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見的系統圖式有哪幾種
系統圖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對策型系統圖,另一種是原因型系統圖。系統圖簡單,直觀。可以形象地將繁雜流程一目瞭然地展現出來。
系統結構圖是結構化設計方法使用的描述方式,也稱結構圖或控制結構圖。它表示了一個系統 (或功能模塊) 的層次分解關系,模塊之間的調用關系,以及模塊之間數據流和控制流信息的傳遞關系,它是描述系統物理結構的主要圖表工具。
系統結構圖反映的是系統中模塊的調用關系和層次關系,誰調用誰,有一個先後次序(時序)關系.所以系統結構圖既不同於數據流圖,也不同於程序流程圖.在系統結構圖中的有向線段表示調用時程序的控制從調用模塊移到被調用模塊,並隱含了當調用結束時控制將交回給調用模塊。
❷ 物理知識結構圖怎麼寫
給您找了個例子:就是從大的知識結構進行細化,可以用樹狀的,也可以用大標題的,我給你找的是大標題的:
第六章 托勒密 →哥白尼→ 伽利略 →第谷 →開普勒→牛頓→卡文迪許
開普勒定律
內容
F=Gm1m2/R^2 質點 質量分布均勻球體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成就..
M=4π^2R^3/GT^2 (M=gR^2/G)
ρ=3πr^3/GT^2R^3
小實驗 自由落體 h=1/2 g`t^2
豎直上拋 v0^2=2g`h v0=g`h/2
平拋 X=v0t y=1/2 g`t^2
圓周 v0=√(g`R)
圓錐擺 T=2π√(Lcosa/g)
機械能守恆 mg`h=1/2 mv^2
結論 : ① v∝1/√r
②ω∝1/√r^3
③a∝1/r^2
④ T∝√r^3
雙星 ① r1/r2=m1/m2
②v1/v2=m2/m1=r1/r2
③r1+r2=L r1=m2L/(m1+m2) r2=m1L/(m1+m2)
❸ 數據結構中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的區別是什麼
數據結構中的邏輯結構是數據及數據間的關系如何描述。物理結構是數據及數據間的關系如何在計算機中表示,或存儲
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識結構圖怎麼畫
你好,具體什麼結構圖, 用關系為線索,用自上而下的連線表示調用關系並註明參數傳遞的方向和內容,從宏觀上反映軟體層次結構的圖形,結構圖分建築圖和組織結構圖。
中文名:結構圖
分類:建築結構圖,組織結構圖
英語結構圖:construction(al)drawing
宏觀上反映:軟體層次結構的圖形。
分享
概念
結構圖:指以模塊的調用關系為線索,用自上而下的連線表示調用關系並註明參數傳遞的方向和內容,從宏觀上反映軟體層次結構的圖形。
分類
分類: 結構圖又分為建築結構圖,組織結構圖,其它結構圖等。
用英語表達結構圖
construction(al)drawing
skeleton drawing
structure drawing
construction plan
structural diagram
assumption diagram
建築結構圖
一、結 構
1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專業設計文件應包含圖紙目錄、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內部歸檔)。
2 圖紙目錄 應按圖紙序號排列,先列新繪制圖紙,後列選用的重復利用圖和標准圖。
3 結構設計總說明 每一單項工程應編寫一份結構設計總說明,對多於項工程宜編寫統一的結構施工圖 設計總說明。如為簡單的小型單項工程,則設計總說明中的內容可分別寫在基礎平面圖和各層結構平面圖上。 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本工程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
2 設計0.000 標高所對應的絕對標高值;
3 圖紙中標高、尺寸的單位;
4 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求和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5 建築場地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設計地震分組)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
7 扼要說明有關地基概況,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及技術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凍深度,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
8 採用的設計菏載,包含風荷載、雪荷載、樓屋面允許使用荷載、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載標准值;
9 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准,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並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 對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滲要求的建(構)築物的混凝土,說明抗滲等級,需作試漏的提出具體要求,在施工期間存有上浮可能時,應提出抗浮措施;
11 所採用的通用做法和標准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
12 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希望能幫到你。
❺ 初三物理關於電的知識結構圖
電 學
1. 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就說物體帶了電.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2. 自然界存在著兩種電荷,用綢子摩擦的玻璃帶正電;用毛皮摩擦的橡膠棒帶負電.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 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電荷的符號是「Q」,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用符號「C」表示.
4.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電荷發生轉移. 電子帶負電. 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5. 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能夠提供持續供電
的裝制叫電源. 干電池、鉛蓄電池都是電源. 直流電源的作用是在電源內部不斷地使正極聚
集正電荷,負極聚集負電荷. 干電池、蓄電池對外供電時,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6.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 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酸、鹼、鹽的水溶液等都是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絕緣體. 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導電 .
7. 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電路. 接通的電路電通路;斷開的電路電開路;不經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連在電源兩端叫短路. 用符號表示電路的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組成的電路叫串聯電路. 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並聯電路.
8. 電流強度等於1秒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 . "I"表示電流, "Q"表示電量, "t"表示時間,則 I= . 1安=1庫/秒. 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 測量電流的儀表叫電流表. 實驗室用的電流表一般有兩個量程和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分別是 0~0 .6安和 0~3安;接0~0 .6安時每大格為0.2安,每小格為0.02安;接0~3安時每大格為1安,每小格為0.1安.
10. 電流表使用時: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接法要正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1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 電壓用符號「 U」表示,單位是伏,用「 V」表示.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 一節干電池的電壓為1.5伏 ,電子手錶用氧化銀電池每個也是1.5伏,鉛蓄電池每個2伏 ,家庭電路電壓為220伏 ,對人體的安全電壓為不超過 36伏.
12. 測量電壓的儀表叫電壓表. 實驗室用的電壓表一般有兩個量程和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分別是 0~3伏和 0~15伏;接0~3伏時每大格為1伏,每小格為0.1伏;接0~15伏時每大格為5伏,每小格為0.5伏.
13. 電壓表使用時:①電流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接法要正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14. 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 電阻的符號是「R」,單位是「歐姆」,單位符號是「Ω」. 1兆歐(MΩ)=1000千歐(kΩ);1千歐(kΩ)=1000歐(Ω).
15. 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就可以逐漸改變電阻,從而逐漸改變電流. 達到控制電路的目的.
16.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這個結論叫歐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是:I= .
17. 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於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公式是W=UIt. 電功的單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時=3.6×106焦, 「度」也是電功的單位.
18. 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電功率. 公式是P=UI. 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額定電壓,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額定功率. 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額定電壓為220伏,額定功率是100瓦.
19. 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跟通電時間成正比,這個結論叫焦耳定律. 公式是Q=I2Rt . 熱量的單位是「焦」. 電熱器是利用電來加熱的設備. 如電爐、電烙鐵、電熨斗等.
20. 家庭電路的兩根電線,一根叫火線,一根叫零線. 火線和零線之間有220伏的電壓,零線是接地的. 測量家庭電路中一定時間內消耗多少電能的儀表叫電能表. 它的單位是「度」.
21. 保險絲是由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 它的作用是:在電路中的電流達到危險程度以前,自動切斷電路. 更換保險絲時,應選用額定電流等於或稍大於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的保險絲. 絕不能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22. 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是:①發生短路;②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 插座分兩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3. 測電筆的使用是:用手接觸筆尾的金屬體,筆尖接觸電線,氖管發光的是火線,不發光的是零線.
24.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特別要警惕不帶電的物體帶了電,應該絕緣的物體導了電.
電 磁
1. 永磁體包括人造磁體和天然磁體. 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的條形磁體或磁針,靜止後總是一端指南(叫南極),一端指北(叫北極). 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原來沒有磁性的物質得到磁性的過程叫磁化. 鐵棒磁化後的磁性易消失,叫軟磁鐵;鋼棒磁化後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鐵.
2. 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磁場. 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針鑒別某空間是否存在磁場.
3. 人們為了形象地描述磁場引入了磁感線(實際並不存在)。(採用了模型法)磁感線的疏密表示該處磁場的強弱,磁感線的方向(即切線方向)表示該處磁場方向。在磁體外部磁感線從北極出發回到南極,在磁體內部磁感線從南極指向北極。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
4.可以用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右手握住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電流方向一致,那麼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場方向)來判定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對於通電螺線管,用右手四個手指的環繞方向表示螺線管上的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指向即為通電螺線管的N極。
5.電磁鐵與永磁體相比有很多優點,它可以通過調整電流的有無、強弱、方向,達到控制磁場的有無、強弱、方向。利用電磁鐵做成的電磁繼電器(電鈴)在自動控制和遠距離操縱上常有應用。
6.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7.直流電動機就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到力的作用發生轉動而製作的。在這一過程里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在直流電動機里利用換向器改變線圈中電流方向,使線圈在磁場力作用下持續沿同一方向轉動。
8.閉合迴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一是電路閉合;二是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即導體運動方向不能與磁感線平行。
9.發電機是利用閉合線圈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轉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理製成的,它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10.電池分化學電池(正極是銅帽碳棒)、水果電池、伏打電池(有里程碑意義,是真正意義上的電池)、蓄電池(有鉛和硫酸,污染大)、太陽能電池(無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電池
發電廠發電有以下幾種方式:火力發電,水利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潮汐發電等。
這樣可以嗎?
❻ 什麼是系統結構圖
系統結構圖是對軟體系統結構的總體設計的圖形顯示,在需求分析階段,已經從系統開發的角度出發,把系統按功能逐次分割成層次結構,使每一部分完成簡單的功能且各個部分之間又保持一定的聯系,這就是功能設計.在設計階段,基於這個功能的層次結構把各個部分組合起來成為系統.(3)處理方式設計:確定為實現軟體系統的功能需求所必需的演算法,評估演算法的性能.確定為滿足軟體系統的性能需求所必需的演算法和模塊間的控制方式(性能設計).確定外部信號的接收發送形式.
用Microsoft Visio Trial來畫系統結構圖
❼ 什麼是實體結構圖
實體結構圖/物理結構圖(Physical Structure Mapping) 實體結構圖是從整個 供應鏈 的角度識別 價值流 , 它有助於了解供應鏈的結構及供應鏈運行狀況, 一般由容量結構圖和成本結構圖兩部分構成。與 過程活動圖 一樣, 通過實體結構圖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活動,或簡化、 合並活動或調整活動順序以達到減少浪費的目的。
記得採納啊
❽ 初中物理知識結構(圖)
一、科學之旅:
1、物理學的研究對象:聲、光、熱、電、力。
2、物理學的性質: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3、初識探究:伽俐略對擺動的探究。(探究過程、探究結論)
二、運動的描述:
1、普遍現象:運動是絕對的。
2、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
3、參照物:在研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
4、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和靜止的描述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可任意選擇。與生活中運動和靜止的概念有所不同。生活中一般是默認地面做參照物。
三、速度:
1、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2、定義:速度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時間單位;意義、定義的區別)
3、公式:(1)公式和變形公式 (2)應用題解題要求和方法
4、單位:m/s 和km/h 他們之間的關系和換算。
5、運動的分類:勻速和變速 直線和曲線
6、測量:
(1)長度測量:工具、單位、方法
(2)時間測量:單位、工具
(3)誤差:誤差的定義、減小誤差的方法、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4)速度的測量:實踐性實驗課: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表格設計、數據分析
第二章 聲現象
一、聲音三環節:
1、聲音的產生:發聲體的振動(振動也震動、運動與有所區分)
2、聲音的傳播:介質、聲波、聲速、回聲
3、聽覺的產生:兩條路徑――空氣傳聲和骨傳聲
二、樂音三特徵:
1、音調:(1)聲音的高低;(2)是由頻率決定的,什麼是頻率?(3)聲音可分為:超聲、次聲和可聽聲。
2、響度:(1)聲音的強弱(2)聲音的響度是由振幅決定的。(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3、音色:(1)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2)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三、聲音二種類:
1、樂音:發音體做有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雜訊:(1)定義:從物理角度和環保角度分別給出定義。(2)等級劃分:DB(3)危害(3)防止雜訊危害的途徑。
四、聲音二利用:
1、傳遞信息:會舉例
2、傳遞能量:會舉例
第三章 光現象
一、光的三條規律:
(一)光的直線傳播規律:
1、光源:定義、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同種均勻介質中
3、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隊等。
4、光線:箭頭――傳播方向;直線――光沿直線傳播
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速度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別為多少?
6、光年:光在一年內通過的距離。
(二)光的反射規律:
1、反射現象和定義:回到原介質
2、反射光路圖:(1)各部分名稱(2)會做光路圖
3、反射定律:(1)三線共面(2)兩線分居(3)兩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從鏡中看到別人眼睛的問題)
5、鏡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義(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積水問題
(三)光的折射規律:
1、折射現象: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
2、折射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規律:空氣進入其他: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其他進入空氣:折射光線遠離法線。
4、折射定律:(1)三線共面(2)兩線分居(3)兩角相等(4)兩角變化(5)垂直入射
5、可逆性: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釋:碗底變淺,筷子變彎,從水中看陸上,從陸上看水中,海市蜃樓,早見太陽。
二、光的應用:
(一)平面鏡:
1、成像規律:等大、等距、連線垂直
2、物相關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質:正立的、等大的虛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戰組成的。
5、反射鏡:(1)包括平面鏡和球面鏡 (2)凸面鏡和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二)顏色之謎:
1、色散:(1)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2)什麼是色散:白光――棱鏡――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紅 綠 藍 顏料在原色:品紅 黃 青
3、顏色之謎:(1)光的去向:反射、透過、吸收。(2)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它的色光決定的(3)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4)白色物體能夠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體是因為吸收了所有色光。
(三)看不見的光:
1、色散和光譜:
2、紅外線:(1)定義:在光譜的紅端以外,有一種我們看不到的光,叫紅外線。(2)作用:三條。
3、紫外線:(1)定義:在光譜的紫端以外,有一種我們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線。(2)作用:三條(3)危害。
第四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認識透鏡名稱
名詞
構造
對光線的作用
應用
凸透鏡
主光軸 光心
焦點 焦距
中間厚邊緣薄
會聚作用
遠視鏡
凹透鏡
中間薄邊緣厚
發散作用
近視鏡
二、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應用
U>2f
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2f>v>f
照相機
U=2f
倒立的、等大的實像
U=2f
判斷焦距
2f>u>f
倒立的、放大的實像
U>2f
投影儀
U=f
不成像
無
得平行光
U<f
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無
放大鏡
補充規律:
1、當物體向焦點靠近時,其實像或虛像是變大的。
2、成實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光屏就要遠離透鏡。
3、焦點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點是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4、像的倒正取決於像與物的關系。
三、凸透鏡的應用:
(一)眼睛和眼鏡
1、物體――角膜和晶狀體(凸透鏡)――視網膜(倒立縮小的實像)
2、睫狀體――晶狀體的厚度――改變焦距――遠近物體都能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
3、遠視和近視
分類
症狀
原因
表現
矯正
近視眼
看清近處,
看不清遠處
晶狀體太厚,眼球在前後方向上太長
像成在視網膜前方
凹透鏡
遠視眼
看清遠處,
看不清近處
晶狀體太薄,眼球在前後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視網膜後方
凸透鏡
(二)顯微鏡和望遠鏡
1、 顯微鏡:物體――放大的實像(物鏡)――放大的虛像(目鏡)
2、 望遠鏡:物體――縮小的實像(物鏡)――放大的虛像(目鏡)
四、光現象小結
現象
規律
應用
直線傳播
影子形成
日食、月食
同種、均勻介質中
沿直線傳播
激光準直
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人們能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
1、三線共面
2、兩線分居
3、兩角相等
反射鏡:
平面鏡
球面鏡
光的折射
筷子變彎
碗底變淺
1、前提 2、三線共面
3、兩線分居 4、兩角關系
5、角的變化 6、垂直入射
折射鏡:
凸透鏡
凹透鏡
第五章 質量和密度
一、列表對質量和密度的知識進行歸類記憶:
二、其他幾個重要知識點:
1、天平的使用:
(1)觀察:秤量和感量(A、秤量:砝碼盒中所有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標尺上的最大示數。B、感量:標尺上相鄰兩刻度線之間所表示的質量)。
(2)調節:將天平放在水平台;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左沉右調,右沉左調),使天平橫梁平衡(天平平衡的標志:A、橫梁靜止時,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B、指針在分度盤中線兩側左右擺動的幅度相等)。
(3)使用:把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中加減砝碼(先大後小),並調節標尺上的游碼,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4)讀數: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標尺上游碼所對的刻度(標尺示數以游碼左端所對刻線為准)。
(5)注意:A、潮濕物體和化學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盤中測量。
B、用鑷子夾取砝碼。
C、認准秤量和感量。
D、左物右碼。(如果誤將被測物體和砝碼放錯位置,可用砝碼質量減游碼所對刻度來計算物體的質量。)
E、調節平衡的天平移動位置後使用,仍要調節橫梁平衡,不能直接使用。
F、在衡量過程不能再移動平衡螺母;
G、調節平衡的天平左右兩盤不能互換。
2、幾個常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如無特殊說明可當作常數來運用。其他的幾個重要密度最好也記下來,如銅、鐵、鋁,水銀、酒精、煤油等。
3、密度的計算:ρ=m/v,m=ρv,v=m/ρ。
4、密度的測量:(1)測量液體密度的標准方法。(2)測量過程中要本著盡量減小誤差的原則進行。
5、密度與社會生活:
(1)溫度能夠改變物質的密度,是因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比如空氣受熱膨脹可形成風。水具有反常膨脹的特點。以4℃為界,無論升溫還是降溫均膨脹,體積增大。
(2)密度與物質鑒別。密度可以用來鑒別物質;但是有些不同物質密度不同,所以其鑒別存在局限性;在新材料的開發過程中,材料的密度仍然是科學家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
質量
密度
定義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字母m表示。
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來表示。
單位
主單位kg,還有t ,g ,mg。要掌握他們之間的關系。
主單位:kg/m3,
實驗室里還常用g/c m3
性質
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同一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隨質量和體積而改變。
測量
實驗室里有天平進行測量。各種秤也是用來測量質量的工具。
實驗室里用天平和量筒間接地測量物質的密度。
❾ 高中物理知識結構圖
不知道有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