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天的作業是什麼啊
你直接給我打個電話不就完了
還上知道來問我。。。
物理是《學習探究診斷》p40-p42
化學是老師周一發的篇子做完!!
② 物理作業是什麼
就是要認真進行物理探究。發現問題,設計實驗,科學操作,收集證據,總結歸納。
③ 物理作業的格式是什麼啊
現在一般都不要求寫 已知、求、解、答並帶示意圖的標准格式了。必要的畫上示意圖,就寫解,必要的物理依據及必要的物理過程要加以說明,最後寫答就可以了。
④ 物理作業
1
音叉發聲時在振動。用鼓槌敲鼓,鼓發出聲音,上面的紙屑在跳動,用手按住鼓面,鼓面不振動聲音停止。
2
放在鍾罩內的鬧鍾正在響鈴,把罩里的空氣抽出一些,鈴聲明顯降低。聲音靠空氣來傳播,空氣越稀薄聲音越不容易傳播,所以把罩里的空氣抽出一些,鈴聲明顯降低
3
手拿橡皮筋,用力波動比,輕撥橡皮筋更響
4
紙片刮木梳,速度越快,音調越高
5
小孔成像,紙片上用針擊一空,鎢絲燈發出的光透過小孔,成的像就是鎢絲的形狀
6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用一張中間折一下的紙做實驗,折有一定角度的紙豎立在一平面鏡上,先讓光線(可以使用激光筆)在折紙左面的平面內由一個斜方向射向折線與鏡面的交點處(此是入射點),保持有入射光的紙面不動,轉動折紙的另一半,觀察有沒有反射光線,如果折線左右有一些角度的話,在右面的平面內看不到反射光線,只有當折線左右的兩個面在一個平面上時才能看到反射光線 ,說明入射光與反射光在一個平面內.
7
試驗1、驗證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
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樹立一塊玻璃,作為平面鏡.並記下平面鏡的位置.把一隻點燃的蠟燭放在平面鏡的前方,可以看到他的像,用另一隻蠟燭放在他的後面看是否與他重合。
結論: 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
試驗2、實驗驗證:平面鏡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在上面實驗的基礎上,用筆記下兩支蠟燭在紙上的位置,多放幾次,然後移開蠟燭和玻璃,再測量蠟燭和像的距離並將實驗結果填在下下面的表格:
實驗次數 物到鏡面的距離 像到鏡面的距離
總結結論: 平面鏡成的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8
凸透鏡成像實驗
[目 的]
研習凸透鏡之成像情形,並決定其焦距及放大率.
[原 理]
一物體放在一個凸透鏡前,此物體每一點所發出的光,當它抵達凸透鏡時,依折射定律,這些光線會改變方向,穿過透鏡後匯聚成像,如圖一所示.
圖一凸透鏡之成像
其中p事物體至鏡面之距離 (簡稱物距),q是像至鏡面之距離(簡稱像距),f是透鏡的焦距.
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及三角函數及近似值,我們可推論出凸透鏡的成像公式:
1/p+1/q=1/f…………………………….(1)
而放大率則為
M=q/p…………………………….(2)
在實驗中,先調整物距p,就可算出凸透鏡的焦距及放大率,並可與測量像的大小所得之放大率像相比較.
[儀 器]
(1)精緻光學平台 (2) 精緻光源(3) 精緻光具座(4) 精緻矢形孔(5) 精緻像屏(6)待測物之一: 凸透鏡(f=+75mm)(7) 待測物之二: 凸透鏡(f=+100mm)(8) 待測物之一: 凸透鏡(f=+150mm)
[步 驟]
1. 儀器裝置如圖二所示,光源及三個光具座放在光學台上, 精緻矢形孔吸附在距光源約10cm處的光具座上, 精緻像屏吸附在距光源約80cm處的光具座上, 待測凸透鏡則吸附在中間的光具座上.
2. 先調整待測凸透鏡與精緻矢形孔間的距離(物距)為50cm,打開光源,調整光軸使光通過矢形孔,再穿過凸透鏡,到達精緻像屏上,移動像屏使所行成矢形孔像最晰為止,測量此時像屏與凸透鏡間之距離(像距)並記錄之.
3. 測量矢形孔的高度(物高)記為Ho,再量像屏上同一矢形孔成像的高度(像高) 記為H,像高H除以物高Ho就是放大率M.
4. 依次將物距調為40ㄏcm,30cm,20cm,及10cm,如步驟2可得相對應之像距,並一一記錄之.(在本實驗中,如繼續將物距縮小,則我們將無法在像屏上觀察到成像,此時即在鏡後成像,稱為虛像).
5. 從量得的物距及像距,算出凸透鏡的焦距及放大率.焦距值可與凸透鏡上之標示值比較之.放大率可與步驟3所得之值比較.
6. 取另一待測凸透鏡,從覆步驟2至5,一直到所有待測透鏡都實驗完為止.
試驗3、平面鏡成的像是虛象
在前幾次的基礎上,把光屏放置在蠟燭像的位置,觀察光屏上沒有蠟燭的像,說明我們在玻璃上看到蠟燭的像不是由光線組成的,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原來光經過平面鏡反射後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感覺光好象從竟中射出,其實這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形成的
⑤ 物理的作業
1 ① s1閉合s2斷開 電路中只有R1,R1兩端電壓就是電源電壓12V,I1=U/R1=12V/48Ω=0.25A
② S1S2閉合,R1R2並聯 兩端電壓=電源電壓=12V I1=0.25A I2=U/R2=12V/48Ω=0.25A
2.① S1S2都斷開 R3R1串, 由I=U/R得 U=I(R1+R3)=15A*20Ω=300V (樓主我覺得應該是1.5A而不是15A) 由於R1=R3,所以他們兩端電壓相等都是150V
②S1S2閉合,R1R2並,兩端電壓都是電源電壓300V
③S1斷開,S2閉合,RIR2並再跟R3串 總電阻是R1R2/R1+R2 + R3 = 5Ω+10Ω=15Ω
電流I=U/R總 = 300V/15Ω=20A
⑥ 物理作業!
納米,是一種長度單位,符號為nm。1納米=1毫微米=10埃(既十億分之一米),約為10個原子的長度。假設一根頭發的直徑為0.05毫米,把它徑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即約為1納米。
納米技術的含義-1
. 所謂納米技術,是指在0.1~100納米的尺度里,研究電子、原子和分子內的運動規律和特性的一項嶄新技術。科學家們在研究物質構成的過程中,發現在納米尺度下隔離出來的幾個、幾十個可數原子或分子,顯著地表現出許多新的特性,而利用這些特性製造具有特定功能設備的技術,就稱為納米技術。
. 納米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主要區別是:納米技術研究的是以控制單個原子、分子來實現設備特定的功能,是利用電子的波動性來工作的;而微電子技術則主要通過控制電子群體來實現其功能,是利用電子的粒子性來工作的。人們研究和開發納米技術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對整個微觀世界的有效控制。
. 納米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1993年,國際納米科技指導委員會將納米技術劃分為納米電子學、納米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生物學、納米加工學和納米計量學等6個分支學科。其中,納米物理學和納米化學是納米技術的理論基礎,而納米電子學是納米技術最重要的內容。
⑦ 今天的物理作業,在線等!急啊!!!!
(1)
4G
(2)
在空氣中豎直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等於重力,而水平直線運動,摩擦力等於拉力
又因為(左甲右乙)甲圖相當於定滑輪,不省力,即為F拉=f=10N,乙圖相當於動滑輪,有兩股繩省力一半,所以F拉=f÷2=10N÷2=5N
(3)省距離
⑧ 物理作業是什麼啊初二的
物理及格的同學
每章開頭前面的閱讀指導一遍
每節後的
「動手動腦學物理」
只做計算類的
我只記得那麼多而且是及格的同學
⑨ 今天物理作業就是這三張圖片嗎
A圖中,人坐在一隻小船上,推另一隻小船,對另一隻小船有力的作用,由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另一隻小船對人產生反作用力,人所在的小船會遠離另一隻小船;
B圖中,要把門關上,推力的作用點不同,產生的效果不同,說明力的作用點能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C圖中,滾擺在上下運動過程中、單擺在左右擺動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
故答案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⑩ 請問今天物理作業是什麼
這個
問一下老師吧
或者課代表,學習委員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