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護理體溫表怎樣填寫
2.書寫規范
2.1.體溫表
2.1.1楣欄:用藍黑色筆填寫姓名、性別、年齡、入院日期、科別、床號、住院號。
a.入院日期:年份必須寫4位數。
b.床號、科別:填寫入院時安排的床號、科室,有轉床、轉科,在原床號、科室後加「→」號,並寫明轉往的床號、科室。例如:內二科→外一科,2→3。
2.1.2日期欄:用藍黒色筆填寫。每頁第一日應填寫年、月、日,中間用
短橫線隔開(如2000-2-9),其餘6天不填年、月,只填日;如在6天當中遇到新的月份或年度開始時,則應填月、日或年、月、日。年份寫4位數。
2.1.3住院日期欄:由當天第一次繪制體溫時,用藍黑筆填寫,從入院當天為第一天寫「1」,連續寫
至出院當日。
2.1.4手術後(或分娩後)日數:由當天第一次繪制體溫時,用紅筆填寫,手術當天寫「0」,手術次日為手術後第一日,寫「1」,依次填寫(分娩後日數填寫相同)。如遇第二次手術,則停寫第一次手術日期,改寫為「Ⅱ-0」,以回病室時間為手術後「0」日期,依次填寫,例如:2000-12-18號第一次術後第9天,11:45PM第二次手術結束回病室,在原來已填寫好的「9」後面加填「(Ⅱ-0)」,則寫成「9(Ⅱ-0)」;如2000-12-19號0:30AM回病室,則在12月19號手術後日數欄內寫上「Ⅱ-0」。手術(分娩)日數連續填寫到手術第10日。
2.1.5 42~40℃欄:在相應時間欄內,用紅筆縱行填寫入院/手術/分娩/轉入/出院/死亡後,用短豎線隔開(佔一格)再寫時間,按12小時記,具體到時和分,填寫死亡時間應與醫生一致。手術不寫時間。
a.轉科由接收科室填寫,如下午5時30分由內一轉入內二,由內二接受時填寫「轉入—五時三十分」。
b.急診科送「綠色通道」病人直接入手術室者,由術後接收科室按照手術護理記錄單入室時間填寫「急診入院手術」及時間,。
c.私自離院、拒絕監測體溫者護士可在體溫單42℃下註明 「外出」、「拒測」,填寫次數按照體溫監測常規,私自離院外出者需每班書寫護理記錄註明。
2.1.6 34~36℃欄:用藍色簽字筆在34℃上填寫重要診療措施和特殊用葯,停止時註明「停xxx」,例如:在使用日期填寫「冰毯」、「地高辛」、「人工輔助呼吸」;停止日期填寫「停冰毯」、「停地高辛」、「停人工輔助呼吸」。35℃下用藍色簽字筆填寫降溫方式等。
2.1.7體溫曲線的繪制:
a.用藍筆繪制符號:口溫「●」,腋溫「×」,肛溫「О」,相鄰兩次體溫用藍直線連接,在粗線上不必連線,體溫表上註明「冰毯」或私自外出未畫體溫者,相鄰兩次體溫不連線。
b.物理降溫半小時後所測得的體溫,畫在降溫前體溫的同一縱格欄內,以紅圈表示,並以紅虛線與降溫前溫度相連,下一次體溫應與降溫前體溫相連。例如:測得體溫39℃,處理後半小時復測39.5℃,則在39.5℃處用紅圈表示,紅虛線連接39℃,若處理後半小時復測體溫38.5℃,則在38.5℃處用紅圈表示,紅虛線連接39℃。在縱行35℃以下填寫降溫方式如(酒精擦浴、溫水擦浴、冰敷),如果採用兩種以上物理方式降溫的寫「物理降溫」。
c.如患者高熱經過多次採取降溫措施後仍持續不降,受體溫單記錄限制須
將體溫變化記錄在護理記錄中。
d.如體溫和脈搏重疊時,在藍叉外畫紅圓圈表示;肛溫與脈搏重疊時,在藍圓圈內畫紅圓點表示;口溫與脈搏重疊時,在藍圓點外畫紅圓圈表示。
e.如體溫不升者,不需繪制體溫,在35℃以下寫明「體溫不升」(需低溫計測試者除外),相鄰前後兩次體溫不需連線。
f.病人體溫突然上升或下降應給予復試,復試符合,在原體溫上方用藍筆以一小寫英文字母「v」表示核實。臨時外出回病房後一定要補測。
2.1.8脈搏曲線繪制:
a.脈率以紅圓點表示,相鄰的脈搏用紅線相連,心率以紅圈表示,相鄰的心率也用紅線相連。
b.脈搏短絀的病人測量脈搏的同時必須測量心率,並在體溫單上繪制,以紅圓圈表示心率,紅圓點表示脈搏,兩者之間頭尾相連。
C.如脈搏、心率超過180次/分,一律畫在180次處,並在脈搏右側同格內用紅筆畫一向上箭頭。
2.1.9呼吸用數字表示,不做常規測試,根據病情或醫囑測試並記錄。用藍黑鋼筆在呼吸欄相應時間內填寫,相鄰兩次呼吸上下錯開,先上後下。
2.1.10總入液量欄:用藍黑色筆填寫。按護理常規和醫囑要求,每24小時(7AM~次日7AM)統計一次總入量(包括輸液、飲水、食物等),下夜班把數字(不寫單位)填入前一日欄內。
2.1.11排出量欄:用藍黑色筆填寫,只填寫數字。
a.大便次數:每隔24小時填寫一次,記錄昨天中午12時至今天中午12時期間的大便次數。如無大便,則以「0」表示;如系灌腸後的大便次數,則以「1/E」 「0/E」表示(分子記錄大便次數);若因手術需要,對已解過大便的病人仍需灌腸者,則以「13/2E」表示,(即灌腸前已解過大便一次,經二次灌腸後又解大便三次),大便失禁或假肛則用「*」表示(無法控制大便次數者,為大便失禁),清潔灌腸後多次大便用*/E,若需要記錄大便量,畫斜線,斜線上記錄大便次數,斜線下記錄大便量。例如:2/500(g)。
b.尿量:按醫囑要求,每24小時(7AM~次日7AM)統計一次尿量,下夜班把數字填入前一日尿量欄內。導尿病人尿量以ml/c記錄,小便失禁用「*」表示。
c.排出量空白欄:每24小時(7AM~次日7AM)統計總量一次,下夜班把數字填入前一日欄內。按醫囑要求,記錄各種引流量,一條引流管記錄一欄,引
流量用詞統一,如「腹腔引流」「胃管引流」「胸腔引流(左)/(右)」「膀胱引流」「T管引流」,如2欄填滿,則在葯敏試驗欄下面填寫。根據醫囑可將24小
時的痰量、抽出液等記入空白欄。
d.按醫囑統計24小時總量者,除在體溫表上填寫一次總量外,必須在特殊觀察病人護理記錄單上分次記錄出、入量。
2.1.12血壓欄:用藍黑鋼筆填寫,血壓單位用mmHg。
a.按照醫囑測量並記錄,每周最少一次,新入院病人當天須測血壓一次。
b.醫囑每天測一次血壓,則填入上午欄,每天測二次血壓,則填入上、下午欄。
c.按醫囑要求每天測量血壓3次以上(含3次)者,除危重(特殊觀察)護理記錄單上填寫外,把8AM及4PM的血壓填入相應欄內。
2.1.13體重欄:用藍黑色筆填寫。病人入院時應測量體重一次,如不能測量時,應註明「平車」或「輪椅」。住院期間,每周測量一次,暫不能測量者,應註明「卧床」,病情需要可增加測量次數。
2.1.14葯敏試驗欄:
a.根據醫囑用藍黑色筆填寫葯物名稱,青黴素簡寫「PG」, 鏈黴素簡寫「SM」, 破傷風抗毒素簡寫「TAT」,碘過敏試驗簡寫「I」,普魯卡因、細胞色素C等無規范簡寫者均用文字填寫。例:PG皮試(-),普魯卡因皮試(-)。
b.葯敏試驗結果:藍黑色筆寫括弧,陰性結果用在括弧內寫「-」;陽性結果,用紅筆在括弧內寫「+」,並在第一頁體溫表的背面用紅筆寫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時間某葯敏試驗陽性,並註明兩個感嘆號,例「2001年4月7日10AM青黴素葯敏試驗陽性!!」。
c.記錄時間:在相應日期欄內填寫結果,同一天做兩種葯敏試驗時,一格填寫一個結果,依此縱形排列。同一天做兩種以上葯敏試驗,則在欄下加寫。
d.入院評估時,詢問病人有過敏史者,記錄方式例:第一頁體溫表背面用紅筆記錄為有某葯物過敏史,後註明兩個感嘆號,例:「有青黴素過敏史!!」。
2.1.15周數:用藍黑色筆依次序填寫。
2.1.16體溫測試要求:
⑵ 怎樣物理降溫物理降溫是怎麼樣的
常用物理降溫方法:降低外周環境溫度(如開空調)、傳導降溫(溫冷毛巾擦拭)、對流降溫(電風扇)
⑶ 物理降溫要怎麼做
.頭部冷敷,如該部位周圍的血液循環良好,第二補充大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第三供給適量的熱能和蛋白質,而且要以流質和半流質飲食為主,在頭額部放上冰袋、冷毛巾,每半小時更換一次,有助防止高熱驚厥的作用,用35℃左右的溫水洗澡有降溫作用。在夏季發高熱時,更適宜採用; 3,皮膚應發紅.酒精擦浴,用30%的酒精反復擦拭患兒四肢,利用酒精溶液蒸發時所吸收的大量熱使體溫降低。但需注意補充擦部位的反映; 2.洗溫水澡,少吃,多餐。如不然肢體發冷,有寒戰等,不宜再行擦浴及冷敷。 飲食方面,第一是供給充足的水分
⑷ 物理降溫後怎麼在護理記錄中寫
一、總體要求
客觀、准確、及時、完整、連續、合法。內容上要求:詳略得當、條理清晰、用詞恰當。
二、客觀性
要求做到:看到什麼記什麼,做什麼記什麼,有什麼記什麼,流水賬,客觀存在的事實,不要硬性找問題。不對病人情況進行主觀分析,記錄患者的客觀資料。
三、准確性
要求數據准確,葯物的量,引流液的色量,生命體征的數據均要准確無誤。
需要准確記錄的內容
⑸ 幼兒物理降溫的方法是怎麼樣子的
一、冷敷法
冷敷能減輕局部充血或出血,也可減輕疼痛,制止炎症擴散,降低體溫。
冰枕冷敷:適用於發燒頭痛。
注意:冰枕不要觸及肩膀以下部位,寶寶用冰枕時如感到過冷,用墊毛巾等方法來調節。
如果沒有冰袋,用厚一些的塑料袋也行,裝完冰後如果過冷,可以用毛巾包裹,但時間一長毛巾會變熱,失去治療作用,所以要勤換。
二、酒精擦浴
酒精可以擴張血管,蒸發時可以帶走大量熱量,寶寶發燒時可以以此來幫助降溫。准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等量溫水並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之間。水溫不能過冷因為可能會導致肌肉收縮,導致體溫再度回升。擦浴時,用寶寶的毛巾式活手帕蘸取配好的酒精液,可先從一側頸部開始,從上往下沿臂部外側擦到手背,再從腋下上臂內側往下擦到手掌,擦完一側用相同的方法擦另一側。擦下半身時要從大腿的外側擦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著大腿內側擦至足心。酒精擦浴時最好用點力氣,擦到寶寶皮膚發紅為止。注意寶寶的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的反應。並且新生兒不適用於這種方法。
小兒發燒五種常見物理降溫法
三、洗溫水澡
用溫水洗澡可以幫助寶寶快速散熱。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很好,就可以多洗洗澡,水溫要控制在27~37攝氏度之間。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否則會導致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引起缺血缺氧,使病情加重。
小兒發燒五種常見物理降溫法
四、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緩解寶寶不適。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妙處在於能夠幫助寶寶降溫。泡腳要用足盆或者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維持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准。泡腳時媽媽輕輕搓搓寶寶的腳丫,這樣既能讓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小兒發燒五種常見物理降溫法
五、降溫貼的使用方法
寶寶突然發燒,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可以使用降溫貼。
寶寶出牙時常出現低燒或發熱的情況,此時貼於臉部牙床位置能舒緩不適感。
寶寶運動後皮膚發熱或小腿過於勞累,肌肉酸疼,用它來冷敷,可以減輕疲勞,緩解酸痛症狀。
有扭傷、夾傷、碰撞等不出血的外傷時,用它來冷敷,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消除瘀血、紅腫等症狀。
⑹ 體溫怎麼寫正規
體溫按實際測量讀數記錄,不得折算。體溫單內每小格為0.2℃,5小格為1℃。
一般人體的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37.3℃就是發熱,37.3-38℃是低燒,38.1-40℃是高燒。除此之外,口腔的正常體溫為36.3-37.2℃,而直腸正常溫度是36.3-37.5℃。
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並非為個體的絕對數值。在健康狀態時,如飲食正常,衣著適宜,人體的體溫一般是比較恆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
(6)物理降溫怎麼書寫擴展閱讀
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性別、年齡、晝夜、運動和情緒的變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動,但這種改變經常在正常范圍內。
1、性別因素
一般女性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經前期和妊娠早期輕度升高,排卵期較低,這種波動主要與孕激素分泌周期有關, 女性的體內脂肪較男性為高這也應該是一個原因。
2、年齡因素
新生兒體溫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因為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皮膚汗腺發育又不完全,從而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容易波動。兒童代謝率高,體溫可略高於成人。老年人由於代謝率低,故體溫偏低。
⑺ 體溫單物理降溫的連線法
體溫、脈搏記錄法
1.體溫 按實際測量讀數記錄,不得折算,體溫單內每小格為0.2℃,5小格為1℃。
(1)口腔溫度以藍點表示「●」。
(2)腋下溫度以藍叉表示「×」。
(3)直腸溫度以藍圈表示「○」
各點、叉、圈之間以藍線相連。
(4)物理降溫如溫水或酒精擦浴、大動脈冰敷後的體溫,以紅圈表示,並用紅色虛線與物理降溫前的體溫相連,一次體溫亦應與物理降溫前體溫相連。
(5)遇拒試、外出、不升時,前後兩次體溫曲線應斷開不連。
2.脈搏、體溫單內每小格為4次、5小格為20次。
(1)脈率以紅點表示「●」,用紅線相連。
(2)心率以紅圈表示「○」,用紅線相連。
(3)當體溫與脈搏重疊時,先畫體溫,然後在體溫外面一紅圈表示脈搏,如 肛表測溫時,在藍圈內畫一紅點表示脈搏如⊕
(4)若需記錄脈搏短絀圖表,則於心率與脈率之間以藍筆塗滿。
(7)物理降溫怎麼書寫擴展閱讀
體溫單是用於描繪患者體溫、脈搏、呼吸曲線和記錄患者血壓、體重、出人水量、人院、出院、轉科、手術、死亡等。
記錄要求:數據正確,字跡清晰,一律用藍黑墨水書寫,圓點等大等圓,連線平直,達到准確、美觀、整潔的目的。
⑻ 發燒物理降溫應該怎麼做
多喝開水幫助排汗,這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常用的。溫水擦浴也可以用酒精,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處。泡溫水澡也是不錯的辦法。物理降溫的同時可以喝點姜湯以助驅寒排汗。經過上述處理不降溫就必須服葯了。
1、發熱一般是感染引起居多,物理降溫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效果不佳時候最好葯物治療。
2、物理降溫常用酒精擦浴,就是用棉球蘸酒精後在頭部或者全身擦拭,由於酒精揮發緣故可以起到降溫作用,有的高熱40度以上為了保護頭部,可以使用冰帽,就是把冰塊放特製帽子里起到降低頭部溫度保護腦細胞作用。多飲水,通過增加排泄也可以起到降溫作用。
3、物理降溫效果不佳使用葯物,常用降溫葯物消炎痛栓、芬必得、臣功再欣、安宮牛黃丸。存在感染抗感染,葯物頭孢拉定、左氧氟沙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