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元素的電負性,如何計算出元素的電負性
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吸引電子能力的一種相對標度稱為電負性.元素的電負性愈大,吸引電子的傾向愈大,非金屬性也愈強。
L.C.鮑林提出的標度。根據熱化學數據和分子的鍵能,指定氟的電負性為3.98,計算其他元素的相對電負性。
2. 有誰能告訴我"電負性"的定義與概念
電負性簡單來說就是吸引電子的能力。規定氟的電負性是4.0,它只能吸引電子,所以永遠顯負價,而氧的電負性是第二強的,所以只有在它和氟在一起的時候才顯正價,其他都是負價形式存在的。
3. 電負性怎麼比較,標準是什麼
電負性越大非金屬性越強,否則非金屬性越弱,即金屬性越強。化學中規定氟的電負性 為3.98,其他元素與其相比較,而具有相對的電負性。
電負性大於1.8的是非金屬元素,小於1.8的是金屬元素,而位於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如鍺、銻等)的電負性則在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元素電負性數值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強;反之,電負性數值越小,相應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弱(稀有氣體原子除外)。
(3)物理電負性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電負性也可以作為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尺度。一般來說,電負性大於1.8的是非金屬元素,小於1.8的是金屬元素,而位於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如鍺、銻等)的電負性則在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電負性遞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電負性遞減。對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電負性也大體呈現這種變化趨勢。因此,電負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電負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電負性越大的非金屬元素越活躍,電負性越小的金屬元素越活潑。氟的電負性最大(4.0),是最容易參與反應的非金屬;電負性最小的元素(0.79)銫是最活潑的金屬。
電負性相同的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時,形成非極性共價鍵,其分子都是非極性分子;通常認為,電負性差值小於1.7的兩種元素的原子之間形成極性共價鍵,相應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電負性差值大於1.7的兩種元素化合時,形成離子鍵,相應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
4. 電負性差值怎麼算比如說H2O,是拿氫元素和氧元素的電負值相減,還是要算上原子個數
直接減。這個不用過多掌握,你知道H的最小,F的最大就行。高考撐死會讓你算某物質存在什麼化學鍵,電負性數值也會相應告訴你、
5. 化學中酸根離子的電負性怎麼計算
1.電負性綜合考慮了電離能和電子親合能,首先由萊納斯·鮑林於1932年提出。它以一組數值的相對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對成鍵電子的吸引能力,稱為相對電負性,簡稱電負性。元素電負性數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學鍵時對成鍵電子的吸引力越強2.同一周期從左至右,有效核電荷遞增,原子半徑遞減,對電子的吸引能力漸強,因而電負性值遞增;同族元素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半徑的增大,元素電負性值遞減。過渡元素的電負性值無明顯規律。就總體而言,周期表右上方的典型非金屬元素都有較大電負性數值,氟的電負性值數大(4.0);周期表左下方的金屬元素電負性值都較小,銫和鈁是電負性最小的元素(0.7)。一般說來,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大於2.0,金屬元素電負性小於2.0。3.電負性概念還可以用來判斷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負化合價和化學鍵的類型。電負性值較大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由於對成鍵電子吸引較強,往往表現為負化合價;而電負性值較小者表現為正化合價。在形成共價鍵時,共享電子對偏移向電負性較強的原子而使鍵帶有極性,電負性差越大,鍵的極性越強。當化學鍵兩端元素的電負性相差很大時(例如大於1.7)所形成的鍵則以離子性為主。4.元素的電負性愈大,吸引電子的傾向愈大,非金屬性也愈強。電負性的定義和計算方法有多種,每一種方法的電負性數值都不同,氫 2.2 鋰 0.98 鈹 1.57 硼 2.04 碳 2.55 氮 3.04 氧 3.44 氟 3.98鈉 0.93 鎂 1.31 鋁 1.61 硅 1.90 磷 2.19 硫 2.58 氯 3.16鉀 0.82 鈣 1.00 錳 1.55 鐵 1.83 鎳 1.91 銅 1.9 鋅 1.65 鎵 1.81 鍺 2.01 砷 2.18 硒 2.48 溴 2.96銣 0.82 鍶 0.95 銀 1.93 碘 2.66 鋇 0.89 金 2.54 鉛 2.33查上面的表
6. 電負性的計算方法
1.萊納斯·鮑林於1932年提出的電負性,在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綜合考慮了電離能、電子親合能、吸引電子能力,以一組數值的相對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對成鍵電子的吸引能力,稱為相對電負性,簡稱電負性。l.c.鮑林提出的標度,根據熱化學數據和分子的鍵能,指定氟的電負性為3.98,再計算其他元素的相對電負性,形成鮑林標度電負性表電負性(electronegativity)。
2.計算方法:鮑林將元素電負性與鍵能聯系起來考慮給出了由鍵能計算電負性的經驗公式:
d(a-b)=
[d(a-a)×d(b-b)]
1/2
+
96.5(x
a
-x
b
)
2
式中d是鍵能,d(a-b)即物質ab之間的鍵能,x
a
和x
b
是元素a和b的電負性,並指定氟的電負性為3.98,依次計算出其它元素的電負性。
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7. 如何計算化合物的電負性
首先需要說明,電負性是相對值,所以沒有單位。而且電負性的計算方法有多種(即採用不同的標度),因而每一種方法的電負性數值都不同,所以利用電負性值時,必須是同一套數值進行比較。比較有代表性的電負性計算方法有3種。請參考:
https://ke..com/item/電負性/542499?fr=aladdin#1
8. 關於電負性比較 求解!!
電負性的比較:
1、同一周期,原子序數越大,電負性的值越大。
2、同一主族,院子序數越大,電負性的值越小。
3、不同主族、不同周期的元素之間的比較,很復雜,無法得出一個簡單判斷法。通常採用的是Pauling法跟Allen法,尤其是Pauling法。
電負性的比較
9. 判斷元素的電負性大小和電負性如何計算
1、隨著原子序號的遞增,元素的電負性呈現周期性變化。
2、周期中從左到右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一主族中從上到下元素電負性逐漸減小。
3、氟的電負性最大(4.0);鈁是電負性最小的元素(0.7)。
4、過渡元素的電負性值無明顯規律。
對絕大部分元素來講,元素周期表中越靠近左下角的元素電負性越小。
電負性綜合考慮了電離能和電子親合能,首先由萊納斯·卡爾·鮑林於1932年引入電負性的概念,用來表示兩個不同原子間形成化學鍵時吸引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是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共用電子的能力。通常以希臘字母χ為電負性的符號。
(9)物理電負性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判斷分子的極性和鍵型。電負性相同的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時,形成非極性共價鍵,其分子都是非極性分子;通常認為,電負性差值小於1.7的兩種元素的原子之間形成極性共價鍵,相應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電負性差值大於1.7的兩種元素化合時,形成離子鍵,相應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
同一個物理量,標度不同,數值不同。電負性可以通過多種實驗的和理論的方法來建立標度。電負性可以理解為元素的非金屬性,但二者不完全等價。電負性強調共用電子對偏移方向,而非金屬性側重於電子的得失。
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電負性遞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電負性遞減。對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電負性也大體呈現這種變化趨勢。因此,電負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電負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電負性越大的非金屬元素越活躍,電負性越小的金屬元素越活潑。氟的電負性最大(4.0),是最容易參與反應的非金屬;電負性最小的元素(0.79)銫是最活潑的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