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夠反映聲音特性的三個物理量是什麼
是音調、響度、音色
物理學用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Hz,頻率就是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物體在1s的時間里如果振動100次,頻率就是100Hz
1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從20 Hz -20000 Hz人們把高於20000 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把低於20 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頻率決定音調的高低,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振幅決定響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❷ 描述聲音的物理量包括核磁分貝安培
聲波的幅度決定音量,比如音響的音量開關大小;聲波的長短決定音調,比如高低音;聲波的波形決定音差,比如鑼聲和鼓聲,比如不同拼音拼出不同的聲音;聲波的波紋決定音色。由於每個人的聲音的波紋,就像指紋,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那麼,所以模仿者的假李逵一到公安部門就原形畢露。
❸ 描述聲音的物理量有哪些
表示聲音特性的物理量有響度、音調和音色,簡稱聲音的三要素。
1、響度:人耳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稱為響度。響度和聲波振動的幅度有關。
2、音調:人耳對聲音高低的感覺稱為音調。音調主要與聲波的頻率有關。
3、音色:音色是人們區別具有同樣響度、同樣音調的兩個聲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說是人耳對各種頻率、各種強度的聲波的綜合反應。
(3)聲音的物理量可用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例外如:軟木 500m/s,小於煤油(25℃)、蒸餾水(25℃)等),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自然界中,有光能,水能,生活中有機械能,電能,其實聲也有能量。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物體,敲擊其中一個物體,另一個物體也會振動發聲,這種現象叫做共鳴.聲音傳播是帶動了另一個物體的振動,說明聲音也有能量。
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的強弱,符號為dB。0分貝剛剛引起聽覺。人們把超過聽力的聲音叫做超聲波,把低於聽力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一般的聲音總是包含一定的頻率范圍。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在20到2萬赫茲之間。高於這個范圍的波動稱為超聲波,而低於這一范圍的稱為次聲波。狗和蝙蝠等動物可以聽得到高達16萬赫茲的聲音。鯨和大象則可以產生頻率在15到35赫茲范圍內的聲音。
聲音的傳播用量子力學解釋便是原子的運動,形成了聲波。但這與波粒子等名詞沒有聯系。
❹ 為了反映物體發聲的大小引入的物理量是什麼
為了反應物體發物體發聲的大小引入的物理量是聲強
反應聲音高低的是頻率。
❺ 聲音的音量在物理學種用哪一個物理量表示
聲音的音量在物理學種用響度這個物理量表示
音量又稱響度、音強,是指人耳對所聽到的聲音大小強弱的主觀感受,其客觀評價尺度是聲音的振幅大小。這種感受源自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壓力,即聲壓。物體振動通過不同的介質,將其振動能量傳導開去。人們為了對聲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監測的指標,就把聲壓分成「級」——聲壓級,以便能客觀的表示聲音的強弱,其單位稱為「分貝」(dB).
❻ 描述聲音的物理量有哪些 a 赫茲
不包括安培
首先有聲速,然後是音色、音調、響度。聲音強弱用分貝。
聲音作為一種波,有振幅有頻率。
再就是樂音和噪音的區分
❼ 聲音的強弱可以用什麼來描述
聲音的強弱,與( 振動的振幅 )有關;聲音的高低,與( 振動的頻率 )有關。聲音的強弱可以用分貝來表示。分貝還是一種測量聲音相對響度的單位。分貝用dB表示。因為任何物體的振動都會發生聲音,而同一時刻,世界上將有數以萬計的物體在振動,所以,可以這么說,世界乃至整個宇宙充滿著聲音,人們就是生活在「聲音的海洋」之中。聲音對人類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空氣、水、食物。正因為如此,人們特別是聲學專家才對聲音作系統而又深刻的研究。至今,聲學專家已掌握了大量有關聲音規律的知識。然而,一段時間內,聲學知識曾受到冷遇,具體表現在我國的中學物理課本上對聲學知識一字不提,直到1984年,我國的高中物理課本才加強了聲學部分的知識,介紹一些有關聲學知識方面的概念。對聲學知識的偏廢,必然會產生一批「聲盲」。不是嗎?你稍加註意,在你周圍認為「聲音的強弱」與「聲音的高低」是一回事的人數還是相當可觀的。本節結合區分聲音的強弱與聲音的高低來介紹聲音的幾個常用概念。聲音的強弱有時又稱聲音的大小,它決定於使物體振動的外力的大小。如輕撥琴弦,聲音就弱(小),重撥琴弦,聲音就強(大)。語音的強弱,決定於呼出氣流力量的大小。氣流對發音器官的壓力大,聲音就強;相反,聲音就弱。以上是直接從促使聲源(振動物)振動的外加策動力的大小來定義聲音的強弱,屬於「因果性定義」。聲學上,描述聲音強弱的科學術語是「響度」,有時亦稱「音量」或「聲量」。所謂響度,就是聽覺所估計的聲音強弱程度的物理量。顯然,它是一個主觀感覺量,其大小主要與「聲強」的大小有關。而所謂聲強,就是每單位時間內通過與指定方向相垂直的單位面積上的平均聲能,它的單位是瓦特/米2。一般人的耳朵可以感受聲強變化范圍很寬的聲波(大約從10-12瓦特/米2~1瓦特/米2),但是,人耳對聲強的變化感覺卻很遲鈍,這種感覺大致與聲強的對數成正比。例如,聲強增大10倍時,入耳聽起來只感到響度為原先的2倍;聲強增大100倍時,聽起來也只覺得響度大約為原先的3倍。於是,人們規定用對數標度來描述聲強的大小,選定(空氣中)聲強的參考基準I0=10-12瓦特/米2,則某一聲強I與I0之比的對數再乘以10,就稱作為聲強的聲強級LI,即[Math Processing Error](分貝)。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空氣的壓力(p)會圍繞大氣壓(p0)發生漲落,漲落值(Δp=p-p0)就叫做聲壓。隨著聲音(波)的傳播,聲壓時刻在變化,而通常所說的聲壓實指它的有效值。事實上,聲強的測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而測量聲壓卻很方便。因此,描述聲音強弱的物理量常採用聲壓。聲音的強弱不僅與聲壓(或聲強)有關,也與聲音的頻率有關。實驗證明,人耳對中、低聲壓級的低頻聲音與高頻聲音的聽覺相對不敏感,而對頻率3000~4000赫之間的聲音最敏感。響度的單位是宋或毫宋,40分貝聲級的1000赫的純音的響度就是1宋,1毫宋的響度相當於剛能聽到的聲音。不過人們更加常用響度級來描述聲音的強弱,響度級的單位是方,某個聲音由正常人耳判斷與1000赫純音的1分貝聲壓級等響,則它的響度級就定為1方,聲音響度級的方數等於與它等響的1000赫純音聲壓級的分貝數。
❽ 音量的單位是什麼,它表示什麼
音量的單位是分貝。
分貝是較常用的計量單位。可表示為:
1、表示功率量之比的一種單位,等於功率強度之比的常用對數的10倍。
2、表示場量之比的一種單位,等於場強幅值之比的常用對數的20倍。
3、聲壓級的單位,大約等於人耳通常可覺察響度差別的最小分度值。
音量又稱響度、音強,是指人耳對所聽到的聲音大小強弱的主觀感受,其客觀評價尺度是聲音的振幅大小。這種感受源自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壓力,即聲壓。
物體振動通過不同的介質,將其振動能量傳導開去。人們為了對聲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監測的指標,就把聲壓分成「級」——聲壓級,以便能客觀的表示聲音的強弱,其單位稱為「分貝」(dB)。
分貝是較常用的計量單位。可表示為:
1、表示功率量之比的一種單位,等於功率強度之比的常用對數的10倍。
2、表示場量之比的一種單位,等於場強幅值之比的常用對數的20倍。
3、聲壓級的單位,大約等於人耳通常可覺察響度差別的最小分度值。
分貝最初來源於長途電訊的計測, 後被廣泛應用在電工、無線電、力學、沖擊振動、機械功率和聲學等領域。
物理中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物體在一秒鍾之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是赫茲,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聽到20Hz-----20000Hz的聲音.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間的聲音。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例外如:軟木 500m/s,小於煤油(25℃)、蒸餾水(25℃)等),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❾ 描述聲音的物理量是什麼
描述聲音的物理量是分貝。
分貝是較常用的計量單位。可表示為:
1、表示功率量之比的一種單位,等於功率強度之比的常用對數的10倍。
2、表示場量之比的一種單位,等於場強幅值之比的常用對數的20倍。
3、聲壓級的單位,大約等於人耳通常可覺察響度差別的最小分度值。
分貝最初來源於長途電訊的計測, 後被廣泛應用在電工、無線電、力學、沖擊振動、機械功率和聲學等領域。
分貝是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單位, 是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中的級差單位,表示為DB , 其定義為:「兩個同類功率量或可與功率類比的量之比值的常用對數乘以10 等於1時的級差」 。
同時,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單位的補充說明中對「可與功率類比的量」 加以了說明:「 通常是指電流平方、電壓平方、質點速度平方、聲壓平方、位移平方、速度平方、加速平方、力平方、振幅平方、場強和聲能密度等」 。
(9)聲音的物理量可用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噪音大小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雜訊對睡眠的干擾 人類有近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人類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維持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但環境雜訊會使人不能安眠或被驚醒,在這方面,老人和病人對雜訊干擾更為敏感。當睡眠被干擾後,工作效率和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連續雜訊可以加快熟睡到輕睡的回轉,使人多夢,並使熟睡的時間縮短;突然的雜訊可以使人驚醒。一般來說,40分貝大連續雜訊可使10%的人受到影響。
70分貝可影響50%;而突發動雜訊在40分貝時,可使10%的人驚醒,到60分貝時,可使70%的人驚醒。長期干擾睡眠會造成失眠、疲勞無力、記憶力衰退,以至產生神經衰弱癥候群等。在高雜訊環境里,這種病的發病率可達50~60%以上。
(2)雜訊對語言交流的干擾 雜訊對語言交流的影響,來自雜訊對聽力的影響。這種影響,輕則降低交流效率,重則損傷人們的語言聽力。
研究表明,30分貝以下屬於非常安靜的環境,如播音室、醫院等應該滿足這個條件。40分貝是正常的環境,如一般辦公室應保持這種水平。50~60分貝則屬於較吵的環境,此時腦力勞動受到影響,談話也受到干擾。
當打電話時,周圍雜訊達65分貝則對話有困難;在80分貝時,則聽不清楚。在雜訊達80~90分貝時,距離約0.15米也得提高嗓門才能進行對話。如果雜訊分貝數再高,實際上不可能進行對話。
(3)雜訊損傷聽覺 人短期處於雜訊環境時,即使離開雜訊環境,耳朵也會造成短期的聽力下降,但當回到安靜環境時,經過較短的時間即可以恢復。這種現象叫聽覺適應。如果長年無防護地在較強的雜訊環境中工作,在離開雜訊環境後聽覺敏感性的恢復就會延長,經數小時或十幾小時,聽力可以恢復。
這種可以恢復聽力的損失稱為聽覺疲勞。隨著聽覺疲勞的加重會造成聽覺機能恢復不全。因此,預防雜訊性耳聾首先要防止疲勞的發生。一般情況下,85分貝以下的雜訊不至於危害聽覺,而85分貝以上則可能發生危險。統計表明,長期工作在90分貝以上的雜訊環境中,耳聾發病率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