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胃病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胃炎:胃炎是一種極其普通的疾病,臨床上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其常見原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吸煙、飲酒及不規律飲食,此外,還與人的情緒、心理狀態有關。當胃內膜面受到物理的、化學的、細菌的侵襲和損傷時,就會發生炎症,這就是胃炎。急性快速發生的,症狀比較劇烈,就是急性胃炎;症狀緩慢或隱蔽起病的就是慢性胃炎。中葯調理可以喝德埔常渭堢茶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胃炎的臨床表現為上腹痛、腹脹、燒心、反酸,少數有黑便,嚴重時可出現惡性貧血,可有上腹壓痛。
胃癌:胃癌是我國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種消化道腫瘤,在臨床上一經確診往往已到中晚期,因此,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胃癌的發生往往經歷多年、多階段的癌變發展過程,
胃癌的臨床症狀無明顯特異性,同胃炎、潰瘍病的症狀相似。確診主要依靠胃鏡和病理檢查。如能早期發現,可行手術治療。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40歲以上有慢性胃炎病史,近期出現消化不良者;胃腸吻合術10年以上、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胃息肉、惡性貧血者;長期酗酒、吸煙,喜高鹽飲食、熏制食品和少食新鮮蔬菜者;精神受刺激和長期抑鬱者;有胃癌家族史者等。
⑵ 請問各位醫學方面的高人,假如要是得了胃病,會有一些什麼反映。(沒經過檢查)
古人雲,十人九胃病,說明自古以來胃病都是很常見很普及的一種疾病。胃病的種類很多,包括各種急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胃病的臨床症狀很多,形式多樣,雖然同為胃病,但是每個人的症狀都不相同。胃病的臨床表現如下:
1)疼痛。這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導致隱痛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復雜。病因包括受寒、氣滯、血瘀等,表現形式有隱痛、刺痛、絞痛。
2)氣脹。這也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脾胃運化失職,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胃內的氣體不能及時、不能正常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3)食脹。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腸胃蠕動過慢,都會導致食脹。
4)舌淡無味。中醫理論認為,脾開竅於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虛,都會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這是肝膽受熱產生的典型症狀,是膽氣上泛的表現。西醫檢查規類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建議你看下醫生,在這里只能幫你了解一點點;
-- 胃病的症狀
在專業書籍里是沒有「胃病」這個病名的,它只是百姓們籠統的一個叫法。胃病的種類有許多,常見的有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入食道,損傷食道黏膜。主要是由於食管、胃功能障礙導致賁門括約肌功能失常,臨床表現為飯後1小時胸骨後及胃部有燒灼感,運動後症狀加重)、胃炎(主要是由於物理、化學、生物及情緒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臨床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經正確治療後可痊癒,少部分也會轉變為慢性萎縮成性胃炎,病程較長,治療也比較困難)、消化性潰瘍(胃酸過多,胃黏膜抵抗能力下降,導致胃及十二指腸黏膜自身消化形成潰瘍)。
⑶ 胃病有哪些症狀
胃炎的症狀可以很輕也可以很重,最常見的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惡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則為上腹部燒灼痛,特別是在兩頓飯之間,早餐前或在飲用橙汁、咖啡之後發生。嚴重者可有柏油便、黑便或血便。
主要分類
1.急性單純性胃炎
主要由於化學物質引起,如濃茶、咖啡、烈酒、調味品等刺激性物質,或服用水楊酸鹽類葯、磺胺葯、抗癌葯、抗生素、利血平、胃上腺皮脂類固醇等葯物損傷胃黏膜而引發;物理因素像進食過冷、過燙或粗糙食物等損傷胃黏膜誘發;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引起。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於自殺或誤服腐蝕劑如強酸強鹼引起。
2.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
多發生於手術、燒傷、休克、創傷、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應激狀態及飲酒或服用非甾體類葯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佔20%左右。
3.急性化膿性胃炎
主要是由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膿性疾病,又稱作為蜂窩組織炎性胃炎。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過治療完全可以恢復正常。通過恰當的治療,很多急性胃炎患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徹底康復的,其特點就是來的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以及飲食不當,病情長期存在的話,就會轉化為慢性胃炎。
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變。是一種最為常見病和多發病。特點就是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而且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慢性胃炎其實質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後,由於黏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生改建,而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
(1)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 現在普遍認為是致病菌特別是HP(幽門螺旋桿菌)的慢性持續性感染;再有就是急性胃炎轉化而來;和急性胃炎一樣,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等物理因素也是其病因之一;還有化學因素,如濃茶、咖啡、烈酒、調味品等;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壞黏膜屏障而引起;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既影響胃黏膜的血液循環,又可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造成膽汁反流,而各種膽汁反流均可破壞黏膜屏障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另外,免疫因素也是形成慢性胃炎的原因。
(2)慢性胃炎的分類 主要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有時間同時存在。
慢性淺表性胃炎包括單純型,糜爛型及出血型三種。
按常見發病部位可分為兩類:
A型,少見,病變發生在胃體及胃底部,多由自身免疫反應所致,
B型,較為常見,病變主要在胃竇,約90%的病人由Hp感染引起。
我國以後者較為常見。
5.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功能性胃病,也有少部分屬於輕度器質性病變,過去很多醫生將該病診斷為慢性胃炎、胃神經功能症、胃腸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痙攣等。據最新流行病學權威調查,這種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10%,也是胃的常見和多發病。
患者會有間歇性或持續性上腹隱痛或偶有劇痛及不適、惡心、嘔吐、反酸、燒心等上消化道症狀,但臨床檢查如胃鏡、上消化道鋇劑造影和肝膽胰B超等,並不能發現胃和其他臟器有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病變或輕微病變。也就是說胃的主觀症狀較多,但客觀檢查陽性發現少或者無。其病因應與胃運動功能障礙、胃十二指腸輕度炎症、精神因素有關。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74727.htm#2
⑷ 胃病有些什麼症狀啊
胃病的臨床表現如下:
1)疼痛。這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導致隱痛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復雜。病因包括受寒、氣滯、血瘀等,表現形式有隱痛、刺痛、絞痛。
2)氣脹。這也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脾胃運化失職,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胃內的氣體不能及時、不能正常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3)食脹。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腸胃蠕動過慢,都會導致食脹。
4)舌淡無味。中醫理論認為,脾開竅於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虛,都會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這是肝膽受熱產生的典型症狀,是膽氣上泛的表現。西醫檢查規類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戒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等,於飯後攝食,對潰瘍的患者不會有太大的刺激,所以並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木瓜適合胃的脾性,可以當作養胃食物,不過對於胃酸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而且,一定要記住,胃喜燥惡寒,除了冰的東西以外,其他寒涼的食物像綠豆沙等也都不宜多吃。
不宜食用油膩食物(油炸物、漢堡、薯條)、產生氣體的食物(豆類、番薯、芋頭)、會改變腸蠕動的食物(巧克力、蛋糕、餅乾等甜點)、粗纖維多的蔬菜(竹筍、芹菜),含皮、籽、纖維多的水果(香蕉、柑橘、蕃茄、龍眼、檸檬、鳳梨)
⑸ 胃病有什麼特點 胃病有哪些特別的表現
慢性胃病的特點
一、自我感覺身體狀況與胃鏡下粘膜的病變程度不成正比
怎麼講呢,就是你自己可能覺得很難受,胃又脹又疼的,但是去醫院做一系列檢查,最後醫生檢查胃鏡,診斷病情沒有惡化,或者是身體感覺治療進展良好,但是醫院檢查病情嚴重了,越治越差,從而造成心理壓力過大、恐慌、緊張。
二、慢性胃病與自己情緒變化關系很大
中醫早有定論:「運葯者,神氣也」。無論什麼葯物,都是需要本人的心身機能狀態才能發揮葯物的一切作用。心態不好,再好的葯也是沒效的。人體的消化系統被稱為人的第二大腦,具有人體除神經系統之外的神經元和神經組織。心態不好、消化系統不良也會導致心理焦慮抑鬱,心情不好也會導致消化系統的功能反復、病情的遷延不愈。
三、慢性胃病很容易反復發作,很難治癒
慢性胃病,說到底,是一種生活方式病,不良生活方式帶來了疾病的發作和反復。如果生活方式不能持續長久改變,症狀很容易反復發作,遷延不愈。
但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功能性胃腸病是這個時代的特色病,高壓力、節奏快是疾病的罪魁禍首,但又無法避免。所以這種患者的症狀非常容易反復。如果患者對治療的期待很高,很容易引起個人對現有生活的不滿,引起很多負面情緒,進而加重症狀。
⑹ 胃病有幾種症狀
一、急性單純性胃炎
主要由於化學物質引起,如濃茶、咖啡、烈酒、調味品等刺激性物質,或服用水楊酸鹽類葯、磺胺葯、抗癌葯、抗生素、利血平、胃上腺皮脂類固醇等葯物損傷胃粘膜而引發;物理因素像進食過冷、過燙或粗糙食物等損傷胃黏膜誘發;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引起。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於自殺或誤服腐蝕劑如強酸強鹼引起。
二、
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
多發生於手術、燒傷、休克、創傷、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應激狀態及飲酒或服用非甾體類葯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佔20%左右。
三、急性化膿性胃炎
主要是由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膿性疾病,又稱作為蜂窩組織炎性胃炎。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過治療完全可以恢復正常。通過恰當的治療,很多急性胃炎患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徹底康復的,其特點就是來的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以及飲食不當,病情長期存在的話,就會轉化為慢性胃炎。
四
、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變。是一種最為常見病和多發病。特點就是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而且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慢性胃炎其實質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後,由於黏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生改建,而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
⑺ 胃病都有那幾種病理特徵是什麼
所謂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粘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急性單純性胃炎主要由於: 化學物質 如濃茶、咖啡、烈酒、調味品等刺激性物質,或服用水楊酸鹽類葯、磺胺葯、抗癌葯、抗生素、利血平、胃上腺皮脂類固醇等葯物損傷胃粘膜而引發; 物理因素 像進食過冷、過燙或粗糙食物等損傷胃黏膜誘發; 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引起。 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於自殺或誤服腐蝕劑如強酸強鹼引起。 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 多發生於手術、燒傷、休克、創傷、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應激狀態及飲酒或服用非甾體類葯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佔20%左右。 急性化膿性胃炎 主要是由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膿性疾病,又稱作為蜂窩組織炎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過治療完全可以恢復正常。通過恰當的治療,很多急性胃炎患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徹底康復的,其特點就是來的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以及飲食不當,病情長期存在的話,就會轉化為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變。是一種最為常見病和多發病。特點就是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而且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慢性胃炎其實質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後,由於黏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生改建,而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 慢性胃炎形成的病因 現在普遍認為是致病菌特別是HP(幽門螺旋桿菌)的慢性持續性感染; 再有就是急性胃炎轉化而來; 和急性胃炎一樣,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等物理因素也是其病因之一; 還有化學因素,如濃茶、咖啡、烈酒、調味品等; 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壞黏膜屏障而引起; 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既影響胃黏膜的血液循環,又可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造成膽汁返流,而各種膽汁返流均可破壞黏膜屏障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 另外,免疫因素也是形成慢性胃炎的原因。 慢性胃炎的分類 主要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有時間同時存在。 慢性淺表性胃炎包括單純型,糜爛型及出血型三種。 慢性萎縮性胃炎分為兩種類型: A型,病變發生在胃體,壁細胞抗體呈陽性, B型,病變主要在胃竇,壁細胞抗體呈陰性。 還有胃穿孔,胃潰瘍=====
⑻ 胃病有什麼症狀
來源:中國胃病專家網
古人雲,十人九胃病,說明自古以來胃病都是很常見很普及的一種疾病。胃病的種類很多,包括各種急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胃病的臨床症狀很多,形式多樣,雖然同為胃病,但是每個人的症狀都不相同。胃病的臨床表現如下:
1)疼痛。這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導致隱痛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復雜。病因包括受寒、氣滯、血瘀等,表現形式有隱痛、刺痛、絞痛。
2)氣脹。這也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脾胃運化失職,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胃內的氣體不能及時、不能正常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3)食脹。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腸胃蠕動過慢,都會導致食脹。
4)舌淡無味。中醫理論認為,脾開竅於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虛,都會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這是肝膽受熱產生的典型症狀,是膽氣上泛的表現。西醫檢查規類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建議你看下醫生,在這里只能幫你了解一點點;
-- 胃病的症狀
在專業書籍里是沒有「胃病」這個病名的,它只是百姓們籠統的一個叫法。胃病的種類有許多,常見的有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入食道,損傷食道黏膜。主要是由於食管、胃功能障礙導致賁門括約肌功能失常,臨床表現為飯後1小時胸骨後及胃部有燒灼感,運動後症狀加重)、胃炎(主要是由於物理、化學、生物及情緒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臨床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經正確治療後可痊癒,少部分也會轉變為慢性萎縮成性胃炎,病程較長,治療也比較困難)、消化性潰瘍(胃酸過多,胃黏膜抵抗能力下降,導致胃及十二指腸黏膜自身消化形成潰瘍)。
慢性胃炎是怎麼回事?它分為幾種?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異性炎症為主要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病。是由致病因素斷作用於胃粘膜而引起的。一般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肥厚性胃炎三按病變部位又可分為胃體胃炎和胃竇炎。
萎縮性胃炎症狀:不同類型、不同部位其症狀亦不相。胃體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狀較少,有時可出現明顯厭食、體重減輕,舌炎、舌乳頭萎縮。可伴有貧血,在我國發生惡性貧血者罕見。萎縮性胃炎影響胃竇時胃腸道症狀較明顯,特別有膽汁反流時,常表現為持續性上中腹部疼痛,於進食後即出,可伴有含膽汁的嘔吐物和胸骨後疼痛及燒灼感,有時可有反復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現嘔血,此系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壞而發生急性胃粘膜糜爛所致。
萎縮性胃炎治療方法1
【組成】麥門冬30克、半夏9克、人參9克、甘草5克、粳米15克,大棗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用麥冬養胃陰,合以半夏降胃逆,養陰而不滋膩,降逆而不辛燥,為其配伍特點
治療方法2:
【組成】炙甘草12克、人參9克、生地30克、桂枝9克、阿膠9克、麥門冬10克、麻仁10克、生薑5克、大棗5隻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用炙甘草、人參、大棗益氣以補心脾,生地、阿膠養心補血,合以桂枝,通陽復脈,為其配伍特點
治療方法3:
【組成】元參30克、麥冬24克、生地黃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用元參壯水制火,輔以麥冬、生地增液潤燥,為其配伍特點
治療方法4:
【組成】北沙參10克、麥門冬10克2、當歸10克、生地黃15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用生地、杞子滋養肝腎陰血,合以川楝子疏肝理氣,使肝體得養,肝氣條達,為其配伍特點.
*胃酸過多治療
l、吳萸3克、黃連3克、牡蚣9克、滑石9克、石決明9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分服,此方頗具疏肝和胃,溫中化濕,散結止痛的良效。
2、黨參、雲苓各9克、陳皮、制半夏各6克,白術、砂仁各6克,蔻仁、香附、白芍各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日煎兩次,早晚分服,可常服用,自有神效。
3、神曲、厚撲各6克,陳皮5克,黃連2克,枳實3克,豆蔻3克,雲苓9克,雞內金6克,薯蕷12克,龍膽草1.5克,甘草3克,一日一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具有抑止泛酸嘈雜,溫脾益胃之效。
*胃炎療法
療法一:甘蔗汁、葡萄酒各一盅合服,早晚各1次,治療慢性胃炎。
療法二:生薑200克,醋250毫升,密封浸泡,空腹服10毫升,主治慢性胃炎。
療法三:鮮萱草根30-60克,水煎服,主治胃炎、牙痛。
療法四:鯽魚1-2條,糯米50克,同煮粥服食,主治慢性胃炎。
*治療胃下垂偏方
療法一:蒼術10克,水煎服,1日服數次。
療法二:荔枝5克(去皮),酒50毫升,加水至1碗,煮開10分鍾後食。
療法三:韭菜籽60克,洗凈搗爛,加蜂蜜120克,調勻,開水送服,1日1次。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
療法一:雞蛋殼焙黃研為細末,每次服6克,溫水送服,主治胃潰瘍。
療法二:紅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沖泡10分鍾,調入適量蜂蜜、紅糖飲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
療法三:牛奶250克,煮沸調入蜂蜜30克,溫熱飲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產後便秘。
療法四:豆漿1碗,加飴糖15克,煮沸後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
療法五:每日飯前1個香蕉(以未成熟者為好),主治胃潰瘍。
*沖服雞蛋花。
將雞蛋一個在碗中打散、攪勻,用滾燙開水沖調成一小碗,以稠狀為宜。每日早飯前和晚上睡覺前半小時各服一次。此方因蛋黃中含有磷脂,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疏水層,對胃黏膜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炒蛋黃粉。
取雞蛋0.5公斤,放水中煮熟,剝去蛋殼蛋白,取出蛋黃,用鐵鍋文火翻炒,直到冒油成咖啡粒狀,切忌炒焦發苦。每次兩枚,空腹食用,1公斤新鮮雞蛋為一療程。此方可醫治胃十二指腸球部漬瘍。
*土豆蘋果泥。
用等量的土豆和蘋果,共約0.25公斤,去皮後切成小塊,攪成泥糊狀。每日下午2~3時(兩頓飯之間)服用,連服數日,可見功效。此方對胃腸消化道的各種病變也有一定療效。
*木瓜+豬心
材料:木瓜,豬心,小蔥,生薑,料酒等一些輔助配料
做法:1將木瓜去皮,在四分之三的地方切開,掏掉籽,洗凈;
2豬心切片,焯水,然後裝入木瓜當中,然後將木瓜蓋蓋上,用牙簽固 定好
3取一空碗,放去水,生薑,小蔥,料酒等輔料,然後將固定好的木瓜 放入碗內,放入鍋內,蒸一個半小時,然後看看是否熟了,如果沒 有,就繼續蒸,如果熟了,弄開吃就OK了,大家不防試試!
註:多下來的豬心可以放入湯內一起蒸 !
⑼ 胃病有什麼表現
所謂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暖氣、返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粘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此外,有些鄰近臟器的疾病也可引起「胃病「的表現,如膽囊炎、膽石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一般來說,臨床上所說的胃病是對病在胃,表現在胃部的疾病的泛稱,當然同時也包括十二指腸疾病,如十二指腸潰瘍等。
胃痛雖可由多種疾病引起,但最為常見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由於這兩種疾病是一個慢性發展的反復波動、遷延難愈或易復發性疾病,因此對胃痛者的飲食調理尤為重要,胃痛病人的飲食要求如下:
1、首先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謹防食物中的過酸、過甜、過咸、過苦、過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煙嗜好的病人,應戒煙。
2、飲食定時定量。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應定時,間隔時間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應盡量少食多餐,平時應少食或不食零食,以減輕胃的負擔。
3、注意營養平衡,平素的飲食應供給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利於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禦能力,並促進局部病變的修復。
4、飲食宜軟、溫、暖。烹調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進食時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後慢慢咽下,這樣有利於消化和病後的修復。要注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節,脾胃虛寒者尤應禁食生冷食物。肝鬱氣滯者忌在生氣後立即進食。
胃痛是普通常見的毛病,幾乎人人都試過。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
胃部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狀態下,它應該是不停蠕動,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絞碎。如果它的蠕動不正常,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令過量氣體積聚,形成胃氣,中醫稱這情況為「呆滯」。
胃呆滯時,吃下的食物不能即時磨碎、送到腸道,因而被迫滯留胃中,半處理過的食物就會任意發酵發臭,形成酸腐氣味,亦即口氣,同時亦會有胃脹的徵狀。
當胃部出現潰瘍,幽門螺旋菌就會寄生於傷口,導致潰瘍處經常發炎;即使用葯殺滅細菌,如果飲食惡習不改,潰瘍癒合之後,依然會不時覺得疼痛。
另外,中醫學視人為一個整體,臟腑之間互為影響。肝若過熱,會影響胃液的分泌,這情況稱為「肝氣犯胃」。以五行學說解釋,肝屬木,脾屬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過盛會令胃部同樣過熱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