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超重怎麼展示

物理超重怎麼展示

發布時間:2022-07-26 17:31:03

A. 什麼是超重,請用物理知識回答

超重是物體所受限制力(拉力或支持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當物體做向上加速運動或向下減速運動時,物體均處於超重狀態,即不管物體如何運動,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體就處於超重狀態。超重現象在發射航天器時更是常見,所有航天器及其中的宇航員在剛開始加速上升的階段都處於超重狀態。

B. 物理:失重與超重的力的分析(最好有圖示)

超重,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F=ma,加速度方向與力的方向相同,向上.
合力方向向上.即是,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向上.
就是支持力大於重力,根據牛三定律,對下面物體壓力大於重力.
失重恰好相反,你自己推導一下.

C. 物理中的失重和超重現象如何解釋

如果一個物體靜止,則所受支持力等於重力,總所周知,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因素,當他向上勻速運動時,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也等於其重力,當他要加速是,拉力或支持力除了要抵消重力外,還應該有一部分作做加速的動力,所以此時受到的力要大於重力,稱之為超重。失重與之類似,可以理解為在支持力等於重力情況下再受一個向下的力。此時支持力小於重力

D. 物理超重和失重的課題探究如何做

第三章 第七節 超重和失重教學設計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物理第一冊》第3章 第7節海口市第一中學 劉喜明一、指導思想 如果設計一項系列的問題探究活動,使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會被另外一部分問題難住,因而必須超越已有的經驗認識,探尋新的解決辦法。這樣的活動,有利於調動學生在智力上積極、主動的投入,對於學生構建正確的科學概念、獲得對科學的積極情感和態度體驗,極有價值。如果課堂上能給予學生較充分的時間和活動機會,可以使他們有可能更深入地理解概念,更易於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設計這樣的系列問題探究活動,實質上可以提高概念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深層次的學習潛能。「超重和失重」就是建立在上述指導思想上的全新教學設計。二、設計思路1.精心設計活動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活動積極性。2.探究活動帶有明顯的游戲色彩和學習的挑戰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3.分組活動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a. 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產生的條件。b. 能分析和解釋生活中超重和失重的現象。c. 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方法與過程a、深入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並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超重、失重現象。b、掌握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問題的一般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與自學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願望,進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與實驗探索、歸納、總結出超重和失重的條件及原因教學難點通過觀察與實驗探索、歸納、總結出超重和失重的條件及原因。教學用具超重失重演示儀、礦泉水瓶、體重計、彈簧稱、鉤碼、細繩、橡皮筋、塑料杯、照明用導線(1.5m)等教學環境多媒體網路教室 教學方法網路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此模式如下:創設情景 提出課題 動手探索 思維探索課題小結 課題延伸 資源共享 自主學習學法指導自學、實驗、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交流等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觀察幾種現象:現象(一):飛機上的超重現象(二):航天英雄楊利偉現象(三):錄像《國際空間站上的失重現象》 觀看感受思考一.創設情景、引發興趣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有親切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觸動學生的思維。 問題一:究竟什麼是超重和失重呢?演示(一):照明用導線彎成螺旋型,在下面輕輕掛一重物,突然向上加速,導線被拉直。 演示(二):當橡皮筋有加速度時,橡皮筋上系的紅導線間隔與靜止時不同。 思考得出:靜止時:拉力等於重力加速上升:導線被拉長,說明拉力大於重力 靜止時:拉力等於重力加速下降:間隔變短,說明拉力小於重力 二.精彩演示、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探索慾望,為下面學生的自主探索實驗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作好鋪墊 為引入超重和失重概念設計根據演示實驗,提出超重與失重的概念 理會建立科學的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和過程 問題二: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會產生超重或失重呢? 學生動手探索:設計方案 選擇方案 實施方案 交流討論 條件 結論:加速度a向上物體超重加速度a向下物體失重三.小組探究、增強感受: 本環節圍繞教學目標,為突破重難點而設計,它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制定計劃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同時通過探索,學生初步獲得超重和失重的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自信心。 提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超重和失重的感受呢? 結合我們的探索和生活中的感受,在學生回答基礎上,用動畫模擬電梯中超重和失重的情況。進一步研究以下問題:問題三:產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是什麼呢?學生答:有(例如:剩坐電梯、坐車上下坡、蹦級、跳水、盪鞦韆等) 觀察動畫思考其中有幾種運動情景嘗試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超重、失重的產生原因四.知識遷移、深化理解:1.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2.動畫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全面總結:(師生交流總結) 3.利用多媒體環境,師生互動、總結電梯中的超重和失重的條件、四種運動情景和嘗試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原因。4.讓學生全面了解超重和失重5.概念和規律是學生經過主動學習,探索、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的,因此學生對其理解更透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師展示材料並指導操作 學生自主學習材料: ①、閱讀材料②、瀏覽網際網路上資源③、分析課前展示的問題和思考題④、實例分析與練習 五.自主選擇、突顯個性: 左邊材料全集中在已製作好的網路課件之中。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電腦作為學習平台,自主而有目的、有選擇的上網瀏覽學習。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學生創造了一種自主學習的環境,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非線性的教學,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也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 提出研究性課題:在宇航飛行時人們處於失重狀態。失重給宇航員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因此,有必要製造一個「人工重力」.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自學、查資料、和其他同學交流等方式思考這種裝置的可能性. 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自學、查資料、和其他同學交流等方式思考這種裝置的可能性 六.作業安排、拓展空間: 設計一道有研究性性質的題目。這樣設計擺脫過去以布置課後的幾道題來檢查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作法,它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能力。總結:�6�1 超失兩現象�6�1 牛頓找原因�6�1 加速兩條件�6�1 運動四情景 理解四句話的含義,領會總結方法七.有效總結、生動結尾: 幫助學生如何有效總結抓住本節課學習的要點。 四、教學設計反思本節課我的體會是:1、 探究性學習具有高效率,體會最深。2、 對教師素質要求高:包括業務知識,組織才能,對學生的了解程度。3、對不同的學生小組,進行不同的指導要及時,且要有針對性。有的小組指導實驗的科學態度,有的小組重點輔導設計的完善,有的小組指導具體的操作過程,有的小組要在各環節進行具體幫助。4、深感分層教學模式為探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提供了可能。

E. 物理中的「失重」和「超重」的概念和公式是啥

物理中「失重」是指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限制力(可以是拉力或者支持力)小於重力的情況。例如當物體在豎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時,此時物體就是處於失重狀態,mg-F=ma>0。

相反的「超重」即是指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限制力(可以是拉力或者支持力)大於重力的情況。物體豎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時,物體處於超重狀態,F-mg=ma>0

F. 高中物理如何區分超重失重

把你腳下的東西當作一個秤
如果它支撐你的力小於重力就是失重,解釋為失去部分重力
這種狀態可以舉在宇宙中飛行的物體,因為那些有質量卻不受重力
但不是說沒有受力,一樣的,乘電梯加速下降或減速上升過程中,電梯所給人的支撐力也是不足重力
這就是失重
所謂超重
就是你腳下的東西所支撐你的力超過你本身所應有的重量
比如電梯減速下降或加速上升,電梯要支撐超過你本身的力
簡單的分法,地面表面的物體只要受到向上的加速度,就是超重
只要受到向下的加速度就是失重
地球外的物體(在其它引力不一樣的星球我不了解)皆為失重

G. 物理高手請教一下:怎樣分辨失重和超重為什麼他的受力示意圖重力不等支持力.舉幾個易懂 難忘的例子.

超重和失重就是指物體豎直方向受力不平衡的情況,在豎直方向產生加速度,若此加速度方向向上,則物體處於超重狀態,此時向上的力大於重力,若加速度方向向下,則物體處於失重狀態,合外力有向下的分量。例子就乘坐電梯最典型的了,當電梯向上啟動時和向下減速時,加速度方向均向上,人感覺到超重,即腳底感覺到壓力增大;當電梯向上減速時和向下啟動時,均是處於失重狀態,人的腳底感覺壓力減小了,自己不妨去升降電梯試試,感覺挺微妙的。

H. 物理中的超重和失重規律

超重
超重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繩的拉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當物體做向上加速運動或向下減速運動時,物體均處於超重狀態,即不管物體如何運動,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體就處於超重狀態。超重現象在發射航天器時更是常見,所有航天器及其中的宇航員在剛開始加速上升的階段都處於超重狀態。
式子為:N-mg=ma
完全失重
判斷物體是否完全失重一個最重要的標志是,物體內部各部分、各質點之間沒有相互作用力,即沒有拉、壓、剪切等任何應力。
失重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N+ma=mg 失重
所以N=m(g-a)<mg 由牛頓第三定律知,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mg 完全失重的定量分析: 當a=g時,支持力為N,由牛頓第二定律知: mg-N=ma=mg 所以N=0 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為0 得出結論:向下加速向上減速:加速度方向向下,產生失重現象 故只要加速度方向向下就是失重,與速度方向無關。

I. 什麼叫超重現象(初中物理)

人站地面靜止時,受到地面向上的支持力等於自身重力大小,此時沒有超重失重感覺,要是從高處跳下,沒有向上支持力,就感覺自己好像失去了重力了,這是失重,要是在電梯中突然向上加速,人受到電梯向上的支持力就比重力還大,感覺就像自己重力增加了,這是超重。簡單講,人受到與重力方向相反的力比重力大,是超重現象,反之,失重。

J. 超重和失重的判斷方法是什麼

1、發生超重現象的條件:當物體向上做加速運動或向下做減速運動時,物體均處於超重狀態,即不管物體向什麼方向運動,只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體就處於超重狀態。

2、發生失重現象的條件:當物體向下做加速運動或向上做減速運動時,物體均處於失重狀態,即不管物體向什麼方向運動,只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物體就處於失重狀態。

重力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重力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密切。人類很早就用重力來度量物體受力的大小。彈簧出現前,秤就是人類用來比較物體重量的工具;彈簧出現後,又使用彈簧秤來稱重量,同一物體的重力在地面附近的空間里變化甚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視為常數,這就是把重力用作量力單位的方便之處。

由於物體的重力幾乎不變,所以伽利略意識到重力加速度也是個常量。伽利略的研究為牛頓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牛頓在1687年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後,找到了重力的物理根源,從此人類對重力有了較正確的認識,牛頓是通過物體落地和月球不落地這兩種現象的對比而得到萬有引力概念的。

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人類終於把力學基本理論以及物體的機械運動弄清楚。按牛頓的觀念,重力是一種超距力,牛頓把重力推廣到萬有引力,從而解釋了天體運動的開普勒定律,同時建立了工程上廣泛應用的經典力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超重網路-失重

閱讀全文

與物理超重怎麼展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