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理上的應變和應力是什麼
應力概念物體由於外因(受力、濕度、溫度場變化等)而變形時,在物體內各部分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內力,以抵抗這種外因的作用,並力圖使物體從變形後的位置回復到變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點單位面積上的內力稱為應力。同截面垂直的稱為正應力或法向應力,同截面相切的稱為剪應力或切應力。應力會隨著外力的增加而增長,對於某一種材料,應力的增長是有限度的,超過這一限度,材料就要破壞。對某種材料來說,應力可能達到的這個限度稱為該種材料的極限應力。極限應力值要通過材料的力學試驗來測定。將測定的極限應力作適當降低,規定出材料能安全工作的應力最大值,這就是許用應力。材料要想安全使用,在使用時其內的應力應低於它的極限應力,否則材料就會在使用時發生破壞。 工程構件,大多數情形下,內力並非均勻分布,通常「 破壞」或「 失效」往往從內力集度最大處開始,因此,有必要區別並定義應力概念。
有些材料在工作時,其所受的外力不隨時間而變化,這時其內部的應力大小不變,稱為靜應力;還有一些材料,其所受的外力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這時內部的應力也隨時間呈周期性變化,稱為交變應力。材料在交變應力作用下發生的破壞稱為疲勞破壞。通常材料承受的交變應力遠小於其靜載下的強度極限時,破壞就可能發生。另外材料會由於截面尺寸改變而引起應力的局部增大,這種現象稱為應力集中。對於組織均勻的脆性材料,應力集中將大大降低構件的強度,這在構件的設計時應特別注意。
應變概念
機械零件和構件等物體內任一點(單元體)因外力作用引起的形狀和尺寸的相對改變。與點的正應力和切應力(見應力)相對應,應變分為線應變和角應變。受力零件和構件上的每一點都可取一個微小的正六面體,稱為單元體。單元體任一邊的線長度的相對改變稱為線應變或正應變;單元體任意兩邊所夾直角的改變稱為角應變或切應變,以弧度來度量。線應變和角應變是度量零件內一點處變形程度的兩個幾何量。零件變形後,單元體體積的改變與原單元體體積之比,稱為體積應變。線應變、角應變和體積應變都是無量綱的量。當單元體各個面上的切應力都等於零,而只有正應力作用時,稱該單元體為主單元體,它的各個面稱為主平面,各主平面交線的方向稱為主方向。沿主方向的線應變稱為主應變。當外力卸除後,物體內部產生的應變能夠全部恢復到原來狀態的,稱為彈性應變;如只能部分地恢復到原來狀態,其殘留下來的那一部分稱為塑性應變。
⑵ 什麼是應變
參考《維基網路》: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A%94%E5%8F%98
應變 (物理學):在力學中定義為一微小材料元素承受應力時所產生的單位長度變形量。
應變 (社會學):亦做緊急應變。在災害管理中,指的是在災害即將發生、發生時、發生後不久,為了減少生命財產沖擊所採取的各項措施。詳見緊急應變。
參考《互動網路》:http://www.ke.com/wiki/%E5%BA%94%E5%8F%98
①對突發性事件的一種應付。 ~能力
② 由外力使物體尺寸或 形狀發生相對變化的現象,常以百分數(%)表示,無量綱。
⑶ 物理學中應變的概念是什麼
應變,就是一個物體在應力作用下的變形。
⑷ 應變的單位是什麼
沒有應變單位的。
應變是物理術語,應變指在外力和非均勻溫度場等因素作用下物體局部的相對變形。
應變的分類
主要有線應變和角應變兩類。
線應變又叫正應變,它是某一方向上微小線段因變形產生的長度增量(伸長時為正)與原長度的比值;角應變又叫剪應變或切應變,它是兩個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微小線段在變形後夾角的改變數(以弧度表示,角度減小時為正。
應變與所考慮的點的位置和所選取的方向有關。物體中一點附近的微元體在所有可能方向上的應變的全體稱為一點的應變狀態。
⑸ 應變協調方程的物理意義及其用途
應變協調方程的物理意義及其用途:
任何由三個連續可微的位移分量按彈性力學的幾何方程導出的一組應變分量,都滿足應變協調方程。因此,不滿足應變協調方程的應變不可能是從真實位移按幾何方程的關系產生的。
組織協調能力主要考查應試者對工作任務進行結構分解,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有效地組織關系和人際關系,控制群體活動過程的能力。這類問題 一般選取領導幹部工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需要組織協調的棘手事情,包括對上級、對同事、對下屬、對本單位、對外單位等各方面。
概念分析
對於單連通的區域,如果給出的應變分量滿足上述方程,則可以從位移和應變的關系求得單值、連續的三個位移分量。所以對於單連通區域,應變協調方程概括了應變分量之間的全部必然聯系。
對於多連通區域,應變協調方程不能概括應變分量之間的全部必然聯系。事實上,應變分量之間有一些恆等的積分關系,它們不從屬於應變協調方程所表達的微分關系。
⑹ 固體力學中,應變狀態相關概念的物理意義,以及在塑性成形中的作用 求解
應變狀態的相關概念有:應力、應變、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等。
應力是指材料單位面積所受的力,應變是指材料在力的作用下產生的變形(變形量/長度)。在塑性變形中,應力與應變成正比,當應力大於屈服應力時,材料將產生塑性變形,這個塑性變形是不可恢復的,當大於抗拉強度時,材料將斷裂。所以在塑性成形中,材料所受的力必須介於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之間。
⑺ 材料力學中「應力」和「應變」的定義是什麼二者關系如何.
在連續介質力學里,應力定義為單位面積所承受的作用力。
通常的術語「應力」實際上是一個叫做「應力張量」 (stress tensor)的二階張量(詳見並矢張量或者張量積)。概略地說,應力描述了連續介質內部之間通過力(而且是通過近距離接觸作用力)進行相互作用的強度。具體說,如果我們把連續介質用一張假想的光滑曲面把它一分為二,那麼被分開的這兩部分就會透過這張曲面相互施加作用力。很顯然,即使在保持連續介質的物理狀態不變的前提下,這種作用力也會因為假想曲面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必須用一個不依賴於假想曲面的物理量來描述連續介質內部的相互作用的狀態。對於連續介質來說,擔當此任的就是應力張量,簡稱為應力。
應變在力學中定義為一微小材料元素承受應力時所產生的單位長度變形量。因此是一個無量綱的物理量。
在直桿模型中,除了長度方向由長度改變數除以原長而得「線形變」,另外還定義了壓縮時以截面邊長(或直徑)改變數除以原邊長(或直徑)而得的「橫向應變」。對大多數材料,橫向應變的絕對值約為線應變的絕對值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二者之比的絕對值稱作「泊松系數」
應力與應變的關系我們叫本構關系(物理方程)此關系很重要!一般可通過試驗確定f(σ,ε)曲線,不同材料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不一樣的。在線彈性體中有σ=Eε.E為彈性系數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