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波長公式是什麼
波長公式是:「λ=V/f」。
波長指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在波的圖形中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時刻相同的相鄰的兩個質點之間的距離。 橫波與縱波的波長指在橫波中波長通常是指相鄰兩個波峰或波谷之間的距離。在縱波中波長是指相鄰兩個密部或疏部之間的距離。波長在物理中表示為:λ,讀作「拉姆達」,單位是「米」。
波長指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在波的圖形中兩個相對平衡位置之間的位移。橫波與縱波的波長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在橫波中,波長是指相鄰兩個相位相差的點的距離,通常是相鄰的波鋒、波谷或對應的過零點。
相關信息
在討論彈性波的傳播時,會假設媒質是連續的,因為當波長遠大於媒質分子之間的距離時,媒質中一波長的距離內,有無數個分子在陸續振動,宏觀上看來,媒質就像是連續的; 但如果波源的頻率極高,波長極小。
當波長小到等於或小於分子間距離的數量級時,相距約為一波長的兩個分子之間,不再存在其他分子,不能再認為媒質是連續的,也不能傳播彈性波了。高度真空中分子間的距離極大,不能傳播機械波就是這個原因。
② 希臘字母λ怎麼讀
希臘字母λ讀作:['læ:mdə]
λ希臘字母表中排序第十一位的字母,英語名稱為Lambda。
λ漢字讀音:拉姆達。
小寫λ用於:
1、物理上的波長符號。
2、放射學的衰變常數。
3、線性代數中的特徵值。
(2)物理上拉姆達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其他希臘字母讀法:
1、Α α:阿爾法 Alpha
2、Β β:貝塔 Beta
3、Γ γ:伽瑪 Gamma
4、Δ δ:德爾塔 Delte
5、Ε ε:艾普西龍 Epsilon
6、Ζ ζ :捷塔 Zeta
7、Ε η:依塔 Eta
8、Θ θ:西塔 Theta
9、Ι ι:艾歐塔 Iota
10、Κ κ:喀帕 Kappa
③ λ什麼意思
一個希臘字母。拉姆達 Λ Lambda(大寫Λ,小寫λ),是第十一個希臘字母。讀音:làn dǎ(爛打) 大寫Λ用於: 粒子物理學上,Λ重子的符號 小寫λ用於: 物理上的波長符號 。放射學的衰變常數, 線性代數中的特徵值。 西里爾字母。
希臘字母表中排序第十一位的字母,英語名稱為Lambda。
希臘字母源於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只有輔音,從右向左寫,希臘語言母音發達,希臘人增添了母音字母。因為希臘人的書寫工具是蠟板,有時前一行從右向左寫完後順勢就從左向右寫,變成所謂 「耕地」式書寫,後來逐漸演變成全部從左向右寫。
④ 宇宙常量的意義是什麼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波爾.施泰恩加德和英國劍橋大學的尼爾.圖爾克這兩名理論物理學家在2011年共同提出了一個理論,即宇宙大爆炸發生了不止一次,宇宙一直經歷著「生死輪回」的過程,而人們所認為的14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並非宇宙誕生的絕對起點,而是宇宙的一次新生。
兩位科學家是在對宇宙常量的大小計算中發現這個理論的。
科學界一直都試圖解釋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自然界中的那麼多常量的值都是那麼剛好讓生命存在?
所謂宇宙常量,是對真空中的能量的數學表述,並用希臘字母的第十一個字母「拉姆達」表示,這種能量也被認為是神秘的「暗能量」,而這種神秘能量正在讓宇宙不斷加速膨脹。
宇宙常量有多大是宇宙大爆炸發生次數的關鍵。如果「拉姆達」太大,那麼宇宙就會在大爆炸後立刻迅速膨脹並撐破,就像被吹爆的氣球,那麼生命就不可能在百億年後存在了。
一位宇宙專家曾經表示,「拉姆達」的值是物理學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讓人們非常的迷惑。
科學家的研究
科學界甚至出現了「人擇原理」,即宇宙常量恰當地選擇了人類生存,而人類也恰好選擇了在這樣一個常量條件下出現,現在人類又回頭研究著為什麼宇宙常量會剛好讓人類生存。
為了找到「人擇原理」之外合理的解釋,波爾.施泰恩加德和尼爾.圖爾克利用宇宙大爆炸模型計算宇宙常量,但得到的結果要比實際觀測到的宇宙常量大得多,是實際值的10100倍,也就是根本不適合現在宇宙中的生命生存。
宇宙常量的大小說到底還關繫到人類的生存。因此波爾教授和尼爾教授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後宇宙常量也就是「暗能量」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但在經過進一步的計算後,他們發現140億年根本不夠將爆炸後的值減弱到現在這個值。劍橋大學的尼爾教授說:「人們認為時間開始於那次大爆炸,但從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而我們的推論看起來就非常的激進,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存在時間的。」
多次爆炸的理論
宇宙大爆炸不止一次發生,宇宙的年齡超乎科學家想像,兩位科學家的理論顛覆了人們的「常識」,在人們常常猜想時間將止於何時的時候,他們又告訴了人們時間沒有起點。
既然「拉姆達」的值在近140億年中減弱到現在這個適合生命存在的值,那麼兩位科學家就想到了宇宙大爆炸也許發生了不止一次,每一次的大爆炸都讓宇宙常量有所減弱。在產生了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之前,很可能是在萬億年中宇宙大爆炸發生了很多次。
尼爾教授說:「我想,宇宙的年齡可能遠遠大於萬億年。時間沒有開始,根據理論宇宙的年齡是無限大的,而宇宙范圍也是無限大的。」
宇宙常量
⑤ 宇宙還會爆炸嗎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波爾•施泰恩加德和英國劍橋大學的尼爾•圖爾克這兩名理論物理學家在2011年共同提出了一個理論,即宇宙大爆炸發生了不止一次,宇宙一直經歷著「生死輪回」的過程,而人們所認為的14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並非宇宙誕生的絕對起點,那隻是宇宙的一次新生。兩位科學家是在對宇宙常量的大小計算中發現這個理論的。
科學界一直都試圖解釋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自然界中的那麼多常量的值都是那麼正好,剛好讓生命存在。所謂宇宙常量,是對真空中的能量的數學表述,並用希臘字母的第11個字母「拉姆達」表示,這種能量也被認為是神秘的暗能量,而這種神秘能量正在讓宇宙不斷加速膨脹。
宇宙常量該有多大,是宇宙大爆炸發生次數的關鍵。如果「拉姆達」太大,那麼宇宙就會在大爆炸後立刻迅速膨脹並撐破,就像吹爆的氣球,那麼生命就不可能在百億年後存在了。一位宇宙專家曾經說,「拉姆達」的值是物理學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讓人們非常迷惑。科學界甚至出現了「人擇原理」,即宇宙常量恰當地選擇了人類生存,而人類也恰好選擇了在這樣一個常量條件下出現,現在人類又回頭研究著為什麼宇宙常量大小會剛好讓人類生存。
為了找到「人擇原理」之外合理的解釋,波爾•施泰恩加德和尼爾•圖爾克利用宇宙大爆炸模型計算宇宙常量,但得到的結果要比實際觀測到的宇宙常量大得多,是實際值的10的100次方倍,也就是根本不適合現在宇宙中的生命生存。
宇宙常量的大小說到底還關繫到人類的生存。因此波爾教授和尼爾教授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後宇宙常量,即暗能量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但是,經過了進一步的計算之後,他們發現140億年根本不夠將爆炸後的值減弱到現在這個值。劍橋大學的尼爾教授說:「人們認為時間開始於那次大爆炸,但從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而我們的推論看起來就非常的激進,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存在時間的。」
大爆炸不止一次發生,宇宙的年齡超乎科學家的想像,這兩位科學家的理論顛覆了人們的常識。在人們常常猜想時間將止於何時的時候,他們又告訴了人們時間並沒有起點。既然「拉姆達」的值在近140億年中減弱到現在這個適合生命存在的值,那麼,這兩位科學家就想到了宇宙大爆炸也許發生了不止一次,而每一次的大爆炸都讓宇宙常量有所減弱。在產生了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之前,很可能是在萬億年中宇宙大爆炸發生了很多次。尼爾教授說:「我想,宇宙的年齡可能遠遠大於萬億年。時間沒有開始,根據理論宇宙的年齡是無限大的,而宇宙范圍也是無限大的。」
在2002年,這兩位科學家就提出了宇宙進化經歷著「生死輪回」這個觀點。宇宙就是在一次次大爆炸後重生,在每一次「輪回」中,宇宙都在膨脹中消耗原有物質,在宇宙常量減弱時也會產生一些新粒子,直至另一次大爆炸到來,然後新粒子又形成了新物質、天體乃至生命。如果這兩位科學家的假設是正確的,那麼下一次的大爆炸將在什麼時候到來呢?
⑥ 「α、β、γ、δ」的讀音是什麼
α:/'ælfə/ 漢語名稱:阿爾法
β:/'bi:tə/ 或 /'beɪtə/ 漢語名稱:貝塔
γ:/'gæmə/ 漢語名稱:伽瑪
δ:/'deltə/ 漢語名稱:得爾塔
希臘字母是希臘語所使用的字母,也廣泛使用於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天文等學科。希臘字母跟英文字母、俄文字母類似,只是符號不同,標音的性質是一樣的。希臘字母是世界上最早有母音的字母。
俄語、烏克蘭語等使用的西里爾字母和喬治亞語字母都是由希臘字母發展而來,學過俄文的人使用希臘字母會覺得似曾相識。希臘字母進入了許多語言的詞彙中,如 Delta(三角洲)這個國際語匯就來自希臘字母Δ,因為Δ是三角形。
希臘字母被用於數學、科學、工程和其他方面。
在數學中,希臘字母通常被用來表示常數、特殊函數和一些特定的變數。在數學領域,通常大寫與小寫的希臘字母所代表的意義都會有所分別,並且互不相關。
有一些大寫的希臘字母 其寫法與相應的拉丁字母相同或十分相似,因而不會被使用,例如:A、B、E、H、I、K、M、N、O、P、T、X、Y、Z
。
除此之外,由於小寫的 ι(iota),ο(omicron)和 υ(upsilon)跟拉丁字母中的 i、o 和 u
很相似,所以也很少被使用。有時,希臘字母的字體變種在數學中有特定的意思,例如:φ(phi)、π(pi)。
⑦ 拉姆達等於c比f
你是想問拉姆達等於c比f是什麼意思?就是拉姆達等於c除以f的值。
就是真空中光速計算公式演化來的,拉姆達就等於c除以f的值。
物理公式c=λf是光在真空中光速的計算公式,λ(lambda)讀作拉姆達,單位米(m)。
⑧ 波長是什麼意思
波長指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在波的圖形中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時刻相同的相鄰的兩個質點之間的距離。 橫波與縱波的波長指在橫波中波長通常是指相鄰兩個波峰或波谷之間的距離。在縱波中波長是指相鄰兩個密部或疏部之間的距離。 波長在物理中表示為:λ,讀作「拉姆達」,單位是「米」。另有,同名短片《波長》。
⑨ 波長到底是什麼
沿著 波 的傳播方向,在波的圖形中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時刻相同的相鄰的兩個質點之間的距離。 橫波與縱波的波長 ---- 在橫波中波長通常是指相鄰兩個波峰或波谷之間的距離。在縱波中波長是指相鄰兩個密部或疏部之間的距離。 波長在物理中表示為:λ,讀作「拉姆達」,單位是「米」 右圖是電磁波的波長范圍及名稱。從圖中可以看出,光波是指波長從零點幾毫米到大約零點一微米波長范圍內的電磁波。電磁波傳播速度的計算公式是:c=λ×f;其中c是定值,等於2.99792458×10的八次方(m/s),約3.0×10的八次方(m/s);f是頻率,單位是赫茲(Hz)。
波長的掌握
在1920年以前,人們只是掌握了無線電波的長波和中波波段,電磁波的應用也僅限於傳遞電報、靜止圖像和少量的電話。1930年,人們掌握了短波。此後又開拓了超短波、微波和毫米波領域,於是大容量的麥克斯韋微波和衛星通信出現了。大致來說,幾乎每隔十年人類就可開發並掌握一個新的波段。 對於無線通信來說,信息要靠電磁波來傳輸。一般來說,電磁波的頻率越高,可承載的信息量也就越大。而頻率越高,相應的波長就越短。人們致力於電磁波的開發,從長波、中波到短波、超短波、微波,目的就是為了傳送更多的信息。 麥克斯韋在預言電磁波的存在時,也作出了「光也是電磁波」的著名論斷。1865年,麥克斯韋在《電磁場的力學理論》中指出:光和電磁波是同一實體的屬性的表現,光是一種按照電磁定律在場內傳播的電磁擾動。自此,麥克斯韋在科學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光的本質,即光也是電磁波,是一種波長更短的電磁波! 麥克斯韋在科學上的貢獻是創建了電磁場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論證了光波就是電磁波! 電磁波的波速 ,頻率和波長的關系: 波速=波長乘頻率 頻率=1/周期
⑩ 物理中波長的那個符號怎麼念
物理中波長的那個符號 λ (Lambda),拼音是lamda,讀音是 拉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