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若要進行環境的評估,應考慮哪些因素
全面識別組織的環境因素,准確評價重要環境因素是建立與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的基礎。根據ISO14001標准中4.3.1環境因素這一條款的要求,組織在識別環境因素時應注以下幾方面考慮:
1. 從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中識別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產生於組織的生產加工過程中, 包括原材料的選用、原材料的輸入到產品的輸出,也包括產品的流通和消費的全過程
2. 識別環境因素應包括可控制和施加影響的
可控制的是指組織自身可以管理、改變、處理、處置的環境因素;
可施加影響的指組織不能通過行政管理或其他技術手段等改變的某些環境因素,這類環境因素多屬於與組織關系較密切的相關方,可通過某種利益關系對相關方施加影響,間接實現對環境因素的控制或管理。
3. 識別環境因素應注重考慮不同的狀態、時態與類型
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
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
六種類型:大氣排放、水體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與自然資源的使用、當地其他環境問題和社區問題
識別環境因素須動員各部門、各層次的員工共同參與,全面考慮組織的產品、材料、生產、工藝、資源、管理等多個方面。對識別和評價出的重大環境因素進行控制與管理,是環境管理體系的管理核心。
❷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應包括的內容(要點)有哪些
環境影響報告書依建設項目和環保要求,繁簡不一,有所不同.但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建設項目的一般情況,包括建設項目名稱、建設性質,建設項目地點,建設規模(擴建項目應說明原有規模),產品方案和主要工藝方法,主要原料、燃料、水的用量和來源,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廢物等的種類、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廢棄物回收利用、綜合利用和污染物處理方案、設施和主要工藝原則,職工人數和生活區布局,佔地面積和土地利用情況以及發展規劃。(2)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環境狀況,包括建設項目的地理位置(附位置平面團),周圍地區地形地貌和地質情況、江河湖海和水文情況、氣象情況,周圍地區礦藏、森林、草原、水產和野生動物、野生植物等自然資源情況,周圍地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溫泉、療養區以及至要政治文化設施情況,周圍地區現有工礦企業分布情況,周圍地區的生活居住區分布情況和人口密度、地方病等情況,以及周圍地區大氣、水的環境質量。
(3)建設項目對周圍地區的環境影響.包括對周圍地區的地質、水文、氣象可能產生的影響,防範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最終不可避免的影響,對周圍地區的自然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防範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最終...環境影響報告書依建設項目和環保要求,繁簡不一,有所不同.但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建設項目的一般情況,包括建設項目名稱、建設性質,建設項目地點,建設規模(擴建項目應說明原有規模),產品方案和主要工藝方法,主要原料、燃料、水的用量和來源,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廢物等的種類、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廢棄物回收利用、綜合利用和污染物處理方案、設施和主要工藝原則,職工人數和生活區布局,佔地面積和土地利用情況以及發展規劃。(2)建設項目周圍地區的環境狀況,包括建設項目的地理位置(附位置平面團),周圍地區地形地貌和地質情況、江河湖海和水文情況、氣象情況,周圍地區礦藏、森林、草原、水產和野生動物、野生植物等自然資源情況,周圍地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溫泉、療養區以及至要政治文化設施情況,周圍地區現有工礦企業分布情況,周圍地區的生活居住區分布情況和人口密度、地方病等情況,以及周圍地區大氣、水的環境質量。
(3)建設項目對周圍地區的環境影響.包括對周圍地區的地質、水文、氣象可能產生的影響,防範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最終不可避免的影響,對周圍地區的自然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防範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最終不可避免的影響;對周圍地區自然保護區等可能產生的影響,防範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最終不可避免的影響;各種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對周圍大氣、水、土壤的環境質量的影響范圍和程度,雜訊、振動等對周圍生活居住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綠化措施,包括防護地帶的防護林和建設區域的綠化;專項環境保護措施的投資估算。
(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可行性技術經濟論證意見。
❸ 對老年人進行物理環境評估時,什麼是評估重點
老年綜合評估是全面關注和處理與老年患者健康和功能狀態相關問題的重要研究方法.它不僅包括一般的醫學評估(診斷),而且還包括對老年人軀體功能、精神心理、社會經濟、生活環境和生存質量等方面的評估.本文介紹老年綜合評估的概念、目標人群、評估
❹ 病區的物理環境主要包括哪些
一、病區物理環境的管理
物理環境對增進醫療效果,幫助患者適應病人角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其管理的重點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整潔病區整潔主要指病區的空間環境及各類陳設的規格統一,布局整齊;各種設備和用物設置合理,清潔衛生。達到避免污垢積存,防止細菌護散,給病人以清新、舒適、美感的目的。保持環境整潔的措施;①物有定位,用後歸位,養成隨時隨地注意清理環境,保持整潔的習慣。②病室內牆定期除塵,地面及所有物品用濕式清掃法;③及時清除治療護理後的廢棄物及病人的排泄物;④非病人必需的生活用品及非醫療護理必需用物一律不得帶入病區。
(二)安靜清靜的環境能減輕病人的煩躁不安,使之身心閑適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進也是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康復、醫護人員能夠專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證。(1)根據國際噪音標准規定,白天病區的噪音不超過38Db。(2)控制噪音醫護人員應做到;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3)易發出響聲的椅腳應釘橡膠墊,推車的輪軸、門窗交合鏈應定期滴注潤滑油。(4)積極開展保持環境安靜的教育和管理。
(三)舒適舒適的環境主要指病人能置身於恬靜、溫濕適宜、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用物清潔、生活方便的環境中,才有安寧、愜意,心情舒暢感。
1.溫度、濕度病室溫度過高神經系統易受抑制,影響人體散熱;室溫過低,使機體肌肉緊張、冷氣襲人導致病人在接受診療護理時受涼。病室適宜的溫度一般冬季為18-22℃,夏季19-24℃,兒科病室22-24℃之間,相對濕度以50%-60%為宜。濕度過高,有利於細菌繁殖,且機體散熱慢,病人感到濕悶不適;溫度過低,則空氣乾燥,人體水分蒸發快,熱能散發易致呼吸道粘膜乾燥,口乾咽痛影響氣管切開或呼吸道感染者康復。因此,應根據季節和條件因地制宜地採用開窗通風、地面灑水、空氣調節器等措施,調節室內溫濕度,使病人感到心境愉悅,安泰處之。
2.通風病室空氣流通可以調節室內溫濕度,增加空氣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和微生物的密度,使患者感到舒適宜人,避免產生煩悶、倦怠、頭暈、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利於病體康復。合理的做法是:根據氣候變化情況定時開窗通風,冬季一般每次通風30分鍾左右;病室應為無煙區(不得在室內吸煙);及時清除污物及不良氣味。
3.陽光病室陽光充足,不僅能保護病人的視力,增加活力;且可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發揮其殺菌作用,凈化室內空氣;適當的「陽光浴」還可以增進病人的體質,尤其是冬季的陽光,使病人感覺溫暖舒適,激發情趣。但必須注意:陽光不宜直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午睡時宜用窗簾遮擋陽光,不至於影響患者午休;室內的人工光源,既要保證晚夜間的工作、生活照明,又不可影響患者睡眠。
(四)安全病區管理工作中應全力消除一切妨礙病人安全的因素,安全保障好,病人心理鬆弛,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提高治癒率,增進護理的社會效應。①避免各種因素所致的意外損傷。如浴洗室地面潮濕,致使病人滑倒跌傷;昏迷病人未加床檔、保護具而墜床或撞傷;神志不清或躁動病人觸接電源而灼傷等等。②杜絕醫源性損害。如粗心大意引發的護理事故、差錯;服務態度欠佳,致使病人心理失衡等。③防止院內交叉感染(詳見第五章)。所有上述不安全因素,都可通過科學管理加以避免,收到滿意的效果。首先應改善服務態度,事事將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力爭改善病區的安全設施,如廁所、走廊設有扶手,給功能障礙的病人帶來安全感;電源插座遠離神志不清的病人,夜間設有地燈照明,方便病人的生活;有嚴格的環境清掃、物品清潔、消毒制度;病房、治療室設有符合衛生學要求的流水洗手設備等。
(五)美觀 病區美化包括環境美和生活美兩方面的內容;
1.環境美 主要指布局、設施、用品整潔美,色調美。一般多採用淺藍、淺綠等冷色,能給人以沉靜、富有生氣的感受;在病室和病區內走廊亦可擺設綠色盆景植物、花卉、壁畫等,藉以點綴美化環境,調節病人的精神生活。
2.生活美 主要指病人休養生活涉及到的各個側面如護理工具、餐具等生活用品美觀適用;護士的心靈、語言、行為美;患者醫護人員的服飾美;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藝術設計美等等。所有這些都按審美規律來做,就能激勵病人熱愛生活,調適護患心理距離,滿足病人的精神心理需要。
❺ 環境評估都包括哪些部分
石家莊環境評估公司介紹說,環境評價是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質量評價的簡稱。從廣義上說,環境評價是對環境系統狀況的價值評定、判斷和提出對策。那麼環境評估都包括哪些內容呢? 環境技術評估包括三個主要內容: 一是行業綜合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的評估。按照行業來劃分,主體是相關主管部門。 二是國家的一些治理專項,比如水專項,重金屬專項等這些要進入評估程序,也由政府主導。由第三方驗證及測試機構對環境創新技術的環境保護效果、環境影響以及從其他環保觀點出發的重要性能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測試和分析,公開驗證報告及驗證申明,並授予技術持有方使用ETV標識。
❻ 簡述教學的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環境是一個由多種不同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廣義的教學環境是指影響學校教學活動的全部條件(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
而這兩類環境又可作為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存在,並具有各自不同的構成要素。狹義的教學環境特指班級內影響教學的全部條件,包括班級規模、座位模式、班級氣氛、師生關系等。教學環境可以分為物理環境和社會文化心理環境,它的最早實踐者是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要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溫馨、豐富、新穎的教學環境。
❼ 環境檢測主要包括哪些項目
環境監測的內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標的監測、化學指標的監測和生態系統的監測。環境監測就是運用化學、物理、生物、醫學、遙測、遙感、計算機等現代科技手段監視、測定、監控反映環境質量及其變化趨勢的各種標志數據,從而對環境質量作出綜合評價的學科。
既包括對化學污染物的檢測和對物理(能量)因子如雜訊、振動、熱能、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監測;又包括對生物因環境質量變化所發出的各種反映和信息測試的生物監測,以及對區域群落、種群遷移變化進行觀測的生態監測等。
環境監測內容:
環境監測的過程一般為接受任務,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採集,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的預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等。
環境監測的對象: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污染組分。
環境監測包括:化學監測,物理監測,生物監測,生態監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環境監測
❽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內容有兩個: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即建設方
案的具體內容,建設地點的環境本底狀況,項目建成實施後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和損害,防止這
些影響和損害的對策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
(8)物理環境評估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環境影響評價法》將於2003年起正式實施,國家環保總局監督司司長祝興祥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
時稱,該法最重要的創新之一是把「公眾參與」作為環境影響評價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和程序加以規
定。國家鼓勵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以適當方式參與環境影響評價,老百姓有權利對建設項目的環
境問題發言,從而保證了公眾的環保知情權和參與權。
《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吸收公眾參與對專項規劃草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方式,是在規劃草案
報送審批之前,通過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形式,如召開座談會、個別了解情況、書面徵求
意見等,全面了解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真實意見。
《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編制機關應當認真考慮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
的意見,並應當在報送審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附具對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
❾ 物理環境包括哪些
物理環境並不是指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的那個物理科學的環境,指的是事實存在的環境,比如說我們站在一條路上,這個路是柏油馬路周圍有很多的建築,這整個環境就是一個物理環境。
❿ 教學環境中的物理環境包括
教育環境中的物理環境一般包括:校舍周圍的環境丶校舍的總體結構丶學校的教育設施和校區的總的佔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