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變化,化學性質,物理變化,物理性質。分別什麼意思,我搞不懂呀
定義: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組合生成新物質的過程,稱為化學反應.在反應中常伴有發光、發熱、變色、生成沉澱物等.判斷一個反應是否為化學反應的依據是反應是否生成新的物質。根據化學鍵理論,又可根據一個變化過程中是否有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來判斷其是否為化學反應。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牽涉到物質分子(或晶體)化學組成的改變。 如可燃性、不穩定性、酸性、鹼性、氧化性、還原性、絡合性、跟某些物質起反應呈現的現象等。用使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質的化學性質。物理變化的定義 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如固態的冰受熱熔化成水,液態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態變化中只是外形和狀態變化了。並沒有新的物質產生出來,所以屬於物理變化。物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物質的有些性質如:顏色、氣味、味道,是否易升華、揮發等,都可以利用人們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還有些性質如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儀器測知。還有些性質,通過實驗室獲得數據,計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實驗前後物質都沒有發生改變。這些性質都屬於物理性質。察物質的顏色、狀態、光澤和溶解性;可以聞氣味,嘗味道(實驗室里的葯品多數有毒,未經教師允許絕不能用口嘗);也可以用儀器測量物質的熔點、沸點、密度、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2. 什麼叫物理變化
物理的物態變化
物態變化熔化:固態→液態(吸熱)
凝固:液態→固態(放熱)
汽化:(分沸騰和蒸發):
液態→氣態 (吸熱)
液化:(兩種方法: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
氣態→液態 (放熱)
升華:固態→氣態 (吸熱)凝華:氣態→固態(放熱) (注意:這里所說的「吸熱」與「放熱」的「熱」都是指的熱量,而不是指的溫度、內能、熱值、比熱容等熱力學概念。即為「吸收熱量」與「放出熱量」的簡稱。在物理學中,熱量不能說「含有多少熱量」或「具有多少熱量」,只能說「吸收了多少熱量」或「放出了多少熱量」)
首先要明確一點: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知道了這些,我們來看看如何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使得關於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的回答更加科學。
從初中的理論入手:物理變化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即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生成,分子種類改變,但是原子種類沒有改變。
由此,我們可以將物理變化通俗地定義為:變化的最小單位為分子的變化。而化學變化就是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原子的變化。
可能這時就有人問:那初中的表述有沒有問題呢?對此,我給出的回答是:可能還是有點問題(劃重點)。
初中的表述提到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這就是核反應。
我們知道,物理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分子,而化學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原子,而核反應的最小單位更小,是質子和中子。質子與中子之間的重新組合能使原子種類發生變化,毫無疑問,分子種類也會隨之改變,物質種類也會改變。
總結一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在於:物理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分子,化學變化的最小單位是原子,補充說明的核反應變化的最小單位是質子與中子。
3. 什麼是物理變化,什麼是化學變化,二者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變化時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質,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二者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4. 什麼是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是指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沒有發生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如液態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它們的外形發生了變化,但本身的組成成分並沒有變,因此屬於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概念: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只是物質在外形和狀態方面發生了變化)
物理變化的實質: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本身不變,只是粒子之間的間隔運動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物理變化的例子
1、 水蒸發和凝固;2 、糖塊融化;3 、二氧化碳凝華為乾冰;4 、碘單質在加熱是升華為紫色蒸氣;5 、放久的麵粉結塊;6、 玻璃軟化;7 、鏡子摔裂;8、砍倒大樹;9 、繪畫的顏料變干;10、紙巾揉成一團;11 、把灰塵掃到一起;12 、揉橡皮泥;13 、把木棍折斷;14、吃飯時把米嚼細;15、冰棍化了;16、鐵水鑄成鐵鍋;17、NaOH等無機鹽、鹼的潮解、水的凝固;18.石塊粉碎;19、冰糖溶解;20、汽車行駛。
5. 什麼叫做物理變化什麼叫做化學變化
物質變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如蠟燭受熱熔化,即為物理變化。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這類變化常常可以從顏色的改變、產生沉澱或氣泡、發光發熱等現象表現出來,如蠟燭燃燒,即為化學變化。
舉例:水的三態變化(物理變化)、鐵水變鋼錠(物理變化)、麵粉做成饅頭(化學變化)、樹葉顏色變化(化學變化)、生雞蛋變成熟雞蛋(化學變化)、火柴燃燒(化學變化)、鹽酸滴在石灰石上(化學變化)。
6. 什麼叫做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就是物體僅發生形狀、大小、密度、形態、帶電量、溫度等方面的變化,比如冰碎了,水蒸發等。物理變化就是沒發生化學反應,組成物體的分子沒有發生變化,還保持原有的特性,比如鐵被磨成粉,那還是鐵的,還會被磁鐵吸起來,放在空氣里還會生銹,放在鹽酸里還會生成氫氣。所以,把鐵塊磨成鐵粉就是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就是化學反應。微觀來講就是組成物體的分子被破壞成單個原子,原子又重新組成新分子的過程,其特點說有新物質生成。這里說的新物質說與原來組成不同、性質不同的物質。比如鐵生銹,就是鐵和氧氣、水蒸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鐵,這時你用磁鐵再也吸不起來了,把它放到鹽酸里也不會生成氫氣了。
你剛學這些,也不用理解那麼透徹,以後會越來越明白的。先記住,蒸發、沸騰、升華、液化、凝華、凝固等形態的變化,還有導電、物體碎了、熱脹冷縮是物理變化。鐵生銹,物體燃燒(就是和氧氣劇烈反應),電池發電等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還通常會發生顏色變化。
性質嘛,化學性質就是通過反應才能看出來的。比如鹽酸能和金屬、鹼、鹼性氧化物反應,我們就說它有酸性。碳能燃燒,我們說它有可燃性。這些都是化學性質,都與化學反應有關。
物理性質呢,就不需要化學反應了。比如鐵的密度比水大,這就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得出結論。還有碳說黑色的,這個一看就知道。還有金屬能導電,導電時金屬里沒有發生反應,只是自由電子在定向移動。還有鹽酸的揮發性,濃硫酸的吸水性,這些都是物理性質。物理性質一般就是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質量、揮發、沸點、熔點、伸縮性、延展性、導電性、密度等。
我高中剛畢業,有不會的問我就行
7. 什麼是物理變化什麼是化學變化
變化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的就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就是物理變化。
8. 物理變化是什麼(概念)
物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即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沒有發生變化。例如:位置、形狀、狀態、導熱、導電、密度、磁性、溶解、揮發、吸水受潮、吸附、焰色反應、原子彈與氫彈爆炸等。
舉例:
1、物質的三態(固、液、氣)變化屬於物理變化:如水結成冰,冰化成水,水變成水蒸氣,在水的三態變化過程中,組成他們的成分沒有發生變化,都是水分子(H2O),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2、焰色反應屬於物理變化:焰色反應是指一些金屬離子在火焰灼燒下,由於原子中的電子發生能級變化,而產生不同的顏色,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的生成。
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又叫化學反應)。例如:燃燒、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釀酒、食物發霉變質、食物發酵、鐵生銹、蠟燭燃燒、金屬冶煉等。
舉例:
1、燃燒: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新的物質,如碳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蠟燭的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產生。
2、光合作用:空氣中的水與二氧化碳在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氣,有新的物質產生。
9. 屬於葯物制劑的物理配伍變化的有
葯物制劑的物理配伍變化、化學配伍變化的內容舉例。葯物制劑化學配伍變化包括產氣,變色,爆炸等等,通常是葯物相互作用產生化學反應,從而使葯物含量(或效價)、色澤產生變化。物理配伍變化是指制劑的物理性能發生變化,如葯物顆粒結塊、結晶生長,乳劑的分層、破裂,膠體制劑的老化,片劑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變等。
10. 什麼是物理變化,物理性質
物理變化就是變化前後物質的化學性質不變。在初中階段講的最多的物理變化,就是指物質的三態變化,即固態,液態,氣態之間的變化。
物質的物理性質包括性質的溶解性,熔點、沸點、凝固點、軟硬程度,密度,塑性,彈性,揮發性、顏色、氣味、狀態、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等等。
而物質的化學性質有這么幾個方面,例如氧化性,還原性,可燃性,腐蝕性,阻燃性,助燃性,酸鹼性等等。
例如,水結冰,變化前後H2O的化學性質是不變的。仍然分子是由一個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物質的酸鹼性中,pH等於7,呈中性。
但是水結冰,發生了一些物理變化,例如溫度發生變化,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了,分子與分子間的距離也發生變化了。導致物質的晶格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物質的性質也發生一些變化,比如硬度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