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物理公式和一部分知道點都掌握了。老師講基本都能聽懂。但做題時,卻不會運用。有什麼方法能學會運用
還是那句話,多做題,通過大量的題庫訓練得到一個經驗,看到題就知道如何運用。
當你看到條件時候不知道要用什麼。做題時候把所以得已知條件和位置條件全部列出來,然後思考他們的關系,剛開始可以把所有的公式包括基礎的和推導的全部列出來,然後篩選出有用的,久而久之就可以不需要笨重的全部列出,可以很敏感的看到題目就知道該用什麼式子。
當然,不會運用除了做題少之外,最重要的是你對公式和知識點表面上掌握了,但其實你根本不理解為什麼是這樣,只是停留在知道這個知識點和公式上,你要去深刻的理解為什麼是這樣的,推倒的式子也自己去思考,通過單位之間的關系思考推導公式。
⑵ 高中物理公式_高一物理公式總結_包括必須1和必須2的
背公式真的沒有用的,還是要靈活運用才可以啊,即使全部背出來啦,考試時,用那個公式都不知道有什麼用。高一物理公式那麼多,很難背的。
還是要做題的做題,做實驗的就做vcm模擬實驗,知識是日積月累的,做多了自然就會記得。
直接貼出來會有些看不到的,你把郵箱發給我,我發到你郵箱吧。
⑶ 高中物理公式理解不了怎麼辦,背了也不會用,就是想不到該怎麼辦 求專業人士指點!!!!!
把課本好好理解理解,最好結合物理學發展史
比如虎克定律中,彈簧的伸長量(或縮短量)與受力成正比,這個定律里涉及的量有
定量:原長,虎克系數,
變數:伸長,外力,總長。
總長=原長+伸長
伸長=系數*外力。
問題總是在這幾個量里邊變化,不可能還有別的變化,
最多也就能出個二元一次方程問題吧。
我反對使勁做題目的。
⑷ 高中物理不會做題怎麼辦
高中物理題不會做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
1.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2.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3.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