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畢業論文怎麼開始

物理畢業論文怎麼開始

發布時間:2022-08-04 16:10:14

物理實驗類的畢業論文怎麼寫是像實驗報告那麼寫嗎

論文是系統性的全部物理實驗的綜合,抽其要點加以歸納總結

⑵ 畢業論文怎麼開始啊

看來槍手和商人不少啊~
真正地,我來幫你,我也大四,正在寫論文,快差不多了。
首先恭喜你既然你題目定了那就解決了一大問題~因為很多人往往都不知道寫什麼題目而盲目、徘徊,浪費不少時間在這個上面。好,題目不多說,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寫開題報告,這個就是你的寫作計劃咯~關於你的這個題目的論文我不直接說寫什麼、怎麼寫,我說一些寫論文的方法。
重要的是資料和數據的或獲取。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獲得:網上,中國期刊網、維普資訊、萬方資料庫、中國知網等數據資料庫,專供論文寫作,不過是收費模式,沒費只能查詢,不能查看更別提下載使用,但一般大學的圖書館應該都有買這些版權,在學校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直接就可以上去用,自己就不用注冊或是交錢就可以下載使用,下大量的相關論文、文獻資料,自己參考就好寫多了;另一個就是圖書館的書籍資料和現刊了,一般是學校的圖書館就可以,必要時可以去市裡的圖書館借書籍資料,因為論文里必須包含的一項就是「參考資料」,需要寫上幾十本。
有了資料多看一些你就知道什麼樣的論文該怎樣寫了,然後自然就知道你該怎樣寫你的論文。另外多聯系導師,他會給你有用的提示和幫助。
最後一個跟上面的槍手和商人們還真有點關系的就是買論文,現在這樣的網站、機構和商人可多了,很便宜、很強大,我有一個同學為圖方便就是這樣做的,直接花錢買一篇了事。不過我想說的是,論文就是你學生生涯至少是這個階段學生生涯的最後一件事,我自己希望是自己好好完成,交出最後一份滿意的答卷,給自己的大學畫上一個還算是圓滿的句號。況且買的論文還不一定安全呢。
最後祝你好運並且找到好工作~

⑶ 寫畢業論文的步驟,越詳細越好。。。

根據學術堂介紹畢業論文通常是一篇較長的有文獻資料佐證的學術論文,是高等學校畢業生提交的有一定學術價值和學術水平的文章。它是大學生從理論基礎知識學習到從事科學技術研究與創新活動的最初嘗試。學生在整個畢業論文寫作中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獻資料,文獻資料的查找對一篇畢業論文寫作的成功至關重要。

畢業論文的寫作步驟:

畢業論文通常是一篇較長的有文獻資料佐證的學術論文,一般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寫作過程.要完成一篇畢業論文,一般需要經過:論文選題、論文提綱、論文撰寫幾個步驟:(當然,應當注意的是:文獻檢索、閱讀在第一、第二階段至關重要,而數據收集、驗證則在撰寫過程至關重要)

1、畢業論文選題

畢業論文題目的選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確定的.若選擇的畢業論文題目范圍較大,則寫出來的畢業論文內容比較空洞,難以結合實際;而選擇的畢業論文題目范圍過於狹窄,又難以查找相關文獻資料,會讓人感到無從下手.對於畢業論文題目的確定,通常可以採取先選出一個大的研究方向,再圍繞該研究方向查找文獻資料,通過閱讀、思考、分析材料逐漸把畢業論文題目范圍縮小的方法。

如:財務會計方向;財務管理方向;審計學方向等

在財務會計方向又有:關於會計環境;關於會計核算;關於會計准則;關於會計程序等等。。。

在財務管理方面又有:關於理財環境;關於籌資渠道、方法、原則;關於投資預算、評估方法、資本運作等等。。。

在畢業論文選題過程中,應做好前期准備工作。很多大學畢業生在寫作畢業論文時,基本上沒有自我選題這一步,而是根據指導教師所定的題目,在網上查找幾篇相關的文獻,通過「剪刀糨糊式」的復制、粘貼,拼湊組合成一篇畢業論文了事。這樣寫出來的畢業論文其質量可想而知,這就失去了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學生要想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首先自己要能對畢業論文題目內容及寫作思路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因此自我選題就顯得非常重要。

2 論文提綱的擬定

2.1編寫提綱的步驟

本科畢業論文的基本結構:即由序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組成。

序論、結論這兩部分在提綱中部應比較簡略。本論則是全文的重點,是應集中筆墨寫深寫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綱上也要列得較為詳細。

本論部分至少要有兩層標准,層層深入,層層推理,以便體現總論點和分論點的有機結合,把論點講深講透。

下面簡單闡述一下編寫畢業論文提綱的方法:

a.先擬標題;

b.寫出總論點;

c.考慮全篇總的安排:從幾個方面,以什麼順序來論述總論點,這是論文結構的骨架;

e.大的項目安排妥當之後,再逐個考慮每個項目的下位論點,直到段一級,寫出段的論點句(即段旨);

f.依次考慮各個段的安排,把准備使用的材料按順序編碼,以便寫作時使用;

g.全面檢查,作必要的增刪。

2.2在編寫畢業論文提綱時還要注意:

第一,編寫畢業論文提綱有兩種方法:一是標題式寫法。即用簡要的文字寫成標題,把這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這種寫法簡明扼要,一目瞭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畢業論文提綱一般不能採用這種方法編寫.二是句子式寫法。即以一個能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該部分內容概括出來。這種寫法具體而明確,別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費時費力。畢業論文的提綱編寫要交與指導教師閱讀,所以,要求採用這種編寫方法。

第二,提綱寫好後,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這就是提綱的推敲和修改,這種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幾點。一是推敲題目是否恰當,是否合適;二是推敲提綱的結構。先圍繞所要闡述的中心論點或者說明的主要議題,檢查劃分的部分、層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說明問題,是否合乎道理;各層次、段落之間的聯系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然後再進行客觀總體布局的檢查,再對每一層次中的論述秩序進行「微調」。

第三,畢業論文寫作一般要求提綱擬到三級標題,即

一(一)1,2;(二)1,2;。。。。

擬定畢業論文的提綱時,要根據論文的內容考慮篇幅的長短,即文章的各個部分,大體上要寫多少字,使結構合理。

論文提綱,例如:

一、序論

1.提出中心論題;

2,說明寫作意圖。

二、本論

(一)前提條件

1.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建築勞動力市場的產生創造了宏觀環境;

2.建築產品市場的形成,對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提出了現實的要求;

3.城鄉體制改革的深化,為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4.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建立,是建築行業用工特殊性的內在要求。

(二)目前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現狀

1.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

2,有市無場的隱形市場;

3.易進難出的畸形市場;

4,交易無序的自發市場。

(三)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對策

1.統一思想認識,變自發交易為自覺調控;

2.加快建章立制,變無序交易為規范交易;

3.健全市場網路,變隱形交易為有形交易;

4.調整經營結構,變個別流動為隊伍流動;

5,深化用工改革,變單向流動為雙向流動。

三、結論

1,概述當前的建築勞動力市場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2.呼應開頭的序言。

2.3畢業論文提綱擬定的幾個原則:

如何落筆擬定畢業論文提綱呢?首先要把握擬定畢業論文提綱的原則:

(一)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佔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當,篇幅的長短是否合適,每一部分能否為中心論點服務。

(二)從中心論點出發,決定材料的取捨,把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棄,盡管這些材料是煞費苦心費了不少勞動搜集來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材料只是為形成自己論文的論點服務的,離開了這一點,無論是多麼好的材料都必須捨得拋棄。

(三)要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初學撰寫論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論點和論據沒有必然聯系,有的只限於反復闡述論點,而缺乏切實有力的論據;有的材料一大堆,論點不明確;有的各部分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邏輯關系,這樣的畢業論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這樣的畢業論文是沒有說服力的。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了有說服力,必須有論點有例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論證過程有嚴密的邏輯性,擬提綱時特別要注意這一點,檢查這一點。

⑷ 初二物理小論文怎麼寫啊論文是什麼東西怎麼寫

隨著物理實驗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以及高等學校開設綜合性、研究性、設計性實驗的數量增加,實驗論文的寫作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本文介紹實驗論文的性質結構和寫作方法。

物理實驗論文,就是物理學習者,為檢驗某一物理學定理、定律或假說,或為探究某一新的規律或解決某些實際的物理問題,有計劃、有目的進行物理實驗,對人為特定條件下所獲得的事實或現象進行觀察、分析、綜合、判斷、得出科學的結論,然後如實地將實驗過程和創造性成果加以歸納、總結成文向社會發布。這種書面表達方式就是物理實驗論文。

物理實驗論文的寫作基礎是物理實驗。物理實驗,同其它自然科學實驗一樣,是實驗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運用相應的物質手段(實驗儀器、設備等),主動干預或控制現象,模擬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以便在典型環境中或特定條件下獲得一定物理事實的一種探索活動。物理實驗的構成要素也同其它自然科學實驗一樣,是實驗者、實驗對象和實驗手段三者組成。物理實驗的過程,就是實驗者通過自己有目的活動,藉助實驗手段,觀察和研究實驗對象,演繹客觀變化的過程。物理實驗論文就是表述這一過程及這一過程的結論。隨著科學的發展,物理學所研究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所研究的物理問題越來越深入,正在向著縱深的方向發展。物理實驗論文的層次也在不斷提高,與此相適應,為檢驗物理定律或假設所需的實驗手段必須越來越先進,於是物理實驗就以一種獨立的形式與物理理論並行或交叉式發展,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物理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檢驗物理定理、定律乃至物理理論的正確性,或深化對某一規律的認識。與此目的相適應,物理實驗是在人為的比較理想的環境中,採用一定的儀器和方法,並經過精心的設計、安排而成的。它具有模擬、簡化、純化、強化、綜合、抑制或排除某些物理現象的作用,因而可以較為迅速、可靠、經濟地認識自然界的物理規律,從而達到推廣應用而改造自然的目的。這也是物理實驗的價值之一,其論文是這一價值的實現媒介,物理實驗是創造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先導。物理學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物理學理論的重大發現和突破,都是從實驗中發展和提煉出來的。此外,根據已知的事實,經過推理而提出新的觀點和假說,也只有通過物理實驗的檢驗才能確定其正確性。二十世紀量子理論的出現就是建立在無數的近代物理實驗的基礎之上,在某種意義上講,量子理論是無數近代物理實驗論文的歸納結晶,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經受實驗的檢驗才被物理學家們所接受,所以相對論也是物理實驗的間接型論文。

物理實驗論文,既可以表達作者依據特定的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出一套全新的實驗方案,利用外加的因素去干擾實驗對象,看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然後用文字記錄或表述這個過程;也可以運用新的原理、設備和方法、驗證前人已有的實驗結果是否正確;並加以表述還可以表述運用和他人相同的實驗原理、設備和實驗方法,作出更高精度的測定,進一步加深對研究對象的某些性質和規律的認識,將研究工作引向縱深方法發展。

2 物理實驗論文的特點

2.1 客觀真實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標准,就是由於實踐的客觀真實性,所以客觀性是物理實驗畢業論文的最本質的特點。由於物理實驗是為了檢驗物理規律,從而使為物理學理論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可靠的依據。因此,在撰寫物理實驗論文時,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真實地記錄所有實驗數據,並要經過反復核實和檢驗。以便得出客觀的實驗結果。決不能為了適應某個物理定理或定律而修改數據,使實驗失去意義。當實驗結果與某一定律相違背時,應仔細地檢查和分析實驗過程中的一切可能因素,盡力排除不利因素。如是實驗條件不能達到的情況,則應當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或通過實驗驗證這些因素在實驗結果的影響趨勢,從而說明這些因素在實驗結果上的作用,以便為其他實驗者提供可貴的參考價值。實驗結果必須具有可重復性,實驗數據不但經得起自己的驗證,而且要經得起其他任何人的復驗。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進行同一實驗都將得到完全相同的實驗結果。實驗中發生的現象能夠被多個實驗者重復檢驗,一般來說就能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性。不可重復的實驗結果其客觀性就要受到懷疑。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韋伯曾宣布,他的實驗裝置已直接接受到了從銀河系某一天體發出的引力輻射,從而直接驗證了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的預言。但他的實驗結果在世界上十幾個實驗室里都未能重復,因而也就沒有得到科學界所承認。

2.2 嚴謹准確性

物理實驗論文不但要求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作出如實的客觀性的反映,而且還要做到敘述准確無誤。要准確地表述實驗目的、對象、儀器、方法、步驟、現象、數據、結果等的實驗的全過程及其重要的細節,具體分析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這是撰寫物理實驗論文必須具備的科學態度。在記錄數據時,必須按照儀器的精度,准確讀數到估計位。而在數據的運算過程中,不能隨意取捨,以免丟失其精度,必須按照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進行數值的取捨。只有做到准確、科學地處理數據,才能反映實驗的真實性,並可能從中獲得意外的結果。

2.3 獨立創造性

物理實驗論文和物理實驗報告雖然都是物理實驗成果的文字體現,但二者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有明顯的區別,其中最根本的區別是物理實驗論文必須具有獨創性。也就是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物理實驗報告是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如實記錄,包括整個實驗工作的進行過程、設備、觀察結果等細節,相當詳細和具體。物理實驗報告可以重復前人實驗結果的記述,可以不限於闡述創新的內容,可以不要求明確的結論。不論實驗是否達到預期的目的,不論取得的結果是否正確,都可以寫成物理實驗報告,對物理學理論和實驗的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表達方式上,物理實驗報告以敘述和說明為主,分條列項,如實地將實驗過程和結果表述清楚就行了,篇幅都比較短。甚至有的實驗報告還設計了固定的表格,只需按表格中所列項目一一填寫,就算完成了任務。而物理實驗論文則不然,它是物理實驗創造性成果的書面形成,以闡述作者的物理學觀點為目的,一定要有個人獨到的看法。它不必包括實驗過程的詳細敘述,也不必描述過多的繁瑣的觀察所得。所有的實驗工作都可以寫成實驗報告,但卻沒有必要寫成論文,這最終取決於見解是否具有獨創性。在表達方式上,物理實驗論文以闡述、議論為主,要求符合學術論文的篇章和寫作規范。

3 物理實驗論文主要結構形式

3.1 引言

物理實驗論文的引言對全文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是引人入勝的門面,要求交待清楚此項實驗的緣由、目的和重要性。其中包括做的是什麼實驗?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有什麼理論和實踐的依據?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前人和他人已做過哪些工作?尚有哪些問題還未得到最終取得的結果,有哪些拓展、突破和創造性的成果等。這部分要寫得概括精煉,條理清楚。上述內容不必全寫。視需要而定。在引言里,既要客觀、公正地評述前人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又不要過多地引用和堆砌前人論文的內容。

3.2 正文

物理實驗論文的正文內容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項目:

(1)實驗原理

簡要說明實驗所依據的基本原理,實驗方案、實驗裝置的設計原理等。有的論文實驗原理可以省略,但在這樣兩種情況下不能省略:一是實驗原理或實驗方案、裝置是自己設計的,實驗內容是新穎的;二是實驗條件是復雜的、讀者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均有必要對實驗原理作出扼要說明。

(2)實驗設備和方法

這是物理實驗論文的核心內容。一個研究課題,從上馬到獲得結果,全部過程都是要運用實驗材料和設備,還要採用有效的實驗方法。因此,這一部分應將選用的材料、實驗設備和實驗方法一一加以介紹,以便他人能夠據此重復實驗。在敘述時,對於通用的材料、設備和傳統的方法只需簡單提及,並指出可供參考的文獻即可。如果是仿製又有改進的,就應詳細敘述改進的部分。如果是自行設計製作的實驗裝置或採用新的實驗方法,那就應詳細說明這樣設計和所用方法的理論依據、原理、結構、條件以及所使用的設備型號、原材料規格、性能、測試手段和操作步驟等,並附實驗裝置簡圖或照片,還應對所有裝置或儀器的精密度做出必要的檢驗和標定。

(3)實驗過程

在這一部分里,主要說明制定的實驗方案和選擇的技術路線,以及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還要說明實驗過程中試驗條件的變化因素及其依據等。不可將實驗過程一一羅列無遺,使論文顯得很啰嗦,而只需敘述那些主要的、關鍵的、非常有用的、不同於一般同類的實驗設備及操作方法,從而使實驗結果所表現的規律性更加鮮明。如是採用別人的實驗方法,只要指明某方法並表明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即可,不必詳述其實驗過程。如實驗程序有改動的地方,則必須說明其改動原因。

敘述實驗過程,通常採用實驗工作的邏輯順序,而不採用自己實驗的時間先後順序。要抓住主要環節,從錯綜復雜的事物中里出脈絡,按其發展變化的順序來寫,使人容易讀懂並注意所述實驗過程的連貫性。要從成功與失敗、正確與謬誤、可能性與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表現出嚴謹的科學性和邏輯性。

(4)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結果與分析是論文的核心部分。實驗成敗由此判斷,一切推理由此導出,所以應該充分說明,並採用表格、圖解、照片等附件。這些附件在這里能起到節省篇幅和幫助讀者理解的作用。

在這一部分里,對實驗結果具體的判斷分析,通常要逐項進行討論。數據是表示結果的重要依據,其計量單位名稱、代號,必須遵循統一的國際單位制的規定。要盡量壓縮一些眾所周知的議論,突出本課題研究的新發現和經過了證實的新見解,讓讀者反復研究數據,徹底估價判斷和推理的正確性。作者在實驗中得出的某些見解,雖未充分證明足以列為具體結論時,也可闡明。有些實驗結果在某些方面出現異常情況,無法解釋,雖不影響論文的主要觀點,也應予以說明,以供未來的研究者借鑒。

結果分析的目的在於闡述實驗結果的意義。一般應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a. 主要原理或概念;

b. 實驗條件,尤其是人力未能控制的缺點更應說明;

c. 本實驗結果與他人結果的異同,突出自己在實驗中的新發現和新發明;

d. 解釋因果關系,說明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e. 尚須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對上述各方面的內容,在進一步具體分析時,要根據各個問題所處的地位、相關性、因果關系以及例外或相反的結果等,妥善地安排次序,務求合乎邏輯地說明問題。

最後,還可提出本課題下一步所作的研究或未來的工作計劃,這對讀者是有啟發和幫助的。

3.3 結語

這是物理實驗論文最終的、總體的結論,回答從實驗結果本身概括或歸納出來的判斷和評價。它是整個實驗過程的結晶,是全篇論文的精髓。作者應通過實驗所獲得的創造性成果和獨創的見解在結論中作如實表述。作結論時,要抓住本質,突出中心,揭示事物內在的聯系;用詞要恰如其分,留有餘地,既不能把問題說得模稜兩可,又不要說得太死、太大、太絕對。實驗結果富有成效,僅僅是指實驗過程中人為所創造的條件而言的,在推廣應用時,必然要受到這種或那種條件的限制,因而在做結論時,應充分考慮各種主客觀因素,切忌不可將實驗室的成效等同於實際生產中的成效。結論的文字要准確、鮮明、精煉,不要復述前面的結果和討論,又要與引言相呼應,與正文緊密聯系,才能作出充分和合乎邏輯的推理與判斷,作出的結論才能令人信服。
0人 | 分享到: 閱讀(124)| 評論(2)| 引用(0) |舉報
又見宿舍檢查 班費情況一覽表
歷史上的今天

相關文章
關於pn結正向壓降與溫度關系的研究與應用的論文

⑸ 如何寫物理論文

給你提供一篇範文吧!供參考!很有用的!

論文範文!!!不知對你有沒有幫助?

慣性是經典力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同時它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基礎性觀念,並且慣性問題也是經常被物理學界討論的一個話題(1)。可是,盡管經典力學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時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師在此問題上還存在著很多的混亂性(2),本文試從幾個方面對慣性進行了討論,望引起大家的共識。

一、慣性的意義

大家知道,慣性是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3)。一個物體,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來靜止的就會一直靜止下去,而原來運動的則會一直作勻速直線運動。這里的問題在於:慣性是否是物體的性質?依據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任何物體均具有慣性。因而,看來慣性不是被研究物體的性質,因為這一性質是一切物體所具有的,也就是說它與物體的個別特徵無關。因而,慣性只能是存在的一個特徵,是被研究對象周圍的環境在此對象上的表現。換一句話說,它是存在於物體周圍的一種條件,一種約束。

二十世紀初,德國數學家諾特爾(4)證明了:空間平移對稱性導致動量守恆、空間轉動對稱性導致角動量守恆、而時間均勻性導致能量守恆。事實上,物體的慣性是時間均勻性與空間對稱性的必然結果。因而它與個別的特殊研究對象無關。慣性不是個別存在物的性質,個別存在物只是慣性的顯現者,慣性的本質與個別存在物的特性無關。從而我們就不能用反映個別存在物性質的量(例如質量)來測度慣性。因為慣性作為存在的一種顯現,並無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之狀態的表達。

二、慣性與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難易程度無關

通常認為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是據於這樣的理由:質量大的物體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這是由牛頓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結論。而事實上物體運動狀態是否變化,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是難還是容易是與慣性無關的。慣性所揭示出的物體之性質不在於其使(或抗拒)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或代表改變的難易程度的能力,而在於它的保持某種特定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本領:在最相似的物之間,錯覺說著最巧妙的謊;最小的罅隙是最難度(5)。因而慣性與物體的質量無關。倘若慣性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的話,則我們也可以說力與慣性也有關系。因為對於相同質量的物體而言,力越小其運動狀態就越難改變。因而,也即力越小物體的慣性越大。事實上,在慣性概念發展的最初時期,牛頓就將慣性與力進行等價的思考,當然現在大家知道牛頓的把慣性等同於力的思想是錯的了。如果要說質量與慣性確有聯系的話,作者以為也只能從這樣的一個視角來看:慣性是由其表現物體周圍存在著的與時空有關的天體質量分布情況決定著的性質。這是因為,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的性質是由天體質量的分布所決定的。至於時間,自從奧古斯丁(6)提出「什麼是時間?」以來,人們還沒有認清它的真面目,也因而從更深的層次上而言,人們只認識到什麼是慣性而還沒有搞清慣性是什麼。

慣性不是一種由個別物體自身所具備的原因(誠然,所有物體均會表現出慣性),它不是我們的一種吃力的、需要支撐的、痛苦感的反映,事實上,它是存在之美感的綻開。因而「慣性是物體對任何改變其運動狀態的外來作用的阻抗的性質」(7)這樣一種說法就是不當的。因為這一注釋還是從對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分析而來的,在這一注釋中已經隱藏了牛頓第二定律及對慣性與物體質量等價的認同感。其實,慣性是一種令人十分安全的、舒適的、和諧的存在之性質,它使物體的存在行為非常簡單,而人們也往往由於常見到這種存在的簡單性而忽視了它的深層含義。靜止的永遠靜止,運動的永遠作勻速直線運動,慣性就是將存在如此單調而重復地顯現在人們眼前。凡是背離了這兩種物體的存在情況而用慣性去解釋其存在原因的,作者以為均屬一種不當的詭辯行為。可是這種詭辯行為不僅麻木了人的腦神經而且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教科書(8),我們來看一些下面的例子。

例1.慣性也有不利的一面,高速行駛的車輛因慣性而不能及時制動常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在城市的市區,對機動車的車速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利於行車安全。(9)

在這里,不能及時制動是由於慣性還是由於制動力不夠大?略作思考,讀者就可判斷出是由於後者。將慣性看成一種破壞力是十分荒唐的。而發生交通事故的真正原因是,由於車輛質量較大,而相應的制動力在如此質量的物體上所產生的加速度很小,不能使車輛很快地減速,從而在短時間內停下來。倘若對於質量較大的車輛來說制動力也允許更大,那麼作者認為還是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制動車輛的。

並且,這個例子中的「高速行駛的車輛」及「對機動車的車速都有一定的限制」的字句很容易使學生認為慣性和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誤導。

例2.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上撞擊幾下,斧頭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這是什麼緣故呢?(10)

通常標准答案是這樣的:開始斧頭和斧柄同時向下運動,當斧柄遇到障礙物時突然停止,而斧頭由於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這樣斧頭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

事實上,斧頭在斧柄上套牢是由於斧頭克服了阻力相對於斧柄運動了一段位移,而慣性不是克服某種阻力使斧頭運動的原因。在此問題中的一個效果是斧頭相對於斧柄產生了某種(克服一定力的)運動,因而我們必須以斧柄為參照系來考察此種運動的實質。當以斧柄為參照時,實際上斧柄在撞擊的過程中是一個非慣性系,它相對於慣性系有一個向上的加速度。因而斧頭在此參照系中必受到一個向下的「慣性力」,正是此力與斧頭的重力克服了斧頭與斧柄之間的彈力與摩擦阻力使斧頭相對於斧柄前進了一段位移,從而使斧頭在斧柄上套牢。如果一定要以地面為參照系來看斧頭在斧柄上套牢的問題,那麼可以這樣認為:雖然斧頭在斧柄上向下套牢的過程中沒有受到除重力以外的向下的另外力,但相對於地面而言斧頭具有一定的動能和重力勢能,正是這個能量克服了阻力作功從而轉化為內能。所以從效果上看,一是斧頭相對於斧柄向下移動了一段位移,二是斧頭與斧柄的接觸面上在發熱。

如果僅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斧頭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是由其受到的作用力大小與作用時間(或所通過的位移)所共同決定的,也就是說它和斧頭相對於斧柄的動能或動量變化有關。斧柄在「水泥地面」上「撞擊」這兩個條件只是使斧柄產生了相對於水泥地面的較大的動量變化率,從而也使斧頭具有了相對於斧柄的慣性力。但是,雖然這個慣性力構成了斧頭套牢在斧柄上的直接原因,可嚴格地說,斧頭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的原因還和斧頭的重力及斧柄的彈性和斧頭與斧柄的摩擦力大小均有關系。並且斧頭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和作用時間也大有關系,因而,撞擊「幾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例3.小車上豎直放置一個木塊,讓木塊隨小車沿著桌面向右運動,當小車被檔板制動時,車上的木塊向右傾倒。這是怎麼回事呢?(11)

教科書上的答案是這樣的:小車突然停止的時候,由於木塊和小車之間的摩擦,木塊的底部也隨著停止,可是木塊的上部由於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木塊向右傾倒。

事實上,本例中小車上木塊的傾倒是由於力矩作用的緣故。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小車對木塊的摩擦力對木塊的重心而言有一個順時針旋轉的力矩,從而木塊向右傾倒。若以小車為參照物,小車被檔板制動時已是一個非慣性系,作用在木塊(重心)上的「慣性力」對木塊的底端也產生一個使木塊作順時針旋轉的力矩。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例2和例3中,斧頭在斧柄上套牢和木塊在小車上傾倒已是一個涉及物體在非慣性系中的動力學的問題。其中例2是非慣性系中的質點動力學問題,而例3則是非慣性系中的剛體動力學問題。可是,在非慣性系中,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論述的牛頓第一定律已不成立,從而也失去了此兩例的代表意義。也就是說,這兩個例子不僅是不準確的解釋而且是不適當的例子。在涉及慣性的問題上我們必須分別那些是屬於慣性現象,而那些則不屬於慣性現象——即為動力學現象。牛頓的例子,毫無疑問是正確的(12),但我們許多的物理學工作者卻將慣性對事物的解釋范圍作了相當隨意而並不恰當的擴展或扭曲。其實在講述慣性時,用不著舉更新鮮的特別例子,倒是需指出慣性使我們對事物常態的存在方式太熟視無睹了。這里問題的關鍵在於,慣性不是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使火車制動、使斧頭套牢在斧柄上、使小木塊傾倒)的原因。嚴格地說,這些原因和物體的慣性無關,只和力有關,而至於火車制動得及時不及時,斧頭套在斧柄上牢不牢,小木塊傾倒得快不快,則不僅與力有關,還和物體的質量、形體、初速度有關。但即使如此地與質量和初速有關卻也與慣性無關。

慣性,這個我們通常認為是由物體內在因素決定的性質,其實是物體存在方式的一種條件性:「試取汽車為參考系統來研究『當汽車急劇剎車的時候,車中乘客有向前傾倒的傾向』這個問題,在汽車急劇剎車前,相對於汽車而言,乘客是靜止的,在汽車急劇剎車時,乘客突然向前傾,這就是說,以汽車為參考系統,乘客由靜止而突然向前傾,並不保持其靜止狀態,並不表現出慣性」(13)。這個條件就是:物體要表現出慣性,它必須處於慣性參考系中。而「事物的存在頑強地延續維持不變,無論運動是快是慢抑或停止。」(14)也只在慣性系中才成立。在研究物體的運動學與動力學問題時,慣性系總有著特殊的地位。可是,這個特殊地位的存在並不單單是人類抽象理性的功勞,並不是人類貪懶和間集化的一個報應,慣性系的存在有其形而上的基礎:自然之美的呈現及人對自然之美呈現體認的同一性。如果沒有了存在的時間均勻性與空間對稱性,我們選取的相對於地面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對研究動力學問題而言也就將成為一個畸形的怪胎。慣性系不僅在計算上向人類提供了聯系物體的相互作用與相對運動的便利方式,其更根本的是它使人與存在的關系成為審美性的。慣性定律給我們的啟示是:存在是美的。而慣性系則是自然對人的一個饋贈。也因而,我們應當從審美的視角來看待慣性,而不應當將它看成一個惡魔或一件便宜貨。

所有的老師都要求學生不要把慣性與慣性定律混為一談,可是當我們的老師用動力學的觀點來看待慣性——也就是說,把慣性與牛頓第二定律混為一談的時候,對學生的這一期望是合適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當教完一些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與規律以後,就要求學生用它們解釋自然現象。事實上,物理學中有些基本概念與規律不是要求我們去解釋自然現象,它沒有這個功能,它只是告訴我們要去感受些什麼,它提供給我們的不是一種推理的方式,而是一個判斷的原則 :它促成我們的判斷更接近於自然之美的呈現。

三、慣性定律與牛頓第二定律的關系

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時,從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作勻速直線運動。可是,僅依據這一點卻不能認為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一個特例。因為這兩個定律的論述對象其實是不一樣的。牛頓第二定律的研究對象是一個物體,而牛頓第一定律論述的是整個存在的性質。慣性——這個任何物體均具有的性質其實不是我們的個別研究對象所具有的性質,因為這個「任何物體」,包括了天地間的萬物,而萬物的總稱(15)即是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也即任何個別的物體都不可能無條件地具有慣性:慣性是存在的特性,是存在著的時空的特性,是宇宙的特性。

其次,牛頓第二定律是關於個別物體因果性的規律,而牛頓第一定律卻與個別物體的因果性無關,它是存在之狀態的表述,它的表述是與具體的特定的時間無關的、瞬時性的。正是這種非時間性(16)構成了牛頓力學的本質特徵。也正是牛頓第一定律所成立的時間均勻性與空間對稱性構成了慣性系的特殊地位,從而使我們可以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意義上來研究物體的動力學關系。因為毫無疑問,物體的運動性質和規律與採用怎樣的空間和時間來度量有著密切的關系(17)。由此可見,不僅牛頓第一定律不是牛頓第二定律和特例,恰恰相反,現行的動力學規律正是牛頓第一定律所揭示的存在之性在具體的個體事物上的展現。慣性定律比牛頓第二定律具有更強的基礎性。也就是說,正是慣性現象,構成了牛頓動力學所以成立的操作平台。由於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速度不變,因而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才跟物體的受力相關。

最後,牛頓把慣性定律放在三個運動定律的首位也是與其對自然的信仰因素有關的。因為在文藝復興之前的絕大部分思想家繼承了亞里士多德關於物體運動內在決定論的觀點。但在牛頓看來,基本的物質粒子完全是惰性的,沒有任何自發的運動,而電、磁、光這些『非物質』的力量則成為神在自然中的行動的載體(18)。也就是說,慣性定律內隱含著牛頓否定亞里士多德運動觀的內在目的論從而建立新力學的形而上基礎。

四、慣性與具體物體的質量無關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這個論題,在幾個角度去看都是錯誤的。第一,質量不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個別研究對象的質量與其所揭示的慣性毫無關聯。因為這兩者從數量上來看是一對無窮大的關系,從內容上來看是個體與存在的關系,在它們之間,人類的理性不可能找到邏輯上的因果鏈。第二,「物體(的)慣性」這樣的說法缺乏依據,因為慣性不是物體的性質。物體只是作為慣性的表現者而存在的。第三,「慣性(的)大小」這樣的說法也缺乏依據,因為慣性沒有大小,慣性只是存在的一種表達方式,一種特定狀態的顯現。第四,既然慣性並無大小,我們也不可去進行量度,事實上,任何一本教科書上也沒有指出慣性與質量的函數關系,因為這一函數關系並不存在,它只是人們的一個虛假的邏輯推測,誰也不能證明質量與慣性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更不能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系數,因為這些關系均是虛假的。因而,物理學界流傳的物體的慣性等於它的質量(19)只是人們一個隨心所欲的錯誤言說。

由於物體質量與慣性無關,所以,將牛頓第二定律中的質量稱為慣性質量就是不當的,質量的確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有一種象力一樣的阻抗作用,質量在改變物體運動的狀態上而言似乎有一種「消解」、「抗拒」力的性質。因而作者認為可將現行的「慣性質量」改稱為物體的「抗性質量」。正如牛頓所說:「物體只有當有其他力作用於它,或者要改變它的狀態時,才會產生這種力。這種力的作用既可以看做是抵抗力,也可以看做是推斥力。(20)」因為質量與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快慢有關,它事實上具有動力學特徵,當一個物體的質量大時,它對運動狀態改變的阻抗能力就越大。

從邏輯上而言,我們只有將慣性從物質的內在因素中解除出來,才能完全地克服牛頓時代的機械論自然觀與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之間存在著的深刻矛盾。也就是說,這樣才能使牛頓第一定律恰如其分地建立在由文藝復興所形成的機械論而不是亞里士多德的目的論的形而上學基礎之上。

五、慣性定律的表述方式

牛頓第一定律是動力學定律的基礎,但它本身並不表徵物體的某種動力學性質,它是關於人類體認自然之美、自然之和諧的陳述。據於上面的論述,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陳述方式作以下的要求是並不過分的:反映時間的均勻性,空間的對稱性,及自然之美對人的呈現。可是,現行的許多教科書中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陳述是很不一致的。當然,這種不一致性用老眼光來看是無傷大雅的,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種差異性就成為值得商討的了。

例如:一個物體,如果沒有受到其他物體的作用,它就保持自己的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1)。這樣的陳述可能離慣性定律的本義較遠,因為這一陳述的方式是在動力學的維度上來進行的,陳述的對象是「一個物體」。這和牛頓第二定律的研究對象是一致的,這樣方式的陳述毫無疑問地可以把慣性定律認為是牛頓第二定律的一個特例,因為「如果沒有」這幾個字就表達了陳述事件的某種特殊性。

另外一種常見的陳述方式是: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22)這樣一種表述比前一種完整多了,它幾乎就是牛頓的原義,但這里的「一切物體」應當換成「任何物體」(23)。因為在此論述中的「任何物體」實際上是對一切物體的否定,而「有外力」應當換成「其它物體的作用」,因為慣性定律是不涉及力的,操作意義上的力這個動力學的基本概念與慣性無關。

作者試著這樣來陳述慣性定律:存在著的宇宙有這樣一種性質,它使任何物體在沒有受到其它物體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許,這樣的一種陳述方式是較明晰的陳述方式,它強調了慣性與慣性的表現者(個別研究對象)的嚴格區分,這個陳述的主語是性質,這樣的陳述才可稱為關於「慣性」的定律。而我們也應當將慣性定義為:使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

六、人們誤解慣性的來源

人們在慣性問題上所犯的錯誤認識,既來源於歷史上人們對於和慣性概念相聯結的力與物體運動關系的一貫表達方式,又來源於牛頓的表述與對於牛頓力學理解上的偏差。「事實上,牛頓似乎註定要被人誤解」。(24)

在牛頓所陳述的第一定律中:(25)「每個物體都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除非有外力作用於它迫使它改變那個狀態(Every body persists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straight line until it is compelled by some force to change that state.)」。牛頓對「除非有外力作用於它迫使它」作出了對應的理解,即認為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是由內部原因的,這個內部原因即稱為慣性:「vis insita,或物質固有的力,是一種起抵抗作用的力,它存在於每一個物體當中,大小與該物體相當,並使之保持其現有的狀態,或是靜止,或是勻速直線運動」。(26)在牛頓時代,作出這樣的判斷是無可厚非的:「一個物體,由於其物質的惰性(現稱慣性——譯者注),要改變它的靜止或運動狀態就極其不易。因此這種固有的力可以用一個最確切的名稱『慣性』或『惰性力』來稱它。」(27)因為在牛頓時代是無法判定慣性的本質的。從牛頓的這一段話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出,他幾乎是在第二定律的意義上來領會慣性的,因而他才認為(慣性)大小與該? 鍰逑嗟薄U飠蛐砭褪橇鞔�兩竦墓噝緣拇笮〉扔諼鍰逯柿康腦�濉?墒牽�6俚惱庖歡卧桃夥岣壞乃枷餚詞搶叢從諼鞣焦糯�薴��饜械墓賾謔攣銼舊淼膬仍誥齠ㄐ緣墓鄣悖骸罷�鑫鍰宓墓閶有浴⒓嵊殘浴⒉豢扇胄浴⒛芏�院凸噝裕�叢從諂涓韝霾糠值墓閶有浴⒓嵊殘浴⒉豢扇胄浴⒛芏�院凸噝裕灰虼耍�頤強梢韻陸崧鬯擔�磺形鍰宓淖鈈‖⒘R簿哂泄閶有浴⒓嵊殘浴⒉豢扇胄浴⒛芏�裕�⑶腋秤釁涔逃械墓噝裕�饈欽�穌薴У幕�。?8)」。

這一觀點可以追蹤到亞里士多德,它影響了包括牛頓在內的一大批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在牛頓之前的開普勒也就慣性說過(29):「如果天體不賦有類似於重量的慣性,要使它運動就不需要力,最小的動力就足以使它有無限的速度,但由於天體公轉需要用一定的時間,有的長些,有的短些,因此非常明顯,物質必須具有能說明這些差別的慣性」;「慣性,或對運動的阻力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在給定的體積中,物質的量愈多,慣性愈強。」由此我們也可見,在開普勒那裡已經有慣性等同於力與質量的觀點了。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慣性的錯誤理解主要是由歷史原因所造成的,這個原因主要在於:人們普遍地認為事物外在的狀態是有其內在原因的。當人們在物體之外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可感覺的原因的時候,就只能把它歸因於物體的內部。牛頓將慣性歸因於物體的內部,把慣性看成阻礙物體改變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況的內力,他假設的慣性非常接近布里丹的沖力——即:慣性作為一個內力,在缺乏外部動力或阻力時,會引起無定限的直線運動(30),另一方面,牛頓的慣性觀又來自於他對古希臘關於自然具有靈魂觀念的繼承,我們可以從他的著作中強烈地感到,他具有自然界的物體與人一樣會在受到作用時產生反作用這樣一種強烈的思想意向。顯然,在現代人看來,自然界的物體是與人具有本質區別的。

在牛頓以後,歐拉則將牛頓關於vis insita 的比較隱晦的注釋作了同牛頓之前的有些科學家的直感一樣的有一定危險性的表白:「慣性是物體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能力.....慣性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例。」(31) 可是現在看來,這種危險性中是帶有錯誤的。從那以後到現在,人們對於慣性的理解基本上是庸俗性質的。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特別是諾特爾之後,我們可以認識到使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原因並不在物體的內部、也跟力無關,而是由於物體所處的時間均勻性與空間對稱性。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對牛頓意義上的慣性作出更開放性與發展性的理解,牛頓的vis insita(慣性是一個消極的本原,靠此本原物體維持它們的運動或靜止,按照作用力的大小接受運動,按照受到阻力的大小抵制運動。(32))可以深入為兩個層面的結論: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一個物體,它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是由於慣性,即時間均勻性與空間對稱性;在同樣大小的力的作用下,一個物體它的運動狀態較難改變是由於它的動力學特性——抗性,即它的質量較大。

⑹ 初中生物理論文怎麼寫

初中物理小論文範文
摘要: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物理滲入人類生活各個領域存在物理學家同學們身邊科學意識

科學學習方法
科學思維方式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自然哲學,到牛頓時代的經典力學,直至現代物理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都是物理學家科學素質、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有形體現。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車中的光學知識就有以下幾點:
1.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范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2.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 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
3.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棱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棱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棱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4.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 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國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個例子:五香茶雞蛋是人們愛吃的,尤其是趁熱吃味道更美。細心的人會發現,雞蛋剛從滾開的鹵汁里取出來的時候,如果你急於剝殼吃蛋,就難免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訣竅,就是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後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一般的物質(少數幾種例外),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質受熱或冷卻的時候,伸縮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要比密度大的物質容易發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要比傳熱慢的物質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溫度變化不大,或變化比較緩慢均勻的情況下,還顯不出什麼;一旦溫度劇烈變化,蛋殼和蛋白的伸縮步調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裡,蛋殼溫度降低,很快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後蛋白又因為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殼帶「肉」一起下來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用處。凡需要經受較大溫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麼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兩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師在設計房屋和橋梁時,都廣泛採用鋼筋混凝土,就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盡管春夏秋冬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十分堅固。另外,有些電器元件卻是用兩種熱膨脹性質差別很大的金屬製成的。例如,銅片的熱膨脹比鐵片大,把銅片和鐵片釘在一起的雙金屬片,在同樣情況下受熱,就會因膨脹程度不同而發生彎曲。利用這一性質製成了許多自動控制裝置和儀表。日光燈的「啟動器」里就有小巧的雙金屬片,它隨著溫度的變化,能夠自動屈伸,起到自動開啟日光燈的作用。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同學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不是凡人。誠然,成為物理學家的人的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說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它還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勤於觀察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後來反復觀察,反復研究,發明了擺的等時性;勇於實踐的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為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日子,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司空見慣的風箏將「上帝之火」請下凡,由此發明了避雷針;敢於創新的英國科學家亨利阿察爾去郵局辦事。當時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郵票,准備裁下一枚貼在信封上,苦於沒有小刀。找阿察爾借,阿察爾也沒有。這位外地人靈機一動,取下西服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後,很利落地撕下郵票。外地人走了,卻給阿察爾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並由此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有齒紋的郵票也隨之誕生了;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阿基米德原理;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研究身邊的瑣事並有大成就的物理學家的事例不勝枚舉。
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學了測量的初步知識,同學們紛紛做起了軟尺。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用透明膠把制好的牛皮紙軟尺包紮好,這樣更牢固。然後,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裝盒作為軟尺的外殼,在盒的中心利用鐵絲做一搖柄中心軸,軟尺的末端固定在軸上,這樣一個可以收拾並反復使用的捲尺誕生了。同時,這位同學受軟尺自作的啟示,用實驗解決了一道習題:用軟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若把軟尺拉長些,測量值是偏大還是偏小?他做了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標上刻度,然後用透明膠粘貼,再扯下來,便做成了「軟尺」,用「軟尺」不僅找到了上題的答案,而且還清楚地看到分度值變大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了電學的有關知識後,同學們對蚯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進行了探究:當給它加上1.5V的電壓時,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奮力掙扎,從瓶內跳出瓶外。當給它加上3V的電壓時,蚯蚓被電為兩截;有同學在測量「2.4V、0.5A」的小燈泡的功率,並研究其發光情況時,不滿足於給燈泡加上2.4V的電壓,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備好的小燈泡做破壞性實驗,不斷加大燈泡兩端的電壓,直至電壓高達9V、燈泡燈絲燒斷,才停止探究;有同學在學習蒸發的知識時,不厭其煩地座在桌旁觀察相同的兩滴水(其中一滴水灘開),進行聚精會神地觀察,然後進行分析、對比,得出影響蒸發的因素;……
同學們捕捉身邊的瑣事進行探究的事例屢見不鮮。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與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說,更是時時會用到的,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就容易了。只要時時留意,經常總結,就會不斷發現有利於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律。新課標告訴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嘆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克隆羊、網際網路、核電站、航空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准(實驗稿)
邢紅軍:《論科學技術發展與中學物理課程改革》《中學物理教考》
1998年第4期李榮明 張雲生:《用原型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物理教學探討》
2000年第8期[美] L.愛波斯坦[美] P.哈威特《趣味物理尋答集》

⑺ 寫物理小論文的步驟

找個專題寫唄
跟普通論文一樣
1,一般格式:
⑴ 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語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應避免使用的不常見的省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元,代號和公式,字數一般不宜超過20個題名用語.
⑵ 作者姓名和單位,兩人以上,一般按貢獻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責自負;②記錄成果;③便於檢索
⑶ 摘要:是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中文摘要一般不會超過300字,不閱讀全文,即可從中獲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實詞.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內容,使用方法;③總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見解,闡明最終結論.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⑷ 關鍵詞.是從論文中選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般3-7個,有專用《主題詞表》.
⑸ 引言.回來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布局,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
⑹ 正文
⑺ 結論:是指全文最終的,總體的結論,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要求准確,完整,明晰,精練.
⑻ 致謝:是對論文寫作有過幫助的人表示謝意,要求態度誠懇,文字簡潔.
⑼ 參考文獻表(注釋),文中直接引用過的各種參考文獻,均應開列,格式包括作者,題目和出版事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頁碼)連續出版物依次註明出版物名稱,出版日期和期數,起止頁碼.
⑽ 附錄:在論文中註明附後的文字圖表等.
二 正文的基本構成
1,學術論文的基本構成
前置部分:題名 ,論文作者,摘要,關鍵詞
主體部分:緒論(引言,導論,序論,引論)正文,結論,注釋,參考文獻,後記(致謝)

2,正文的基本構成:緒論,本論(直線推論)
結論 (並列分論)
⑵ 提綱項目:
題目
基本論點
內容綱要
一,大項目(上位論點,大段段旨)
一,中項目(下位論點,段旨)
① 小項目(段中心,一個材料)
標題寫法:簡潔,扼要,別人不易誤解
句子寫法:具體,明確
3,論文提綱編寫
⑴ 論文寫作設計圖:(三級標目)
一,
二, 一
三, 二 1.
三 2.
3.
4,執筆順序與起草方法
⑴ 順序
自然順序:結論—本論—結論
顛倒順序:本論—結論—結論
⑵ 方法(初稿)一氣呵成;分部寫成.
5,學術論文的構段
⑴ 統一,完整的規范段(另兼義段,不完整段)
⑵ 段首和段尾主句顯示段旨.(也有段中或兼置首尾)
⑶ 容量運當,一般長段較多
6,表達:
⑴ 明確的觀點;
⑵ 結構講究方法;
⑶ 明快地敘述.
7,修改:整體著眼,大處入手.先整體,後局部;先觀點,後材料;先編章,後語句
8,引文和加註
⑴ 引文:盡量少引,不可斷章取義,考慮讀者是不理解,引文與解說要界限分明,核對無誤,未正式公布材料一般不得引用.網上發布的材料不宜引用.
⑵ 加註:段中注(夾注)腳注,章,節附註 ,章節附註
引文要加註碼,一般用①②③,如注釋很少也可加"*"(星號).
⑶ 注釋體例

這個好像是通用的,我現在寫論文差不多都按照這樣的

閱讀全文

與物理畢業論文怎麼開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