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何謂地球物理戰
地球物理戰是指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人為地製造地震、海嘯、暴雨、磁暴、濃霧、冰雹、山崩、雪崩、地滑、泥石流和改變一個地區的溫差,利用太陽能等藉助自然力量形成實現某種軍事目的的作戰。氣象戰亦屬於地球物理戰的范疇。
❷ 地球物理戰為什麼會產生巨大影響
在戰爭史上,有很多藉助天氣、氣候的變化突出奇兵的例子。《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的故事早就已經家喻戶曉了,就是藉助大霧、大風天氣打敗強敵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發動了閃電攻勢,一心想佔領莫斯科,可是遇到了寒潮的突然爆發,氣溫降到了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士兵們苦不堪言,喪失了作戰的能力,使得「閃電戰」迅速破滅。
到了現代以後,軍事科學家們設想,假如能把大自然的威力用人為的方法強加於敵軍身上,那肯定是一種龐大的戰鬥力。這就叫做環境戰,又叫做地球物理戰。
在地球物理戰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來製造暴雨、地震、泥石流、海嘯和山崩等,使人工災難降臨在敵軍的頭上。
目前各國陸續建立了地球物理戰研發中心。美國的氣候試驗室已經成功地製造了風、雨、雷、雹、酷熱以及嚴寒等天氣,一些地球物理武器還在越戰中使用過。
地球物理武器和傳統武器相比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威力巨大。造成的危害因為是自然災害,能夠超過核爆炸造成的破壞力。
二是效率很高。一顆萬噸級核彈,在某個區域的地下爆炸以後,能造成和千萬噸級核彈毀壞力一樣的地震、海嘯等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是隱蔽性較強。地球物理武器常常在距離受攻擊點幾百或幾千公里的地方引發自然災害,不容易察覺。
看來,地球物理戰肯定會對未來的戰爭產生巨大的影響。威力巨大的地球物理武器肯定會成為舉足輕重的戰略性武器。
❸ 什麼是地球物理戰
地球物理學就是以地球為對象的一門應用物理學。這門學科自20世紀之初就已自成體系。到了20世紀六十年代以後,發展極為迅速。它包含許多分支學科,涉及海、陸、空三界,是天文、物理、化學、地質學之間的一門邊緣科學。
作為一個天體來研究地球,地球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是分不開的;研究地球本身的結構和發展時,地球物理學又和地質學有很密切的聯系。但地球物理學所探討的范圍遠不止此,它還包括研究地面形狀的大地測量學,研究海洋運動的海洋物理學,研究低空的氣象學和大氣物理學,研究高空以至行星際空間物理學,研究地球本體的固體地球物理學(或叫做地體學),還有一些較小的分支,如火山學、冰川學、大地構造物理學等等。這些學科中,有的又各有獨立的分支。人造衛星出現後,地球物理現象的觀測擴展到了行星際空間。行星物理學是地球物理學的一引伸,但它所要解決的問題,離地球越來越遠了。
地球物理學,如果狹義的理解,指的就是固體地球物理學。這一般又可分為兩大方面:研究大尺度現象和一般原理的叫做普通地球物理學,利用由此發展出來的方法來勘探有用礦床和石油的,叫做勘探地球物理學(或物理探礦學)。應用於工程地質勘探、工程檢測的發展為工程地球物理學,應用於環境探測和監測及環境保護而形成的環境地球物理學。地球物理學形成了獨立的分支學科:地震學、重力學、地電學、地磁學,還有正在發展可能形成地熱學。(雲南省地球物理學會 胡家富提供)
大學地球物理學專業介紹及主要課程:
專業介紹
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數理基礎和較系統的地球物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或相關的技術和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球物理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掌握地球深部構造、地震預測、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礦產資源勘察等研究與開發的基本技能。
主要課程
地球物理學(地震學、重力學、地磁學、地電學)、地球物理觀測、地質學、連續介質力學、計算機及信息處理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主要課程的實驗和實習。野外地質實習、畢業實習等,一般安排6-12周。學習時間為期四年。
❹ 140. 自然戰又稱( )。 A:地球物理戰 B:軟殺戰 C:地球戰 D:物理戰
地球物理戰 地球物理戰是指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人為地製造地震、海嘯、暴雨、磁暴、濃霧、冰雹、山崩、雪崩、地滑、泥石流和改變一個地區的溫差,利用太陽能等藉助自然力量形成實現某種軍事目的的作戰。氣象戰亦屬於地球物理戰的范疇。 特別適合於核武器不能運用和完成的場合和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外軍曾經用冷切法製造「不沉的軍艦」,用機械造霧掩護軍隊渡河和機動,用光折射形成「人造月亮」為軍隊夜間行動提供方便。二戰以後,許多國家成立了地球物理戰研究中心。美軍的氣候試驗室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持續製造人工暴雨,起到了兵力、火力難以達到的阻塞作用。 20世紀末,冷戰結束前後,更大規模地試驗與運用地球物理戰技術,在前蘇聯和美國等大國中秘密緊張地進行。例如,通過地下核爆炸,研究地震波在不同土質的傳播和在地震危險區激發地震的可能性;通過深水核爆炸,研究造成強潮波的可能性;用火箭或其他手段改變大氣臭氧層的物理成分,試圖在敵方上空製造「大氣窗」,使強紫外線和其他粒子射線能夠到達地面參考http://ke..com/view/804815.htm
❺ 什麼是「環境戰」和「氣象戰」
所謂「環境戰」,也稱「地球物理戰」,是人為地改變自然環境狀態來為軍事目的服務的一種作戰手段。它包括製造暴雨、洪水、地震、山崩、地滑、泥石流、海嘯、磁暴等現象,目的是要創造有利於自己而不利於敵人的作戰條件,以便改善作戰態勢、轉換力量對比、加速作戰進程。實施環境戰需要有改變環境的技術和物質力量。
古代,常常利用水和火來造成克敵制勝的條件,就是環境戰的雛形。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出現了通過改變環境狀態來影響作戰進程的戰例。例如,1945年4月,蘇軍在強渡奧得河時,德軍在河的上游炸毀了水庫大壩,淹沒了蘇軍的渡河出發地,使渡河嚴重受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些西方國家相繼建立了環境研究機構,探討改變環境的各種技術。例如,試用核爆炸的能量,激發地震和海嘯;試驗人造磁暴給無線電通信、導航和雷達帶來的影響;進行控制台風的試驗;利用暴風雨襲擊對方等。環境改變技術目前仍然處在研究階段,但從其發展趨勢看,利用某種技術改變環境以達成一定的戰術和戰略目的,在未來戰爭中有可能成為現實。因此,這個問題已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
1974年,聯合國裁軍委員會第一次討論了「環境戰」問題,許多國際組織都對環境戰進行了抨擊。他們強調,環境戰將對人類生存產生廣泛、深遠和嚴重的影響,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制止為軍事目的改變環境狀態的行動。1976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禁止為軍事或任何其它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技術的公約》。
「氣象戰」是環境戰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稱為「天氣戰」或「氣候戰」。它是用人工方法來影響局部的天氣和氣候,以此作為武器來推進作戰的一種手段。對天氣和氣候施加影響,離不開一定的氣象條件、自然地理條件和技術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製成一種造霧劑。1943年9月,美軍第5集團軍在義大利的沃爾圖諾河上利用造霧劑製造了一條長約5千米、寬約1.6千米的霧層,成功地掩護了部隊的渡河行動。二次大戰後,由於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一些國家提出了進行氣象戰的各種設想方案。例如,以人工降雨造成洪水泛濫和交通阻塞;以人造乾旱削弱敵國經濟;人工引導台風襲擊敵方港口和海岸設施;人工誘發閃電製造森林火災;以及人為地使某一地區的氣候發生災變等等。美軍在越南戰爭中,曾用飛機向雲中投擲碘化銀彈,企圖通過人工降雨造成局部地區洪水泛濫,阻礙越軍的機動和物資運輸。
❻ 什麼是氣象戰,地球物理戰!
顧名思義,氣象戰就是人工在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時間產生極端或所需要的氣象條件,比如在地方戰場產生暴雨,冰凍,狂風等等。
地球物理戰就是採取非常手段是地球的物理性能發生部分的變化,比如用氫彈等等產生地震,海嘯等等,使敵方蒙受巨大損失。
❼ 地球物理武器指的是哪些武器
地球物理武器是指以地球物理場作為打擊和消滅敵人的武器,它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常規武器(如飛機、大炮、原子彈和氫彈等)不同,是以通過干擾或改變存在我們周圍的各種地球物理場(如電磁場、地震波場、重力場等),來達到瓦解和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的一種非常規武器。包括堵塞、干擾和破壞敵方通訊;改變戰區的氣候和生態環境;摧毀對方的飛機、軍艦、潛艇、導彈、衛星;甚至誘發地震、洪水和乾旱等。
地球物理武器始於20世紀初,是著名的特斯拉(Tesla)技術的延伸。特斯拉(N.Tesla)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不僅發明了交流電,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於研究非線性(即輸入和輸出不成正比)問題。早在1912年特斯拉就提出:「若把物體的振動和地球的諧振頻率正確地結合起來,在幾個星期內,就可以造成地動山搖、地面升降。」1935年,特斯拉在其實驗室打了一個深井,並在井內下了鋼套管。然後,他將井口堵塞好,並向井內輸入不同頻率的振動。奇妙的是,在特定的頻率時,地面就會突然發生強烈的振動,並造成了周圍房屋的倒塌。當時的一些雜志評論說:「特斯拉利用一次人工誘發的地震,幾乎將紐約夷為了平地。」這就是著名的特斯拉實驗。這種小輸入強輸出的超級傳輸效應稱為「特斯拉效應」,是地球物理武器的關鍵。
❽ 地球物理武器的分類
地球物理武器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人為地製造地震、海嘯、暴雨、山洪、山崩等各種自然災害,以實現軍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總稱。地球武器有很多種類:如海洋環境武器、化學雨武器、海嘯風暴武器、人工海幕武器、吸氧致命武器、寒冷武器、高溫武器等。實際上,地
球物理武器早就運用於實戰,只是並未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據曾經擔任過美國國防部國際研究和技術協會的專家勞維爾·彭特透露,美國中央情報局和五角大樓曾於1970年對古巴實施了代號為「蘭色尼羅河」的氣象戰演習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軍對古巴「上游」的雲層播撒碘化銀,使帶雨雲層在到達古巴之前先把雨降落下來,造成了古巴反常的乾旱天氣,嚴重影響了古巴境內的農作物生長,使糖類作物的生產沒有完成預定的指標。美國防部降低防務威脅局在2001年10月組織海軍、空軍、能源部和工業界專家,利用兩個月時間突擊研製溫壓彈,12月14日通過了試驗驗證,並成功應用於阿富汗戰場。
❾ 閃電可以作為武器來加強人類的軍事力量嗎
運用閃電來作為軍事用途,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要實際操作起來,以世界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還是不足以運用這種自然力量的。
究其原因,首先閃電這種擁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力量,首先是不可控,我們沒法控制閃電的威力,另外閃電在攻擊特定目標,比如碉堡,山洞這樣的目標因為土水泥不是導體的原因,類似的目標運用閃電就不合適。
能量產生的問題,我們是要運用自然地雷電還是人工製造的雷電,運用自然地雷電,就有上述的問題,首先是自然雷電的威力不可控制,另外我們要用什麼方法或者設備去吸引雷電攻擊敵人,弄不好會先傷到自己。
如果是人工的雷電,那麼如果要製造足以達到軍事用途的雷電,所需要的能量從哪裡來,在戰爭的時候,不可能隨處都有大量的電能來轉換成雷電的。
另外還是那個問題,我們用什麼方法吸引雷電去攻擊敵人而不是攻擊我們自己。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科技條件下,雖然雷電用於軍事用途是在理論上可行的,但是作為軍事武器的存在,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做到。
❿ 地球物理學類包括哪些專業
地球物理學類是大類招生,屬於理學,一般開設學校包括地球物理學、空間科學與技術等專業。有的學校還開設防災減災科學與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