現的證據表明,海洋中鈣的大量涌現可能在寒武紀大爆發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大約在5.3億年前,地球上的動物經歷了一次新生,所有現生動物的祖先在這個時候進化出了骨骼和殼體。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迷惑不解的是,究竟是什麼促使了地球生命在寒武紀時突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多樣性。
動物為什麼會進化出殼體?最明顯的理由是為了避免被吃掉。另外一個觀點也許有助於解釋生命的這一硬體部分為什麼最初出現在早寒武紀:大氣中含氧量的上升讓動物能夠建立起更為復雜的身體結構。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假設:在早寒武紀的環境中為了消化身體中突然涌現的鈣,海洋生物開始了殼的進化。但是,海洋化學變化一直缺乏直接證據。
保存有早寒武紀海水的微小包塊隱藏在岩石內部。現在,三位地球化學家對這些小包塊中的鈣含量進行了測量。美國地質調查署的Sean Brennan、紐約州立大學的Tim Lowenstein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Juske Horita對24個可能是在5.44億年前的前寒武紀時期在海底形成的鹽晶體進行了檢測,同時還對14個大約是在5.15億年前形成的早寒武紀樣品進行了測試。他們將晶體打碎,分析了其中微型水滴的組成。他們在6月份出版的《地質學》中報告說,早寒武紀的鈣含量比原生代的鈣含量至少高出3倍。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鈣應該來自於地中海海脊火山爆發時噴入熱海水中的鈣。他們強調指出高水平的地殼活動、鈣的噴入和「寒武紀大爆發」看似支持了這樣的觀點:即早期生命演化出殼和骨骼是為了解決海水中鈣含量升高而造成的潛在毒性。
美國堪薩斯大學的地質學家Robert Goldstein說,海水化學性質影響生命進化的觀點令人激動。他說,雖然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明白海洋中的鈣究竟是生命進化的原因或是結果,但鈣應該是個重要因素。其它的環境因素也是重要的

『拾』 有利的物理環境因素

謂物理環境因素,系指有可能對作業人員產生物理性危害的力、熱、聲、光、電(磁)等物理現象。
不良物理環境因素主要有:①異常的溫度和濕度;②不良的光照;③雜訊;④振動;⑤氣壓或水壓;⑥電磁波及各種射線。
物理環境
物理環境是指研究對象周圍的環境包括 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等物質系·

中文名
物理環境

影響因素
空氣、光、濕度、溫暖

分類
有生命的、無生命等物質系

領域
環境

名詞解釋
1,社會環境 是指研究對象周圍相互作用的人和物.它包含了各種社會關系自然關系等等。

2,物理環境是指室內空氣環境質量同人體健康和舒適程度有密切關系.改善住宅內部的空氣環境主要靠通風換氣,而通風不僅能為室內提供新鮮空氣,排除污染空氣,還能調節室內溫濕度。

3,物理環境是指除病人本身以外,影響健康及疾病過程中所有的疾病因素,如空氣、光、濕度、溫暖、被褥、食品、噪音、風等。

4,物理環境是指基地自然條件和人工環境,它制約著建築入口設里、室內外聯系、形態構成等方面.如地形、氣候、植被、文通和城市空間肌理等。
謂物理環境因素,系指有可能對作業人員產生物理性危害的力、熱、聲、光、電(磁)等物理現象。
不良物理環境因素主要有:①異常的溫度和濕度;②不良的光照;③雜訊;④振動;⑤氣壓或水壓;⑥電磁波及各種射線。

閱讀全文

與下列哪個不是屬於人工因素產生的物理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