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二年級物理題目《兩道有關杠桿的計算題》
1、O為支點,OA為重力力臂OB為拉力力臂,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可知
G= (F×OB)/OA= (9N×0.4m)/(0.4m+0.2m)=6N
故答案:6N
2、如果是 OA:OB=1:2,做法如下:
(1) 、當F2的方向垂直桿向上時,力最小
OA:OB=1:2
F1xOA=F2XOB
F2=6N
(2)、將F2的作用點移動至A點處
如果是 OA:AB=1:2,做法如下:
(1) 、當F2的方向垂直桿向上時,力最小
OA:AB=1:2,所以OA:OB=1:3
F1xOA=F2XOB
F2=4N
(2)、F1xOA=F2XOB
6*OA=4*OB
OB=1.5 OA
將F2的作用點移動至O為1.5倍OA處
⑵ 物理中杠桿的計算公式怎麼理解,怎麼的得到的,什麼原理
力乘以力臂等於力乘以力臂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⑶ 一個關於杠桿原理的物理奧賽題,怎麼做
我初中高中那個都參加過物理競賽,拿過國家級獎,你的問題解答時這樣的:
可以利用杠桿原理解決,而且可以解決量程不足的問題。
首先,在水平面上放置要測量的木棒,把木棒的左端放在稱上(微微抬起即可,避免誤差),右端放在原地。記下稱上顯示的數據F1。放下左端後同樣的操作再去稱一下右端。記下數據F2。假設木棒的重力為G,重心裡左端距離為L1,離右端L2。假設整個木棒長度是L。顯然,一個木棒的重心離左端的距離加上離右端的距離就等於木棒的總長度(你畫一個圖就很清楚)。
對兩次稱量列杠桿原理的方程:
G*L2=F1*L
G*L1=F2*L
而且還有 : L1+L2=L (未知數:G,L1,L2,三個未知數三個方程)
得到:G=(F1*L+F2*L)/L=F1+F2
所以就等於兩次測量的值之和,很簡單吧。
⑷ 求初中物理杠桿的計算題,五道以上,帶答案。最好是難點的
一根長1m 的杠桿,在它的左端掛上20N物體,右端掛80N的物體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問支點離左端多遠的位置上?如果在左端物體下增加5N的物體,右端物體下增加20N的物體,杠桿還能平衡嗎?請通過計算說明.
解:設支點離左端為L,則左端力臂為L,右端力臂為(1-L),
由平衡條件得:G
1
L=G
2
(1-L);
20N×L=80N×(1m-L)
解得:L=0.8m;
支點離左端0.8m的位置上;
增加物體後,(20N+5N)×0.8m=(80N+20N)×(1m-0.8m);
杠桿還能平衡.
⑸ 中考物理杠桿部分該如何學習
杠桿是中學學習的一種簡單機械,在學習中要了解杠桿的定義,理解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並能夠在圖中表示出他們,可以畫出實際的杠桿簡圖。
運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分析天平、桿秤等工具來理解。知道杠桿的幾種類別,並能列舉實例說明。
省力杠桿:撬杠;
費力杠桿:門把手;
等臂杠桿:托盤天平。
常見考法
本知識點的考查形式多變,常見的有選擇題、填空題、畫圖題等,考查的知識點多在:杠桿的要素、杠桿平衡的條件以及杠桿的分類。
誤區提醒
1、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桿的分類:
(1)省力杠桿:L1>L2,F12。動力臂越長越省力(費距離)。
(2)費力杠桿:L12,F1>F2。動力臂越短越費力(省距離)。
(3)等臂杠桿:L1=L2,F1=F2。不省力也不費力。
【典型例題】
例析:
如圖所示,杠桿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處於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桿仍然在圖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關系正確的是(B為OA的中點)()
A.F1>F2=G/2
B.F1=F2>G
C.F12=2G
D.F1>F2>G
解析:
當杠桿OA受兩個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繩子拉力F而處於平衡狀態時,只要比較F1、F2二力關於對支點的力臂的長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關系。
答案:正確選項為D。
⑹ 初二物理關於杠桿的計算方法~~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可以寫成:
F1*L1=F2*L2
動力臂和阻力臂就是支點到力的垂線的距離
⑺ 物理計算題不會寫怎麼辦,誰能把初中的物理公式給我啊。
力學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壓強:p=F/S
5、液體壓強:p=ρgh
6、浮力:
(1)F浮=F』-F(壓力差)
(2)F浮=G-F(視重力)
(3)F浮=G(漂浮、懸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輪:F=G/n
10、實際滑輪:F=(G+G動)/n(豎直方向)
解釋:
浮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和向下的壓力差。
物體在液體中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於物體在液體中上表面受到的壓力,所以合力為F向上-F向下,原因是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那麼物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給它的一個向下的壓力,而物體下表面受到液體給它的一個向上的壓力。由於在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所以物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很明顯要大於物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所以是F向上-F向下(理論推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浮力
⑻ 初二物理杠桿計算題
1、2Kg*4=0.25Kg*x 得x=32cm
x*4=0.25*60 得x=3.75kg
2、F*1=10*9.8*0.8 得F=78.4N
3、0.2*G=0.4*10 得G=20N
⑼ 物理關於杠桿的一題計算題,解答過程要詳細
當支點在離粗端30cm處時,木棒可保持水平平衡。說明此點即為木棒的重心所在位置.
支點移到離粗端50cm處時,要使木棒恢復水平平衡,必須在細端掛合適的重物
設此重物的重力為G
G*40cm=19.6N*(50cm-30cm)
G=9.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